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漫画)[新华视点]传销骗局
每经编辑:张锦河
近日,内蒙古包头等多地出现AI换脸新骗局,单笔被骗金额高达400余万,引发广泛关注。
5月24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文提醒,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通过声音合成,伪造成特定人物的声音,通过AI换脸,伪装成特定人物,实时与他人进行视频通话。更换后的面部表情自然,以假乱真,能够冒充他人身份联系被害人,博取被害人信任后实施诈骗。面对利用AI技术的新型骗局,广大公众需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据中新经纬,目前制作一套“露脸且说话”视频成本低至数十元,只需提供正面照就能生成视频,不仅眼睛、嘴巴、头会动,如果提供文字口型也能对上,一个晚上就能完工。有商家称用照片生成一段1分钟时长的视频仅需30元左右。如果视频时间短。质量要求不高几块钱一段都可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424718601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5月24日消息,今年以来,ChatGPT和GPT-4等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信息科技领域的热点,引起公众对AI技术的广泛关注和热情。但伴随着深度合成技术的开放开源,深度合成产品和服务逐渐增多,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近期,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发布一起使用智能AI技术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通过声音合成,伪造成特定人物的声音,通过AI换脸,伪装成特定人物,实时与他人进行视频通话。更换后的面部表情自然,以假乱真,能够冒充他人身份联系被害人,博取被害人信任后实施诈骗。
面对利用AI技术的新型骗局,广大公众需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01 做好个人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
1、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防止信息泄露: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不要贪图方便把身份证、银行卡照片等直接共同存放于手机内。
提示:发现APP过度、强制收集个人信息,请至12321.cn投诉。
2、陌生链接不要点,陌生软件不要下载,陌生好友不要随意添加,不明二维码不要随意扫描。管理好自己的朋友圈,也不要轻易向陌生人开启手机屏幕共享。
3、做好个人防护,安装安全软件,防止手机和电脑中病毒。对个人账户的安全状况保持警惕,尤其是陌生设备的登陆情况,防止微信、QQ等被盗号给亲朋好友带来麻烦。
4、对于不常用的APP,建议卸载前注销个人帐号。
△提示:APP不提供个人帐号注销方式,或为注销帐号设置各类障碍的,请至12321.cn投诉。
02 远程转账务必需要多重验证,把好“钱袋子”
如果有人自称“家人”“朋友”“老师”“领导”通过社交软件、短信、电子邮件等以“手机掉水里了,学校需要紧急交辅导班学费”“人在境外旅游,需要帮忙买机票”“给领导办私事,需紧急转账”“遭遇车祸,需要马上手术”“情况特殊,需要过桥资金拆借”等各种方式和理由诱导你转账汇款,务必第一时间提高警惕!
在AI时代,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都有可能是深度合成的。在转账汇款、资金往来这样的典型场景,要通过回拨对方手机号等额外通信方式核实确认,不要仅凭单一沟通渠道未经核实就直接转账汇款!无论对方是谁!
△提示:遭遇诈骗信息,请至12321.cn反诈专栏举报,如发生资金损失请及时报警。
一直以来,中国互联网协会不断推进行业自律,积极开展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2023年6月14-16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将组织举办“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培训”,解读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法律法规,分析研判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重点工作和发展形势,助力企业落实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责任,提高管理能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5月23日,四川绵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预警称,近日,多地连续发生多例AI诈骗案例。
典型案例:市民王先生突然接到主管单位领导视频电话,称其朋友想借王先生公司账户过账40余万,还说该款项随后就转到王先生公司对公账号,基于对领导的信任,加上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王先生立即就把40余万转至指定账户上,随后发现上当受骗。这是骗子利用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领导对他实施了诈骗。
警方提示
1、视频电话眼见、耳听未必属实,务请多方核实相关信息。
2、保护好隐私信息,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过度公开或分享动图、视频等。
3、未经核实请勿大额转账汇款。
据平安包头官方微信号5月20日消息,5月8日,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发布一起使用智能AI技术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
4月20日11时40分左右,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的好友突然通过微信视频联系到他,两人经过短暂聊天后,好友告诉郭先生,自己的朋友在外地投标,需要430万元保证金,且需要公对公账户过账,所以想要借用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一下账。好友向郭先生要了银行卡号,声称已经把钱打到郭先生的账户上,还把银行转账底单的截图通过微信发给了郭先生。基于视频聊天信任的前提下,郭先生没有核实钱是否到账,于11时49分先后分两笔把430万元给对方打了过去。钱款转账后,郭先生给好友微信发了一条消息,称事情已经办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好友回过来的消息竟然是一个问号。
郭先生拨打好友电话,对方说没有这回事,他这才意识到竟然遇上了“高端”骗局,对方通过智能AI换脸技术,佯装成好友对他实施了诈骗。
“从头到尾都没有和我提借钱的事情,就说会先把钱给我打过来,再让我给他朋友账户转过去,而且当时是给我打了视频的,我在视频中也确认了面孔和声音,所以才放松了戒备”,郭先生说。
4月20日12时21分,包头市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接到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外协请求,称福建省一知名民营企业负责人被骗走430万元,而涉案的银行卡为包头市蒙商银行对公账户,希望包头警方能够帮忙进行紧急止付。
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立即启动“包头市警银联动绿色查询机制”,当班民警以最快速度完成核查、报审程序,第一时间将涉案卡的信息通报至蒙商银行相关部门。在银行的全力协助下,仅用时10分钟,就将该诈骗账户内的336.84万元被骗资金成功拦截。
同时,向福州市公安局警方提供了剩余款项93.16万元资金流出信息,为深入突破该案剩余资金查找提供了突破方向。目前,福建警方与包头警方对此资金正在全力追缴当中。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中国互联网协会、平安包头官方微信号、中新经纬
每日经济新闻
6亿元传销大案!发展会员达189层!
从“一部手机实现财务自由”的发财梦,到被数十名亲戚朋友追着要债……近期,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被取保候审的王某林,向记者回忆了亲身经历的传销噩梦。
2023年5月,按照公安部指挥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对河南“美特美”商城传销案展开集中收网。2.2万人参与,遍及全国数十个省区市,共注册账号16万余个,总层级达131级,涉案金额高达45亿元……两年多时间里,这一网络传销组织如何实现“病毒式”传播繁殖,网络传销呈现哪些新特点,怎样实现有效打击?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部手机实现财务自由?
当时,刚从某保险公司辞职的王某林,被朋友带入一个宣介会现场。
“每个月多赚几千元到十几万元都不是问题,一部手机实现财务自由,实现人生梦想。”“买买买,卖卖卖,每天三分钟,赚钱很轻松!”……组织者范某华,站在舞台中央,侃侃而谈“发财之道”。台下的人们,两眼放光。
即便有数年保险行业从业经历,王某林还是缴纳了200元会费,加入“美特美”商城。
图为“美特美”商城为吸引人加入而虚假宣传的“口号”。河南省辉县市公安局供图
此后,王某林开始在商城“买卖”一款山楂酒,每次进3千、5千、1万元不等的货,3天或9天进货一次。根据规则,1万元的货款在15天后会自动变成1.15万元,即每半个月交易者可以获得15%的静态收益,其中1%上交平台。
如果要保本,至少要保持每3天交易一次的频率,不断往里面投入货款。在注册90天内,必须推荐至少3人加入,否则只能获取金额收益的60%,其余转为平台积分。
“最终钱都被冻结在里面,取不出来。说是赚钱,手里永远没钱,根本不可能全身而退。”王某林醒悟的时候,已经投了十几万元,深陷其中。
辉县市50岁的小学数学老师杨某勇也没算清这笔账,通过刷信用卡、找银行贷款共50万元投入平台,最终血本无归。
“往里投多少才能回本,掌握不了;传销头目胃口多大,不知道;平台什么时候运行不动,预测不了;最后什么时候崩盘跑路,控制不了。”加入平台一年多,杨某勇头发全白了。
商城是幌子,商品也是幌子
2021年5月,新乡市公安机关发现新乡市美特美商贸有限公司经营异常,存在违法犯罪嫌疑。在河南省公安厅指导下,新乡市、辉县市两级公安机关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
经查,有着传销犯罪前科的范某华,注册成立新乡市美特美商贸有限公司、河南省美特美实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通过互联网搭建“美特美”商城,后更名为众信合约商城,自称是“逆向盈利商业系统的开创者”进行运作。
图为“美特美”商城为进一步扩大宣传、骗取财物而制作的宣传手册。河南省辉县市公安局供图
线下,组织集体培训、全国巡回宣讲、招商会等;线上,通过互联网、微信群大肆宣传,将商城定位为先赚钱后消费的颠覆式创新、多融合性电商平台。
实际上,“美特美”商城指定售卖的某品牌山楂酒成本价为每瓶8元、出厂价每瓶14元,而商城定价为每瓶250元。“美特美”公司向该山楂酒生产公司实际购货量为8.6万瓶,而平台数据显示,截至案发,“美特美”商城共销售5400万瓶。
商城是幌子,商品也是幌子,并未真正生产和销售。它们被用来掩盖“互助资金盘”的本质,掩盖实为传销的真相。
“他们以发展人员的数量和投资金额作为计酬返利依据,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辉县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宋峰说,“美特美”商城涉及新型网络传销形式。
经公安机关深入侦查,专案组民警攻坚克难,共细致梳理出该组织7000余个涉案账户和7700余万条资金流水,审计、固定该组织131层层级传销参与人员情况。
全链条摧毁传销团伙
2023年5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收网,对全国范围内涉案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实现对该传销组织从骨干分子到研发、运维人员的全链条打击。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200多名犯罪嫌疑人。
图为警方获取全量“美特美”后台数据现场。河南省辉县市公安局供图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范某华长期从事传销违法活动,多次受到公安、工商部门查处打击后仍不悔改,纠集家庭成员组织“美特美”传销团伙,打着“网上购物商城”的幌子,通过发展人员和非法收取资金维持运转,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处在传销组织‘金字塔顶’的人,不断对塔底的参与者‘割韭菜’,钱就在这个盘子里流动。”辉县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陈家乐说,把新参与者的资金作为利润分给最初的参与者,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这是换汤不换药的“庞氏骗局”。
近年来,网络传销逐步替代传统传销方式,其特点为以互联网为载体,建立金字塔式、多层次的宣传、营销渠道。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传销犯罪侦查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新型传销方式,多打着“电子商务”的名义,抛出“微营销”“网络直销”等概念,宣称高利润、高回报,“欺骗性更大、隐蔽性更强、发展速度更快、危害范围更广”。
图为辉县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将嫌疑人送押执行。河南省辉县市公安局供图
此类案件如何打击?河南省公安厅涉众型犯罪侦查总队政委屈海威介绍,在“美特美”商城传销案侦破过程中,警方从线索入手深挖细查,向上穿透资金来源、向下深挖犯罪链条、平行拓展犯罪网络,从而全面查清传销组织,锁定核心人员。
为进一步遏制网络传销发展蔓延势头,公安部近期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网络传销犯罪集中打击行动,重点打击涉及重大民生问题和打着重大政策旗号的新型网络传销、跨境网络传销等传销犯罪活动。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创新思路、提高能力,重拳打击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无论以什么样的噱头、打着怎样的幌子,都掩盖不了传销活动“拉人头”“庞氏骗局”的本质。非法传销“击鼓传花”,并未产生任何实际价值,“高额返利”是“后来人”的本金,所谓“发财”必然只是南柯一梦。全链条打击传销违法犯罪,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合力打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普及识别网络传销的知识;社会公众要自觉抵制传销、避免误入传销陷阱。
编辑 陈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