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搞明白Terra为什么要发行Luna2.0了,原来是在摩擦币民的智商
在加密市场整体下行的情况下,UST严重脱锚,LUNA 24小时跌幅超60%成为市场关注的典型事件。
coingecko数据显示,TerraUSD今日价格为0.742449美元,24小时交易量为5,539,349,043美元。UST价格在过去24小时内下跌25.5%。它的流通供应量为180亿UST硬币,总供应量为184亿。另据行情显示,LUNA 24小时跌幅超60%。
对此,为Terra区块链提供支持的Terraform Labs的创始人Do Kwon正在采取措施支撑其算法稳定币。Luna Foundation Guard是为支持去中心化代币和Terra 区块链而创建的协会,该协会表示,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继续暴跌,TerraUSD跌破1美元后,它将发放价值约15亿美元的比特币和TerraUSD贷款,以帮助加强与TerraUSD的挂钩。
那么,UST严重脱锚,LUNA迅速下跌陷入死亡螺旋,引得Luna Foundation Guard协会救场的内在机制究竟如何?
Terra的生态构成
简单来说,Terra(代币Luna)是一个围绕稳定币构建的公链生态,其商业目标可以归纳为两点:推动Terra公链的繁荣,为开放金融和其他应用提供发展Web3经济的平台;推动其以UST(一种算法稳定币)为代表的稳定币的大规模采用,取代USDT、USDC等中心化稳定币。无论是稳定币还是公链,项目方都能从其发展中获益和间接抽税(寻租)。Terra也通过稳定币+公链的模式成功出圈。
Terra将自己的稳定币与公链业务进行了深度绑定,具体来说,体现在:Terra 的公链生态为稳定币提供了初始应用场景,解决了稳定币最大的难题,即冷启动。UST等稳定币需要销毁 Terra的代币Luna 来铸造,稳定币发行规模越大,Luna 通缩规模越大,总供给越小,反之当UST被反向赎回为Luna,则Luna的供给则会增加。
由此可见,Luna的目的是吸收UST的波动性。每铸造一个UST,就必须烧掉价值1美元的Luna。Luna通过套利和铸币税机制维持UST对美元的锚定。如果$UST价格为> 1$,则有机会销毁$Luna ,铸造$UST,并将与挂钩的差额作为利润。如果UST为< 1$,可以为$Luna烧掉$UST以恢复挂钩。以低于1美元的价格购买1 UST并获得价值1美元的Luna。然后卖出$Luna获利。随着对$UST的需求不断增长,Luna一天天被烧毁。UST的需求来源是什么?
Anchor Protocol(以下简称Anchor)是Terra官方在2021年3月推出的DeFi平台,本质是Lending,与Compund类似。但 Ancho的特殊在于极高的APY(Annual Percentage Yield,即年化收益率),始终维持在20%左右。
Anchor有三个特征:简单性,只要将UST 存入Anchor,就可以获得得固定收益和高利率;稳定性,通过多个PoS 区块链的奖励来实现稳定的利率;高收益率,APY 基本维持在20%。
所以在Terra 生态中,借贷协议Anchor作为“国有银行”的角色,承诺了20% 的超高活期收益率,以此吸收公众存款(以 UST 的形式)。
为了维持收益,Anchor每年需要支出多少钱?Anchor 的主要收入包括:借款利息+借款抵押物的 PoS 奖励收入(目前为 bLUNA 和 bETH)+清算罚金。Anchor 的主要支出包括:存款利息。考虑到 Anchor 本身为借款人提供了较高的ANC代币补贴,且Anchor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为了维持ANC的代币价格,Anchor还面临着额外的ANC代币价格维护成本,即解决ANC代币的卖压问题。也就是说,Anchor在不考虑清算的收入,以及ANC代币价格维护成本,以及团队人员工资的情况下,需要每年承担十几亿美金左右的开支。
光靠Anchor自己显然是无法承担这笔开支的。就在今年2月,在Anchor的储备池即将见底的情况下,Terra的生态基金LFG(Luna Foundation Guard)宣布为 Anchor 拨款4.5亿 UST,以充实其储备池。这印证了一点:Anchor与其他借贷协议不同,其本质是Terra计划经济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当下的商业运作并非为了追求盈利,而是一个由Terra官方提供资金的、为UST规模扩张提供补贴的产品。
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看到Terra的完整逻辑。
首先在公链内自造 DeFi 场景并提供补贴(Anchor 为代表),塑造了稳定币需求;
需求推动了 UST 的铸造规模,用户开始被引入;
提高生态的数据表现,如 TVL、地址数、转账活跃度和参与生态的项目数;
指标的提振强化了 Luna 叙事的吸引力;
基于共识和基本面的改善,得以推动与更多头部项目的合作;
叙事和共识的增强,提升了 Luna 的交易广度(投资者的人数和区域)和交易深度,并逐步推高价格;
实控方以套现或销毁 Luna 的方式获得资金;
用套现的资金继续补贴,推动以上循环。死亡螺旋的风险
当然,以上的逻辑在于实控方以套现或销毁 Luna 的方式获得资金能够支持Anchor提供的补贴。如果获得资金和维持补贴能够更好的完成,维持以上循环的成本就越低。
如果以上环节能很好实现,表现为稳定币的外部第三方场景开始增加,接纳范围扩大;更多原生 Web3 项目和开发者涌入 Terra 生态,自发构建更多应用,吸引到更多用户。这样,UST是 Luna 的发动机,Luna 是 UST 的稳定器,两者相互作用,走势向好时,容易形成正向螺旋。
Luna 本质上是 UST 等稳定币的隐形担保物,Luna 相对于稳定币的市值越高、交易深度越好,担保物就越充足,稳定币的脱锚风险就越小,维护共识的成本就越低,反之则容易陷入死亡螺旋。比如,当循环被打破,加密资产价格崩溃时,Terra 所在的稳定币和公链也未能幸免。
事实上,Anchor当然意识的到保持循环和补贴来源的重要性,也在采取措施增加产量储备, Anchor 正在添加新的抵押资产:bLuna、bETH、wasAVAX、bATOM。它有助于增加 Anchor 的利润,但不会改变很多情况。下一步是引入锚动态速率。根据该提案,锚定收益率将以每月 1.5% 的速度下降,最低 APY 设置为 15%,将在3个月内达到。
由于UST大多的需求基于单一协议,因此 Terra 在锚协议中保持高APY至关重要。如果Anchor 收益储备变为 0 或 APY 低于人们希望将 UST 保留在 Anchor 的点,对 UST 合约和 LUNA 的需求可能会下跌,因为人们将开始出售 UST,将铸造更多 Luna,供应增加Luna的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跌。
总体而言,LFG 的成立以及把 BTC 纳入 UST 的储备金和赎回物等动作之下,Terra生态在努力维持业务循环,但极端行情下,其能否切实应对更多、突发的复杂情况以及防止走向负螺旋,这一切仍然需要继续观察。
LUNA日内跌超28% 其创始人被韩国法院发出逮捕令
最近几天,一个名为LUNA的虚拟货币,一下子火出圈。
因为就在3月份,LUNA的市值还达到400亿美元,但在过去两天的时间里,就直接跌得基本归零。
每枚LUNA币的价格,从5月5日的87美元,跌到5月6日的60美元。
然后就在5月11日跌到只剩下0.7美元。
这个时候,很多人以为已经暴跌了99%,跌得差不多了,就大量抄底进去。
结果也一路反弹到6.5美元,反弹近10倍。
然而很快,这玩意在5月12日一路跌到0.05美元,又跌了99%,但这还没完。
5月13日,在跌到0.01美元后,一度反弹到0.04美元,涨了4倍,结果呢,一下子又跌到了0.00005美元。
这基本就是归零了。
在跌了好几个99%之后,这也使得LUNA币一下子火出圈了。
关于这件事情,大多数人作为吃瓜群众,也只知道个大概,具体为何这个LUNA币暴跌背后的机制和原理是什么,又包含什么风险,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警示。
本文会来做一个详细分析。
(1)什么是LUNA币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LUNA币,就得看LUNA币的一个姐妹币UST。
LUNA币和UST币,这两个构建了全球第三大稳定币。
那么,什么是稳定币呢?
在虚拟货币出现后,因为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的波动太大,所以,就有些人鼓捣出虚拟货币中的“稳定币”。
所谓稳定币,就是用各种方式,来强行把指定的虚拟货币跟美元进行“硬挂钩”,这有点像信用货币中的联系汇率制。
目前稳定币跟美元挂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抵押和算法。
第一种是抵押,就是发行方找大机构背书,要发行多少金额的稳定币,就用多少美元去抵押背书。
这个风险主要在于机构的信用。
机构说自己有多少储备金,但谁又能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多储备金呢?
这些稳定币的抵押规模,通常都是比较模糊的。
稳定币发行方,基本不可能把货币发行募集来的资金,放在固定的抵押池里就完全不动,基本都会挪用,由于缺乏监管,这类稳定币虽然说是有抵押,但实际有没有被掏空,完全是一个开盲盒的状态。
于是,有人就想着用算法设计一套复杂机制,来实现跟美元硬挂钩。
这一次崩盘的UST和LUNA币,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算法模式稳定币。
市值排名在UST之前的另外两种稳定币,都是抵押模式。
UST和LUNA币的算法稳定币模式比较复杂,我简单说一下。
首先,这个稳定币的主体是UST币,LUNA币则是为了维护UST币稳定的一个“稳压器”,用来保持UST的币值稳定。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UST发行方承诺,会保持1枚UST币可以兑换1美元的固定汇率。
当UST币的价格大于1美元,用户可以用价值1美元的LUNA币,来发行1枚UST币,然后价值1美元相应数量的LUNA销毁。
所以,买入UST币的资金越多,就会导致UST币越多,从而维持UST币值稳定。同时,LUNA币越少,进而使得LUNA币价格上涨。
反之。
当UST币小于1美元,用户可以销毁1枚UST币,发行价值1美元数量不等的LUNA币。
UST币就是用这样的算法模式,来维持UST币值稳定在1美元。
也就是卖出UST币的资金越多,就会导致UST币越少,但LUNA币就会因此变多,进而使得LUNA比价格下跌。
搞清楚这套机制,其实可以很容易搞明白,所谓算法稳定币,只是把UST币的波动,转嫁到LUNA币身上。
(2)崩盘原因
虽然上面所说的这套机制,整个过程都有一个所谓的“自动做市商”算法来维护,来实现所谓的“去中心化”。
但正如,信用货币的联系汇率制,一旦信用货币的币值贬值,就需要发行方不断消耗外汇储备,买入信用货币,来护盘。
一旦外汇储备枯竭,就会导致信用货币的币值脱钩,出现汇率崩盘。
算法稳定币,虽然UST币有LUNA币这个稳压器,但假如UST币抛售过大,就会导致LUNA币价格崩盘,这也会让UST币有脱钩的风险。
反过来,如果UST币买入的资金持续增多,就会导致LUNA币价格一直上涨,这会吸引更多资金买入,有利于UST币发行,更容易维持UST币的币值稳定。
所以,任何一种稳定币,都会为了吸引人买入稳定币,抛出“利息”诱饵。
一般稳定币都会给出10%的高额利息来吸引用户买入。
而发行UST币的是一个韩国团队,为了吸引用户购买UST币,这个韩国团队给出了一个相当惊人的19.8%的利息。
这个大家肯定就知道为什么这次LUNA币会崩盘了。
这让我不由想起2018年那句名言,只要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不过呢,人性的贪婪,还是会让人忘记风险。
这个UST币的19.8%利息项目,过去这一年遭到疯狂抢购,其中自然以韩国狂热的投机者最多,毕竟鼓捣出这个稳定币项目的,也是韩国团队。
依靠高息吸引,购买UST币的人越来越多,这就导致LUNA币价格疯狂上涨,在这次暴跌之前。
LUNA币的价格是从一年前的6美元,一路上涨最高时候的120美元,涨了20倍。
但是,就跟所有庞氏骗局和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样,所有这类高息诱惑的项目,虽然都打着投资的幌子,但基本上前面人的高息,基本靠后面进来购买者的资金来颠覆,不管表面上套路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UST币的韩国团队,通过大量增发LUNA币,来筹集资金。
增发的LUNA币,通过其算法机制,兑换成UST币,来满足狂热的新购买者,并支付旧购买者的高额利息。
这个时候,炒作UST币和LUNA币的人大致分两个。
一个是买入UST币,为了吃19.8%利息的。
一个是买入LUNA币,为了吃价差的。
而买入UST币的资金越多,越有利于LUNA币炒作,这在疯狂炒作期,看似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但是,要维持这样的正向循环,为了满足19.8%的利息,就需要整个资金规模滚雪球式增加。
一旦后续的接盘资金规模跟不上,就会导致LUNA币价格暴跌,进而导致UST币抛售潮出现,反过来形成死亡螺旋的负向循环。
在这次崩盘前,UST币的规模最多的时候是达到了200亿美元规模,LUNA币规模达到了400亿美元规模。
这已经是相当夸张的规模了。
如果要进一步滚雪球上升,难度非常大,所以,LUNA币会在这个时间点崩盘,其实也不奇怪。
然后任何崩盘,都是要有一些。
本来发行LUNA币的这个韩国团队,也是韩国电商大佬,是有一些实业项目背书。
所以,他给出这个19.8%的利息,也是以各种投资项目许诺。
但实际上,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该韩国团队所进行的投资,别说赚钱了,亏钱概率都很大,这使得这些利息都得靠韩国团队贴钱去维持19.8%的高额利息,他也烧不起。
于是在5月初,韩国团队宣布把这个年收益率下调到18%。
结果这个口子一开,就直接导致LUNA币价格大幅度下跌,人们对LUNA币的信心明显不足。
本来这样的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就是建立在后进者盲目的信心。
一旦这样的信心缺失,很容易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形成抛售的死亡螺旋。
再加上,今年美联储开始激进的加息缩表,美联储加息,海量资金会回流美国。
这实际上也是在跟这些虚拟货币资金池抢钱。
这也导致今年,所有虚拟货币价格都在持续下跌,包括比特币也从6万美元,到现在跌破3万美元。
这类高风险资产,本来都处于一个风吹草动的敏感时刻,于是LUNA币在这诸多因素共同叠加下,引发大量抛售潮,最终形成踩踏危机,价格直线暴跌,近乎归零。
在LUNA币崩盘后,UST币也跟美元严重脱钩,在5月14日已经跌得只剩下0.15。
对于一个跟美元硬挂钩的虚拟货币来说,这样严重脱钩,其信用已经基本丧失殆尽。
(3)退潮
我在去年好几篇分析虚拟货币的文章里,其实也跟大家提醒过很多次了,虚拟货币虽然一直自诩为“数字黄金”,动辄就是打着“抗通胀”、“取代信用货币”的旗号。
但实际上,虚拟货币一直都受美联储加息和放水周期很大影响。
比如说,2018年美联储加息缩表,虚拟货币就跌得很惨,被称为矿难的一年。
2020年3月,全球股市崩盘,虚拟货币也一样崩盘,没表现出避险效应。
而只要美联储一大放水,虚拟货币就会打鸡血一样,不断疯狂泡沫化。
所有靠美联储疯狂大印钞放水,而被不断炒作的高风险资产,都必然会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缩表的收水周期,而出现“退潮效应”。这是我去年视频里提过很多次的观点。
虽然一些头部的虚拟货币,比如比特币,存在一些共识价值,还有一些基于灰色领域的交易价值,来支撑其基础价值。
但很显然,过去两年虚拟货币的疯狂炒作,导致其价格是远超出其基础价值,存在严重投机的泡沫化风险。
除此之外,更严重的问题是,大量趁着虚拟货币热潮,疯狂发行的各种乱七八糟其他空气币,比如去年大火的狗狗币,还有这次崩盘的LUNA币,本质上都是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
随便一些人,炮制一些高大上的机构,就可以发行各种动辄几千亿数量的空气币,包装各种故事引诱人买入炒作。
比特币虽然号称“有限”,但人性的贪婪是无限的。
这些乱七八糟空气币,并没有任何基础价值支撑,一旦市场预期扭转,形成踩踏风险,都是有归零的风险。
这一次LUNA币的崩盘,我认为是相当有警醒的作用。
因为相比以前一些归零的空气币,这一次LUNA币的体量是非常大的。
UST币是全球第三大稳定币,LUNA币的流通市值一度在所有虚拟货币里排名第五。
这样一个总市值一度高达400亿美元的虚拟货币,居然在短短一周时间里,近乎归零。
虽然还会有很多投机者,如同赌徒一样,飞蛾扑火的一样冲入抄底。
即使中间让你赚了一波反弹。
但这有意义吗?
不必羡慕那些抄底赚钱的,因为更多是抄底挂掉的。
比如,我就看到一些人说在0.00005美元抄底赚了多少多少。
但怎么不说,在0.5美元抄底人,还在上面挂了好几层呢?
不能只看到别人吃肉,要知道有更多人在挨打。
包括这次LUNA币暴跌,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人倾家荡产,也有人靠做空一夜暴富。
过去这三年,确实有一些人靠虚拟货币,发了财。
但是,这些靠虚拟货币发了财的人,除非他能及时控制住自己贪欲,见好就收,彻底远离,才有可能真正落袋为安,把钱赚到手。
否则只要继续在这个大里来回折腾,不管之前赚了多少钱,都是有可能最终亏光。
而能控制住自己贪欲,及时抽身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大多数人都只能在贪婪驱使下,迷失在这个大里。
人性的贪婪是很难克服的。
唯一避免你被这类收割的方法,就是远离。
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缩表之下,这场史无前例的巨大洪水,要开始退潮,所带来的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潮水来临的时候,人人都是股神。
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才发现都没穿衣服。
远离投机,远离杠杆。
我们都得为自己的钱包负责。
不要整天幻想着,通过这些方式去一夜暴富。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