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国,和中国好,曾经通货膨胀率100000%,如今旅游逆袭
矿泉水对于大家来说,是再常见不过的消费品了,夏日炎炎,各家各户的车后备箱里几乎都得备上一箱。在超市里,一瓶矿泉水的价格从1元到4元不等,逢上打折促销,整箱购买的话价格还会更有优惠。
可是在一个国家,一瓶矿泉水竟然开出了2000万的天价。一问世却遭到当地居民的哄抢,甚至一天就断货了。说起这瓶矿泉水,它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它的生产和售卖的国家是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的全名叫做津巴布韦共和国,是非洲的一个小国家。津巴布韦建国时间短,1980年才宣布独立,正式建立国家。在此之前它只是英国在非洲的一个殖民地。津巴布韦的独立很是经历了一番波折。早在1965年,前总理伊安就擅自宣布津巴布韦脱离英国政府,独立为国。
可是英国政府并不认同它的这种行为,紧跟着宣布伊安宣言无效,甚至给他冠上了反叛分子的名号。并且津巴布韦境内的黑人组织也无一个站出来替伊安发声,他的这个独立宣言最终不了了之。虽然不赞同伊安的做法,但是希望国家能够获得独立的黑人百姓在私下里开始了自己的独立运动,日日在街头组织游行,抗议英国政府的殖民行为。
为了稳固政治局势,英国政府最先求助于联合国,请求联合国的帮助。此举被联合国认为不人道,而被断然拒绝。此后当地的白人政府屡遭黑人武装激进分子攻击,无法正常办公,公务机构完全瘫痪。无奈之下,英国政府只能宣布撤出津巴布韦,津巴布韦宣布于1980年4月8日独立,与世界诸国开始了外交往来。
非洲在世界七大洲来说,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可是津巴布韦的工业水平,在非洲诸多国家中已经算是排名前列的了。津巴布韦矿业资源丰富,国内人口多,土地适合种植,以矿业、制造业、农业作为国家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国内大部分的居民都从事这三大产业,以此谋生。同时津巴布韦还有一个绰号扬名在外,就是“鳄鱼之乡”。国家境内多鳄鱼,养殖鳄鱼的农户也多,很多奢侈品大牌使用的鳄鱼皮,基本都是产自津巴布韦。
本来以为建国之后能够获得独立,提升自己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但是津巴布韦人民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新政府的数个错误决定,让津巴布韦的经济一下子垮塌,全国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2000年,时任津巴布韦总统的穆加贝在全国大力推行自己的土地政策,将国内白人的土地全部强行收归国有,然后由政府统一分配,将它平均分配给国内没有土地的贫苦黑人。
这种土地改革措施过于理想化,完全不考虑当代社会经济体系,逼得国内的白人农场主们大批离开津巴布韦,摧毁了本来已经日趋完善的经济体系,甚至动摇了三大产业的根基。
随之而来的是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津巴布韦的货币开始了大规模的贬值。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开始对津巴布韦实行国际经济制裁,大比例的提高津巴布韦的进口关税,导致后者经济更是一落千丈。到了2007年,津巴布韦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10000%以上,经济彻底崩盘。美元与津巴布韦元的汇率已经达到了1:1000亿。
在这种情况之下,津巴布韦只能加大货币的发行量,推出大面值货币。首先发行了一批1000万面值的货币,但是仍然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无奈之下,年中政府又发行了第二批津巴布韦元,面额为5000万到2.5亿元不等,可是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两个月后,政府又发行了第三批货币,这种货币被称为新津元,一张1元面值等同于第二版的100亿,试图以此挽回崩盘的货币体系,可惜毫无成效。最终,津巴布韦只得走回老路,于同年年底发行了第四版货币,增加了面值为5亿甚至100亿的大额货币。
因为货币贬值实在是太严重,津巴布韦的当地居民为了让自己手里的货币保值,开始去银行排队兑换成美元。今天10000亿能兑换10美元,明天可能就只能兑换5美元了。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津巴布韦的美元储备也开始严重短缺,可以在银行里兑换,但是根本取不出来,只能存在卡里不能变现。国际上对于津巴布韦这种存在银行里兑换不出来的美元还产生一个新的名词叫做“津美元”,黑市上180津美元只能兑换100美元现钞。
津巴布韦的物价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000亿的津巴布韦元只能购买一个面包。当地居民如果想采购日常生活用品,必须要装上满满一麻袋的钱才行。当时矿泉水均价已经达到了5000万,因此当有决定离开津巴布韦的白人商行以2000万津巴布韦元一瓶的价格甩卖矿泉水时,顿时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哄抢。有来到津巴布韦游玩的驴友听说这个消息时也组队前去抢购。毕竟手里的津巴布韦元太不值钱,不如换成生活必需品来的保值。
津巴布韦政府为了挽回经济局势,彻底放弃了发行货币,而下明文批准国内通行国际发达国家的标准货币,同时支持美元、人民币、欧元、英镑、日元、南非拉特等八种货币的流通,不久之后又将印度卢比也算在其中,形成了9种货币同时在一国流通的局面。这一举措十分有效,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在达到1000000000%后,逐渐开始下降,经济缓慢恢复。虽然没有回到从前的经济水平,但是相信货币恢复稳定、经济体系重建之后,津巴布韦一定能够重现往日的欣欣向荣。
近日刷屏的津巴布韦有多神奇?20万英国人曾移居到此
比冥币面值还高的100万亿津巴布韦币
津巴布韦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的非洲南部国家,其经济实力在非洲曾仅次于“非洲之王”南非,因为其高产的粮食不仅可以满足本国需求,还能够大规模向其它国家出口,故被誉为“非洲面包篮”。
而且,现在如同废纸一样的津巴布韦币最早竟然比美元还值钱,在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的时候,1津元可以换取1.47美元。
但自20世纪末开始,津巴布韦由于“天降灾星穆加贝”的一系列骚操作,导致其整个国家几乎崩溃,通货膨胀严重,成为世界上货币贬值最严重的国家,而津巴布韦元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含金量最低的货币,。
人人都是亿万富翁
不但货币变成了废纸般的存在,津巴布韦曾经引以为傲的粮食产业也全面崩溃,明明坐拥几千万公顷良田,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需要靠“粮食援助”解决温饱问题。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津巴布韦的辛酸故事。
按照惯例,在介绍历史之前,还是先介绍一下津巴布韦的概况,让大家对这个国家有个大体的概念。
津巴布韦是非洲东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毗邻,国土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首都哈拉雷(Harare),总人口约1700万人。
津巴布韦是个典型的内陆国家,首都哈拉雷位于东北部
经济方面,。宗教方面,津巴布韦58%的居民信奉,40%信奉原始宗教,信奉教的仅有1%。
单论历史的话,津巴布韦确实是南部非洲的文明发源地,但直到1100年前后这里才开始形成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绍纳人建立的“大津巴布韦古城”是王国首都。
大津巴布韦古城遗址
绍纳人利用当地生产的黄金、象牙与铜矿等重要物资,与来自印度洋岸的商队贸易,交换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布料与玻璃等生产品。。
得益于十五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非洲南部进入了欧洲殖民者的视线。在1652年,荷兰人就已经开始殖民南非,但此段时期的殖民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仅是以围绕南非开普殖民地展开。
16世纪左右的地理大发现
而在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升,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生产力急需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和倾销市场。而随着1867年和1886年南非发现钻石和黄金后,殖民者又不断在非洲内陆发现其它矿产资源。
在利益的驱使下,各西方列强纷纷加大了殖民非洲的力度,在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摩擦,为此列强们也是很头疼。
于是,在1884年,西方列强在柏林召开了一次长达104天的“柏林会议”,。会议由德国首相俾斯麦主持,总计十五个西方国家参与。
柏林会议
列强瓜分非洲示意图
对于非洲沿海国家来说,比如南非、索马里等,由于其优势的地理位置,早就是殖民者的囊中之物了。而此时的津巴布韦因为是内陆国家,所以幸运的还没有被殖民者占领。。
而离津巴布韦最近的强大殖民者是谁呢?自然是已经在南非殖民多年且站稳脚跟的“大英帝国”了。虽然津巴布韦非常落后,但英国人也不可能傻傻的带着军队就过去打仗。为了“师出有名”,英国先派了一个名叫罗德斯的英国商人去游说津巴布韦国王,骗取到一份开矿权合约。
有了采矿权合约的英国则可以堂而皇之的派驻各类人员前往津巴布韦,并能够向其它列强宣示自己的主权,。
罗德斯
为什么说是骗取合约呢?因为罗德斯向津巴布韦国王保证,条约签署后在当地挖矿的白人不会超过10个。但罗德斯根本没有想遵守承诺,当国王意识到条约的本质企图推翻条约的时候则为时已晚,因为根据条约,英国却可以为顺利采矿而采取一切有必要的行动。
很快,获得了开矿权的罗德斯又获得了英国政府更大的授权,他在当地成立了一个类似于东印度公司的政治实体——“英属南非公司”。表面上这是一个公司,但实际上和一个政府也差不多了,不但有权组建军队,还能开设银行、分配土地。
英属南非公司的
而英国人为了表彰罗德斯的“功绩”,不仅让他当了“开普殖民地”的总理,更是用罗德斯的名字将津巴布韦附近地区命名为“罗德西亚”。而罗德斯更为著名的一个身份则是——世界钻石垄断集团戴比尔斯(De Beers)的创始人。
英国在当地确立起殖民统治之后,迅速重新分配了土地,当地土著的领地严重被压缩。发现上当受骗后的津巴布韦国王和土著居民则采取了一系列的武装抗争,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896年到1897年的“津巴布韦第一次解放战争”,约有450名白人被打死。
不过,在英国人面前,津巴布韦的土著军队根本就是落后一个时代,。
参战英国军人
英国以赞比西河为界,将南岸称“南罗德西亚”,北岸称“北罗德西亚”
至此,英国扫清了一切当地反抗力量,成功完成了对罗德西亚地区的殖民,并在1911年将罗德西亚地区分成“北罗德西亚”与“南罗德西亚”,前者就是今日的赞比亚,而后者在1922年时成为一个英属自治殖民地,就是今日的津巴布韦。
二战以前的南罗德西亚的经济以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为主,所以很多殖民者主要都变成了拥有大批土地的农场主,他们拥有大批土地,使唤着黑人种田,生活可以说是相当滋润了。
但随着二战的爆发,国际贸易受到战争的影响,此时包括南罗德西亚在内的非洲各国则成了香饽饽,因为在这些地方有着非常优渥的工业化条件:。
视察南罗德西亚黑人士兵
于是,殖民政府开始推动南罗德西亚大力向工业化国家发展,并吸引了大量英国以及欧洲白人涌入。短短时间内,南罗德西亚的白人人口从数万增长到了数十万人。
当然,这些白人移民的到来对于南罗德西亚本身是好事儿,,使得南罗德西亚的工业产品能够方便的卖到周边国家的市场。而这些因素都为日后的津巴布韦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化基础。
在二战结束后,南非的宗主国大英帝国日薄西山,殖民地被美苏各种瓦解,大量殖民地宣布独立,。而随着全球反殖民化和民主化浪潮的兴起,英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也逐渐变得岌岌可危。
昔日的日不落帝国
看着自己治下的殖民地不断独立,英国政府也是十分着急,便试图通过给予当地政府更多的自治权来延续自己的殖民统治。同时,面对非洲各殖民地及英联邦国家日益高涨的种族解放思潮,。
于是,南非在1961年宣布退出英联邦,并开始执行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政策。而南罗德西亚方面,当地白人政权为了保持居于统治者的地位,最大程度避免黑人掌权后自己被报复的可能性,便积极鼓动独立,希望通过自己的统治长期维持“少数白人统治多数黑人”的现状。
于是,南罗德西亚土生白人在20世纪60年代组成了本土化组织“罗德西亚阵线”,领袖为伊恩·史密斯,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尽快从英国独立出去,建立独立完全自主的白人政权。但英国政府有自己心中的小九九,便多次拒绝南罗德西亚独立的要求。
伊恩·史密斯
看到英国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后,南罗德西亚政府于1965年11月11日向伦敦英国首相府发出《单方面独立宣言》,宣布南罗德西亚脱离英国统治,国民更改为“罗德西亚”,并将英国官员都赶回了英国。
英国方面看到这种情况自然是勃然大怒,便立即在1966年申请联合国对罗德西亚进行“经济和贸易制裁”,联合国也听取了英国的建议对罗德西亚进行制裁,并在1968年进一步扩大了制裁范围,但一意孤行的伊恩·史密斯此时已经听不进去任何建议,而英国政府在考虑了得失后,也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军事动作。
伊恩·史密斯签署《单方面独立宣言》
到这一步,可以说罗德西亚白人政权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虽然国际方面不认可自己,联合国也有制裁,。同南非一样,白人政权依靠白人手中的大片土地和独特的“黑人低人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生产出大量的工业制品。
而罗德西亚在这些优势的条件下,也确实在白人政府的带领下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从依靠粗放型农业和加工业的经济发展形态,逐渐发展成非洲南部的工业巨头,在高价值制造业,现代化钢铁工业和矿业方面也有所建树。
在经济上获得一定发展后,罗德西亚白人政权便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将首都索尔兹伯里(即现在的哈拉雷)打造成为一个花园城市。索尔兹伯里气候宜人,终年草木葱郁,百花盛开,享有“花城”美誉。。
70年代的索尔兹伯里
70年代的索尔兹伯里公园
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黑人的剥削上,虽然当时白人人口仅占全国人口6%-8%,但却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白人拥有着罗德西亚最核心的经济地带,,罗德西亚的主要城市、交通设施、工厂都集中在这些地带。
在看到南非白人政权的种族隔离政策后,罗德西亚政府甚至也曾一度考虑过采取同样的措施,只不过因为刚刚独立便遭到制裁,而且最主要的是和英国也闹掰了,。
可明面上的种族歧视政策没有,不代表私下里白人们就不系统性歧视黑人。作为人口占多数的黑人被排除在国家的保障体系外,只有义务却没有任何权利,只是“无穷无尽的廉价劳动力”。
白人警察们一脸嚣张
黑人被警犬撕咬
但国际社会的民族解放思潮愈演愈烈,除了国际社会对于罗德西亚的主权地位不予承认、经济制裁和对种族歧视行为进行谴责外,苏联从1965年开始向津巴布韦人民联盟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并培训了大批的军事人员,我国也向津巴布韦提供了道义上的坚决支持和大力援助。
,意图推翻白人统治,但却不断遭到白人政权的镇压。
被残酷镇压的黑人
在国际制裁与黑人武装运动的交相夹击下,罗德西亚白人政府已经抵挡不住黑人武装的攻势,终于在1978年被迫与各个黑人势力签订了一份合约,承。
1980年,罗德西亚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民主选举,尽管白人政权有着绝对的经济优势和南非等白人国家的支持,但由于此前对黑人的迫害导致黑人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几乎是闭着眼将选票投给了罗伯特·穆加贝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ZANU)。同年4月18日,津巴布韦正式独立,定国名为津巴布韦共和国。
罗伯特·穆加贝
凭借着被殖民时期建立的较好工业基础以及发展良好的农业,津巴布韦成立之初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工业需求能够自给自足、农产品出口海外,一时之间风光无二,但这一切都注定只是过眼云烟。
同南非一样,。全国土地面积的49%为白人所占有,少数白人农场主更是占有多达三分之一的全国农业用地,且都是肥沃高产的农田,而至少有600万黑人拥挤在贫瘠瘦弱的土地上。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1980年,,他们的土地能保证自己吃饱都够呛。
津巴布韦的土地结构,中部大片淡黄色为白人土地
此外,。因为白人农场主生产的粮食大批都是向欧洲出口,所以为了保障津巴布韦境内的白人农场主利益,英国政府逼迫津巴布韦签订了一份《兰开斯特大厦协议》。
这份协议规定津巴布韦政府不能立即收回白人农场主手中的良田,需要承诺提供给白人农场主十年的缓冲期,也就是说维持现状10年不变,而且被要求如果在日后进行土地改革收回白人的土地时,必须给予白人农场主补偿,。
个人认为,这一份合约确实保护了白人农场主,最大程度的束缚住了黑人政权的手脚,但同时英国也表达了一定的诚意,对于补偿白人农场主也愿意承担一定的资金,和津巴布韦共同解决历史问题。
而另一方面,这份协议同样能够给黑人政权一个缓冲期,刚刚获得解放的黑人“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素质”都不高,尤其是完全不懂现代化农场的运作方式,贸然接手这么多的白人产业一定会对津巴布韦的经济产生巨大的不利。
获得解放的黑人几乎全是低素质(无贬义)人口
如果黑人们利用好这个缓冲期,采取政治上的手段迫使白人农场主和白人经营者传授经验,同时积极的派遣留学生前往苏联、中国等国学习管理经验,哪怕是邀请专家过来,也未尝不是一个历史机遇期。
但同南非一样,黑人党派此前致力于民族解放和独立,政治纲领也都是围绕推翻白人统治,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执政党,绝大多数黑人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而当民族解放的目标突然实现后,在治理国家方面就立即凸显了这个弊端,。
十年缓冲期到期后,津巴布韦便在90年代开始尝试进行初步的土地改革,但在这十年内黑人政权几乎完全是躺在功劳簿上,根本没有认真学习和努力。这时,。
拥有伦敦大学学位的穆加贝就是最大的腐败份子
到了1989年,十年缓冲期即将到来,,并计划将土地分配给7万个黑人家庭,但英国提供的资金却被黑人政权挪用甚至贪污。
与此同时,美国也及时介入进行帮助,为穆加贝提供了2700万美元的援助,并同英国一起许诺提供20亿美元的各项经济援助,帮助津巴布韦实现土地改革以及政治改革。。
布莱尔和穆加贝会谈,对于英联邦国家英国还是有一定诚意的
可是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广大黑人百姓并没有获得土地,也没有掌握相应的生产技能,受益者全是各类黑人权贵,白人农场主手中的土地只不过是换成了某个或者某几个黑人的名字而已,津巴布韦的土地结构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对于广大百姓来说,还是一样的没有土地。
就是在土地改革的问题丝毫没有改善的情况下,穆加贝政府还在1998年花费巨资出兵刚果金,穷兵黩武之下更是导致津巴布韦经济急剧恶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津巴布韦出兵刚果金
时间来到2000年,本以为能很快获得土地过上安稳日子的津巴布韦民众开始慢慢失去理智,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日思夜想的土地迟迟不到,白人手中却依然拥有大片的土地。。
于是,津巴布韦开始出现黑人强行占据白人农场的行为,其中甚至主要是总统穆加贝的老部下,。现在机会则来了,在穆加贝指示下,这些黑人游击队老战士迅速出击,强行占领了一千多个白人农场。
而穆加贝带领的黑人政权根本没有什么经济治理能力,不可能通过正常手段获得白人的土地,不但继续公开支持黑人的行为,还顺水推舟的启动了更加激进的土地改革计划,宣布将征收500万公顷的土地用于再分配。
黑人抢占白人农场
黑人向白人农场主示威
白人农场主显然很无辜,此时的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也很配合土地改革,但却成为了黑人权贵贪腐行为的牺牲品,甚至有农场主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被愤怒黑人民众活活打死。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黑人加入到强占白人土地的行列里,白人农场主为了保命纷纷选择逃离津巴布韦,向英国、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移民。
根据数据统计,1999年还有12万白人人口的津巴布韦,到了2012年仅剩下2.8万人,以至于津巴布韦白人在海外的数量比国内的还多。。
津巴布韦白人逃离国家分布图
通过一系列操作,黑人们终于获得了土地,但他们都是没什么技能的普通农民,根本就不懂的什么现代化的耕种技术,就更不要提什么规模化经营农场了。
于是,大批优质良田的粮食产量大幅降低,。在1998年,农业生产总值还占据津巴布韦GDP的22%左右,而到了2013年就只剩下10%了。
而津巴布韦的这个举动显然让全世界都看懵了,,而这种疯狂的行为让一些一贯支持穆加贝政府的国家也无法发声。面对以英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制裁,津巴布韦一怒之下在2003年退出了英联邦,这对已经摇摇欲坠经济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于是,在内忧外困之下,津巴布韦经济增长率在穆加贝黑人政权的骚操作下,毫不意外的开始不断下滑,不但日常所需能源都需要向周边国家进口,。
除了强行撕毁协议占领白人土地外,穆加贝还下令对津巴布韦的外资企业实行本土化,但这个本土化可不是像我们一样收购外资股份达到控股要求,。就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一定会造成大规模外资撤离。于是,津巴布韦的工业也受到重创。
津巴布韦经济增长率,进入90年代后基本均是负增长
农业、工业全都完了,津巴布韦的经济危机更加严重。此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正常国家应该开始。
但津巴布韦的黑人政权怎么能向欧美妥协呢?我穆加贝大帝怎么可能低头?于是,津巴布韦便选择“不走寻常路”。民众不就是没钱了么,那我印钱不就能解决问题了么?快点叫我“大聪明”!而稍微懂得一些经济常识的人就知道,。
按2008年7月的官方统计,津巴布韦的通胀率甚至达到231000000%。这之后,津巴布韦却没有及时止损,反而发行了市值500亿元和1000亿元的新。2009年,该国又发行了100万亿面值的新钞。
看看这漂亮的通货膨胀曲线
比冥币面值还高的100万亿津巴布韦币
尽管津巴布韦经济严重下滑,政治局势动荡,但穆加贝凭借其在津巴布韦境内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军队的强力支持,仍然稳坐总统宝座直到2017年,执政时间长达37年。
。穆加贝本人和家庭就十分嚣张,穆加贝送给娇妻格蕾丝的一枚钻戒就高达128万美元。格蕾丝更是奢华无边,从来都是珠宝、名牌全身,绰号“古驰格蕾丝穆加贝”。同样,还有很多津巴布韦官员的孩子在国外疯狂炫富,他们炫名车,买名表,丝毫不加遮掩。
津巴布韦官员子弟炫富,还有穆加贝的儿子
古驰格蕾丝.穆加贝
终于,在2017年11月,即使是一直支持穆加贝的军方都受不了了,直接发动政变将穆加贝扣留,随后穆加贝被解除执政党领导人职务。但就是这样,穆加贝不但没有被清算,竟然还在2019年被津巴布韦政府授予“国家英雄”称号。
所以,对于津巴布韦国家和人民来说,穆加贝带领的黑人政府绝对是大大的“灾星”,但对于穆加贝和一众贪腐官员来说,简直就是人生大赢家。。
个人认为,对津巴布韦而言,独立三十多年以来的危机,确实是由于穆加贝为首的黑人政府的各种骚操作导致的,这方面黑人政府绝对要负主要责任。
但同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仅是黑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源于白人政府的殖民侵略、土地分配不均和种族歧视行为。。
黑人目前的表现源于长期的压迫和剥削
而且,我个人十分不认可种族歧视行为,尤其我们曾经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我们当然可以因为这个族群表现差劲而发出批评的声音,比如我也认为现在的黑人政权基本上都能力不行,但我不会说黑人天生不行,。
如果不懂,我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个大山深处穷苦人家的孩子,突然来到大城市的学校上学。结果因为跟不上别人的学习进度,经常被一个天天参加各种辅导班的城里同学说你天生就是,你觉得是因为你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