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盘古机器人有限公司_青岛盘古机器人有限公司最新招聘信息

广告 X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大象经济”山东IPO崛起

近日,芯片概念股持续活跃。对于芯片概念走强的原因,分析认为,受益于华为在在2017年度IFA柏林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上公布其最新的麒麟970芯片,搭载了全球首款带有独立NPU专用Al芯片的移动终端处理器,并且将会应用于新机Mate10上。人工智能成为了短期内行业受到市场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与云计算和大数据结合后,终端方面的智能化推进与后台强大的运算能力相结合将会对信息技术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会在逐步渗透后持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次,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预测,受益于智能手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的强劲增长,2017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或增至3465亿美元。另外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 会长也公开指出,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有望在2017年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也正在飞速发展中。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领域,半导体产业上半年销售额达2201.3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设计业同比增长21.1%;制造业增速依然最快达到 25.6%;封装测试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3.2%。

据报道,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投资建设稳步推进,台积电南京和英特尔大连的产能建设推进逐步进入后期,量产计划也随着逐步开始。新建项目方面,博世预计将会在南京投资建设智能化助力器基地,徐州则计划建设传感器基地。此外,英伟达的靓丽财报以及日本经济产业省要出资采购设备和软件协助人工智能的研发,也反映了芯片行业受关注度的提升。

此外,在国家大力支持、国产芯片进口替代,以及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带来需求增长这三大因素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迎来成长拐点期。分析认为,未来10年不仅是人工智能席卷万物的10年,也是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黄金10年。

AI芯片(人工智能芯片):

人工智能芯片是软件定义芯片,相比于传统CPU、GPU芯片,具有可重构计算和深度学习两大重要因素。可重构计算是指硬件架构和功能可以动态地、实时地跟随软件的变化而变化;深度学习,就是通过算法给机器设计一个精神网络,通过模拟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处理信息的模式,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学习、判断、决策。当然,即使最先进的IBM的TrueNorth也只有人类100亿个神经元的万分之一功能。

在应用方面,当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热点研究方向。

应用领域:

1)智能手机

华为9月初发布的麒麟970 AI芯片就搭载了神经网络处理器NPU(寒武纪IP)。麒麟970采用了TSMC 10nm工艺制程,拥有55亿个晶体管,功耗相比上一代芯片降低20%。CPU架构方面为4核A73+4核A53组成8核心,能耗同比上一代芯片得到20%的提升;GPU方面采用了12核Mali G72 MP12GPU,在图形处理以及能效两项关键指标方面分别提升20%和50%;NPU采用HiAI移动计算架构,在FP16下提供的运算性能可以达到1.92 TFLOPs,相比四个Cortex-A73核心,处理同样的AI任务,有大约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优势。

苹果最新发布的A11仿生芯片也搭载了神经网络单元。据介绍,A11仿生芯片有43亿个晶体管,采用TSMC 10纳米FinFET工艺制程。CPU采用了六核心设计,由2个高性能核心与4个高能效核心组成。相比A10 Fusion,其中两个性能核心的速度提升了25%,四个能效核心的速度提升了70%;GPU采用了苹果自主设计的三核心 GPU 图形处理单元,图形处理速度与上一代相比最高提升可达 30% 之多;神经网络引擎NPU采用双核设计,每秒运算次数最高可达 6000 亿次,主要用于胜任机器学习任务,能够识别人物、地点和物体等,能够分担 CPU 和 GPU 的任务,大幅提升芯片的运算效率。

2)自动驾驶

NVIDIA去年发布自动驾驶开发平台DRIVE PX2,基于16nm FinFET工艺,功耗高达250W,采用水冷散热设计;支持12路摄像头输入、激光定位、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CPU采用两颗新一代NVIDIA Tegra处理器,当中包括了8个A57核心和4个Denver核心;GPU采用新一代Pascal架构,单精度计算能力达到8TFlops,超越TITAN X,有后者10倍以上的深度学习计算能力。Intel收购的Mobileye、高通收购的NXP、英飞凌、瑞萨等汽车电子巨头也提供ADAS芯片和算法。初创公司中,地平线的深度学习处理器(BPU,BrainProcessor Unit)IP及其自研雨果(Hugo)平台也是重点面向自动驾驶领域。

3)计算机视觉领域

Intel收购的Movidius是主要的芯片提供商,大疆无人机、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的智能监控摄像头均使用了Movidius的Myriad系列芯片。目前国内做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公司中,商汤科技、Face++、云从、依图等,未来有可能随着其自身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积累渐深,部分公司向上游延伸去做CV芯片研发。另外,国内还有如人人智能、智芯原动等创业公司提供摄像头端的AI加速IP及芯片解决方案。

4)其他

VR设备芯片的代表为微软为自身VR设备Hololens而研发的HPU芯片,这颗由台积电代工的芯片能同时处理来自5个摄像头、一个深度传感器以及运动传感器的数据,并具备计算机视觉的矩阵运算和CNN运算的加速功能;语音交互设备芯片方面,国内有启英泰伦以及云知声两家公司,其提供的芯片方案均内置了为语音识别而优化的深度神经网络加速方案,实现设备的语音离线识别;在泛IOT领域,NovuMind设计了一种仅使用3×3卷积过滤器的AI芯片,第一款芯片原型预计今年底推出,预计可实现耗能不超过5瓦进行15万亿次浮点运算,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小型的互联网“边缘”设备。

国内AI芯片公司:

1)寒武纪科技&Cambricon 1A

寒武纪科技成立于2016年,总部在北京,创始人是中科院计算所的陈天石、陈云霁兄弟,近期刚刚完成了一亿美元A轮融资,阿里巴巴创投、联想创投、国科投资、中科图灵、元禾原点、涌铧投资联合投资,成为全球AI芯片领域第一个独角兽初创公司。

2)地平线机器人&BPU/盘古

地平线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总部在北京,创始人是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负责人余凯。公司于去年中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了晨兴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江创投、线性资本、创新工场、真格基金、双湖投资、青云创投、祥峰投资、DST等。据介绍,公司近期即将完成B轮融资。

3)深鉴科技&DPU

深鉴科技成立于2016年,总部在北京。由清华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世界顶尖深度学习硬件研究者创立,今年初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了联发科、赛灵思、江创投、高榕资本、清华控股、方和资本等。

4)西井科技&DeepSouth/DeepWell

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在上海。今年6月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了复星同浩、源政投资、合力投资、十维资本、喔赢资本等。

5)云飞励天&IPU

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部在深圳,由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陈宁和田第鸿博士联合创立,今年3月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松禾资本、深投控、红秀盈信、山水从容投资、投控东海、真格基金等。

6)人人智能&FaceOS

人人智能成立于2016年,是ARM OpenAI实验室核心合作企业。公司于去年底完成了ARM和英诺天使基金的天使轮融资,据报道目前正在启动新一轮融资。

7)启英泰伦&CI1006

启英泰伦于2015年11月在成都成立,是一家语音识别芯片研发商,投资方包括了Roobo、汇声信息等。

8)云知声&UniOne芯片

云知声是一家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公司,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北京。今年8月刚刚获得3亿人民币战略投资,其中部分资金将用于加大人工智能专用芯片UniOne的研发力度。

9)百度&XPU

百度2017年8月Hot Chips大会上发布了XPU,这是一款256核、基于FPGA的云计算加速芯片。

10)NovuMind

NovuMind成立于2015年,公司创始人是原百度异构计算小组负责人吴韧,在北京及硅谷设有办公室。公司于2017年初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了真格基金、宽带资本、英诺天使基金、洪泰基金、臻云创投、极客帮创投等,据报道近期正在筹备新一轮融资。

11)华为&麒麟970芯片

麒麟970搭载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PU采用了寒武纪IP。麒麟970采用了TSMC 10nm工艺制程,拥有55亿个晶体管,功耗相比上一代芯片降低20%。

12)中星微电子&NPU

中星微2016年6月推出量产的NPU芯片“星光智能一号”,NPU采用了“数据驱动并行计算”的架构,单颗NPU(28nm)能耗仅为400mW,极大地提升了计算能力与功耗的比例,特别擅长处理视频、图像类的海量多媒体数据。

国内、国外相关利好消息:

华为官方在9月2日晚上20:00在德国柏林IFA 2017展会上正式发布了海思麒麟最新处理器——麒麟970,这款处理器是新一代加持AI技术的处理器,麒麟970拥有全球首款内置神经元网络单元人工智能处理器。华为消费业务CEO余承东随后在大会上宣布,首款搭载麒麟970处理器的华为Mate10旗舰系列将于10月16日在德国慕尼黑正式发布。

日前,全球首颗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正式发布。超低功耗的第三代北斗芯片在无需地基增强的情况下便可实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实现芯片级安全加密,可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管理、汽车导航、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等领域。截至目前,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为全国超过400座城市的行业应用提供服务。

上周一,英伟达创收盘纪录新高,收涨4.13%,报187.55美元,盘中最高触及历史新高191.20美元。美银美林分析师Vivek Arya将英伟达目标价从185美元提高到210美元,较其上周五收盘上涨17%。上周五Evercore ISI给予英伟达250美元目标定价,其为英伟达目前最高定价。

特斯拉正与AMD合作开发芯片,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目前,特斯拉已经获得了处理器样品,正进行测试。在CNBC报道公布后,AMD的股价收涨4.73%,盘后再涨6.4%。AI芯片概念股以及无人驾驶概念或被炒作。

来看看机构是怎么说:

安信证券:由于智能手机出货量大、供应链体系完善,移动端AI芯片成本将随着出货量增加持续下降,性能将不断提升,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至安防、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消费电子、工业、机器人等领域,AI芯片的商用化进程逐步加快,成长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

新时代证券:“AI芯片+”产业链投资机遇大,AI芯片是基础,基于AI芯片的数据、场景应用前景极为广阔。从AI芯片产业链上下游、技术、数据、场景应用等方面重点推荐:中科曙光、浪潮信息、中科创达。重点关注:四维图新、富瀚微、汉王科技、佳都科技、景嘉微、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同花顺、东方网力、思创医惠、拓尔思、浙大网新、工大高新、北部湾旅、神思电子、和而泰等公司。

天风证券:尽管国内AI芯片产业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但芯片下游的设备行业将率先受益。AI设备当中,服务器将仍然成为局端主流设备,也将成为AI应用落地的必要基础设施。建议关注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等已经在GPU服务器中具备产品实力的企业,以及参与AI芯片研发的相关标的:景嘉微、兆易创新、润欣科技、国科微等标的。此外,建议关注AI芯片有望最先落地的安防领域标的:佳都科技、苏州科达、工大高新、东方网力、北部湾旅等。

国泰君安指出,我国作为全球半导体产品消费大国,大多依赖进口,表明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蕴含巨大机会。集成电路国产化政策支持不断加码,《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目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已进入重大调整变革期,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AI芯片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而国内相关公司正通过AI芯片助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崛起。

中泰证券分析称,“全球超级周期持续+国内科技红利拐点”将迎来的是未来五年的产业型机会,芯片的创新及应用将推动行业景气度继续高涨,行业进入成长性拐点!

海通证券认为,AI产业面临着以周来计算的产业变化,华为和苹果等巨头纷纷推出携带AI功能的移动的计算平台,ASIC芯片定制化趋势明显。国内寒武纪等神经网络芯片开始走向AI领域的前台,智能化芯片将引领AI走向下一个发展阶段。

相关上市公司:

1)紫光国芯:NAND 闪存技术;持有51%股权西安华芯,其拥有华芯自主品牌大容量DRAM存储器产品;

2)国民技术:射频芯片;移动支付限域通信 RCC技术;

3)景嘉微:GPU(JM5400型图形芯片);

4)全志科技:A股唯一一家独立自主IP核芯片设计公司(类似巨头ARM)数模混合高速信号的设计与集成技术在55nm/40nm/28nm工艺下实现HDMI、LVDS、PLL、AudioCODEC、USB2.0、TV-encoder、TV-decoder等数模混合IP;

5)中颖电子:AMOLED驱动IC唯一量产厂商;

6)兆易创新:NAND Flash存储芯片;

7)欧比特:SOC、芯片式卫星等;国内航空航天控制芯片龙头(S698系列芯);

8)北京君正:自主创新的XBurst CPU核心技术——MIPS架构M200芯片;

9)士兰微: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芯片 MEMS高性能六轴惯传感器;

10)汇顶科技:全球领先的单层多点触控芯片、全球首创的触摸屏近场通信技术Goodix Link、全球首家应用于Android手机正面的指纹识别芯片、全球首创的Invisible Fingerprint Sensor(IFS)、全球首创支持玻璃盖板的指纹识别芯片、全球首创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活体指纹检测技术Live Finger Detection;

11)盈方微:合作开发腾讯Ministation芯片;

12)上海贝岭:BL6523单相计量芯片;

13)纳思达:通用打印耗材芯片(SOC芯片——自主知识产权的32位嵌入式CPU内核、ASIC芯片);

14)大唐电信:子公司联芯科技(LC1860芯片-中低端产品)、恩智浦(车灯调节器芯片、门驱动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大唐微电子(金融IC卡—国内唯一一家自有模块封装产线的芯片商)为旗下三家半导体设计提供商;

15)三安光电:LED芯片龙头;

16)光迅科技:光通信芯片;

17)国科微:广播电视系列芯片和智能监控系列芯片;

18)长盈精密:纳芯威的电源管理芯片;

19)三毛派神:北大众志芯科技国产自主可控CPU;

20)中兴通讯:中兴微电子;

22)东软载波:上海海尔集成电路的物联网芯片;

23)振芯科技:飞腾芯片;

24)海特高新:嘉石科技(军工高端芯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企业“上云”潮正涌——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观察

半岛网4月18日讯(记者 徐圆 通讯员 肖玲玲)日前,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科协联合发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21年度示范基地评估结果》中,青岛高新区作为区域类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在2021年度狠抓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落实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优秀评价。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产业孵化策源地,走出高质量发展创新之路。2021年,青岛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培育规上企业24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0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2家,新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专家11人,全年实现新增就业1.6万人,举办全国双创活动周青岛分会场等双创活动380余场,服务创客近2.5万人次。

科创引领,跑出发展“加速度”

专注为航空航天、能源钻采、智能驾驶等领域提供核心传感器和系统,青岛高新区企业青岛智腾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完成了超亿元Pre-B轮融资。作为给“国家队”航天产品配套超百次的高新科技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生产工艺积累,智腾科技目前已成为智能传感器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凭借着超高温、超低温、高精度、高可靠性等技术优势,智腾科技与国家航空航天多家重点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除配套“国家队”以外,目前该企业产品已配套蓝箭航天、星际荣耀、九州云箭、星河动力等商用航天公司,出口海外十几个国家。

“当前国产化进程加速,公司正面临着百年不遇的市场机会,能源科技、信息化、智能化等领域迅猛发展,让我们感觉到机不可失,也深感责任重大,所以必须加速快跑。”青岛智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表示,目前智腾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各类健康监测和故障诊断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定向传感器、定位导航系统、DAS/DTS光纤传感器等系列产品,覆盖多智能化场景,可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机器人等领域。“未来,我们将致力打造成为中国传感器行业的‘霍尼韦尔’,让传感改变世界。”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青岛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展现出一往无前的活力与担当。青岛星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T轴碳纤维轻型材料高速桁架机器人,为解决传统搬运方式劳动强度高、管理困难等难题给出了解决方案,该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今年1月14日,风机集中润滑系统“隐形冠军”——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获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成为今年青岛市第一家过会企业。

专攻工业信息化软件及服务,在青岛弯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清国看来,科技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创新研发的路上,他们也从来没有停下脚步。“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企业就没有脊梁。”焦清国表示,一直以来,他们也一直坚守这一理念,不断磨炼着企业核心技术。

平台支撑,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在当下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趋势、时代所需,但要推进创新创业“雨林式”发展,平台支撑的作用必不可少。

在百度(青岛)智创基地,90后赵军于2019年创办了专注水族宠物、渔业饲养、净水工艺的科技型企业。短短数年,他便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成为在水族产业颇有影响力的企业。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在和百度(青岛)智创基地相关负责人交谈中决定落户高新区的,“我们聊得很投机,这里很愿意支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他表示,园区在房屋租金和政策补贴等方面给了他很多帮助,“而且这里有很多对口的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合作。”

80后邵先翔在2016年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他坦言创业过程得到高新区管委和盘谷创客空间园区的大力支持,包括公司房租的减免、员工人才住房方面的支持,而且,“我们还顺利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青岛市和高新区都发放了相应的奖励资金,为我们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扶持和保障!”之后,邵先翔又在高新区创办了第二家公司。

不断强化平台支撑作用,除了孵化平台,青岛高新区还通过赛事平台、产业平台、“揭榜挂帅”平台等,为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在过去的一年里,青岛高新区先后举办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第七届“市长杯”・海创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第八届“蓝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2021(GIAC)智能视听大会等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赛事,吸引国内外50余个地区的1000余个项目参赛,累计引进优质项目300余个、引进产业人才500余位。与此同时,青岛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发布《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实施方案》,启用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对接平台,深入300余家企业征集企业技术创新、高端人才需求180余项,推动产学研主体实现对接100余次,并积极引入外部“活水”,建立起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服务加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以科创为引领,以平台为支撑,青岛高新区还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创业主体更加多元,创新创业支撑平台不断丰富。

青岛高新区创新发布“科创36条”,重磅奖励创新创业,加快企业雁阵培育,推行“揭榜挂帅”制度,2021全年企业获得科技资金支持1.71亿元,万家注册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省第一。出台科技金融服务实体企业扶持政策,通过补贴贷款利息、担保费用等方式降低区内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为切实给企业排忧解难,建立起“网格员―部门―管委”3级服务体系,将1200余家包括重点企业在内的各类组织纳入24个网格,向企业提供 “一站式云服务”,以优质服务保障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力度。

以优秀人才为创新创业加码,擦亮“人才特区”品牌,青岛高新区建成租赁型人才住房2252套,均按高标准统一装修,屋内整体厨房、电热水器等生活必备设施齐全,2021年,为全区300余家企业的1400余位人才配租租赁型人才住房1200余套。除租赁型人才住房,还建有全市规模最大的产权型人才住房,人才住房配售实现了“日常申请、季度审核、批次分配”。与此同时,不断提升“全程网办”服务水平,打造集人才综合服务、人才住房、毕业生补贴等于一体的人才综合服务大厅。2021年,青岛高新区共完成各类人才服务事项3000余项,均实现了线上“零跑腿”服务或线下“一次办好”。

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以获得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优秀评价结果为契机,牢牢把握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个方向”,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孵化器提升行动、高端创新人才引育行动、科技金融赋能行动,激活创新主体、聚集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让创新成为发展的主动力,让创新有平台、创业有底气、创造有支撑,打造产业孵化策源地,呈现创新创业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华为盘古大模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上海人工智能大会的「三大看点」

“你日常收到的一些政府部门的提醒短信,其实是AI发的;有时接到的银行客服电话,其实上半段是AI语音,你表达希望了解的意愿时才会转到真人,但你不会发现。”一位给政府、银行提供AI技术服务的企业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很多人并不知道,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抖音、淘宝、京东等都大量使用了AI技术。此外,在日前落幕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观察到,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速度不断加快。工业制造、金融、政务、互联网、服务业等纷纷出现大面积AI应用。

AI从业者和产业界人士均对记者表示,由于AI技术确实能够降本增效,因此各行各业的AI转型“润物细无声”,一些发生在企业内部层面的AI转型,更不为普通民众所知。

为什么AI转型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的选择?AI在哪些层面改变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润物细无声”

AI如何进入民众生活?

近5年来基于AI技术的产业革新已经不知不觉间走入了人们的生活:2016年成立的抖音基于AI算法向用户推送视频,对传统视频网站形成了“降维打击”;2017年起基于AI人脸识别技术的“刷脸检票”机器大规模应用于火车站和机场;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采用AI算法优化商品推荐,网站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也是基于AI算法呈现……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提起人工智能,眼里会浮现出智能机器人的形象,提到采用AI技术的企业,许多人第一反应会是高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

实际上,许多AI技术对于C端用户是“无感知”的,但它也切切实实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们主要做私域流量的电话和短信。”一位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展商告诉记者,“客户主要是政府部门以及银行。客户之所以采用我们的技术是因为他们有庞大的‘私域流量’客户群体,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发送短信会非常麻烦,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出该给什么样的人群发送什么样的文本,所以有时你收到的政府部门提醒短信可能是由AI机器人发送的。”

人工智能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客服场景,“客户很多时候是通过文本问题进来的,此时可能会先用人工智能进行一些预处理,理解用户初步的意图。当这个对话进行到一个层次,或者是比较难,或者需要更高授权的时候,就需要把它转给特定的有相应专业的客服人员去处理,通过事件识别以及对聊天内容的背景和历史提取,接进来的话务员能迅速理解当前谈到什么程度,可以继续沟通下去。这一过程对顾客来说是无感的,需求会很自然的被继续处理。”京东科技智能客服产品部负责人何晓冬告诉记者。

“采用AI算法对于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很多电商减少送货时间。”展会上,某科技公司的AI工程师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分析出哪一地区在什么时间大概率会需求何种货物,这样电商公司可以提前在该地区备货,客户下单后就可以直接送货,从而大大增加效率。这就是很多时候我们感慨‘送货快’的原因,背后其实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

AI这五年: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业,从实验室到公司

不少AI公司成立于2016至2018年期间,一些传统公司的AI产品研发也大多从2016年前后开始,照此计算,AI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基本上是近五年的事情。

5年的时间点也是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开始发展AI的时间点:2016年3月,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到2021年,“人工智能”已经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投融资方面,AI经历了火爆到逐渐冷却,回归理性的过程。企查查数据显示,AI赛道在2016年至2018年的融资事件数量持续保持在900起以上,2019年至2020年呈下降趋势,但仍在500起以上。

发展初期,AI大多停留在实验室的象牙塔中,但近几年,AI技术已经逐步落地。“过去几年,我们在看人工智能很多展览和演示时,看到的是各种酷炫的技术和应用。今年在展览馆有一个感觉,我们看不到那么多炫的东西了,这些技术开始在很多行业里得到应用了。”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

撇去浮躁的融资冲动,此次展会上的大部分AI公司是因实际需求而创立。

在医疗相关AI大展台,2015年创立的傅利叶智能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推出的上肢康复机器人一台售价在35万元,已经销售给了不少医院及康复中心,并出口海外。“虽然普通人乍看之下可能觉得贵,但实际上康复师职业的工资也不低,购买我们的设备大概一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成立的瀚博半导体、算丰科技等国产AI芯片公司崭露头角,展示出了在AI计算方面超过英伟达的技术能力。“我们是基于需求创立的,安防产业、视频直播产业都需要采用CV(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此时使用人工智能算力专用芯片的效率会高于传统的通用芯片。”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外,也有许多传统公司在AI的大势下踏上了转型之路。“我们公司最早是给银行做ATM机的,2015到2016年开始转型AI,这完全是市场导向,比如现在使用ATM机的越来越少,转型人工智能后,我们能帮助银行提供相应的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也可以提供巡逻用智能机器人。客户还是原来的客户,但我们的产品因需求发生了转变。”和美信息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还有一些AI技术沉淀在了企业系统内部。“有保险公司从成立到现在,自己有上千套系统,每年科技预算有60%以上花在老系统的运维和维护上。我们在给这家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发现很多业务模块和功能之间非常接近。通过中台方案,我们把通用模块沉淀在中台,企业能以组件化的方式组装之后,快速支持业务创新。”阿里云新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娄恒告诉记者。

赋能各个行业

AI技术的未来空间有多大?

“大量重复的人工劳动,以及知识范围比较局限的情况都适合用AI解决”,不少企业表示。谈及人工智能的未来应用,多家企业均表示这一趋势会持续下去,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将越来越趋向底层,“现在完全一点都不使用AI技术的公司已经很少了。”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AI应用几乎囊括了各个行业:工业制造、农业、金融、政务、互联网、服务业等。人工智能的范畴也不再局限于早先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而是越来越深化到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人机交互、大数据处理、隐私计算等。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公布了盘古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腾讯则宣布要提供AI技术与中国天眼一起寻找脉冲星。

“在和腾讯合作之前,我们就已经在采用现有的AI工具工作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告诉记者。

“我们在不同的行业会去洞察行业里面适用AI的特点,而且也跟这个行业接受AI和进入AI的时间点有关系。”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经理吴运声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吴运声看来,过去的几年里,AI技术在人脸相关的地方有非常多的应用,而且也实现了效益,“比如金融行业的特点,大行的(AI)能力是比较强的,它不是让我们完全给它解决方案,而是要给它平台、工具、基础设施,这样它就可以在上面建造适合它的东西。但到了某些传统的工业行业,他们本身信息化的基础相对来讲弱一点,或者这个行业本身的毛利就比较低,现阶段希望直接解决手头问题。也许这个行业未来还会走到发展AI的阶段,但这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未来,哪些AI技术可能会产生颠覆性的效果呢?对此,京东集团副总裁梅涛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人或是其中之一。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接连出现了四个虚拟“数字人”与真人主持同台出场,她们分别是bilibili虚拟偶像泠鸢,百度的小度,小米的小爱同学和微软的小冰。“以京东自己的数字人为例,数字人既包括2D和3D卡通数字人,也包括真人数字人。数字人涉及的技术非常广,既包括视觉和语音识别,还包括语音合成和对话,甚至还包括图形学。未来我们希望数字人能够真正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跟小孩聊天、陪伴老人、市民热线、智能客服等,为此我们基于京东电商场景中智能客服的丰富实践,来打造富有自己特色的数字人,希望未来一到两年形成比较成熟的标准化服务。大家也可以看到,现在也有很多初创公司在做数字人,经过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数字人技术和产品快要到一个爆发期。”梅涛表示。

“我们希望未来人工智能的模型、技术和产品具有一定的可解释性、可信赖性,假设它今天没有识别好,那就要告诉别人为什么没有识别好,我们能不能通过这个数据的反馈让它自己变得更聪明?甚至于机器要实现自我主动学习。过去10年的技术进展可以跟过去30年、50年相比,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未来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想像的。”梅涛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徐超 校对 卢茜

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 | 青岛高新区:200余个智能制造项目“建圈强链”

青岛盘古机器人有限公司_青岛盘古机器人有限公司最新招聘信息

最近新上映的美国科幻大片《异形:契约》,各位小伙伴们有木有看呢?小编可是连夜奔赴影院观看了首映场。

前方高能,没有看过的朋友们别说我剧透哈。片头机器人大卫对老人说,你创造了我,那谁创造了你呢? 这个问题真是太高深太具有哲学意义了,是贯穿整部电影的核心主题。

是的,人类创造了机器人,但是谁又创造了人类?谁又将被机器人创造?这个复杂的问题小编可想不出答案。不过,说起机器人,大家都觉得可能是非常高端,各种黑科技,价格高企的产品对吧? 以前是,但如今可是一个电子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任何高科技都会被应用到大规模生产上,从而降低价格,最后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款名叫Pamkuu的智能格斗机器人,它是广州华科尔旗下的机器人品牌,操控简单流程,娱乐体验极佳,适合各年龄段玩家。容小编PO张图先:

目前Pamkuu盘古机器人是推出了红与黑两个颜色的版本,由机器的腰部,肩部,肘部和手部可以灵活旋转运动,底座有4个万向轮可以灵活移动,整体由手机APP操控,简单流畅,胸前部分内部加入了微型传感器,可感知武器的冲击,若收到攻击,手机APP上会自动进行扣血,街机游戏完全从二次元世界来到了你我面前有木有!

其次是Pamkuu机器人的武器系统,不但有近战的刀,也有远程攻击的红外可以选择,有木有高科技感爆棚?这让对战模式更加具备娱乐性和可玩性,小编也恨不得马上提枪上马,大战三百回合!

最后得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聚官方微博透露,Pamkuu盘古机器人在天猫已经开始预售了,价格绝对会给大家一个惊喜,虽然Pamkuu没有片中大卫那样先进可以独立思考创造新物种,但是绝对忠诚,能够担当你的私人警卫,哈哈。喜欢Pamkuu盘古机器人的小伙伴们,还不赶快行动起来!

上一篇: 鲤鱼跃龙门姿势图、鲤鱼跃龙门姿势图解
下一篇: 鱼跃龙门高清图片大全-鱼跃龙门高清图片素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