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也科技Q2财报:增收减利,旗下拍拍贷、“KOO钱包”涉大量投诉
8月29日,美股上市的金融科技集团信也科技(NYSE:FINV)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数据显示,于Q2当季,信也科技延促成交易金额473亿元,同比增长14%;季末在贷余额637亿元,同比增长12.9%;录得营业收入30.76亿元,同比增长15.4%;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1%;归属净利润为5.54亿元,同比下降4.61%。
今年上半年,信也科技营业收入61.26亿元,同比增长19.82%;净利润为12.8亿元,同比增长14.34%;归属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增长12.05%。
据悉,信也科技起步于2007年6月成立的拍拍贷,2017年11月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2019年,适逢互金行业“严监管”,为了弱化P2P色彩,拍拍贷在当年11月更名为信也科技,取自《周易》中的“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之后致力于向科技驱动的消费金融业务、国际化业务以及科技生态孵化业务转型。
不过,从成本端来看,信也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依赖重金的推广模式。2023年第二季度,其销售及营销费用达到4.69亿元,同比增幅为43.3%,增速远在营收增速之上,公司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系在中国及国际市场积极争取优质借款人;同期,研发费用仅为1.25亿元,同比增幅7.4%。
拉长时间轴,信也科技的营销及营销费用从2020年的4.8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84亿元,并进一步增长至2022年的16.85亿元,三年翻了不止一番,但累计注册用户数量从2020年的
消费者权益方面,信也科技存在诸多不足。
据节点财经了解,在黑猫投诉、啄木鸟投诉等平台上,拍拍贷被频繁投诉。截至8月29日,黑猫投诉上有关拍拍贷的维权信息高达35933条,啄木鸟投诉上为27536条,主要涉及暴力催收、侵犯个人隐私、砍头息高利贷等问题。
而旗下另一款面向年轻人的分期购产品——“KOO钱包”,即于2019年上线的资产端品牌,更在小红书上被质疑为是诈骗APP、骗子钱包、套路贷等。
对一家消费金融而言,遭遇用户大量投诉,都是潜伏的风险,也是消费者需要格外警惕的地方。
作者:七公
陈小燕:KOO钱包业务员的成长之路
KOO钱包是一家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除了关注消费者的金融生活,KOO钱包也十分注重员工的学习与发展。为了提升业务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KOO钱包安排了一系列课程。陈小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同事们形容她是行动力强的人,总是提前规划展业区域并准备备用区域。她从早上八点开始工作,追求高效,并希望用户能够感受到这种效率。尽管作为新人业务员,陈小燕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她缺乏经验和技巧,在某些工作上没有取得好的结果。面对这种情况,她及时向主管请教方法,并通过公司内部的教学视频、学习更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对接技巧,以提供给用户更专业可靠和温暖的金融服务。她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为这是她快速成长的关键。她的积极态度也影响了身边的同事,纷纷开始自己的成长之路。对于那些没有资金需求的人,陈小燕建议与业务员交流。即使目前没有需求,也可以获取一些相关的金融建议,为未来的投资做准备。KOO钱包可以帮助用户规划提额降息的计划,如果将来有需要,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通过陈小燕的例子,我们不仅看到了KOO钱包业务员对待平台课程的认真和勤奋,也看到了KOO钱包对待员工的耐心和严肃。只有平台的高标准,才能促使员工加强自我培养,让每一次业务服务都更加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