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被判赔偿1.67亿元;为何小鹏汽车总“涉嫌”偷代码骗补贴?
一、独角兽
格力输给了奥克斯,被判赔偿1.67亿元
为何小鹏汽车总“涉嫌”:国外偷代码、国内骗补贴?
阿里&腾讯财报盘点:巨头告别高增长时代
陌陌Q3"滑铁卢",小红书翻“黄”点名 何破商业化困局
隆基、中环打响价格战,光伏产业链要变天了
数读新股 | “AI四小龙”之首!商汤科技年营收超其他三家总和
喜茶、泡泡玛特变身投资方?乙方变甲方,效果怎么样?
孙宏斌两度抛售贝壳,套现逾69亿
鹏博士与旷视科技战略合作 共拓AIoT智能化“最后一公里”产业落地
二、投融资
中环控股附属公司拟对深蓝智能进行天使轮融资或基石投资
充电运营平台蔚景云获创业工场数千万A轮融资
[UU跑腿]完成又一起融资
“亿铸科技”完成过亿元天使轮融资
宠爱国际完成C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
摩通传动完成Pre-A轮近亿元融资
橙色星球获小米集团投资
宠爱国际完成C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
「FLIPOS」获得高瓴创投及某战略投资方联合投资
深至科技完成近亿人民币C1轮融资
三、IPO动态
家联科技
奥比中光
明月镜片
禾迈股份
凯莱英
经纬股份
百济神州
爱联科技
LG新能源
青岛盘古
Nu Holdings
四、新产品上线
国行 Apple Watch ECG心电图功能上线
OPPO正式发布OPPO Reno7 Pro英雄联盟手游限定版
法国零售商曝光RTX 2060 12GB显卡,售价高达500欧元
苹小米 12/Pro 国行将至,已入网工信部:搭载骁龙 8 Gen 1
客户提供舆情热点、资讯舆情和股吧舆情
华为不想走ChatGPT的老路
经历了上半年的喧嚣,ChatGPT带来的大模型热潮正在迎来第一轮冷静期。今年6月,ChatGPT的访问量首次出现了月度下滑,而年初接入ChatGPT聊天功能的新版必应(Microsoft Bing),市占率也在近期出现下滑,甚至低于改版之前。
一切都在预示着,大模型赛道“看热闹”的时刻过去了,市场正在对大模型的实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与C端市场的集体狂欢相比,现在大家更关心大模型如何在B端行业落地,仅仅只会“Chat”(聊天)的大模型,已经满足不了需求。
新的竞争局势已经出现。就在刚刚过去的人工智能大会上,一批聚焦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大模型开始涌现。从华为、腾讯、阿里到科大讯飞等等,都在试图让大模型在商用层面落地。和以前“写诗作画”的卖点相比,现在大家更关心如何让大模型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说,主流的大模型玩家们终于开始脚踏实地准备做实事了。
而华为作为国内最早投入大模型研发的科技巨头,早在2021年就推出了盘古大模型1.0。但是在今年的行业热潮中,却迟迟没有拿出来自自家的当家产品。直到7月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才正式预告了盘古3.0的发布,并提到,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是要“走深向实”,赋能产业升级。7月7日,在华为云开发者大会(HDC2023)上,华为云正式发布了盘古大模型的3.0版本。
和ChatGPT不同,盘古3.0并不是一款主打“聊天”的大模型,华为方面甚至提到,盘古大模型在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开放给个人用户使用,这也不是产品的主要方向。尽管华为并未透露这个时间具体是多久,但至少印证了,“Chat”(聊天)不是盘古大模型研发的重点。
“我们从来没有和ChatGPT比较过,没有叫盘古Chat,也没有叫Chat盘古,我们没时间聊天”。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在7月7日媒体沟通会中提到。
据华为介绍,盘古3.0大模型不是一个单独的大模型,而是一系列大模型集群和工程应用平台的总称,共分为三个层级,既包括了底层(L0)的通用大模型,也包含了第二层(L1)的行业大模型和第三层(L2)的细分场景模型。
应当说,在整个大模型赛道都在争相比拼谁更擅长写诗作画的时候,盘古3.0选择了一条全新的路,其发力点不仅在于通用能力的迭代,同时也聚焦于专业能力的进化,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华为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大模型要想真正落地,必须要落地解决实际需求。大模型必须要在不同行业和场景中具有高度专业的实用能力,才能生存下去。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模型?当ChatGPT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全球蹿红之初,可能就连最头部的科技巨头也没想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微软迫不及待地对旗下搜索引擎“必应”进行激进改版后,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
但所有人都相信,随着生成式AI的智能化水平跨过一个特定节点,必将彻底重塑整个世界的生产方式——其效果可能不逊于计算机带来的上一轮信息革命。
在这次大模型团战中,作为最晚入局大模型赛道的国内科技巨头,华为选择从自身最擅长的To B市场入局。经过上半年的“折腾”,整个大模型赛道也逐步意识到,To C市场虽然热闹,但最终大模型还是必须要做深做实,才能在商用层面落地。
“华为的大模型不作诗,只做事。”在7月7日华为云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盘古3.0时,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如此表示。
作为国内最早投入大模型研发的厂商,华为早在2021年就推出了盘古1.0大模型,而这次正式发布的盘古3.0则是对盘古1.0的一次重大升级。正如GPT3.0到GPT4.0的升级一样,盘古3.0也是一次革命性的迭代,并且走了和ChatGPT完全不同的路。
三年磨一剑。在过去两三年,盘古大模型在架构和训练方法上都进行了重大升级。
在架构方面,盘古3.0首创了三层架构,其最底层是CV(视觉)、NLP(中文语音)、多模态、预测决策、科学计算、搜索推荐等一系列通用大模型,第二层是矿山、气象、药物分子、电力、金融等行业大模型,第三层则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场景模型,具有高度定制化的功能性特征。
而在训练方法上,盘古3.0也升级了一套从通用到专精的训练模式,既有行业常见的预训练方法,训练大模型的通用能力。同时还加入了针对性的特调训练,可以通过SFT的数据进行精调,满足不同行业需求,并且还有RHLF训练,可以针对客户的标注和反馈再进行强化学习。
此外,作为行业首个完全分层解耦的大模型集群,盘古3.0对自身的不同能力进行了区分,而不是像ChatGPT一样直接打包成一个巨无霸大模型,让用户可以按需取用。
通俗来说,就是盘古3.0的各项能力之间可以独立运行互不干扰。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例如铁路行业可能主要需要视觉模型的能力,气象行业可能主要需要科学计算的能力,分层解耦的设计适合针对不同行业的定制化需求。
“分层解耦的模式可以把大模型的商业模式构筑得很好,让行业客户就像抓药一样想要什么就拿什么。”张平安在7月7日接受媒体群访时提到。
依托于全新的三层架构和分层解耦能力,盘古大模型的核心定位是对各行各业进行赋能,其中华为主要专注于L0层级和通识的L1层级。
当然,不管架构和能力上有何创新,大模型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体现在训练成果上,这背后必须依赖于庞大的数据量和算力支撑。
在数据方面,盘古大模型预训练数据中包含了超过3万亿tokens,使用了超过1000+TB的数据训练,指令微调数据也在千万级。而且和其他通用大模型相比,盘古行业大模型还采用了不少行业公开和行业客户授权数据进行训练,针对性的行业数据训练进一步提升了盘古3.0解决行业问题的能力。
在算力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并不能使用通用GPU架构,只能自己搭建框架和平台。据张平安透露,盘古大模型算力基于华为昇腾AI算力集群,核心是达芬奇架构的昇腾芯片适配神经网络计算。但据华为介绍,盘古3.0基于昇腾AI集群的模型训练效率对比GPU架构提升了1.1倍。
为了进一步提升算力规模,7月7日张平安在大会上宣布,单集群 2000P Flops 算力的昇腾 AI 云服务在华为云的乌兰察布和贵安 AI 算力中心同时上线。相较于火遍全球的GPU架构,未来昇腾AI算力集群希望成为国内AI算力另一极。
在多重创新下,盘古大模型在多项能力上实现了行业领先,其中盘古NLP大模型是业界首个千亿参数的中文大模型,具备强大的文本理解和生成能力,CV大模型则首次兼顾了图像判别与生成能力,在ImageNet 1%、10%数据集上的小样本分类精度上,达到了业界最高水平。
进入6月以来,不少AI行业人士都坦承,在年初ChatGPT爆红之初,整个行业是存在一定炒作的。当所有企业都在抢着发布千篇一律的聊天大模型时,也预示了这一方向可能开始陷入了一定的误区。
今年2月,任正非在“难题揭榜”火花奖座谈会上就曾提到,未来AI大模型会风起云涌,不会只是微软一家。而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公司对人类社会的直接贡献可能不到2%,98%都是对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的促进。
如今即便是OpenAI也在考虑进入行业市场,很大程度说明了,行业化或将是整个行业的必由之路。如何进一步改造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将是各个大模型玩家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当行业内的玩家都逐步意识到,行业化正在成为未来大模型竞争的焦点之后,围绕不同行业的深入水平,将成为决胜的关键——谁能掌握行业的真实需求,并切实为行业解决问题,谁就能最先跑通大模型的商业模式。
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厂商,华为在政企市场有着长达数十年的积累,在行业的纵深上有着很大优势。最近两年,华为陆续成立了20大军团,下到矿山、煤井里面去,就是为了进一步打入行业,深度服务政企客户。
在7月7日的媒体群访中,华为云CEO就提到,华为最大的优势就是,行业业务做得比较深,行业哪里有问题,就能把科学家、数学家送到哪里去。
“我们的科学家、数学家可以下到煤矿井里,可以蹲在车间一个月、三个月。我们敢下到田头、地头,别人可能下不去或者不愿意下去,这就是华为在大模型上最重要的优势。”张平安表示。
从实际运用来看,此前军团作战深耕的不少行业,确实也成为了盘古行业大模型最先运用的领域。
例如在华为比较擅长的政务市场,盘古政务大模型通过对超过20万条政务数据进行精调,包括12345热线、政策文件、政务百科等,掌握了丰富的法律法规、办事流程等行业知识。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应用案例中,基于盘古政务大模型训练的福田政务智慧助手小福,能够精准理解民众咨询意图。
再比如在金融领域,盘古金融大模型通过对银行的各种操作、政策、案例文档进行预训练,能根据客户的问题,为柜台工作人员自动生成流程和操作指导,将原来需要平均5次的操作降低为1次,办结时间缩短5分钟以上。
在气象领域,盘古气象大模型则是首个精度超过传统数值预报方法的AI预测模型,同时预测速度也有了大幅提升。原来预测一个台风未来10天的路径,需要在3000台服务器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上花费5小时进行仿真。
就在这次华为云开发者大会召开之前,7月6日,《自然》杂志发表了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研发团队研究成果——《三维神经网络用于精准中期全球天气预报》。论文显示,盘古气象大模型突破了AI预报天气精度不及传统数值预报的世界性难题,是首个精度超过传统数值预报方法的AI模型,速度相比传统数值预报提速10000倍以上。
此外,在煤矿、铁路、药物研发等行业,盘古大模型都推出了专用的行业大模型,进一步帮助行业提升效率。华为表示,盘古大模型的目标是让每个行业、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专家助手”。
“我们始终坚持AI for Industries的战略,在深耕行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坚信大模型将重塑千行百业,而每一个开发者,都将是改变世界的英雄。”华为云CEO张平安表示。
而在行业大模型之上,更细分更具体(L2)的场景模型,则是专门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生,华为的说法是“开箱即用”。盘古大模型目前已经在超过100个实际场景中取得应用,降低了人工智能的开发门槛,平均节省研发成本80%以上。
例如在国网重庆供电公司,盘古CV大模型在经过海量无标注电力数据的预训练和少量数据微调之后,被成功运用到了电力智能巡检中,很大程度取代了传统的无人机智能巡检AI模型。在数据标注能力上,新模型的样本筛选效率提升约 30 倍,筛选质量提升约 5 倍,以永川每天采集 5 万张高清图片为例,可节省人工标注时间 170 人/天。
在针对司法案件检索的应用中,盘古NLP大模型针对多个行业难点进行了微调和优化,甚至设计了新的预测函数。最终在中国法律智能技术评测CAIL (Challenge of AI in Law) 大赛中,以NDCG@30分值0.943的总成绩位列第一。
而在货运列车智慧检测的运用中,盘古大模型对货车运行故障实现了精准检测,可以精准识别442种各类故障。大类故障发现率达到99.99%,一般故障发现率超过98%,总体发现率达到99.8%,超过客户预期。
在华为看来,未来大模型将会成为一个从通用到专精的综合体,其中大语言模型更像是一个内脑中枢,提供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通用解决方案:可以理解人类意图,并通过调用各种细分行业模型来服务行业,而各种聚焦场景的调优模型,则更像是具体的小功能,专门去解决具体问题。
毫无疑问,今年以来大模型赛道的爆发,将成为一场科技革命,彻底重塑整个工业社会,很多行业都将被彻底改变。而华为作为一家企业,除了研究和工程化以外,更需要探索新的大模型商业模型,保证大模型的商业成功。
如今将盘古大模型分为L0到L2的三层模式,并在完全解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拆分组合,就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大模型商业化的边界。
几个月前,国产大模型纷纷横空出世之时,行业就一直在期待华为大模型的亮相。作为国内AI产业的头部玩家,华为一直被视为在人工智能方面积累最深厚的企业之一,到底华为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大模型之路,也一直被行业关注。
虽然盘古3.0的亮相比其他主流玩家都要晚一些,但如果回溯过往,华为对大模型的研究其实由来已久。
据华为方面披露,早在2020年,华为就判断未来AI产业将有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一个是从小模型到大模型的趋势,另一个则是AI和传统科技计算的结合,也就是AI for Science。当时华为提出了关于数据模型和知识的6个子课题,其中模型模高的计划和万物预视计划都和大模型高度相关,在GPT-3推出之前华为就一直在朝着这份方向推进。
但ChatGPT对行业的推动确实不容忽视,特别是在2020年GPT-3推出后,使整个行业注意到了大模型加速崛起的新趋势。华为也从2020年夏天开始进行大模型NLP、大模型CV方向的研究,后来逐渐扩展到了多模态、个性计算、预测决策进行立项。
除了入局足够早,华为在大模型方面的人才积累也足够深。据华为方面披露,盘古大模型团队中有50%以上是博士,还有多名天才少年,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这样一个技术过硬,且敢于创新的年轻团队,是盘古大模型背后最坚实的人才保障。
如今盘古3.0的亮相,并选择了扎根行业的路线,意味着华为终于朝着自己选择的大模型之路上踏出最重要的一步,但接下来的下一步将怎么走,和整个行业一样,华为也还在摸索之中。
但是摸索不代表犹豫,据华为云CEO张平安在7月7日的媒体群访中透露,针对盘古大模型的下一步,华为做了一个非常激进的路线图,“我们现在是all in盘古大模型,路标图制定是密密麻麻的。”张平安表示。
在张平安看来,未来盘古大模型更关注的不是参数有多大,而是对行业的垂直渗透率有多高。除了现在已经切入的铁路、煤矿、金融、政府等行业,还有更多的行业需要自己的大模型。
“盘古大模型将来最有价值的不是5000亿、上万亿的参数。而是在哪些行业又做深了,又扩展了哪些新的行业。”张平安表示。
尽管大家现在都在朝着行业化的方向迈进,但华为毕竟不同于其他玩家。由于长期在算力底座、开发框架等方面的积累,盘古大模型还具备了一大优势,就是全栈研发能力。
今年大模型赛道火了之后,为了满足大模型训练庞大的算力需求,英伟达的GPU一芯难求。国内整个大模型赛道如今都面临着算力紧缺,而未来英伟达GPU也很可能将会面临供应限制,这就要求国产大模型必须具备全栈自主研发能力。
据华为云CTO 张宇昕透露,盘古大模型从算力到算子,再到框架、开发平台等都是自主创新,没有使用开源技术。而之所以能够做到全栈自主研发,主要得益于华为此前在AI底座、算力和芯片等根技术上的积累。
因为有了昇腾的AI底座,有了Mindspore的计算框架,有了ModelArts训练平台等全栈的AI根技术,华为在做大模型的时候,才能针对不同行业和场景做更深入的优化,比其他玩家更深一步。
正如7月6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提到的,当前华为在人工智能发展上主要有两个着力点,一方面是打造强有力的算力底座,做好产业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就是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服务好千行百业。
在这次盘古大模型3.0发布时,盘古还公布了全新LOGO,新的LOGO上面顶着天,下面踏着地,是盘古开天地的简化符号。“古有盘古开天地,万物新生;今有盘古纵四海,行业重塑。”张平安表示。
当华为为自家的大模型取名盘古时,或许就意味着,盘古大模型肩扛重担,如果未来国产大模型也面临“卡脖子”难题,盘古必须要独自撑起一片天来。
作者 | 曾广
编辑 | 李原
运营 | 刘珊
国产操作系统到底是不是山寨货?说说我的看法
前不久,Win10的市场份额已经悄悄地超越了Win7,成为了装机率最高的PC操作系统。不过在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争来争去的都是Windows自家产品,几乎没有其他家什么事。
Windows在桌面操作系统市场称霸多年,在我们国内也已经相当深入人心。
但近年来,国产操作系统不断更新迭代,优化完善,性能更加稳定,软硬件兼容性更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大有和Windows抢占市场的势头。其中笔者留意到的一款国产操作系统是很不错的,值得向大家推荐一下。
笔者想说的是中兴新支点操作系统。中兴新支点操作系统软件日趋丰富,常用软件越来越多。软件都绿色无广告弹窗,简洁好用。其自带办公软件,能处理word、excel、ppt、pdf等文件。打印也毫无压力,支持多种格式文件打印,无需安装额外驱动,并且支持自动寻找打印服务器。
处理图片有和PS类似的GIMP,制图有CAD。社交聊天有微信和QQ,基本和Windows版本的没有区别,简洁好用。
上网浏览可以用谷歌浏览器和火狐浏览器。输入法有搜狗输入法,系统也自带五笔输入法。另外系统还预置用户帮助与反馈功能,有专业技术人员帮助用户解决使用时遇到的问题,用户体验更好了。
这款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的,界面友好,简洁明了,其设计和Windows 有点类似,即使是新用户也会觉得比较熟悉。而操作方面也是和Windows系统相似,简单容易上手。新用户不会因为是没接触过的系统而难以适应,大大降低了用户熟悉系统操作的时间成本。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苛刻的网友又得开始喷了,这算是什么国产操作系统,这就是山寨系统!笔者只想说,之所以这么设计,个人认为是出于照顾用户使用习惯的考虑。习惯是可怕的。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一家独大这么多年,影响深远。在国内,一般电脑预装的是Windows系统,而个人用的可能就是各种盗版Win系统。中小学电脑课教学也应该都是用Windows。
Windows系统用久了,界面和操作早就习惯了。试想,如果真的想提倡用户尝试新的系统,但是操作完全和已有系统不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摸索熟悉,那么用户还会有积极性吗?还怎么推广国产?相反地,笔者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比较人性化的设计。
而有网友可能会揪着基于Linux内核这点不放。没错,现如今国产操作系统几乎都是基于LInux内核的,但笔者只想说,重新研发内核对于我国的情况来说并不现实,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人力和时间成本等等。而Linux是开源的,有成千上万的用户盯着,可以确保其无后门无漏洞,相对Windows受到病毒攻击的概率也更低,相对安全。如果是这样,我认为基于现有的开源内核并无不可。
从前段时间Win10系统自动上传用户信息的漏洞,到几年前的棱镜门事件,Windows似乎并不是那么安全。我们要想实现信息安全自主可控,发展国产操作系统就很有必要。
国产操作系统早就过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开荒期,现在已经越来越成熟,性能越发稳定,软件也不断丰富。到国产操作系统在国内普及的那天,我相信一定会是国之骄傲。
但其实,无论国产操作系统怎么完善,羡慕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也总大有人在。笔者只想说,为什么总得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为什么不可以多给自家造的产品多一点耐心?笔者认为还是得多支持国产,你们怎么看?
科创板晚报|恒烁股份:存算一体AI芯片与ChatGPT差异较大 美腾科技:公司产品尚未使用盘古大模型等
《科创板日报》4月11日讯今日科创板晚报主要内容有:证监会同意航天环宇等3家企业科创板IPO注册;思特威:在机器视觉应用领域的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阳光诺和拟购买朗研生命100%股权等。
【热点聚焦】
简讯: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共研数据交易价格形成机制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4月10日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数据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数据要素价格监测机制开展联合、联动研究,充分发挥数据交易所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服务功能,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生态的构建,加速推动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改革新路径。
杭州市算力中心启动建设
2023阿里云峰会上,杭州市宣布启动建设首个立足杭州、面向全国的“杭州市算力中心”,进一步扩大杭州在云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据了解,阿里云将助力“杭州市算力中心”,打造融合计算平台,提供通用计算、智能计算能力,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的应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拜登政府开始考虑是否需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审查
拜登政府已经开始研究是否需要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审查,因为人们越来越担心该技术可能会引起歧视或传播有害信息。
IGBT市场价格平稳 未现极端抢货行为
针对近日有市场消息称IGBT“价格暴涨”“一芯难求”等情况,多家IGBT厂商反馈,并未出现传言的价格暴涨等情况。士兰微证券部人士表示,“价格和客户谈好(后)一般不会轻易变更”,并称虽然新能源相关的下游需求旺盛,但其所处环节并未感受到极端的抢货氛围;扬杰科技证券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正常,(IGBT市场)行情肯定是好的,但是我们这一块没有到紧缺的那种程度”。
Cinno Research半导体事业部总经理Elvis Hsu表示:“IGBT在新能源汽车还有光伏及工控方面的需求一直是不错的,也是未来成长最大的部分。整体销售情况不错,价格还是比较平稳,没有出现特别夸张的涨幅,也没有极端抢货行情。”
证监会同意3家企业科创板IPO注册
证监会同意湖南航天环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
深度:
前瞻|阿里将推出“最靠谱”国产大模型?四大领域有望率先落地
阿里版ChatGPT“通义千问”正式官宣!钉钉、天猫精灵率先接入 吉利、奇瑞、OPPO等将接入开发企业专属GPT
存储芯片界的CPO来了!CXL技术成行业“新宠”
人工智能到底是“天使”or"恶魔"?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AI安全
时空大数据应用标准出炉 强调保护个人隐私、运用AI新技术
沪硅产业明日起“摘U”!但这只是第一步 半导体硅片扩产赛趋紧
【科创板公告】
恒烁股份:CiNOR存算一体AI芯片目前处于研发阶段 与ChatGPT等云端应用差异较大
恒烁股份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的主营业务为NOR Flash芯片和MCU芯片,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公司的CiNOR存算一体AI芯片目前处于研发阶段,还未实现量产销售,产业化尚存不确定性,拟用于小算力、低功耗应用场景,主要专注在边缘和终端设备,与ChatGPT等云端应用差异较大。
美腾科技:公司智能系统及仪器尚未使用盘古大模型以及ChatGPT相关模型
美腾科技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智能系统及仪器中多个产品如火车无人装车系统、状态监测图像识别仪等均有使用视觉相关算法,但均未使用SAM开源算法,公司使用物联网平台系公司自行研发,也尚未使用盘古大模型以及ChatGPT相关模型。
思特威:在机器视觉应用领域的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且占总体收入的比重较小
思特威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受经济大环境及地缘摩擦所导致的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公司在机器视觉应用领域的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且占总体收入的比重较小。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机器视觉业务的需求并未显著复苏,主要客户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事项。
阳光诺和:拟购买朗研生命100%股权
阳光诺和公告,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朗研生命100%股权,交易作价16.11亿元,同时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0亿元。朗研生命曾是阳光诺和的大股东和大客户,作为投资管理平台,朗研生命旗下还包括其他多家医药企业,主要从事原料药、制剂的生产和销售业务。
安集科技: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1% 拟10转3派4.2元
安集科技披露年报,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0.77亿元,同比增长56.82%;归母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140.99%;基本每股收益4.59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20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3股。
金宏气体:2022年度净利润升37.14%至2.29亿元 拟10派2.5元
金宏气体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9.67亿元,同比增长12.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37.14%;基本每股收益0.47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
博汇科技:2022年度净亏损2841.81万元 同比盈转亏
博汇科技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亿元,同比下降42.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41.81万元,同比盈转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14.3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50元。
青达环保:2022年度扣非净利润升17.5%至5176.83万元
青达环保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21.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57.73万元,同比增长4.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176.83万元,同比增长17.50%;基本每股收益0.62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
欧意亿:2022年度净利润升8.94%至2.42亿元
欧意亿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0.55亿元,同比增长6.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8.94%;基本每股收益2.40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7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
【发审动态】
6家科创板拟上市公司发审状态更新
截至发稿,共有877家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今日6家公司发审状态更新,其中誉辰智能已过会;树根互联、善康医药已问询。
【创投风向标】
云轴科技获数亿元C轮融资
近日,云计算公司云轴科技(ZStack)宣布获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鑫创投、君联资本领投,国方创新、接力资本、七海资本跟投,腾达资本担任融资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大云计算基础软件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扩大政府、通信、金融等重点领域与区域市场覆盖,加强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建设等三大方向。
奇点云完成近亿元C2轮融资
近期,奇点云集团完成近亿元C2轮融资,由余杭国投领投,中银渤海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数据技术研发,产品、服务升级,优化营收结构等。据了解,奇点云旗下有奇点云、数据智能分析平台GrowingIO两大品牌。截至目前,奇点云共获近3亿元C轮融资。
优立科技获近亿元Pre-B轮投资
近日优立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Pre-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鲲鹏一创、和诚资本等机构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迭代、市场拓展、以及技术团队扩充。优立科技(Eulee)是一家元宇宙核心技术提供商,专注为企业提供三维数据管理、数字孪生创建及应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