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一天跌近600点,日元也大跌创下20年来新低,发生了什么?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程鹏,廖丹,盖源源
4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收于6.6115,较上一日跌546个基点。
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还得从日本央行说起。据新华网报道,4月28日,日本央行声明表示,将继续保持当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将短期利率维持在负0.1%的水平,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央行将在每个交易日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无限量买入国债。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及声明后,美元兑日元直线拉升至129.5上方,日内涨超1%,刷新2002年以来新高。由此,亦带动人民币急速走低。
需要关注的是,本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币值持续波动,从月初的6.34,到4月20日的6.4,到4月22日的6.5,再到4月28日的6.6,月内波动幅度逾2500基点。人民币对美元已回到2020年11月份的水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人民币短期走势较弱符合前期判断,即在当前内外环境下,中美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出现明显不同步。
金天进一步表示,不排除央行后续采取更多动作纠偏市场情绪,为汇率变化创造更加稳定的政策预期。
4月25日央行宣布,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而后,人民币对美元曾应声反弹。
亚洲主要货币对美元纷纷走跌
在岸市场上,自2020年5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破7收于7.16后,人民币币值一路波动走高,直到今年2月28日报接近6.3。21个月间人民币升值约8500基点。
此后美元表现强势,特别是4月以来,走势开始变得陡峭。
从亚洲其他货币来看,近期对美元纷纷走跌。4月28日,新加坡元对美元盘中报1.3856,自2月份以来也呈波动贬值,2月9日收于1.3418。
日元对美元4月28日盘中报130.9645,创下20年来新低。自3月以来,日元贬值趋势偏快,3月4日收于114.8350。
韩元对美元4月28日盘中报1272.3250,本月以来也加快走跌,3月29日收于1209.1650。
与此对应的是,美元指数强劲反弹。4月28日,该指标突破103,2月3日收于95.3410。
金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28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跌破6.6关口,创下2020年12月以来的新低。人民币短期走势较弱符合前期判断,即在当前内外环境下,中美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出现明显不同步,在美国逐步收紧流动性的同时,中国需要相对更灵活的政策来支持稳增长,因此部分资本回流至美国市场,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金天进一步表示,事实上,人民币的适度弱势有利于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进而通过增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上市公司精锻科技4月2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出口市场有部分以美元结算。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大幅提高,对公司利润具有积极贡献。
专家:不排除央行采取更多动作稳预期
从美联储角度,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日前在其文章中分析,美元指数突破100的心理关口,刷新了2002年以来的纪录,欧元、英镑、人民币对美元也纷纷疲软下挫。中国第一季度录得4.8%的GDP增长,好过预期。
鲍威尔上周表示,“加快一点加息步伐是合适的”,暗示利率政策加码。陶冬指出,FOMC计划于5月3-4日开会,加息50点是板上钉钉的了,并开启一段前置性快速加息的程序。美联储上一次加息超过25点,发生在二十一年前。利率期货市场价格上看,市场预计美联储今年底前加息到2.8%,包括连续三次加息50点。有一家投行的最新报告甚至预言,六月和七月FOMC会议上,美联储会各加息75点,现在市场的恐慌情绪可见一斑。
金天也对每经记者表示,短期内持续过快的贬值可能加速资本流出,削弱中国为国内市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的政策效果,进而制约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的空间。因此,不排除央行后续采取更多动作纠偏市场情绪,为汇率变化创造更加稳定的政策预期。
就在4月25日,央行宣布,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
陶冬提出,控制疫情在当务之急,不过采取有效措施稳住经济和预期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金天指出,目前,受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走强的局面已经形成,人民币汇率能否保持稳定将更多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特别是能否在较短时间内解除疫情扩散和封控措施对经济增长的压制。
陶冬认为,针对出口订单下滑和日元迅速贬值,人民币汇率上也有空间作出调整。经济下行周期中,要么内部价格下降,如房价、工资,要么让外部价格下降,那就是汇率。
记者|张寿林
编辑|程鹏 廖丹 盖源源
校对|卢祥勇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80年代的日本有多狂?“东京的地价就足够买下整个美国”
王光之/一个有腔调的人文类解读头条号
末尾有投票!
在1980年代,在东京,没有一万日元(相当于80年代的120多人民币),你是叫不到出租车的.....
日本80年代东京街头的打车场景,出租车起步价1万日元
80年代,是日本最辉煌的时代。
日本行政区划
在经济学和历史上,日本的这个时期几乎让世界上所有国家艳羡不已,那就是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Japan's Bubble Economy Time)。
那么这个所谓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到底有多么夸张呢?
曾经的日本富豪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地皮房产,然后再把它们高价租给美国人。
日本东京的一家麦当劳,80年代日本人一顿就可以吃掉折合5000人民币的餐点
那时的日本社会是一片觥筹交错的欢宴,是兕觥满溢灯红酒绿,金罍浇灌夜夜笙歌的场景,所有的日本人都认为股票和房地产会永远上升。那时的日本,就是奢靡之至的资本主义光景,可能也不过如此。
日本80年代的迪斯科舞厅
介于我并不是经济学类头条号,所以无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泡沫经济”。
但我也会尽可能地简单地介绍日本泡沫经济时代,保持最大限度的通俗易懂。但最主要的篇幅,还是来介绍一下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的前因后果和背后深远的历史思考。
日本80年代的女星
日本这个国家们因为二战那码事,也因为千百年来的民族情绪,我们对它是恨得不得了,但同时也是时时关注着这个不安分的“邻居”。
二战之后的日本,也基本是打烂了,国内是饿殍满地,处处断壁残垣,也成了“废墟之上的国家”。
二战后的日本
但历史最吊诡的地方就在于,一切都是没有逻辑,却又合乎逻辑的。日本作为战败国,理应处处掣肘于人,可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却稀里糊涂地实现了“经济大腾飞”。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和日本裕仁合影
如上的这张照片,被国际媒体普遍认为是很有深度的一张照片,像不像“美日关系”的真实写照?
”麦跑跑“元帅执掌日本总共是7年。在这七年里面,他废除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为日本修了一部现代化的宪法,同时摧毁了日本战前的财阀集团,改革了土地分配制度、教育和工业体系,同时还强迫杜鲁门除了西欧之外,还必须援助日本。
根据俞天任先生的《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记录:在麦克阿瑟的努力下,美国供给了日本所需的1/3的粮食,从而使日本避免饥荒,出现大规模的。
麦克阿瑟在日本的7年,被日本人称之为”奠定现代日本的七年“,麦克阿瑟也成了民间俗称的”日本太上皇“,日本口舌朝日新闻甚至直接称麦克阿瑟是”我们的父“,麦克阿瑟离开日本之时,百万百姓为其送行,大呼“大元帅板载(万岁)”。
日本民众送别麦克阿瑟
可以说,麦克阿瑟是以一己之力将日本拖进了现代社会。
1948年,一个美国大兵和他的日本女友
美国富足优渥,先进发达的状态让日本明白了一件事情:
”穷兵黩武没有未来,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
之后的几年内,日本政府看准了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决意把日本打造成一个巨大的出口工厂。那么,货物要卖给谁呢?当然是“老大哥”美国啦。
在美国出于反苏目的的扶持下,日本政府很快就找准了路线,集中资源,贬值日币,开始大搞出口,同时积极鼓励私人企业开办。比如索尼集团就是1946年成立的。
日本索尼集团,总部位于东京大湾区
日本人在当时的识字率高达75%,比一众亚洲国家都高,这让美国很意外。加之日本二战时,对亚洲各国的经济掠夺,让日本的“底牌”还在。
日本战后加工厂
1945年到1955年,日本在美国20多亿美金的输血下,重组工业,重、中、轻工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而1950年的朝鲜战争猛然爆发。
朝鲜战争
大量来自美国的军工订单,更是让日本赚了个盆满钵满,赚取到了610多亿美金,同时马歇尔计划(针对西欧多国)的总共援助额度只有880亿。
如此多的热钱,让日本积累一定的资本用以振作经济。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人正在生产美国军机
1955年到1965年,日本进入了“经济腾飞”的年代,那个时候的日本经济增速一度达到了10.9%,要知道当时的西欧最好的情况也不过8%,1961年日本GDP超过500亿美金,而韩国只有22亿。同时日本还大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著名的日本新干线(连结全日本的铁路干线)就是1964年修成。
日本新干线
日本的迅速腾飞,离不开两场战争,一个是前文提到的朝鲜战争,一个是越南战争。
两场大规模的战争下来,70年代初日本的GDP超过了20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
1978年的日本GDP和中国大陆与亚洲四小龙对比图
而为人所津津乐道日本上班族和工人没日没夜的劳动,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
70年代的东京地铁
总而言之,日本在战后直到70年代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归纳为如下:
美国扶持+战争军费+货币贬值刺激出口+国民努力工作+地缘优势+冷战背景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重头戏——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
进入80年代,此时的日本已经是资本主义世界乃至全世界的“老二”,除了美国,似乎也没有谁可以在经济方面与之并肩。日本人破碎的民族自尊心在日渐富足的腰包里再次被找着。
当时的日本货物已经可以出口超过100多个国家,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对日本货物大开绿灯。“日本货”取代了“美国货”,成了国际上的硬通货。
70年代,同时期的中国工人工资平均80人民币,而日本人达到了骇人的10400人民币。
1980年,在横滨等待出口的日本汽车
1985年,为了制约日本,资本主义世界的五大国经济部长(美、英、日、法、德)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广场协议》,美元贬值,随之而来的就是日币升值。从美元兑日元1/240到1/190,再到之后13次下调,最后定在了1/120。
从左往右是:西德财长施托尔滕贝格、法国财长贝雷戈瓦、美国财长贝克、英国财相罗恩、日本藏相竹下登
突如其来的极度暴富终于是迎来了日本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增长,所有日本人都认为房地产和股票放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就能永远增值。
毕竟那个时候的日本,没有一支股票是跌的。
甚至出现过隔夜翻了几百番的匪夷所思的现象。
大量热钱涌入日本,多到可以把日本给“淹没”,一顿三餐全吃“神户牛肉”也用不完。
1986年到1991年1月,是日本泡沫经济最大的年代。1987年的日本人均GDP超过美国的19511,达到了19909,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1998年。
中美日三国人均GDP对比图,1980——1998
那个时候的日本,吃啥用啥都可以。那时候的一个日本普通人的生活,可能是:结束了一天超过十几小时的工作,领到了几十万日元的工资,给新认识的朋友送上一块瑞士金表,然后晚餐一起吃着澳洲龙虾,就着丹麦生蚝和神户牛肉,然后配着法国红酒或者英国威士忌。饭后再开着德国车去银座购买远道而来的欧洲奢侈品,然后再去打打高尔夫。
1990年,在银座一掷千金的日本主妇
索尼取代了零式战机,“轰炸”全世界;丰田汽车成为了贸易战中无坚不摧的“坦克”。
8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广告
经济上的无比膨胀,带来了文化上的输出,日本的动漫、音乐、流行文化一时间风头无量。同时间,崛起的亚洲四小龙(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也几乎都是以日本作为模板。
《城市猎人》1987年,里面反映了日本80年代末的繁华景象
所有的日本银行都蓄满了现金,所有日本人都把闲钱扔进了房地产,日本建筑业突飞猛进,让美国和欧洲为之惊诧。东京的地价甚至高达平均一平米1000多万日元的程度,东京银座更是一平一亿两千万日元,被戏称为“世界最昂贵的地方”。
1990年,日本东京,人们在练习高尔夫
纽约和伦敦,早就被日本人忘记。
施瓦辛格拍摄的日本广告
1989年的日本媒体说过:东京的地价足够买下整个美国。
1990年的日本银座
所谓的”经济泡沫“指的是:资产的实际价值和它的市场价值无法对等。这就注定了,这一切都是一个”梦“。
让所有日本人始料未及的是:1990年1月之后,深知日本没有匹配经济泡沫的“实体经济”的日本政府就主动戳破了“泡沫‘,银行贷款大幅下降。1990年,1月12日,被称为”日本股市最黑暗的一天“,那一天,股票暴跌70%。房地产崩裂,但贷款一分不少。
那一天,许多日本人.....
许多人突然之间就得搬进几平方米的屋子,缩衣减食,如山一般的房贷,让许多日本人崩溃。无知和自大的日本市民自以为成了亿万富翁,结果,银行的一夜破产,就让他们成了负债累累的穷光蛋。1994年,房地产成交额不及泡沫时代的1/3
日本人蜗居
从那开始,日本进入了长达20年的”停滞期“,GDP增速平均只有0.75%。被称之为”被偷走的二十年“。
没有实业支撑下的虚假繁荣,终究是”泡沫“,无论如何膨胀,都还是泡沫。日本经济是一夜之间崩溃,大量国际资本开始逃离,超过几十万人的大量裁员让日本社会如丧考妣。
紧接着,1991年7月,富士银行的虚假储蓄证明事件被曝光。紧接着,东海银行,协和琦玉银行也被揭露出来存在同样的问题。大量银行丑闻不断曝光,烂账和坏账的重压之下,银行根本没有实际货币用以运转。
使日本银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很快,几家大银行相继倒闭。
最终在1992年之后,日本经济彻底回到了泡沫经济时代之前。被日本称为“二战之后的又一次战败”。
股市崩盘
总结而言,日本经济泡沫的碎裂是如下原因:
实体经济的羸弱+房地产的虚假指标+银行信用危机+宏观调控的失败+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减少
纵观这一场来也快,去也快的日本泡沫经济盛宴,我们可以得知什么?
80年代的日本,曾经是全世界仰望的对象。是啊,GDP世界第二,人均GDP世界第一,要啥有啥,想吃啥就吃啥,想买啥就买啥,全世界都是日本人的“超级市场”,全世界都是日本人的“度假村”。
1989年,美国旧金山的日本大妈
但是虚假的经济繁荣,背后仍然是空中楼阁。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日本的泡沫一天比一天大,直到破碎的那一天,房地产本来只是一种生活刚需,但日本人显然是将其当作了国民经济的支柱,成为了一场全民狂欢。失去了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支撑,一个国家的福祉又该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教训,一个花了几万亿美元的教训。
美国人的《广场协议》仅仅是一个借口,背后深远的问题仍然是决策者的幼稚和经济结构的不成熟。
1992年后的日本GDP增长趋势
反观当时的中国,我们处于草创期,一切都是靠着汗水和辛劳,因为我们深知:
大树之所以参天,那是因为它厚植万尺的土地。
因为日本人的作茧自缚,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腾飞,不过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