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的骗局不少人已中招,大家要小心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比特币和类似的无主权加密货币实际上可以被视为庞氏骗局,”这是前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对于加密货币的深刻看法。如今,随着全球投资者对于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变得几近麻木,这一全球性庞氏骗局的面纱似乎正在逐渐揭开。近期的发展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就在当地时间5月12日,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宣布特斯拉暂停使用比特币进行购车支付,同时考虑转向能源消耗更低的加密货币支付方式。在今年的第一季度,特斯拉出售了总价值1亿美元的比特币,这一举动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然而,紧接着的30分钟内,比特币的价格迅速下跌了近3000美元。接下来的5月13日,亚洲市场开盘时,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比特币在24小时内下跌了近20%,一度跌至约46000美元/枚,创下两个多月来的新低点。这一波剧烈的市场波动导致全球比特币投资者20%的财富瞬间蒸发,彷佛消失于无形之中。
特斯拉等公司之前曾购买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比特币,特斯拉甚至宣布可以接受比特币作为电动车交易的付款方式。加上这些迹象,市场观察家开始猜测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以及其他美国资本大鳄是否在操纵比特币交易市场,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比特币是否真的是一场全球性庞氏骗局的怀疑。甚至有人怀疑,比特币的神秘创造者中本聪可能就是这些美国资本大鳄之一。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比特币仅仅是新技术带来的货币解决方案之一,它并没有真正的货币基础。它缺乏主权支持、实物担保以及实际的创造者身份,至今中本聪的身份依然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比特币的价值或将归零,甚至可能成为无法实现的“仙币”。
另一方面,俄奇点大学莫斯科代表处负责人、未来学家叶夫根尼·库兹涅佐夫指出,比特币的风险之一在于它建立在可被攻破的技术基础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会被攻破并失去价值。
有一种观点认为,比特币可能是美联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的产物,旨在剥削全球财富。比特币以美元计价,而美联储对比特币的态度始终保持不明确。虽然在华尔街,揭开“中本聪”真正身份似乎并不困难,但其身份长期保持神秘状态,为其发明者收割财富创造了空间和便利条件。
如果我们假设全球投资者发现比特币的创造者与美联储有关,那么美联储是否还能继续从中获利?此外,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摆脱美元储备货币的路径,这使得美联储必须采取措施来缓解美元贬值的风险。从这个角度看,以美元计价的比特币可能成为美联储的备选之一。
这一切是否能证实,将决定比特币是否是一场全球性庞氏骗局。从华尔街那些距离交易内幕最近的人的观点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曾担任高盛总裁的加里·科恩早在2017年就表示不会持有比特币,因为他在等待更为主流的数字货币出现。摩根大通CEO戴蒙则直言比特币将崩溃,认为这种货币不会成功。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吉姆·罗杰斯等同样警告比特币可能是一场骗局,表示不会投资其中。甚至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指出,比特币缺乏金银等支撑,就像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大陆币”,虽然能买东西,却没有真正价值。
这些内幕人士的观点显示,对于华
尔街的精英们来说,比特币似乎并不被看好,他们认为其中存在着骗局和泡沫的风险。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多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对于比特币采取了限制措施,以避免投资者陷入财富流失的陷阱。但需要注意的是,仍然有一些国家成为了比特币的热衷拥护者,例如日本、韩国、印度和越南。
日本和韩国在全球比特币投资者中占据领先地位,尤其是日本,其比特币交易量曾在2017年占据了总交易量的60%左右。而韩国的情况更为引人注目,从中学生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参与了比特币的投资。然而,最近有关韩国Youbit比特币交易所的破产消息揭示了一些风险。在几个月前,Youbit宣布破产,这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印度也不幸陷入了比特币诈骗的泥淖。不久前,一家比特币挖矿公司的创始人阿米特·布哈德瓦伊因涉嫌策划了一个规模高达3亿美元的多层次营销骗局被捕。这一骗局吸引了8000人的参与,然而,阿米特并未兑现承诺,而是逃离了印度。此外,越南媒体Tuoi Tre News报道了越南一家公司涉嫌通过虚拟货币诈骗造成了3.2万人的财产损失,涉案金额高达6.6亿美元,投资者们付出了巨大代价,而这些虚拟货币项目则被揭示为庞氏骗局。
这些现象或许也是比特币幕后创造者在这些国家实施财富剥削的明显信号。他们正在割取投资者的财富,像羊毛一样无情地进行着。
总之,比特币是否真的是一场全球性庞氏骗局尚待时间证明。虽然有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但一个事实是,比特币的波动性和风险性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我们都应该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加密货币投资,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潜在风险。正如金融历史上的一些智者所言,贪婪和盲目追逐短期利润往往会导致长期的财务损失。
在这个时代,新兴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未知和风险。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华而不实的利润诱惑所冲昏头脑。我的观点是,对于任何投资,都应该建立在充分的调研和了解基础之上,决策要慎重而理性。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保护自己的资产安全永远是至关重要的。
以第一人称总结,我认为在如今充满变数的加密货币领域,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不被表面的火热氛围蒙蔽双眼。比特币是否是全球庞氏骗局,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和事实来验证,但我们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可能的风险,以免陷入不可挽回的损失之中。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链得得独家】FBI称去年加密资产诈骗涉案金额25.7 亿美元,全球监管不一致阻碍行业发展
继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在今年三月以涉嫌违反交易和衍生品规则为由起诉Binance后,6月5日,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再度以涉嫌违反证券交易规则起诉Binance及其CEO赵长鹏。这场起诉引发了整个加密圈的广泛关注。据彭博6月5日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官网和社交平台宣布,对币安实体及创始人赵长鹏提出13项指控,包括运营未经注册的交易所、经纪交易商和清算机构;在Binance.US平台上提供虚假的交易控制和监督声明;未经注册提供和出售证券等。
币安及其CEO赵长鹏对SEC的指控进行了强势的回应,并对一系列加密货币被SEC定义为证券的行为发出“我们要团结起来”的推文。其团队也表示,币安将确保各系统稳定,包括提款和存款。
事件:
非法从事未经注册的加密资产证券发行和销售,币安二次被诉
据彭博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 Binance 及其 CEO 赵长鹏(CZ)以及其他两家子公司 BAM Trading Services("BAM Trading")、BAM Management US Holdings Inc.("BAM Management")进行起诉,指控上述被告违反美国证券交易规则。SEC 认为被告无视联邦证券法,从而使自己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财富;起诉书称,Binance 和 BAM Trading 在没有向 SEC 注册的情况下,非法提供了三种基本的证券市场功能——交易所、经纪交易商和清算机构。并且,他们非法从事未经注册的加密资产证券的发行和销售,包括“BNB”、“BUSD”、“BNB Vault”、“Simple Earn”,以及“Staking”服务。
进展:
SEC的行动是急于获得管辖权? 币安称所有用户资产都是安全的
美国SEC在针对币安的诉讼文件中,将SOL、ADA、MATIC、FIL、ATOM、SAND、MANA、ALGO、AXS 和 COTI等均定性为证券。 针对“SEC将SOL等代币定性为证券”赵长鹏在社交媒体上回应:“我们需要团结起来”。
SEC称,被告在向美国客户提供证券相关服务的同时,将数十亿美元的美国投资者资金置于风险之中,任由 Binance 和 CZ 摆布。例如,Binance 平台的数十亿美元的客户资金被转移到一个由 CZ 控制的实体(名为 Merit Peak Limited)持有的账户中,这些资金后来被转移到第三方账户。SEC在针对币安的诉讼文件中,还指控Binance.US将至少1.45亿美元转移到至由币安CEO赵长鹏控制的实体账户中,该账户随后购买了一艘价值1100万美元的游艇。
币安在其社交媒体发表官方声明,表示SEC的起诉讼毫无根据,将积极为自己辩护。币安称,SEC的起诉“无论是基于事实、法律还是委员会自身的先例,都是不合理的”,将寻求国会介入,通过两党立法,为数字资产创造一个可行的监管体系。
币安针对此前SEC对其的起诉发表官方声明表示,币安一直积极回应、配合SEC调查,但SEC放弃、拒绝沟通,而是选择单方面采取行动提起诉讼。SEC单方面将某些代币和服务标记为证券,只会使这些问题更加复杂,币安将尽全力捍卫平台。
币安还表示,任何关于Binance.US平台上用户资产曾经面临风险的指控都是错误的,币安和币安附属平台(包括Binance.US)上的所有用户资产都是安全的,币安将积极抗辩任何不实指控。相反,SEC的行动似乎是为了急于从其他监管机构那里获得管辖权,而保护投资者似乎并不是SEC的首要任务。
争议:
加密货币到底是证券还是商品?背后是美国两大监管机构的管辖之争
在SEC针对Binance的诉讼文件中,SEC将Binance主导发行的BNB、BUSD均被列为证券。SEC的这个做法在加密圈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以BUSD为例,这种稳定币业内更多的将其归入“商品”范畴。应该由美国的另一大监管机构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来管辖。SEC今年以来不断收紧对于加密市场的监管,其将不同种类的加密货币统统认定为“证券”以实施管辖和执法。
SEC对Binance的诉讼中,将将SOL、ADA、MATIC、FIL、ATOM、SAND、MANA、ALGO、AXS 和 COTI等加密货币统统认定为证券。 此举引发了更多的反对。
这也招致了加密社区许多反对观点与诟病。Cardano 创始人Charles Hoskinson、孙宇晨都开始公开发声支持Binance。
实际上,今年3月,币安(Binance)及其创始人赵长鹏被美国CFTC指控故意逃避联邦法律,并经营着一家非法的数字资产衍生品交易所。当时也引发了加密社区关于管辖权问题的探讨。实际上,美国证交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这两大实权监管机构在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分工问题上,一直冲突不断。SEC认为加密货币是属于其管辖范围的证券,应遵守投资者保护法。SEC希望将加密货币“纳入公共政策框架”,确保加密huo币处于监管范围内并满足政策目标,这样这一快速增长的行业就不会“破坏系统的稳定性”。而在CFTC内部也在积极寻求扩大加密市场的监管权力,他们视数字商品是一种新的资产类别。
总之,加密货币等数字资产属于证券还是商品。如果定义为证券,那就归SEC管;如果定义为商品,就归CFTC管。为此,SEC和CFTC一直在尝试定义或者重新定义加密货币、数字资产和Web3。
对于加密圈而言,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大部分的市场主体均不愿意承认自己经营的是证券或者是证券交易所。业内人士透露,商品市场可以在较少的监管监督下运作。 而证券通常受价格透明度,交易报告和市场滥用等更为苛刻的规则约束。在美国,如果认定为商品,则私人做数字货币则可放行;如果认定为证券,而又没有按证券申报,相关企业很有可能会受到 SEC 的调查。不过,也有市场观点认为,将加密货币指定为类似于证券的金融工具可能是积极的,而繁琐的监督与允许资金向更广泛的投资者推销加密货币的潜力相平衡。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樊宏伟
不存在的银币、消失的加密货币、镍矿变石头!投资骗局越来越离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FSA警告包括Bybit在内的4家公司3 月 31 日,日本金融厅FSA对 4 家海外加密资产(虚拟货币)交易所根据行政指南未经注册提供加密货币交易发出警告。
包括Bybit Fintech Limited、MEXC Global、Bitget Limited 和 Bitforex Limited 收到了警告。 Bitforex 总部位于塞舌尔共和国,Bybit、MEXC Global 和 Bitget 总部位于新加坡,但它们也通过互联网为日本居民提供服务。FSA表示,这五家交易所并不是唯一不遵守规定的企业,它们的行为“并未显示未注册企业的现状”,违反了日本的资金决算法案条例。
链得得行情数据显示,Bitget和Bybit目前在24小时交易量排名中均在世界前十,都能称为全球大型交易所。 Bybit在衍生品交易中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日媒报道该平台都被日本币圈投资者高度使用。
经链得得统计,迄今为止被日本金融厅发出警告令的海外加密行业企业有12个,其中Bybit和Binance均为2次警告,链得得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日本金融厅的警告措施。
而且,去年加拿大证券交易委员会(OSC)表示,Bybit受安大略省证券法的约束,因为它向安大略省居民提供服务,但虚拟货币衍生品等合约交易尽管属于证券,该公司已发表声明称尚未完成必要的当局注册程序,指出违反了《证券法》,也对Bybit发出禁令。
2018年Coincheck事件以后,日本监管极为严密,虽然日本曾经是几乎所有加密行业巨头窥视的一个战略高地,但经过5年的发展,这种优势地位早已荡然无存。2023年刚开始,美国的两家主要交易所 Coinbase 和 Kraken 就纷纷宣布停止在日本开展业务。
目前,日本的市场几乎已经被瓜分殆尽,市场饱和,也意味着日本加密交易市场吸引力也不再。
美国FBI:警惕杀猪盘而就在周一(4月3日),美国司法部(DOJ)宣布已经没收了价值约 1.12 亿美元的与加密货币投资诈骗有关的虚拟货币,这些持币账户分别属于亚利桑那地区、加利福尼亚中区和爱达荷地区的法官授权扣押六个虚拟货币账户。
而且,据美国FBI数据显示,去年整年公众向 FBI 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 (IC3) 报告的所有骗局中,投资欺诈造成的损失最高,总计 33.1 亿美元。 其中涉及加密货币的诈骗占主要份额,涉案金额25.7 亿美元,同比去年报告增长了 183%(2021年为9.07 亿美元),受害者最多的是30-49岁人群。
而这也是近期美国打压加密行业的一系列举动之一,上周不仅对Binance进行重点打压,更是对币圈舆论领袖进行重点打压,具体请参看链得得之前文章:【链得得独家】美国炮轰何时休?CZ等人又遭10亿美元集体诉讼,Bittrex撤离美国。本周,Binance因为遭到重点打压,已经深陷泥沼,甚至有报告显示Binance的交易吞吐量已经出现巨大变化,损失全球16%的加密交易量。
全球监管不统一阻碍行业发展由于风声收紧,本月1日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trex宣布退出美国,具体请参看链得得之前文章:【链得得独家】美国监管收紧发出重要信号:SEC起诉孙宇晨、对Coinbase发出Wells通知,为CBDC项目铺路。
而就在今天(4月5日)美国P2P 加密货币交易所 Paxful CEO Ray Youssef 宣布公司将关闭其交易服务,最大原因就是美国监管,同时平台几位重要员工已退职。
这种全球性加密市场的衰退,可以说是全球化监管不统一的重要表现。自从今年2月印度班加罗尔开幕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中没有就加密行业监管达成国际合作以后,这些监管壁垒的弊端逐渐显现。具体请参看链得得之前文章:【链得得独家】G20峰会结束,关于加密资产监管没有达成国际合作。
【本文原发布于链得得,授权钛媒体App发布,作者:毛利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