区块链在政府管理领域有什么典型应用?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不可更改、开放共识等技术特点,为数字结构的无限复制性、存储空间的无限扩展性、虚拟世界的多维可塑造性提供了技术可能,更为进一步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内嵌于代码和技术结构及其P2P的技术特点,政府治理职能将由区块链上各参与主体共同承担。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应用区块链共识算法,将会重新塑造政府和各权利主体的“服务—治理”关系,政府部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趋向相对平等,政府、企业、个人等行为主体享有对区块链数据读取、记账、存储的同等权利,袁文泽博客www.yuanwze.cn公民可以通过公共链调取、查阅政府发布的相关信息,也可以选择性地与代理机构共享信息或向公共链发送有关意见建议,此时,公民就不再是单纯地被政府服务的对象,而变成了公共事务服务的积极参与者甚至是提供者,这将进一步降低政府决策的非民主化、碎片化等风险,切实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科学化水平,使得政府的服务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有助于形成公民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良好的合作秩序。
区块链“P2P技术和共识机制”构建起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组织结构。政府治理及服务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上下级政府之间庞大的信息交互处理问题,政府治理实践中的全部决策、执行、反馈等信息能够在保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全域传播和认定,这将大幅提升上级政府指令信息的传递、反馈速度,也能快速收集到来自基层政府部门执行指令的反馈信息。此外,区块链“点对点”的信息传递形式,会缩短政府内部管理层级的信息交互距离,对构建扁平化的政府内部管理机制起到关键作用。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不可更改”的特性使得记录信息一旦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便会永久地存储,仅对单个节点上的数据进行修改的行为对总数据库无效,其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可以真正实现全部存储数据的真实性验证和全流程追溯。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不可抵赖”等技术特点,政府公共事务决策、公共财政支出等信息将被永久记录。此外,“开放和共识”技术使得政府信息传播最大化,除了特定信息需要加密以外,区块链的所有数据将对所有人开放。
因此,在政府治理及服务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将使得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可以监督政府治理及服务的非涉密信息的全部过程,促使政府行为更为紧密地回应社会的需求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政府行政行为依法合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行为。这将会进一步增强政府和社会互信机制,大幅提升政府治理及服务过程透明度。
迪拜政府在2016年底推出区块链战略,鼓励各政府部门与区块链相关企业展开合作,利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变革和创新政府部门行政,提高政务效率,实现“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府”,旨在将迪拜打造成一个链上城市。迪拜政府采用了与私营企业合作共建的方式,与IBM公司联合推出了阿联酋首个政府支持的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区块链平台——Dubai Blockchain Plat-form,并将该平台作为迪拜政府所有区块链应用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整合全部政府部门的数字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市域治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知应会知识
摘自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这就意味着需要以现代化的技术工具来推动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分工网络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余宇新和史建民(2022)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会演化形成去中心化的思维、社区共享思维、分布式合作思维,从而形成对生产关系变革的新认知革命。在这样的新认识革命下,人与人的协作分工方式会因此改变,形成数字时代的新协作分工网络形式。
因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个人赋能,让有竞争力的个体不再需要依赖于中心化的组织平台来实现其社会价值,可以通过区块链分工生态网络分享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价值创造发展做出贡献而获取报酬,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范围更为广泛,更为全面,一个人身兼数职将越来越普遍,其潜能开发越来越强,个体的创新积极性和潜能得以更好地发展。
这会改变传统经济组织所处的分工协作体系中的控制地位,改变传统经济组织所承担的“被信任的”或“信用中介”的角色,会带来各种去中心化的信息认证范式,消除信用中心化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人类社会由基于第三方机构的信任驱动逐步过渡到由数学算法、数据为核心的系统驱动。因而,数字文化产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会在数字文化产业的协作分工中体现为一种科学客观共识模式。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支撑的信用系统能囊括企业或个人行为的永久记录,成为社会网络成员交往互动过程中牢靠的信任依据,增强社会信任,促成数学算法背书、社会合作深化、共同价值创造的社会自组织的发展模式,促使数字文化产业的协作分工网络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方式演进。
区块链技术应用下能促使数字文化产业形成自组织的协作分工模式,让参与者相对过去更为平等,自主性更强,并通过信息驱动方式而有序地运转,更容易吸引具有更强数字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的个体以及高质量各类资源进入到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数字文化产业的协作分工网络会因此变得更为灵活高效。
参考文献: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构建社会发展新格局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近年来,江苏持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加速形成。各地探索出哪些经验做法?如何进一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代表,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翔:
大家事大家议,让“好地方”好上加好
“宜治、宜安、宜商、宜业、宜裕、宜赏、宜智、宜承、宜居、宜品、宜行、宜养、宜医、宜健、宜阅、宜教、宜游、宜购、宜乐、宜梦,居民们集齐20个‘宜’,汇成我手中这本书——《宜见扬州好地方》。”郑翔边说边将一本手工线装书递给记者。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文昌花园社区党委牵头召开十余场征求意见座谈会,面对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讲述“好地方”扬州好在哪、幸福指数高在哪。
大家事、大家议,是文昌花园社区的传统。近年来,社区紧密围绕“谁来治理、治理什么、怎样治理、水平如何”4类问题,创新打造“开放空间”“圆桌会议”“周末夜话”等议事平台,设立党务、居务、事务、服务、财务公开栏,面向全体居民商量社区大小事,带动居民自治。
针对文康苑小区加装电梯一事,今年社区先后召开40余场协调会,一遍遍听取居民意见建议,最终促成一次性签约加装16部电梯。“扬州老小区里,文康苑加装电梯的密度最高、数量最多。”郑翔说,居民是社区的主体,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居民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更好地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
郑翔说,将继续推进党建引领下的新型邻里互助自治模式,进一步探索建立以社区为主导、社会组织为枢纽、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高质量运行机制,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代表、淮安市洪泽区“水上百合”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邓红:
党建引领,洪泽湖畔“百合”香
6支服务队,志愿者达2100余人;累计志愿服务5万多小时,受益群众逾万人……“靠党建聚队伍、靠队伍优服务、靠服务赢口碑、靠口碑引资源,我们队伍越来越壮大,受益的人越来越多。”邓红感慨地说。
2014年,“水上百合”志愿者协会成立党支部,与17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60多家爱心企业和个人结成对子,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志愿者为“头雁”、全体志愿者抱团服务的工作格局。一路走来,协会秉持“党建引领、筑梦公益”的工作理念,开展“一老一小一邻一特”特色服务项目,全力解决群众烦心事,通过志愿服务推进基层治理。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说到老百姓心坎里了。我想,很快,各类社会组织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也将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邓红说,协会今年与小区“红管家”党支部结对共建,志愿者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送去文艺演出、健康体检、免费理发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苏州市吴江区司法局副局长陆学明:
以法治塑造“治理有效新江村”
“学习二十大报告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陆学明说,吴江290个村社区都在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基层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走进费孝通笔下的“江村”——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村民们自发成立“乡贤议事会”,凡涉及公共利益的大事,村委会依法组织乡贤、村民代表建言献策,大家依据法律法规一起商量。这两年,村里的市集建造、小清河环境整治等棘手问题,通过“援法议事”一一破解。
“百姓说事”“老兵工作室”“阿婆茶室”“凉亭议事”“乡贤议事”……细数吴江“援法议事”平台,陆学明说,这些平台形形,但有两个共同特点:人人参与、依法治理。“援法议事”逐渐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身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吴江,负有“先行先试”的使命。最近,吴江牵手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探索区域内行政执法协同。“未来,三地将实现案件管辖移送、争议解决、证据互认、责任承担等基本规则统一,开展区域统一联合执法行动,行政处罚案例、数据实时交换,执法结果也将互通。”陆学明说。
南京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许双华:
做实“家门口”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感
这两年,在南京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居民“家门口”,一个个“红色小屋”出现,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泰山街道辖区面积52.6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2.9万。“针对地域广、人口多的实际,街道以网格化治理为依托,建设‘网格红色驿站’,探索建立‘家门口’服务体系。”许双华介绍,驿站能满足居民各类事项帮办代办需求,还设计了各类个性化服务项目。目前,泰山街道已建成78座“网格红色驿站”,服务覆盖117个小区。
科技赋能,“家门口”服务力量再升级。泰山街道今年新建成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平台,具备数据融合、态势感知、统一工单、绩效考核、指挥调度、疫情防控、智慧小区、大数据中心8种功能,可对全街302个综合网格、50个专属网格进行实时指挥调度。街道还探索将区块链技术融入社会治理,研发“链通万家”应用程序,构建小区公共资金监管体系和公共事项表决机制。
许双华说,泰山街道将从激发社会共治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提高小区管理规范化水平等方面,继续做实做优“家门口”服务。
视频策划:陈炳山 杜雪艳 王拓
统稿:倪方方
文字:王拓 许雯斐 倪方方
视频统筹:唐澄 刘海琴 王子杰
视频文案:刘海琴
视频主持:宗祺
视频摄制:王昊晨 王瑞枫 邓宇轩 高鑫 曹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