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超越中国成全球第一,三个视角看待
文|夜谈
编辑|古往奇事说
万万没想到,俄罗斯领土不是“全球最大”?甚至它比中国还要小!
说到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大家都会理所当然的想到俄罗斯。然而,据专家最新的研究表明,俄罗斯并不是全球“最大”,中国的面积都要比他大!人们以为的领土大国加拿大,它居然跟法国差不多大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全球领土面积前四位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其中俄罗斯领土多达1709万平方公里,这几乎是我们中国的两倍之多。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的国家,面积都在900多万平方公里左右。
然而,据专家最新的研究却表明,俄罗斯并不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他们的领土面积甚至还在我们后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呢?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虽然领土非常广大,但是人口却仅仅只有1.4亿多人,相比我们中国不知道少了多少。不仅仅俄罗斯的人口少,他们的经济规模也小。一些网友开玩笑说,俄罗斯的经济,仅仅是一个我们的广东省。
但是,这是个玩笑话,俄罗斯的影响力,肯定会比我们广东省要大一些。
但是,它如此广大的国土,却仅仅只有这么一点点的人口,以及那么一点点的经济。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理呢?一些专家近年来提出了有效国土面积的观点——所谓的有效国土面积,指的是那些适合人口生存的面积,而并不是只要是国土全部都算进去的。
比如说俄罗斯,虽然它的总面积非常大。可是如果按照有效国土面积理论来看,俄罗斯实际上的国土并不是很大,至少没有它的总面积那么惊人。因为俄罗斯的国土虽大,但是大部分都在高纬度地区,处在北极圈之内的土地并不适合人类生存。
那里的土地不仅仅难以供人类旧居,甚至发展任何产业都非常困难,所以它们不能算作有效国土面积。除了北极圈内大部分土地无法算进有效国土面积,俄罗斯在亚洲地区的大部分土地,也都不能被算作有效面积。
因为亚洲地区的俄罗斯,大部分都是寒冷天气,或者是广阔的森林。这里并不适合人类的居住,所以,俄罗斯真正的有效国土面积,实际上仅仅只有500万平方公里左右,也就是他们位于欧洲的大部分和位于亚洲的极小部分。其他地方都不算是有效面积。
这个理论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反对,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说得通的——很多国家都是受到了有效国土面积的制约。
许多人现在都非常的纳闷儿,为什么中国古代那么强,却不愿意打到欧洲去,而始终局限在东亚这一小块地方?因为对于古代的大多数王朝,他们的有效国土面积有限,打得太大了只会拖累自己。
这一点我们从唐朝身上可以看出来——唐朝得版图在我国古代算是非常庞大的,现在的部分西伯利亚地区、中亚地区,当时都是唐朝的领土范围。尤其是他们的几个都护府更是大得没边,其中的安西都护府更是高达300万平方公里。
但是,大唐王朝的领土如此登峰造极,它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呢?
不论是从军事上来说,还是从经济上说,他们都算不上。经济上来说,宋朝的经济要远超唐朝;军事上来说,唐朝国都数次被敌人打破,而且唐朝真正安定的时间也非常短,除了李治在位期间之外,其他皇帝都很动荡。到了武则天后,更是乱得一塌糊涂。
之所以唐朝会出现如此的乱象,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它的国土带来了负面效应,一些数据甚至到了夸张的地步。
当时唐朝在安西都护府驻兵并不是很多,但是它的军费却高到了唐朝无法承受的地步,有的人甚至说超过了唐朝收入的一半。这么多钱全部被砸到了西部,西部却不能生产多少价值,所以拖垮经济、掠夺民众,也就成了唐朝中后期的必然结果。
同时,由于当时的交通限制,唐朝的边疆与都城距离远,这也导致了大量军阀产生。
这些军阀到了中后期,基本上就不管唐朝了,他们都相当于自立门户了。
相反,汉朝的实际控制版图没有唐朝大。但是汉朝的影响力却比唐朝大得多,也没有几波外敌能够打进汉朝都城。汉朝被灭亡之后,还被刘秀复活了东汉王朝,然后东汉又持续了200年左右。
因为汉朝,尤其是汉武帝打下来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当时的有效国土面积,具体来说就是适合耕种的土地。因为古代人口全靠农业支撑,耕地才是最为关键的。
当时汉朝的骑兵,其实已经远远的到达了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中亚等广阔的地域,并且在当地没有敌手。如果汉武帝愿意,他们可以占领那些地方,宣布那些地方也是自己的领土——可是这对于汉朝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当时统治那块土地的成本要高于收益。
所以,汉武帝只统治那些有用的面积,包括现在的部分朝鲜地区,以及越南的部分地区,这些都是适合耕种的土地,全部被汉武帝纳入了版图之中。我们现在的版图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化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效国土面积也是很有价值的。
至少从某些角度来看的话,无效面积太多并不是特别的好。
我们就拿现在的俄罗斯为例。假如他们要发展东部经济,可是他们的人口都在西边,他们的大量产业也都在西边,从西边坐飞机飞到东边都要九个小时,坐高铁则需要27个小时左右,坐火车更是需要90个小时。
这意味着,如果西边要援建东边一些设施,他们光是运输过来的运费都是天价。
这一天两天的还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天天跨越这么远运输,运费消耗是非常大的。同时,超远的距离,也导致了统治的不方便,所以俄罗斯境内有大量的小势力,一些势力甚至想要独立出去——因为他们距离权力中心太远了。
即便是在交通与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想要高效的控制远处的情况依然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说到俄罗斯的情况,我们中国的有效国土面积有多大呢?
我们其实也有大量的不适宜人口居住面积,其中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一带,以及大西北的沙漠地区。这些地方不适合居住,所以也不被算作有效面积。但是我们的情况比俄罗斯要好一些,因为我们的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温带、亚热带,这些地方都是非常适合居住的。
所以我们的有效面积,高达550多万平方公里,所以比俄罗斯还多了50多万平方公里。
说到这里,可能也有人很好奇,为什么说加拿大跟法国差不多大呢?因为加拿大的有效国土面积占比更加低。
加拿大与俄罗斯一样,大量地区位于北极圈之内。不仅如此,他们的土地被散成一块一块的,那些北边的湖泊地区并不适合居住。真正气候宜人、地形方便居住的面积,竟然只有区区的50多万平方公里,跟法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
而法国的人口有6000多万,加拿大的人口却只有3000多万,可见他们的有效国土面积到底有多小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许多人想问,那哪个国家才是第一大的呢?
从有效国土面积理论看,谁才是地球第一大国?这个答案是美国。
虽然美国的总面积排名第四,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位于温带、亚热带。并且,美国的地形也特别好,除了西部地区的高山外,美国大部分地区是平原,所以他们到处都适合人口居住,因此他们的有效国土面积占据百分之八十,也就是他们有750万平方公里有效面积。
而且,他们的耕地面积也是世界第一。
不过,有效国土面积毕竟是理论,它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按照有效国土面积理论来看,美国的有效国土面积比我们大了许多。可是为什么他们仅有3亿多人口,而我们却有14亿的人口呢?
而印度总面积不到300万,按照有效国土面积理论来看,它的中部、南部高原地区,以及北部的高山地区,肯定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可是为什么印度的人口也接近14亿呢?所以,有效国土面积理论应该是存在改进空间的。
尤其是,如果美国真的是有效面积第一,为什么古代这里没有产生大量人口,印第安人的人口规模怎么上不来?
如果这里的有效面积真的是第一,理论上这里古代也该有数亿人口,至少也要有几千万的人口。但是显然却并没有。
这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原因。比如,美国虽然中部有大量的平原地区,但是它的地形是两边高中间低,而且中间直通北冰洋地区,这使得他们的气候很不稳定。
冬天的时候北冰洋的冷气可以一路吹到南边,夏天的时候南方的酷热也能一路吹到北边,这显然是不利于人口的增长的。如此复杂的气候条件还导致,他们这里经常出现台风天气,这些也应该被考虑进去。
而我们中国就不一样,北边咱们基本被山挡住了,所以寒流南下会受到大山的重重削弱;南边同样也有不少山脉横亘在平原之间,所以南边的热气也不能往北跑太远。所以我们自古以来人口都多。
全球总人口突破80亿!未来印度将替代中国,成全球人口第一大国
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 记者 刘柳
去年以来,一系列人口预测数据显示,印度人口将在今年4月中旬超过中国,增至14.1亿,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这对印度来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自1950年联合国开始统计人口数据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去年7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计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23年底,印度人口可能接近14.29亿。
有报道称,联合国正在准备相关问题的技术简报,预计将很快正式宣布这一消息。
毋庸置疑,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印度人口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到底意味着什么?怎么看待这件事?不妨从这三个视角出发——
首先,人口总量的确带来了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和可观的经济增长潜力。
事实上,印度人口总量超越中国是“必然的”的结果。1947年印度刚刚独立时的人口大约为3.5亿。此后70多年,印度人口较独立之初翻了四倍。尤其是过去30年中,印度人口保持高速增长。联合国预测,印度人口将在今年4月中旬达到14.1亿,而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显示该国人口为12.1亿。也就是说,在过去12年中,印度人口总量增加了2亿。
2023年1月31日,印度阿巴德,佛浴节传统集市。图源:视觉中国
印度的人口不仅多,而且年轻。目前,40%的印度人口在25岁以下,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全球每五个25岁以下的人就有一个是印度人。印度的年龄中位数为28岁,与中国的37岁形成鲜明对比。
有预测称,印度劳动力在未来10年将达到10亿,拥有可观的经济增长潜力。
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经济总量已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同时,印度经济增速超过6%,位居世界前列。在人口总量即将超越中国之际,印媒已在欢呼,“印度在经济增速位于世界前列的基础上,摘得了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桂冠”。
人口是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有分析认为,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在中低端制造业方面,印度或将与中国展开竞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也都预测,未来几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印度将保持最高增速。
CNN指出,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有一个显著意义——将更有利于印度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第二,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适应人口更替和发展趋势,“红利”或将成为“负担”。
印度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与快速增长的人口有重要联系,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然而如何利用“人口红利”加快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使庞大的人口规模不成为“负担”,是印度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早在2019年8月的“独立日”演讲中,当时刚刚再次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就将印度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称为“人口爆炸”。他表示,“人口爆炸”影响了印度的持续发展,对此感到忧心。“如果人们不接受教育,不健康,那么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都不会幸福。”莫迪说。
2022年10月22日,印度新德里,人们聚集在老城区的一个市场。图源:视觉中国
根据联合国预测,未来40年印度人口仍将持续增长,到2064年印度人口将增至17亿的顶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印度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对当前印度来说,阶层分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女性就业率低等问题,都牵制着其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25岁以上的印度人中,有46%没有完成小学教育。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则显示,2022年只有10%的劳动年龄妇女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说仅有3900万女性劳动力找到了工作。
能否将潜在的“人口红利”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印度政府能否出台有效的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有专家警告,如果印度的政策制定者没有创造足够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人口红利”可能会成为“人口负担”。
第三,我们要看淡人口总量排名,关注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个体幸福感。
那么,如何看待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当前,尽管人口增长趋势放缓,但随着高等教育普及,中国人口发展模式已逐渐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才红利”过渡。数据显示,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高素质的劳动力更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一段时间以来,人口负增长、老龄化社会等话题引发热议,也有一些表达担忧的声音。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日前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指出,人口数量第一、第二,本身没有优劣可言,我们没必要过分关注人口规模排第几,而更应关注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更有利,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否在持续提高,更应关注人口结构变化会带来哪些优势与挑战。
经济学家蔡昉则多次在演讲中表示,应推动“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供给侧的目标是挖掘生产要素的供给,让劳动力更充分,资本使用得更有效率,要素的配置效率更高;而需求侧,最核心的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45年以来,中国的崛起受益于“人口红利”,世界也分享了这一红利。如今印度人口总量即将超过中国,这是人口发展规律的结果。重要的是,人口总量是集体概念,它无法替代个体幸福感。我们则要适应变局,把握机遇,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聚焦伟大复兴进程中每一个人的幸福感。
我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人口质量稳步提升
2023年4月10日,联合国发表公告称,印度人口超越中国的时间节点大约在2024年4月中旬,并预测印度人口将在2064年增至17亿。
与普遍低生育率、甚至陷入人口负增长的东亚、西欧国家相比,印度在过去的20年中,人口保持着稳定增长,而拉长时间坐标,从二战后世界经济复苏的1950年代开始,印度的人口同样维持了稳定的线性增长。
随着19世纪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稳定,印度有了明确的人口统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个历史时期印度的人口规模,探究一下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是怎样炼成的。
1950年代以来的印度人口增长趋势
一、19世纪之前的印度人口增长
大约4000年前(公元前2000年),古印度河文明繁盛期,印度半岛人口为
400万至600万。
1526年,突厥化的蒙古人铁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起了莫卧儿帝国,16世纪,莫卧儿帝国逐渐强大并统一了印度半岛,鼎盛时期的莫卧儿帝国控制了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绝大部分土地。作为一个中央集权专制国家,莫卧儿帝国对各地实现了有效统治。公元1600年前后,莫卧儿帝国的经济产值仅次于中国,位列世界第二,占比约22%。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人口的增长,1700年,莫卧儿帝国的人口达1.5亿,帝国鼎盛时期人口规模接近2亿。
其实,早在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率领船队来到印度。160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到达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地区。但是,由于莫卧儿帝国的强大,欧洲殖民者只能以点状建立贸易点的形式扩大对印度的影响,前后花费超过160年的时间,才逐渐完成对印度半岛的渗透并建立统治。
17世纪,英国使团觐见莫卧儿统治者,申请贸易特许权
18世纪中叶,印度半岛因自然因素粮食歉收,加之帝国衰退期沉重的税赋,爆发了多次大规模饥荒,仅1769-1770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就导致超过100万人死亡。加之莫卧儿王朝对内频繁爆发平乱战争,对外又频繁发生抵抗欧洲殖民者的战争,在欧洲殖民者完全占领印度半岛初期,印度人口数量对比18世纪初有所下降。
英国报纸刊登出的1769-1770年孟加拉大饥荒的图画
二、19世纪的人口稳定时期
18世纪印度人口逐渐增长恢复过亿的人口规模,但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印度的人口都处于缓慢增长状态。
哈佛大学社会学家金斯利·戴维斯的研究显示,自 1800 年以来,印度的人口在大约50年的时间里几乎保持不变,约为1.25亿。
1881年,印度人口已增长到约2.5亿,同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约4.2亿。1881年的人口统计数字维持到了1921年。这一时期印度本土并未发生大规模战争,其人口增长显著地受到其他因素的掣肘。
那这个因素是什么呢?
英国殖民前期,虽然由英国人带来的贸易增长带动了印度经济增长,但印度的农业生产力却停滞在封建统治时代,导致人口增长超过了农业生产力发展,随着偶发的自然灾害和传染病因素降临,印度人口极易陷入净减,饥荒的频发一度甚至让部分英国殖民者认为,印度这片土地的生产能力已经被开发殆尽。
1891至1901年,印度经历了一个饥荒和大规模瘟疫、疟疾同时爆发的时期,印度人口在这期间净减少约40万。
1901至1911年,当饥荒结束,印度又迎来了一个人口快速增长期,短短10年时间,印度人口增长了约1580万。
进入1910年代,印度再次爆发饥荒、瘟疫和疟疾,仅1918年大流感就导致约1400万人丧生。
1918年印度大流感期间的印度医院
三、人口快速增长时代来临
走出大流感阴霾后,从1921年开始,印度人口就开始了延续至今的持续增长。
1921至1951年是英属印度人口的高增长时期,在此之前,印度半岛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高的人口增长。
1921至1931年,英属印度人口净增2760万。
1931至1941年,英属印度人口净增3940万,1931年英属印度的人口年增长率为0.0028%,到1941年,这一数字达0.004%。
到1951年,原英属印度人口达到3.61亿,比1941年增加了4200万。
1921至1951年的30年间,英属印度人口总计增加了1.09亿。
印巴分治后,印度联邦人口为2.25亿,后续由于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二选一的印度土邦绝大部分选择印度,印度国家人口在50年代初为约3亿。
之所以1921至1951年只能被算作高增长,这是因为印度人口真正意义上的爆炸式增长发生在50年代以后,即便印巴分治后两国间大小战争不断、印度国内宗教极端势力不时挑起事端导致大规模死亡。
独立以后,印度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左右逢源,获得了大量实物和技术援助。美国不仅直接对印度进行粮食援助,还为印度农业加持化肥和灌溉领域资本投入,印度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消除了饥荒对总人口增长的威胁。
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
1951至1961年,印度人口增长7810万。
1961至1971年,印度人口增长1.09亿,增长率达24.8%。
1971至1981年,印度人口增长1.376亿,增长率较上一个10年继续走高,达25%。这一时期印度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但收效甚微。
1981至1991年,印度人口增长超过2亿,总人口达8.46亿。
2001年,印度人口突破10亿,进入21世纪,印度人口增长有所放缓,但依然高于东亚和西欧国家。
文史君说
现代印度国家起源于古代印度河文明,印度半岛人口随着半岛经济的发展逐渐增长,经年累月增长到千万、亿万。历史上由于自然灾害、人为战乱、卫生医疗等因素的影响,印度半岛人口也经历过锐减,并且直到20世纪,英属印度人口增长仍深受自然因素影响。但是1921年以后,印度迎来了持续的人口增长。印巴分治后,印度分得绝大部分人口,印度人口在20世纪下半叶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增长,最终将在2024年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参考文献
Tim Dyson, A Population History of India: From the First Modern People to the Present Da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Kingsley Davis, The Population of India and Pakistan,1951.
Mytheli Sreenivas, Population Bomb? The Debate over Indian Popul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ORIGINS.
(作者:浩然文史•Andrea)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