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区块链,这是个问题!
上网的过程中,大家经常会遇到一些字母简称和术语,有时并不太懂,需要搜索后才能知道,这种现象在互联网圈尤为常见。今天给大家整理归纳一些常用的术语,以供参考。如有不足的部分,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补充。
1、 BAT,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家公司的简称。互联网的三巨头,每一家公司都是一座大山,山上有很多树。这些树包括很多明星产品和公司,都是孵化或者收购的。
2、 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三家公司的简称。又被称为互联网三小巨头。
3、 ABCD,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这四种技术的简称。
4、 ABC,AI,大数据(Big Data),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这三种技术的简称。
5、 PC,person computer,个人电脑。现在更多用来泛指电脑端,和移动端M进行区分。
6、 KPI,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一般也就是指绩效考核,目前已经开始被最顶级的互联网公司用OKR来代替。
7、 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在英特尔被发明,在谷歌开始有名。
8、 M,mobile手机的简称,一般用来泛指移动端,和电脑端PC对应。
9、 “系”,比如百度系,头条系,腾讯系,阿里系,指的是这家公司和其旗下的产品组成的产品矩阵。比如头条系是其母公司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抖音、火山、悟空问答、番茄小说等产品矩。
10、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所有的WWW文件都要遵守这个标准。大家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的时候,经常会见到。现在谷歌推出了HTTPS协议。
11、 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比如博主,UP主,大V,主要是只在一定领域有一定流量或者话语权的人,只是因平台不一样,名字不容而已。比如微博的叫大V ,哔哩哔哩的叫UP主等。
12、 素质三连,一般指点赞,收藏,关注。不同的平台可能叫法不一样或者部分有改动。
13、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常用指网站链接。
14、 ERP,互联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了高效工作集成的办公系统,可以理解为钉钉那种的功能。
15、 SNS,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
16、 UI,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指软件或者系统的人机交互等的整体。
17、 UE,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1、SEO,搜索引擎优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提示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分白帽、黑帽等。
2、SEM,搜索引擎营销(Search Engine Marketing),通过付费来提升网站的排名,也就是竞价推广,以谷歌和百度最为出名。
3、ASO,应用市场优化(APP Store Optimization ),可以类比SEO,只不过换成了是在应用市场优化。
4、PV,页面浏览量(Page Views),也就是被浏览页面或者视频的数量。
5、UV,独立访客量(Unique Views)。这里要注意和PV的区别,重复进入网站的只计数一次。
6、TP,页面访问时长(Time On Page),也就是用户在网站上停留的时间。
7、展现量,用户在浏览的时候平台所展示出来的网站页面或者视频的数量。
8、CPA,每次行动成本(Cost Per Action),比如按点击,注册,访问等来进行计费。
9、CPC,每次点击成本(Cost Per Click),也用来泛指按照点击付费的方式。
10、CPM,前次展现成本(Cost Per Mille)。常用于信息流产品广告的计费。
11、CPR,每次相应成本(Cost Per Response)。比如广告中的每次电话咨询成本等。
12、CPD,按下载计费(Cost per Download),常用于APP的推广。PS:有时也指按天计费的方式Cost per Day。
13、CTR,点击率(Click through-Rate),也就是点击量除以展现量的值。这是评估展现出来的广告或者视频等的吸引人程度、好坏。
14、CVR,转化率(Conversion Rate),指期望目标行动的访问量除以访问量的数值。这是评估广告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
15、ROI,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
16、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也就是户均收入。
17、ARPPU,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 Per Paying User),付费用户的平均收入。
18、BR,跳出率(Bounce Rate),也就是只访问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用户数访问量除以总访问量的数值,这是评估被访问的页面或视频的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19、DAU,日活跃用户数量(Daily Active User),注意这里是指独立用户,重复用户不核算。
20、MAU,月活跃用户人数(Monthly Active User),注意这里是指独立用户,重复用户不核算。
21、DV,网站访问深度(Depth of Visit),用户一次进入网站浏览的页面数量,也是评价网站吸引人程度的重要指标。
22、RV,重复访客(Repeat Visitor)。
23、PCU,最高同时在线人数(Peak concurrent users)。
24、ACU,平均同时在线玩家人数(Average concurrent users)。
25、SKU,库存量单位(Stock Keeping Unit),用来泛指产品细分种类。
1、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比如漫威等。
2、ACG,动画、漫画、游戏的简称(Animation、Comics、Games)。
3、UGC,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比如我们个人作为用户在抖音等发布内容。
4、PGC,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的人来制作的内容。
5、MCN,多频道网络(Multi-Channel Network),用来泛指孵化基地、工作室等服务组织。
1、 CEO,执行总经理(Chief Executive Officer)。
2、 PV,泛指副总级别。
3、 CFO,首席财务官(Chief financial officer) 。
4、 CTO,首席技术官(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5、 COO首席运营官,(Chief Operation Officer)。
国家网信办发布第八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计算机领域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常见的术语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严格准确的定义,因此有人说计算机更多是“工程”而不是“科学”。“区块链”就是其中之一,类似的被广泛使用但长时间没有被明确定义的术语还有“数据库”“网络”等。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共性是:它们都首先诞生于“工程”之中,随着有更多人开始研究,它们才逐渐成为“科学”。
今天,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其底层颠覆性影响正在为各行各业所感知。谷歌学术论文检索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1月,有超过40 000条学术内容提及比特币,60 000多条提及区块链。更有媒体报道,在2019年已有超过14 000篇论文涉及比特币。然而,什么是区块链?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关的介绍阐释层出不穷,但到现在仍然没有公认的、完全一致的定义。
有趣的是,虽然全世界第一个真正可运行的区块链是2009年诞生的比特币,但在比特币白皮书中并未出现“区块链”一词,而是分别出现了“区块”(Block)和“链”(Chain)。袁文泽博客www.yuanwze.cn一组交易数据集合储存在一起,就叫区块;需要一种数据结构把区块按顺序连接起来,就用到了线性的“链”这个词。“区块链”一词的首次现身,还是在比特币白皮书发表近三年半之后的维基百科“比特币”条目讨论区里(见图1)。
图1 “区块链”一词在维基百科中出现和演变的时间线
随着比特币运行成功,其规模影响日益扩大,不只是少数极客,越来越多的IT界、金融界专业人士及机构开始关注、研究作为比特币底层架构和实现方式的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缩写为DLT)这一名词应运而生。我们发现,一些金融机构、政府更愿意用DLT来指代区块链,可能是希望将其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保持距离乃至划清界限,强调其底层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把区块链称为DLT的说法有些类似所谓“无币区块链”的提法,都属于“名词之争”。总体上,我们觉得DLT的说法更科学一些,而“无币区块链”则有刻意为划清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关系而误导大众的嫌疑,这一问题我们将在本书第二部分专文论述。
有关区块链的简要介绍,我们在此介绍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在2018年10月发布的重要文献《区块链技术概述》(NISTIR 8202)中的版本:
区块链是以无中心节点的分布式方式实现的、防篡改的数字化账本,并且通常无须如银行、企业或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提供担保。基本来说,区块链使得用户能够在自己社区内的共享账本中记录交易,一般在正常的区块链网络中操作,交易一旦发布,就不得更改。
2008年,区块链理念与其他几种技术和计算机概念相结合,产生了现代加密货币——通过加密机制而不是受中心节点或权威机构保护的电子现金,比特币是第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的介绍,首先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定义区块链是无须中心节点提供信任担保的数字化账本,其次描述了其网络用户行为的规则特点,最后介绍了区块链首个应用——比特币的起源。
全球最大的区块链行业组织数字商会在2019年发表了《区块链国家行动计划》,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对区块链进行了定义,以期代表区块链行业与政府监管层沟通交流时,能保持认识一致。
区块链是一种由计算机网络维护的、去中心化的在线记录保存系统(即账本),网络中这些计算机使用既有的加密技术来验证和记录交易。区块链也是一种数据结构,可以创建一致的数字化数据账本,并在独立各方的网络之间共享。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会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动力,从而实现点对点交易,而无须中介机构或预先建立的信任机制介入。起初,区块链是为支持数字货币交易而开发;如今,人们正在探索将区块链应用于其他领域,如金融服务、软件安全、物联网、零件跟踪(供应链)、资产管理、智能合约、身份验证等。
《区块链国家行动计划》指出,区块链技术为企业、政府和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具有巨大的创新和经济增长潜力。这一白皮书在美国政府、业界与媒体中收获良好反响,也为政府积极采用区块链技术铺平了道路,有越来越多的联邦政府部门向社会开标征集区块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