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音乐人、作曲人、唱作人、制作人到底是个啥?有什么区别?
粉丝提问:歌手、音乐人、作曲人、唱作人、音乐制作人这些音乐标签,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啥区别?
音乐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环境,这些名称本质上是音乐市场内的不同工种,最简单的大白话理解如下:
除以上音乐工业工种外,还有以下几个工种:
编曲人:对作曲人产出的主旋律进行配器,完成产生作曲的伴奏,是音乐的灵魂上限所在。
混音师:对编曲人和作曲人产生的原版伴奏,做细致的混响均衡工作,突出强弱对比。
修音师:普遍而言,不存在修音师这个工种,修音功能只是混音师的一个小小插件而已。
母带处理:当伴奏和主旋律基本确定后,配器的选择有两种:电子合成,和乐手实录。普遍而言,高质量CD会用乐手的实录完成伴奏。实录之后的第一版产品称之为母带。母带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最终CD的音质质量,如此母带就需要做一个精细化处理,将录制过程之中的瑕疵,或者无法解决的音源问题做最后的抢救,确保CD的高美感效果。从事这个工作的人,是为母带处理工种。
音乐监制:音乐制作人的助理,或者是投资方的汇报钦差。
以上的这些工种在音乐专辑的制作流程之中一环扣一环的工作同事,具体配合如下:
第一步:音乐制作人诞生制作音乐的想法。一般而言,流行音乐的诞生源头通常是以制作人为第一站。可能是音乐制作人想要做一张专辑,也可能是音乐制作人收到了合作请求、商务合同等形式,需要去完成一张专辑、一首歌曲的创作。
第二步:音乐制作人拉投资,摇人,凑齐音乐制作的团队。一般而言,音乐制作人诞生想法后,要么是自己掏腰包,比如说周杰伦这种。要么就是张亚东这种有公司提供资金,在资金确定下就开始寻找人才。
第三步:音乐制作人基于对于商业的认知,设定好作品的概念设计想法和商业利润点。比如说周杰伦的《最伟大的作品》在作品的定性方向是是较为完美的商业想法,以艺术性作为作为专辑的概念方向。也比如说邓紫棋的《启示录》是以信仰作为自己的概念方向,概念的设计会让音乐具有一个稳定的情绪情愫背景。
第四步:音乐制作人寻找自己所需的作曲人、作词人、编曲人、歌手。音乐专辑最核心的人才是作曲、作词、歌手、编曲人四位。因为这四位是主要的创作者,其他工种偏向于一种技术工种。音乐专业性的话语权,集中在作曲、歌手、编曲三位和身上,所以最好的音乐制作人,是拥有作曲、歌手、编曲能力的一项或者两项。比如说陶喆就是三项的全能音乐制作人。周杰伦、邓紫棋、王力宏、林俊杰等人也是作曲、歌手两项突出,兼具一定编曲能力的音乐制作人。
第五步:作曲人完成作曲和基本的编曲,和音乐制作人开始探讨、矫正。作曲人的作曲主要是针对于旋律的创作,以及最基本的配器色彩。比如说周杰伦的《夜的第七章》作曲Demo之中,也会有基本的钢琴、吉他、鼓点伴奏为主。作曲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基础伴奏。
第六步:作曲人完成作词,和音乐制作人开始探讨、矫正。作词人的工作是音乐工业之中唯一一个文学领域故事化的创作型工种,主要的作用是降低音乐的欣赏门槛,让音乐的主观联觉,化为客观的文学故事性,可以让纯音乐的作曲赋予大众理解的情绪。所以作词非常重要,他和概念设计关联性最大。
第七步:歌手开始试唱录音,和音乐制作人探讨、矫正。歌手的这部分演唱是核心中的和核心,会直接影响专辑的销量,也是歌手自身市场叫卖率的直接体现。更是音乐制作人需要考虑的最大权重。从这一点考虑,歌手自身就是音乐制作人的工业搭配是最佳的,比如周杰伦、陶喆、邓紫棋等人。
第八步:编曲人收到以上材料后开始构思配器,先用合成音源做出基本的编曲,和作曲人、音乐制作人开始探讨、矫正。编曲的部分,就是音乐艺术性的最核心出现,因为音乐的本质是四部和声,而当下的作曲仅仅是主旋律,伴奏的部分包含了音乐情绪的主要张力,和人声的衬托。编曲的上下限是最高的。
第九步:录音。乐手实录伴奏,增加一些升华音乐的乐手风格空间。听从音乐制作人的指挥。在录音上,最为顶级的专辑,基本上都会选择使用实录,因为实录会放大乐手的情绪和张力,比如说陶喆最新的《活该》就是实录乐器的完美质感体现。
第十步:混音师收到编曲人的编曲产品后,对歌手的人声音轨和实录乐器的伴奏音轨做细致的均衡混音工作,和音乐制作人探讨、矫正。第七步、第八步、第九步、第十步会反复轮回。一般而言音乐制作人会听从意见,不断交涉完善作品。
第十一步:母带处理。将产出的产品做最后的工业包装,确保CD专辑的质量表现。第十二步:发行。发行之中会有各种宣发的工作,那就和音乐的关联不大,属于一个市场投放的定位。
整体上,音乐工业的专辑制作流程就是这样,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实际上是音乐制作人的主导,此外就是作曲人、作词人、歌手、编曲人四位。
如何理解以上的工种所具体代表的歌手呢?以下简单从华语音乐的歌手能力来表明一下音乐标签意味着的能力。
周杰伦——歌手、作曲人、唱作人、作词人、编曲人、音乐制作人、乐手。周杰伦的身上是最多音乐标签的歌手,歌手和作曲人、唱作人这三点不需要质疑,而周杰伦的作词比如说《听妈妈的话》、《晴天》也都是现象级作品。同时周杰伦也具有编曲能力,并不是除了钟兴民、洪敬尧、林迈克周杰伦就不具备编曲能力,《可爱女人》就是周杰伦的编曲作品。
而周杰伦的音乐生涯达到巅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音乐制作人。周杰伦的音乐制作人一直是他自己,这让他拥有了非常高的音乐话语权,自己的音乐自己拥有去主宰的能力,才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
陶喆——歌手、作曲人、作词人、唱作人、编曲人、音乐制作人、乐手。陶喆和周杰伦基本一样,此外王力宏也大差不差。而林俊杰则是稍微侧重于声乐,弱一点编曲。
邓紫棋——歌手、作曲人、作词人、唱作人、编曲人、音乐制作人、乐手。邓紫棋也是一个具有基本顶级水准的音乐人,在音乐制作上邓紫棋逐渐具有个人的非市场商业定位,走向个人审美的信仰安抚。
除此之外,方大同、李荣浩、胡彦斌、常石磊也都是一个全才类型的定位,这几位是当下华语音乐制作上最强的序列。
全民会哼唱的《上海滩》,他的音乐作品曾经影响了一代人!唱片收藏家眼中的顾嘉辉
周杰伦,被誉为华语流行音乐教父,是全球华人乐坛最具影响力的歌手之一。他的音乐风格独特,结合了中西方元素,为华语流行音乐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然而,周杰伦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的故事充满了励志和坚持。
周杰伦出生在台湾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便展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他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尽管成绩并不理想,但周杰伦仍然热爱音乐,并在课余时间自学吉他、贝斯等乐器。高中时期,他参加了学校的音乐社团,开始尝试自己创作歌曲。
周杰伦的才华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毕业后,他先后参加了多个音乐比赛,但都未能获得成功。为了生计,周杰伦曾在餐馆打工,但音乐梦想从未远离他的心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结识了台湾音乐制作人杨峻荣,并得到了他的赏识。
在杨峻荣的推荐下,周杰伦加入了阿尔发音乐公司,担任音乐制作人。他的音乐才华逐渐被业界认可,2000年,他发表了首张个人专辑《Jay》,一举成名。这张专辑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颠覆了传统华语流行音乐的框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从此,周杰伦的音乐事业进入了黄金时期。他连续发表了多张畅销专辑,包括《范特西》、《叶惠美》、《七里香》等,成为了华语流行音乐的翘楚。同时,他还涉足电影、电视剧等领域,展现出多元化的才华。
周杰伦的成功故事激励了无数音乐爱好者。他的坚持与毅力,证明了才华与梦想的力量。周杰伦用音乐传递着爱与关怀,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最伟大流行音乐家的一人一张入门专辑,你听过几张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全民会哼唱的《上海滩》的旋律可谓非常经典。2023年1月3日,《上海滩》作曲、著名作曲家、音乐人顾嘉辉在加拿大去世,享年92岁。顾嘉辉曾经与黄霑被称作“辉黄二圣”,为香港流行乐坛留下了无数经典,《万水千山总是情》《狮子山下》《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等经典粤语歌曲的旋律也都是出自顾嘉辉的手笔。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唱片收藏家冯志文(欧鸥)。冯志文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深圳在听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也担任深圳电台粤语音乐节目嘉宾主持。作为黑胶文化爱好者和传播者,冯志文个人收藏了近万张头版(这里指模拟录音时代发行的第一批唱片)中文黑胶唱片,其中包括顾嘉辉的作品。而在2022年1月上海图书馆东馆进行公测的分享活动上,他曾与现场读者一道唱起《上海滩》。
新闻晨报·周到:1961年,顾嘉辉以作品《梦》参加电影《不了情》的作曲比赛,最终《梦》脱颖而出成为该片的插曲,这也是他在乐坛初露头角,在你看来,顾嘉辉之所以能走上音乐之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欧鸥:在《顾嘉辉荣休盛典演唱会》中,顾嘉辉撰文道,“我特别要感激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校长,给予我机会完成音乐深造课程,亦感谢邵逸夫爵士和方逸华女士,在我留学期间对我家人的照顾;还有在我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好太太,有她为我打点一切,内外兼顾,才令我得以专心致志学习和工作。”
新闻晨报·周到:当时香港地区的文化和娱乐大背景是什么?
欧鸥:香港因缘际会,在上世纪50、60年代汲取了上海普及文化养料,加上欧美多年影响,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中叶,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声音,令粤语流行曲冲破了方言界限,将“流行曲”的定义带至符合现代世界的定义,影响遍达中国,东南亚,甚至全球。1974年,是香港乐坛历史性的一年,是香港粤语流行曲开天辟地的一年。1974年,香港无线电视剧主题曲《啼笑因缘》的出现,是香港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粤语流行音乐的开始。这首由顾嘉辉作曲,叶绍德填词,仙杜拉主唱的粤语歌,是香港流行音乐的分水岭。此曲面世之后,香港人不再歧视粤语歌曲,香港音乐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声音,溶入了港人生活。“粤语流行曲”开始名符其实,真正流行起来。
新闻晨报·周到:为什么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粤语歌曲不受欢迎?
欧鸥:上世纪70年代之前,粤语流行曲普遍被视为低俗之作,是低下阶层听的曲种,很多时更与“工厂妹”拉上关系。当时的高级/潮流分子听的不是粤语流行曲,而是欧西(这里指欧洲和西方各国)歌曲、读洋书,听欧西歌曲是社会高端、主流青年的行为。中西流行曲明显分隔成两个不同世界。
这个时期的粤语流行曲旋律很多取自或改编自粤曲、小调或广东音乐,也有一小部分改编自欧西歌曲,例如鬼才撰曲家梁山人以电影《罗马之恋》主题曲“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改编为粤语歌曲《飞哥跌落坑渠》一直流行至今。《行快啲啦》则改编自Beatles的名曲“Can't Buy Me Love”。
唱广东话(口语)的歌曲在这个时期是十分普遍的,常见的题材有哭穷、梦想发达和扮土豪等,男女情爱歌曲方面,大多是唇枪舌剑式的男女互相斗嘴,总而言之,通俗讽刺性小市民歌词是主流,直至1974年以后,这类传统粤语流行曲一下子被掘出历史舞台。
新闻晨报·周到:怎么看待顾嘉辉对于粤语流行曲的影响?时至今日,顾嘉辉的经典歌曲仍然打动很多50+的中年人,原因是什么?
欧鸥:顾嘉辉先生是一位真正用音乐影响生命的大师,可能大湾区的朋友对他的感情来得更加真切,因为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陪伴着一代人的成长,只有经历过用电视连续剧送饭和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的朋友,才真切理解顾嘉辉的意义,试想,那些年的电视连续剧和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他的名字一个晚上可以重复几次出现,对他的感情就好像是一位熟悉的、但会让你仰望的大师。
由他创作于不同年代的每一首歌,既反映时代洪流滚滚前进的起伏,也真切地以抽象显视现实。尽管我们可能生活在大半个世纪的不同年月,但是,几十年来,你总会听过顾嘉辉的作品,也有可能顾嘉辉大师的作品,曾经如此深深地令你着迷,甚至影响了你的思想,成为你生命中某段人生的启航器。
新闻晨报·周到:你个人最喜爱顾嘉辉创作的哪些经典歌曲?
欧鸥:我相信这两天大家都通过各种形式纪念顾嘉辉先生,纪念顾家辉先生的很多文章我都大致看了一下,他们推荐回顾的歌曲基本都是集中在70年代武侠情仇的这一类。为了避免重复。我推荐的歌曲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三足鼎立开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林子祥的歌曲《长路漫漫伴我闯》。
《摘星》 陈百强
《难为正邪定分界》 叶振棠、麦志诚
《梦想号黄包车》 甄妮
《只有情永在》 张学友、邝美云
《心债》 梅艳芳
《胸怀大志》 威利
《无敌是爱》 许冠杰 甄妮
《长路漫漫伴我闯》 林子祥
《谁可改变》 谭咏麟
《奔向未来日子》 张国荣
《焚心以火》 叶倩文
《小时候》 儿歌
青春的烙印 蒋丽萍
相识在童年 区瑞强
新闻晨报·周到:在你个人收藏的黑胶唱片当中,有没有与顾嘉辉作品相关的?
欧鸥:我从1999年开始收藏黑胶唱片,其中粤语流行歌曲的历史发展是重要的研究题材和收集对象,而顾嘉辉先生的作品大部分发表在1992年前,恰好这部分作品都有发行黑胶唱片版本,所以他的作品我都有收藏。如需要以顾嘉辉作品为题材的黑胶唱片展览或音乐分享会,我的藏品量完全没有问题。
新闻晨报·周到:有人认为,如今黄霑已离开将近20年,顾嘉辉亦在此时告别,从此“辉黄”时代落幕,也有网友认为一个时代逝去了,对此你怎么看?
欧鸥:世界的音乐潮流虽然不停演变,每个时代都不同,但顾嘉辉先生真能代表一个时代,也是一个香港人辉煌的、奋斗的年代。
新闻晨报·周到:去年年初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分享活动上,你怎么会想到让读者一道唱《上海滩》的?
欧鸥:我的分享会有个特点,就是会预留时间跟观众互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价值和美好回忆。在上海图书馆东馆(2022年1月15日下午)的黑胶分享活动设计流程环节时,就有“上图,留下我的歌声”环节,希望现场来一次大合唱,给图书馆留下一个欢快的画面。对于那次粤语流行歌曲为主题的活动,选择一首大家都会唱的广东歌是有难度的,毕竟是在非粤语地区。我们的思考点是,首先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朗朗上口,大家都会唱;其次,旋律轻快,容易舒展,能够调动大家的热情参与;第三,最好能跟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有关。能够满足这几点的,无非就是《上海滩》《大侠霍元甲》《万水千山总是情》这几首,最终我们选择了《上海滩》,从现场效果来看,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一场黑胶音乐分享会最后来一首全场大合唱,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视频见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