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不连接手机能用吗,小度不联网可以连蓝牙吗

广告 X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都是不花钱提升游戏帧率,手机超分超帧和英伟达DLSS有什么区别?

2018 年英伟达刚推出深度学习超级采样(DLSS)技术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英伟达的方向。但五年后的 2023 年,PC 游戏玩家已经离不开 DLSS、FSR(AMD)技术带来的画面性能提高了。

几周前,英伟达宣布有超过 330 款已发布的游戏和应用支持 DLSS 技术,紧接着赶在德国科隆游戏展前,英伟达又发布了新一代深度学习超级采样技术——DLSS 3.5。

DLSS 3.5 最大的升级在于引入 AI 模型支持的光线重建技术,可以为密集型光线追踪游戏和应用创建更高质量的光线追踪图像。根据英伟达官方的测试,通过结合超分辨率、帧生成和光线重建技术,DLSS 3.5 与原生 4K 关闭 DLSS 渲染相比,可将《赛博朋克 2077 (Cyberpunk 2077)》帧率提高 5 倍。

另外英伟达还宣布,首批支持 DLSS 3.5 的游戏将包括《心灵杀手 2》《赛博朋克 2077:往日之影》《传送门 RTX 版》等,将于秋季上线支持。

不过比起手机厂商宣传的超分超帧效果,英伟达的 DLSS 3.5 多少还是有些「保守」了。

红米 K60 至尊版、一加 Ace 2 Pro,还有 8 月 28 日刚刚发布的 realme GT5,都宣布了新的超分超帧规格:一加 Ace 2 Pro 支持 1.5K+120 帧同开,红米 K60 至尊版和 realme GT5 支持 1.5K+144 帧同开。

realme GT5 超分超帧同开,图/realme

考虑到实际处理,红米 K60 至尊版和 realme GT5 是将 720P 的原生渲染分辨率放大 3 倍,再通过一插二将 48 帧插成 144 帧,约等于算出了 6 倍的画面;一加 Ace 2 Pro 的超分与前者无疑,区别是超帧上是通过一插一将 60 帧插成 120 帧,约等于算出 4 倍画面。

如果仅仅对比实际渲染分辨率/画面和表现分辨率/画面,英伟达 DLSS 3.5 看上去终于「追上」了手机厂商的超分超帧技术。但如果对两者有所了解,就会知道手机厂商的超分超帧实际存在太多「水分」。

时至今日,英伟达 DLSS、AMD FSR 已经强有力地证明了超分超帧技术对于游戏画面的革命性改变。一方面是现如今芯片性能、成本的进步并不足以满足玩家在画面上的追求;另一方面是超分、超帧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传统加大图形渲染算力的方式,通过大幅减少性能开销实现更好的画面表现。

以《赛博朋克 2077》为例,即便 CDPR 优化到了现在,在 4K 画质下的性能要求还是很高,帧数或者游戏画面的流畅程度自然就很难高。DLSS 则是在性能一定的情况下,通过降低画质来提高帧率和流畅度,同时再通过算法来提高画质,做到画质几乎不劣化或者只是轻微劣化,以此实现不升级显卡也能获得帧数的提升。

到了 DLSS 3 上,英伟达还加入了帧生成技术(限 RTX 40 系显卡)。我们都知道,视频本质上是由一张张照片组成的,比如电影主流格式是 24 帧每秒,意味着 1 秒有 24 张照片。游戏也是同理,帧生成技术则是在两张原始帧中间「AI 计算」生成一帧渲染画面,从而实现更高的帧数和流畅度。

图/YouTube@数毛社

数毛社(Digital Foundry)的显示,在 RTX 4090 这张卡上,《漫威蜘蛛侠》4K 画质在开启 DLSS 3 的性能表现甚至可以到关闭 DLSS 的 203.6%,并且可以将画面劣化程度控制在基本无法感知的范畴内。

到了 DLSS 3.5,英伟达在原有 DLSS 技术的基础上,把升级重点放在了光线追踪上,具体技术细节可以参看官方的,总而言之,DLSS 3.5 的半代升级主要是围绕支持光线追踪的游戏进行性能提高。

智能手机其实也看到了超分超帧技术在游戏场景的作用。2021 年 iQOO Neo5 就利用「独立」显示芯片实现了硬件 MEMC(运动预估和运动补偿),把游戏帧数从最高 60 帧提升到了最高 90 帧、120 帧。

这两年,各家手机厂商更是没少宣传超分超帧技术,主要也是因为游戏玩家对游戏画面日益增长的追求与手机性能、发热、功耗之间产生的矛盾。

就不说前两年安卓旗舰普遍存在发热卡顿问题,从骁龙 8 Gen 2 推出以来,其 GPU 峰值性能和能效都有了大幅增长,主流游戏如《原神》《王者荣耀》基本都实现了高负载流畅运行。但实际受限于性能(尤其是 GPU 算力)、续航、发热以及游戏生态等因素,在手机上想要玩到高画质、高帧率的游戏始终存在困难,超分超帧的技术路线则提供了一种提高画质和帧数,同时又不需要大幅提高性能和功耗的的可能。

不过不同于 DLSS 对于 AI 越来越多的依赖,手机上的超分超帧还处于很早的阶段。不管是一加 Ace 2 Pro,还是红米 K60 至尊版和 realme GT5,实现超分超帧实际依赖的都还是 Pixelworks X7 显示芯片。

三家都用了 Pixelworks X7,图/小米

按照 Pixelworks 介绍,X7 的超分是通过采用特定算法实现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生成纹理更清晰、细节更丰富的游戏画面。另一方面,超帧更多还是 MEMC 技术的延续,这点从手机厂商在超分超帧技术上更多宣传「独立」显示芯片而非 SoC AI 加速计算单元,也可以看出一二。

此外,超分超帧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效果也普遍存在争议,一是对于画质提升效果较小和劣化图像的讨论,二是表现在延迟问题上。

受限于实现原理,超分超帧画面要先由手机 SoC 实际渲染,再传到「独立」显示芯片进行计算处理,整个过程一定会增加画面显示延迟,如果像红米 K60 至尊版一样选择「一插二」则意味着更大的延迟。

红米 K60 至尊版超分超帧同开,图/小米

更何况,「独立」显示芯片与 SoC 之间还有传输、联调等问题,也会不可避免地增加游戏画面延迟。矛盾的是,不是所有游戏都有高帧率的需求,但对高帧率需求强烈的 FPS 游戏往往又对延迟有着较高要求。

事实上,如果我们留意手机发布会就会发现,厂商也明白当前手机超分超帧技术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宣传自家超分超帧技术(大部分基于 Pixelworks 显示芯片)的同时,往往还在继续强调与游戏厂商的合作,包括开放高帧率、高画质模式等。比如 realme GT5 就特别提到了首发英雄联盟手游原生 144 帧模式,一加 Ace 2 Pro 宣传首发支持《和平精英》90 帧+高清画质(720P)。

试想一下,如果手机超分超帧技术已经足够优秀了,手机厂商何必花钱求游戏厂商「开放」更高的游戏画质和帧率。

1599元起,超出意外的惊喜:联想小新Pad Pro 12.7平板体验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黄青春

题图|视觉中国

一纸关停公告再次将小红书拽到公众面前。

近日,小红书旗下“小绿洲”突然发布告别信称,将于 10 月 1 日停止运营、商品停止销售,10 月 31 日正式关闭“小绿洲”——作为小红书 2022 年才推出的自营电商项目,小绿洲的“短命”再次挑起“社区产品难做电商”的讨论。

可事实上,当移动互联网完成老 BAT 到新 BAT( ByteDance、Alibaba、Tencent )角力的版图重塑,种草近两年俨然成为各大平台觊觎的新风口,从字节、阿里、腾讯到美团、拼多多,小红书正频频面临其他大厂的“袭扰”——然而,试图镜像小红书的大厂产品,皆铩羽而归。

外界不免好奇,一个小小的社区为什么“久攻不下”?

要知道,字节、微信、淘宝可都是动辄数亿 DAU(日活跃用户数)的平台,无论流量优势还是投放势能,甚至资本运作手段都远在小红书之上;但哼哧哼哧资源倒灌了一阵,用户、市场皆不买账,最终只得偃旗息鼓。

其实,最适合回应上述问题的应该是小红书核心创始团队,但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与瞿芳至今仍然鲜少站在聚光灯下——源于此,虎嗅只能通过与竞品、业内研究人士、内部员工去沟通,试图给出一个接近的答案。

小红书到底有啥用啊?

很多产品会卡出生点位,这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将深刻影响着一款 APP 的命运——无论是用户盘还是商业化。例如:百度之于搜索、微信之于社交、淘宝之于购物。

即便将视线拉回社区产品,知乎、虎扑、豆瓣这些产品都有核心用户心智——知乎之于问答、虎扑之于体育、豆瓣之于影书评,产品强化用户心智之后,整个品牌定位被固化;但小红书却包罗生活潮流、审美等泛化场景,近年来产品能力逐渐延展至搜索、社交、购物,依旧掳获着一批批年轻人的心智,它到底有什么魔力?

首先,小红书最早是 PDF 起家。你没听错,毛文超、瞿芳是靠着 7 个 PDF 开始创业的,内容是两人整理的 7 个热门旅行地购物攻略。

这几乎已经勾勒出了小红书的商业心智:有用。

创业 7 年后(2020 年下半年),小红书已发育成坐拥 1 亿 MAU(月活跃用户数)的平台,员工深入到全国各地做用户调研,他们一个个去问用户“为什么会使用小红书”,得到最多的答案依旧是:“有用”。

按道理说,旅行购物攻略多得是、势能也有限;所以,小红书的名气更多是靠时尚、穿搭、美妆渗透出来的——小红书天然是一个种草社区,美妆品类帮助国内平替品牌塑造了用户心智,前些年将几大垂类运营精细化,完成了 UGC 生态建设,通过用户生产优质内容及社区话题运营沉淀影响力,这是长年累月攒出来的第一层生态壁垒。

图源:视觉中国

当然,用户 UGC 繁荣背后,小红书双列 feed 流产品设计至关重要——取得是发布价值,舍得是消费价值。

“对于 c 端用户上下滑最友好,因为看标题、封面对于普通用户已经是一个门槛,但是单列直接怼给用户一个东西,好看你就看下去不好看划掉,一屏曝光一次,双列一屏再小的手机也是 4 次曝光,为什么平台不选单列给到消费者,非要消费者自己或者用户自己来挑?坚持双列发布就是坚持 UGC,这是一以贯之。”接近小红书人士向虎嗅表示。

事实上,小红书的成功正是 UGC 积累至内容自循环,这个水滴石穿的过程甚至比运营更敏感,因为素人创作能力没有 PUGC 强,却能帮助用户在非常具体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a、更多普通人被看见,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分发逻辑;b、平台知行合一不打折扣推行流量平权,从算法机制到内容连接始终将用户内容、用户价值放在首位。

以小红书上一度风靡的菜谱为例:此前,下厨房是颇具潜力的一款 APP ,但不久便成了小红书的陪衬。

如今复盘来看,下厨房解决的痛点像传统菜谱标准化指导手册,场景化细分把痛点打透,不过是整个链路中一个点;但用户可能需要更丰富全面维度的借鉴,小红书找准了这一痛点,后台迅速流入两拨人,一拨是追求生活的女性,一拨是父母。

“菜谱是很早小红书泛化起来的品类,平台只是顺势而为——19、20 年疫情之后,女性群体对攻略需求爆发,疫情居家很多女性成为做饭主力,慢慢泛化到菜谱领域,外部环境变化助推小红书这个品类的爆发。”小红书内部人士向虎嗅表示。

顺着上述人士的思路,下厨房是一个标准操作手册、是结构化的信息,但小红书并非结构化信息,优势在信息多元;小红书与其他平台形成差异化的根本性原因在于:

小红书抢夺的是用户对平台的认同感。

“刷小红书比刷其他 APP 有用多了,不管日常分享、个人穿搭还是护肤笔记、吃玩攻略会潜移默化学到很多,积累应对经验,而且搜索习惯渐渐也会被培养起来。”一位小红书重度用户表示。

正如小红书 CEO 毛文超期待的那样:“从用户使用习惯来看,遇到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时一定会来小红书搜一下,平时碎片化的时间里会浏览大量小红书的内容,就像当年看杂志和电视一样,在各种场景里都会看到小红书从人到内容的输出。”

其次,美妆、生活、潮流垂类对应的高活跃画像其实是女性,这帮助成为小红书建立第二层壁垒的基本盘。

对女性用户而言,“有用”的理念并不足以支撑小红书成为日常分享主阵地,还需要平台→用户→算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建立一个友善的社区分享氛围。

“在审美与效率、个体与规模、人文与科技的拉扯之中,我们好像不能放弃任何一边,但我们那时候好像也没有找到一个方法让他们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毛文超如是描述。

社区氛围、产品基因听起来都挺玄学的,但实际上这确实是个潜移默化孕育的过程。

一位产品经理形象向虎嗅表示,“社区生态要有个怀胎十月的过程,外部看变化缓慢,但是内部生长却快速而复杂,这不是砸钱、砸技术能催熟的事儿。”

以知乎为例,知乎也是“有用”心智,但侧重是开脑洞、长知识,是一种价值观,更倾向精神层面;而小红书的稀缺性在于:消费供给过剩时,针对生活中具体问题像一本实时更新的“生活手册”,用户反选 UGC 的消费决策价值,天然进化成第二层生态壁垒。

图源:视觉中国

复盘来看,恰恰是第二层生态壁垒拉动小红书 2020 ~ 2022 年悄悄二次发育。

知情人士向虎嗅表示,如果仅从小红书内容出发,其实是多因导果,2020 年小红书增长曲线始于 2019 年那波增长爆发,主要是产品占住核心人群和需求。“那一阶段知乎没有涨起来,即便其用户数据同步在涨,但商业化搭建与用户心智割裂;反观小红书,产品出生点位虽没有占到最大规模人群(如抖音占住碎片化娱乐需求),但产品初始点位决定用户使用频率的差异。”

上述人士进一步补充道,大量与生活同步更新的 UGC 内容,还给小红书带来了意外收获:很多年轻用户使用场景中,小红书正成为百度的平替。“这种情况下,小红书不再局限于内容产品,变成搜索和推荐心智,即便很多产品长期与小红书处于贴身竞争状态,但从内容形态到趋势博弈(美食、潮流、旅游等),都没有小红书这样差异化出圈。”

小红书擅长做减法

过去,很多互联网企业靠烧钱的暴力美学迅速崛起,一跃刷新了企业从成立到 IPO 的极限。

上述“催熟”的平台,无不擅长“做加法”——业务触手伸到数个细分赛道以期吹大商业化蛋糕,引得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一味迷信规模、追求扩张速度;如今看,这不仅挤压业务正常增长节奏,还会因激进扩张为企业发展埋下隐患。

小红书至今已经成立 10 年,但管理层奉行的依旧是“做减法”。

例如,泛娱乐垂类占据内容、流量大头,很多平台 1/3 泛娱乐内容,但这部分流量粘性很差,对平台价值有限——所以,小红书一直没有主动跟随去抓这部分流量。

“抖音有天然的流量和内容优势,但小红书的基本盘是社区,不管产品迭代还是推进商业化,管理层都比较审慎,会先考虑这一举措对社区可能带来的改变。”一位小红书管理者向虎嗅表示。

即便今天,小红书跟抖音用户重合度已经很高,但抖音还是一个效率主导的产品,15 秒短视频是偏娱乐化、单链信息,为得是留住用户更多时间、效率逻辑至上;而小红书自诞生起,就并非效率主导的产品逻辑。

深层次原因则在于,社区氛围、种子人群决定了小红书的独特性:

说到底,小红书是以图文为内容基本盘的社区,垂类增长、发展象限、业务拓展都需要运营自始至终沿着用户需求和顺势而为。

图源:视觉中国

况且,即便抖音引领着短视频浪潮,其在内容、用户基数上一骑绝尘,但内容领域依旧不会被单一平占,快手、B站、小红书无不建立了独特的用户区隔。

虎嗅获悉,面对抖音、快手、B 站的竞争,小红书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探索用户发帖率、新的覆盖以及定位,以提高用户留存;调研由产品组下设的用户研究部进行,报告最终汇报到战略部。

具体而言:调研逻辑上,定性与定量交叉进行,相互做信息补充;外部调研公司样本的选取及问题提问方法会有误差,小红书访问对象则为平台用户且调研人员均为内部员工,保证从调研到决策都由用户研究团队给出结论,相关部门再进行内部测算。

其次,小红书用户研究部门在产品设计和商业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定性与定量交叉进行的用户调研,能够了解用户需求和社区价值点,为产品设计和商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小度不连接手机能用吗,小度不联网可以连蓝牙吗

目前,小红书的用户研究分为产品组与市场部,用户研究报告最终汇报到战略部。市场部的用户研究与营销、宣传以及推广相关。产品组的用户研究与产品、用户价值等与产品定位相关,通过用户反馈机制得出小红书社区三大价值点为:分享、共情以及归属。

如今,小红书男性用户占比骤升至 30%,平台月活人数已超过 2.6 亿,新老用户对抗、用户留存与社区氛围的平衡,已然成为摆在管理层面前最棘手的难题。

小红书已经变成一个相对高频的综合产品,不仅仅是女性群体,男性群体、三四线下沉用户也开始建立产品心智——从美妆时尚、旅游攻略慢慢泛化到女性消费购物、女性生活方式,进而到家庭生活、出行美食等大垂类。

例如,今年特别流行的户外运动、橄榄球、骑行、露营、钓鱼以及绿植无不被小红书借势,进而推动更多用户在平台乐此不疲生产新 UGC 内容,丰富内容供给。

当然,塔尖用户(非 KOL,垂类深度用户)一直是各个平台运营的主要对象,区别在于:运营的是塔尖创作者 or 塔尖用户——运营塔尖创作者是发布内容获取流量、商业化,运营塔尖用户是分享、喜欢领域内容。

以露营为例,小红书选的是塔尖用户,而不是运营从流量的视角嫁接一个内容垂类、吸收一批知名 KOL ( Key Opinion Leader,即关键意见领袖)进来,这是小红书与其他平台最大的差别。

而且,小红书运营会迅速制定一套跟随策略去给塔尖用户借势。“社区团队最大的 O(OKR)就是去盯住趋势,不同垂类可以自己定义趋势,但目标是顺应新趋势,抓社区核心用户、抓住塔尖用户,再顺其自然往下渗透。”一位小红书人士说道。

图源:视觉中国

另一位小红书内部人士亦告诉虎嗅,垂类跑起来的时候,无论美妆、穿搭还是美食、装修,内部始终围绕着有价值、有用的共识去做服务推荐、知识推荐,即便 UGC、PUGC 内容井喷,运营依旧不能偏移,保证垂类用户的信息更新始终围绕着“有用”。

此外,虎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小红书与其他平台垂类运营策略也存在差异,“露营流行时,小红书会从搭风绳结、搭天幕、露营地推荐等切入,覆盖 ‘How to’ 的实操性;而抖音、B 站运营露营会先培养垂类头部,形式会娱乐化、大流量去推,这是算法、平台意志在烘托一种流行的‘假象’。”

顺着这个逻辑拆解,小红书是偏实用性,不纯是消费需求。上述人士告诉虎嗅,小红书内部主要是“盯趋势”,“(不同垂类)趋势有大有小,目的是抓住社区塔尖用户往下渗透,用户自然会横向放大。

行文至此,很多读者或许已经对“小红书何以久攻不下”有了答案:字节、腾讯、阿里无不在打着种草的名义实现商业化,但小红书上 KOL / KOC、用户处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两者之间会动态切换,建设“内容—人”的双向流通体系就是建壁垒——通过内容能力的“优胜劣汰”,才保证社区发展不变形。

#我是虎嗅商业、消费与机动组副组长黄青春,关注文娱社交、游戏影音等多个领域,行业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huangqingchun@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青少年近视,该如何防治?

从OPPO Find N3 Flip发布之前网上就爆出这次将全面对标三星Z Flip5的说法,其中包括价格。如今OPPO Find N3 Flip已经发布,从里到外的外的产品力升级确实不小,6799的价格比三星Z Flip5的7499便宜了700,产品力层面是不是也有差距?下面就基于参数做一下对比,看完就知道这次OPPO Find N3 Flip的对标是说说还是真有实力了,到时候该买哪一款也心中有数。

(图片来源网络)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三星Z Flip5的处理器规格确实高,性能更猛。但OPPO Find N3 Flip这边的天玑9200也是一线梯队,日常使用、大型游戏的运行完全带得动。其次,三星Z Flip5的内存是全系8GB水平,OPPO Find N3 Flip已经标配了12GB大内存,对于性能释放、流畅度和耐用性方面都更有加分。所以如果你平时经常多应用同开,又对系统耐用性有要求,大内存的OPPO Find N3 Flip应更合适。

三星Z Flip5

OPPO Find N3 Flip

再看外观,个人审美不同,抛开外在设计,直接对比小折叠最重要的外屏。这方面三星Z Flip5的3.4英寸尺寸更大,OPPO Find N3 Flip依旧保持了上一代的3.26英寸。可屏幕可不是越大越好,三星Z Flip5的异形屏虽然大,但会遮挡内容,显示的内容反而更少。但OPPO Find N3 Flip那17:9的竖向屏幕就好很多,除了视觉上更舒适,操作也更符合用户的日常使用逻辑,加上聊天、短视频、股票等应用场景下的显示优势,对用户的日常使用更有帮助。

再看影像,三星Z Flip5这一点相比上代没有明显提升,依旧是1200万双摄。而OPPO Find N3 Flip不光摄像头模组发生变化,甚至还带来了5000万主摄+4800万超广角+3200万 2倍光学变焦的专业人像三摄,行业首个专业人像镜头加持,人像拍摄尤其出彩。加上基于Find X6系列在画质、色彩和光影算法上的传承,对影像达人来说明显是更理性的选择。

再看内屏,OPPO Find N3 Flip比三星Z Flip5略大,分辨率、高刷等屏幕素质都差不多,显示和操作体验应该也差不多。但OPPO Find N3 Flip支持ProXDR显示,可以真实还原现场拍摄的光影关系,极大地提升沉浸感。OPPO Find N3 Flip的屏幕还支持1440Hz高频PWM调光,没有频闪,加上舒适色温和智能亮度,最终通过了莱茵智能护眼认证,对重度用户更友好。

OPPO Find N3 Flip

再看细节层面,OPPO Find N3 Flip的优势也比三星Z Flip5更大。首先OPPO Find N3 Flip的超韧精工拟锥铰链不光屏幕折痕更浅,还支持多角度悬停,可以让用户开启更多样化的玩法。其次铰链的升级也让OPPO Find N3 Flip的折叠寿命提升至60W次,而三星Z Flip5官宣的折叠寿命是20W次,换机频率低的用户要注意一下。还有一个需要注意,三星Z Flip5是单卡手机,OPPO Find N3 Flip却做到了双卡双待双5G在线,同时360°的天线设计让手机不管任何形态、任何握机姿势下都能保持稳定连接,这同样会影响到用户体验。

三星Z Flip5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续航体验了,这方面一向不是三星的强项。这次三星Z Flip5的电池容量为3700mAh,充电功率也只有25W,好在支持15W无线充电,重度用户要注意。OPPO Find N3 Flip这边却带来了小折叠最大的4300mAh电池,44W超级闪充也能用一小时充满,足以让用户维持一天的中度使用,当成主力机用也没有问题。

OPPO Find N3 Flip

以上就是这次OPPO Find N3 Flip和三星Z Flip5的对比,显然不论从外屏、影像、内存、续航以及各项细节来看,OPPO Find N3 Flip的优势都不少。当然三星Z Flip5也并非没有长处,骁龙8 Gen2、IPX8级防水、15W无线充电也是不错的亮点。可这些如果加上700的差价,大家觉得哪一款更香呢?决定了也先别急着入手,去线下门店上手体验一下,看看6799的OPPO Find N3 Flip能不能让你种草。

上一篇: 币圈顺口溜,币圈经典语录
下一篇: 期权比期货好的太多了—期权跟期货有什么区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