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掉中层,这次京东、腾讯做对了!
中层的冬天正在到来,这一次动刀的是腾讯!
大概从去年下半年起,互联网企业就开始收回迈出去的脚,寒意短短几几个月就弥漫到整个行业,很多企从扩张到收缩明显感觉不到过渡。今天还在出差,明天就收到人事的解聘通知,更惨的是有的部门活干了一半,高层开了个会,第二天部门就被整体解散了。
新年刚开始,互联网企业裁员的大火越烧越旺。第一个动手的大企业是滴滴,15%约2000名员工成为滴滴今年的目标。在亏损109亿之后,程维宣布要过冬了。
滴滴的这波裁员,让不少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感到惶惶不安,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命运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但是没过几天滴滴的补偿方案出来之后,这场裁员就出现了神转折,原来怕被裁掉的员工争相要做被裁的对象,这是第一次互联网企业裁员裁出了幸福感。
滴滴之后便是京东,京东的裁员方式要比滴滴高明很多。在京东的开年大会上,京东宣布2019年将裁掉10%副总裁及以上级别的高管。此次裁员将涉及80—100名高管,相比来说规模不算太大。高管与员工之间,裁员方式立显企业高下。
最近,有媒体爆料去年年底内部员工大会之后,腾讯也开始了第三轮组织架构调整,这一次将会有10%的中干被裁掉。对此腾讯内部虽然未作出回复,但是有腾讯员工表示,很多中干都已经离开腾讯,在他们中间有很多都是司龄十几年的老腾讯。
腾讯公司20周年的会议上,总裁刘炽平也表示,未来一年内将有10%不能胜任的管理干部退出。他希望公司能真正形成“能上能下”的新文化。
年初,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也表示,回顾这三十多年的创业经历,之前他们发现公司大多数管理层已经都50多岁、60多岁了。而这些管理虽然给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们对新经济不够了解,有的甚至手机都不太会用。他们有房有车有家庭什么都有了,你要让他去创新、去拼搏、一天工作十个小时,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新希望集团用了好几年时间让这批老同志退居到二线,该做顾问做顾问、该做培训做培训,他们空缺的位置大部分都安排给了年轻人,相比老同志新希望这2000多名管理平均都30岁,这一部分人没有房子,家庭还没完全组建,他们有的是干劲、有的是活力。
众所周知,当一家老牌企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这批中层干部出了问题。腾讯、京东目前都算互联网的老牌企业,内部机制僵化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腾讯近些年架构调整之后,重投资轻业务使得新人的晋升机会少了很多,因此腾讯急切需要这种方式打开新员工的晋升通道,重新激活公司员工的活力。
在一般的企业管理当中,80%以上优秀员工的离职都与管理干部有关。而像拼多多、《王者荣耀》、微信基本上都是从小团队孵化来的。互联网时代,个人的作用正在被逐渐放大,现在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本身能力足够强,但是缺少相应的成长机制。因此大量的人力资源被浪费在沟通成本上,现在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倡导扁平化管理,其目的就是打破体制僵化所带来的问题。
如今腾讯开始对中层管理动刀,笔者认为这未来很可能是互联网公司的常态。从京东到腾讯,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层管理对于年轻人以及公司未来的作用。因此,那些有房有车有家庭什么都有且缺乏创新意识和拼搏意识的中层,未来将会成为首要目标,相比于年轻人,他们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IBM辞退2万名40岁老员工: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会打
很早之前看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企业裁员,裁哪类人最划算
她斩钉截铁地说:当然是中层了。
而所谓的中层,无非就是指职场中年。
很多人以为的中年,是四五十岁,以为还很遥远。殊不知,如今职场中年的坎,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哪怕疫情没来,不少名企早已对中年人下了狠手:
2017年,海尔裁掉1万多中层;
2019年,腾讯裁撤10%中层,约200人;
同年,京东末位淘汰10%的高管……
各大“裁撤中层”事件,暴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中年职场,很危险。
有多危险?
前几年,美国PayScale对各巨头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做过一项调查。 发现年龄中位数最大的公司是惠普41岁,其余的像IBM38岁、戴尔37岁、诺基亚36岁,而谷歌只有29岁,Facebook只有28岁……
其他行业如此,快消品行业能例外吗?
很多企业招聘的中基层销售人员要求年龄在25-35岁,超过这个年龄段,企业是不愿招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年龄大,工作无激情——俗话说的“老油条”。
2、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事业都兼顾——精力分散。
3、接受新事物慢,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靠经验吃饭。
……
2月份,疫情还在继续,已有不少朋友或以前的同事打电话要求介绍工作;当时不以为然。3月份中旬,笔者为服务的项目招聘营销人员时,感觉到一丝丝的“凉意”——应聘者年龄超过40岁的占了70%多,且做传统销售的人员居多。
任何职业都有从业黄金周期,在竞争激烈的快消品行业,一线销售人员的从业黄金期是在25-35岁,那么40岁以后的你,该何去何从?
转岗:成为企业后勤中层管理人员
因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不得不经常出差,父母、妻子、孩子离多聚少,年龄大了,对于家庭居住地离企业近的中基层销售人员而言,选择进入企业后勤系统是比较好的选择;工作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弥补曾经失去的那部分感情。
创业:这是大多数销售人员不二选择
第一选择:做经销商。
进入门槛低,投入不大,风险相对较小。
曾经的几位同事目前都在做经销商;当然,有的做的不错,有的还在挣扎。通过沟通,前期的选择(产品决定渠道)对生意影响很大。
有几位同事做的方便面、饮料等大通路产品,这几年下来,不温不火;有几位朋友做的休闲食品,重点做商超、学校渠道,相对轻松且毛利不错。
第二选择:自己或与朋友一起做生意(OEM较多)。
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合伙做,根据自身情况定,但要选对行业。
一位同事从事快消品十几年(某食品企业大区总监),最终选择与朋友合伙做家具生意,前几年因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业务做的不错,但近期听说破产了。据说到了一家小企业做大区经理。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真的不假。
有“条件”的,可选择在传统小企业继续干销售工作
曾在某些大中型企业做过中高层的营销人员,继续在传统小企业做销售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我们始终要认清楚,凡是走这条路的营销人员,都是在透支自身攒下的“各种资源”,一旦这些“资源”透支完毕呢?
当然,还有很多“路”可以走,但不管是哪条“路”,不能与时俱进是没有出“路”的。
40岁的我们,已经渡过了“说走就走”的年代。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做到:“任性”不再,追求不止!
与君共勉!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IBM辞退2万名40岁老员工: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会打
作者 | 布呐呐
谁也想不到,又一场惨烈的离职风潮悄然而至。
2月中旬,京东宣布要采取“末位淘汰”制。
但这一次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针对高管,淘汰比例更是高达10%。
那些经过激烈竞争,高管们上一秒还拿着几十万的年薪,下一秒就面临淘汰。
既现实,又残酷。
高管尚且如此,普通职员又怎能轻易逃脱呢?
公司每次人事变动,最忧心忡忡的就是那些40岁左右的中年人。
他们拼不过年轻人的体力,跟不上年轻人的精力。有时候还会被冠以油腻,猥琐的帽子。
升职加薪没自己,降薪淘汰却准有份儿。
有人说,人过了30岁,真的一年比一年 “怂”。
01
“心头一阵霹雳。”
说这句话的是一名程序员,38岁。
他在网上发帖说:
职场上的中年人,确实处在尴尬的境地。
一边惨遭公司的嫌弃,一边又对公司强烈依赖。
曾经刷到一个段子,说的是不要大声骂年轻人,因为他们会立刻辞职。
但是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那些有车有房的。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只觉得是个调侃。可是后来,却觉得心酸。
那些有车有房的中年人,更容易对公司产生依赖。
而这种依赖感,是令人窒息的。
因为中年人身上背着房贷,车贷,小孩上学,老人生病等各种花销。
而且很多公司的招聘都截止到35岁,过了这个年龄,人就不再有竞争力了。
中年男人根本不敢失业。
即便在职场上过的再不如意,也只能咬着牙忍下去。
02
有一次,我和一个大哥一起去北京出差。
到了饭点,我提议去吃麦当劳。他说麦当劳不实惠,还不如找个小饭馆。
最后,我俩去了一个面馆,我要了一碗28块钱的番茄牛肉面,他要了一碗15块钱的清汤酸菜面。
这个大哥是管理岗,工资明明比我高很多,却连20块钱的午饭都舍不得吃。
吃完饭,我俩找了个角落抽烟。
他说自己背着房贷和车贷,每天省吃俭用,辛苦工作,还是不能让家人满意。
老婆整天数落他不顾家,儿子也抱怨他没本事。
即使这样,他依然迎合家人的脸色。不争辩,更不想争吵。
听了大哥的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只说了一句,如果累了,就歇歇吧。
大哥苦笑了一声:“你现在没成家,有些事情还不懂。累了又能怎样,一家老小都要靠我养着。我要是歇了,家里几口子人怎么吃饭啊。”
中年男人就是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张爱玲说,人到中年,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你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却没有你可以依靠的人。
曾经看到一则令人心疼的新闻。
新闻里,一个外卖大哥累的在健身器材上睡着了。
他叫葛振兴,今年40岁。
凌晨三点,他就起来送餐了。干到早晨起来睡了一会,10点还要继续工作。
当记者问道,差评对他有什么影响时。他说一个差评扣一百,一天都白忙活了。
说着说着,他竟然哭了起来。
人到中年,喜欢用故作洒脱的姿态来逼自己坚强。
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家人眼中的“超人”,即便这样,有时候还会收到家人的抱怨和不理解。
其实中年男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
随便一句话,就能把中年人带入不可明状的痛苦中。
03
当很多人还以为,中年危机仅仅是35岁以上的人的特权时。
却没注意,中年危机已经提前了。
上周,我一个朋友约我喝酒。
他说,工作的时候出了一点小小的失误,结果却遭到了老板劈头盖脸一顿辱骂,说他是废物,不愿意干就滚。
以我对这个朋友的了解,他一定会摔桌子走人,走的时候甚至还会重重给老板一拳。
不过接下来的一番话,却出乎我的意料。
他弯着腰,连连道歉。
“以后这样的问题,绝对不会再犯了,您消消气啊。”
即使被老板骂惨了,也只能认怂。
晚上到了家门口,他深一口气,然后换上一个灿烂的微笑说,“老婆,宝贝我回来了。”
他表面看起来风和日丽,可是心里早已疾风暴雨。
他害怕自己会顶不住,很想躲起来痛快哭一场。
“我才30岁啊,怎么就这样了呢?”
为什么我们会提前进入中年危机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变化的太快了。
根本没有“稳定”这个词。
过去,在一个岗位上可以直接待到退休,现在想都别想!
另外随着尖端技术的发展,人类工作被取代显然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拿人工智能来说吧,有专家预测未来会取代50%的人类工作。
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公司更倾向于吸纳更多的年轻人。他们有活力,有精力,跟得上时代,可以从容地升级打怪。
随着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进入职场,无形中把80后、90后挤到“中年人”的梯队。
真挺惨的。
04
难道中年男人就没救了吗?
千万别这么丧,当然有救!
“危机”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件好事情。
危机这个词就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危”和“机”。
这意味着威胁和机会是并存的。
首先要认清中年危机的本质,其实就是自我焦虑。
心理学有一个公式:
自我焦虑=未来的不确定性 x 事情的重要性 x 自己无能为力程度。
这三项中,其中任何一项趋于“0”的时候,焦虑感就会减少。
我们先一项项分析。
很明显,“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不能掌控的。没有人能预测十年,二十年后的世界又会变成啥样子,除非那人有特异功能。
“事情的重要性”也是一个变数。人是动态的,到了某一阶段,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上一秒你也许觉得挣钱更重要,下一秒就觉得陪伴家人更重要。
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因素了。
改变“自己无能为力的程度”,也就是说你要获得生活的掌控感,这也是我们唯一可行的办法。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你要掌控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别管你能挣多少钱,身体垮了,一切玩完!
其次你要掌控自己的心态。你可以哭,也可以丧,但千万不要怂。跌倒了,再爬起来!
最后你要掌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别怪公司无情,谁愿意养一个好吃懒做的废人。所以,任何时候不要忘记充电!
有时候,我们喜欢用“油腻”来调侃中年男士。
毕竟头发秃了,肚子也鼓了。
可是想想,那些中年男人也曾年轻过,也曾是个帅气小伙。
只怪生活是把杀猪刀。
他们一边在职场夹缝求生,一边在家里委屈求全。
长时间下来,哪还顾得上自己啊。
丑就出吧,油就油吧。
无所谓了。
记得有句话说:人到中年,感觉自己活成了一部《西游记》
30岁是个坎,往后的每一年,都像极了取经之路,房子车子,结婚生子,父母老迈,孩子待哺,升职加薪,经营婚姻……
每一条路都不平坦,顾虑越多,胆子越小,没有头发之后,人是真的越来越怂了。但生活的九九八十一难,一个都没少。
咬咬牙 闯吧,没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