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遭重罚!每天近10万美元
到底什么才是元宇宙?看到这篇帖文的时候,你点击进来了,就说明你想知道答案。
相信前期很多人也找寻过答案,但是无一例外都表达的不是很清楚,因为大部分人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视角出了问题。
举个例子,你现在穿越回秦朝,向兵马俑那个年代的人解释一下什么是网络打赏,你能不能解释清楚?很难对吧?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基础的概念,比如什么是电脑,什么是网络,什么是手机等等一切现在的事物,完全都不知道,根本理解不了。
如果你一定想解释清楚的话,那就必须做好类比
拿一个已知的东西去解释,这样才能基于他的认知建立框架,让他听懂。如果你直接讲定义他基本就崩溃了
你每天把无线网络挂在嘴边,你能解释出来无线网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吗?很难吧?元宇宙也是一样!
所有解释不清楚的人,他们都在尝试用定义去表述,比如说7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随地登录,经济系统,文明,看完你是不是又懵圈了?
所以,今天我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大家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先说几个基础概念:VR , AR ,NFT ,区块链 ,去中心化
VR是什么?
就是立体电影:一个长矛扔过来,你吓的浑身一抖。这种就是VR
AR是什么?
就是你家里播放立体电影:你看鬼片,里面的人物从里面爬了出来,你吓的赶紧把眼镜摘掉,之后发现什么都没有了,全部都是假的。这就是AR
NFT是什么?
就是亲自鉴定:现实当中每个人都是唯一的DNA,指纹同样独一无二,不存在另外一个你。可是网络不一样,一个照片可以复制几十万甚至几千万份。哪个才是第一份呢?所以为了解决重复的问题,需要NFT来证明这个才是亲生儿子。
去中心化是什么?
就是没有银行:无论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需要钱,而现实当中银行是中心化的。因为我们的钱都存在了银行,需要的时候去银行取就可以了,银行就是中心。
而去中心化就是你的钱不放在银行而是放在了大家的账本里。你存了多少钱大家一块记录一下。你取了多少钱大家也扣一下。
区块链是什么?
就是防伪技术:因为没有银行做担保,担心有人造假,比如随便更改账单,更换金额等。所以需要有一个防伪技术来确保你的钱就是你的,这个就是区块链。
结合这几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把它加在一起,来构成平行于现实的虚拟世界。
跟真实世界一样,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人。你可以在这个世界里面挣钱,等挣到钱以后切换到别的世界去花。不想花还可以切换到现实世界转换成现金,买瓶可乐,买个烤串等等,有无数的世界,无数的身份,无数的角色供你选择。把一生活成好几个人生。
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造梦空间。躺在床上就做梦,想做几个做几个,这个梦不爽,你可以再换一个。梦里挣到钱之后,睁开眼睛,床上的钱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就是元宇宙
焦点访谈丨理财投资、电商平台……警惕这些传销新花样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免费旅游、躺着赚钱、一夜暴富……这样的好事儿,真的有吗?还真别说,骗子们把人性拿捏得准准的,利用“发挥剩余价值”“稳定的副业”等话术,抛出一堆让人心动的噱头,不愁没人上钩。
媒体日前报道,一些新型网络传销经过精心包装后,在社会上大肆招摇撞骗,吸引众多中老年人深陷其中,稀里糊涂就掏出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那点养老钱。最为典型的是上海警方公布的一起传销案,涉及全国35万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27万多人。目前,检察机关已对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依法决定起诉。
35万人上当受骗,可谓触目惊心、令人深思。
从警方披露的案情看,这起传销案表面“升级”了,但本质上“狐狸的尾巴”还是暴露得很明显,与传统的传销套路手法并无太大区别。比如,以“免费旅游”“一元换购黄金饰品”等为诱饵,吸引目标人群参与进来,然后制造一些话术,花言巧语诱惑那些警惕性低、生活信息少、有点积蓄时间又多的中老年群体成为“会员”,“投资”所谓的“理财产品”,并层层发展下线会员,通过“拉人头”的方式形成金字塔结构的传销架构,让雪球越滚越大,受害人越来越多。
警方介绍,这起案件借助互联网发展,传销层级最多达32层。为了逃避打击,传销组织者甚至聘用专业财务人员设计传销层级模式,开发更隐蔽的计酬模式,让层级概念趋于模糊。但传销就是传销,不管怎么包装,支付入门费、发展下线、复式计酬等等做法,难掩其狰狞面目。
再狡猾的狐狸,终究斗不过好猎手。面对传销犯罪,近期公安部部署开展网络传销犯罪集中打击行动,以涉及重大民生问题和打着重大政策旗号的新型网络传销等为重点,全力摸排一批犯罪线索,集中查处一批重大案件,彻底打掉一批全国性、区域性传销组织,严惩一批犯罪分子,切实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面对各种传销犯罪,执法机构提升打防能级,依法摧毁传销组织体系的同时,公众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和守法意识。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网络传销发展蔓延势头,切实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对于公众而言,永远要相信常识,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世间并无免费的午餐。当有人打着电子商务、虚拟货币、消费返利、健康保健等旗号,巧舌如簧邀请你“投资”时,一定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心里多问问:我是谁?莫名其妙就赚钱的好事,怎么会轮到自己?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元宇宙、互联网金融等等高大上的概念,弄得明白吗?须知,财富是认知的变现,想赚认知以外的钱,可能吗?你只想赚点利息之类的小钱,人家却盯着你的本金,忘了吗?
回归常识、保持理性,不要跟风、不乱听信,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坚持做个明白人,保护好自己。
昆明日报评论员
责编:李冬雨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