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为什么不是世界首富(为什么库克不在富豪榜)

广告 X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全球首富成全球最亏,2000亿的窟窿,他要从中国这里赚回去?

今年1月19日,奢侈品帝国LVMH的掌舵人阿尔诺击败比尔·盖茨、贝佐斯,成为世界首富。

100多天后,阿尔诺的1170亿美元身家缩水300亿美元(超2000亿人民币),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要损失惨重。

由于疫情,LVMH今年的股价下跌了19%,LVMH在全世界的多数时装店已经关门了近一个月,香槟酒、包包、香水在大家都戴着口罩,不能聚会的时候,显得格外多余。

此番光景之下,LV自今年3月以来已经两次涨价,前后不过两个月。

“丧心病狂,这简直就是在抢钱!”消费者的愤怒,根本不会阻挡阿尔诺割韭菜的步伐。

今年第一财季,LV母公司LVMH集团销售额遭遇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跌,跌幅高达15%。

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逐渐恢复,阿尔诺开始将打起中国市场的主意。

毕竟,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奢侈品,都被中国消费者买走。

尽管遭受巨额损失,但阿尔诺毫无疑问仍是奢侈品帝国的国王。

不过,帝国掌舵者阿尔诺,也并非豪门贵族,1980年的他,还只是一个跟奢侈品毫不沾边的建筑公司包工头。

阿尔诺生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22岁从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族创立的建筑公司,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后来,他劝父亲以4000万法郎的价格卖掉了公司的建筑业务,转而从事房地产的经营。

28岁,阿尔诺就成为了家族企业的实际掌门人。

不过那时整日和银行小开还有包工头们打交道的他,却渐渐地迷上了艺术。

有一天,在纽约的一辆出租车上,阿尔诺问:“你知道乔治·蓬皮杜(时任法国总统)吗?”

司机疑惑地摇了摇头。

“但我知道克里斯汀·迪奥。”

司机的答案给了阿尔诺一个新的灵感。

对充满艺术的法国,阿尔诺一直念念不忘。很快,阿尔诺从美国返回了法国。

他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迪奥。

1981年,迪奥因母公司Willot集团破产,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命垂一线。

阿尔诺瞄准机会,展开收购,一脚踏入奢侈品行业,也开启了他富有争议的职业生涯。

在法国的私有化浪潮之下,法国政府也在寻求新的市场买家。天时地利已具备,于是,阿尔诺凭借家族财富的1500万美元,加上投行拉扎德公司提供的剩下的8000万美元,以及他对法国政府的许诺,最终完成了这起收购。

当时阿尔诺给法国政府的承诺是会保留原有公司的员工岗位,然而事实是他在收购之后,裁员了将近9000名员工,并且大量抛售,仅保留迪奥在内的核心资产。

靠着这一战,阿尔诺赚了十倍,也因此名震江湖,被《商业周刊》形容为:一个财富的洗牌者、一个入侵者、一个法国川普。

这种狠辣的行事风格在往后的数十年里,都未曾改变。

继迪奥之后,他又看中了LVMH。

80年代正值石油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滞胀时期。老牌奢侈品LV(国人俗称驴牌)和名酒品牌酩悦·轩尼诗想要合并图强,遂成立LVMH,全称路易威登酩悦轩尼诗。

1987年6月,在40亿美元的并购完成之后,路易·威登和酩悦轩尼诗之间的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多久。

酩悦轩尼诗是路易·威登的三倍大,其CEO阿兰·舍瓦利耶成了新公司的主席,原路易·威登的CEO雷卡米尔则出任执行副总裁。过去,雷卡米尔及LV家族占据着路易·威登60%的股份,在并购完成后,他们在新公司的股份,只占了17%,话语权大不如前。

雷卡米尔和舍瓦利耶的分歧越来越大。

雷卡米尔想夺回公司的控制权。他打算让阿尔诺去收购LVMH的股份,然后联合阿尔诺占据LVMH的控制权。

然而独狼阿尔诺有自己的算盘。

阿尔诺悄悄联系了酩悦轩尼诗一方,并且也是在投行拉扎德公司以及英国酒业巨头健力士的帮助下,他获得了超过45%的股份,将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舍瓦利耶和雷卡米尔被一起踢出了局。

舍瓦利耶则不得不黯然离开自己奋斗近20年的企业,后来重返校园,教书育人,培养了一大批商业人才,与LVMH再无瓜葛。

(左为舍瓦利耶,右为阿尔诺)

不久,阿尔诺开始对LVMH进行改革,大批元老被清洗,酒业饮料和香水部门的架构被重新梳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此后的生涯中,以小博大这一招,让阿尔诺屡试不爽。

迪奥一役后,阿尔诺收购品牌的热情高涨,他开始在LVMH这座大厦上添砖加瓦。之后对FENDI、KENZO等品牌的收购都沿袭了他的一贯手法:恰逢经济陷入低谷或公司存在内部矛盾时“趁虚而入”。

十几年之后,阿尔诺又对GUCCI(古驰)故技重施。

1999年1月,LVMH收购了古驰34%的股份,一跃成为成为古驰的大股东。

阿尔诺希望通过控股古驰,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以较小的代价控制古驰,从而抑制住古驰强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从这笔投资中获取可观的收益。

受制于LVMH的古驰自然不甘心,古驰CEO德索尔提出要求,让LVMH全盘收购古驰,阿尔诺拒绝全盘收购计划。

(古驰CEO德索尔)

利益受损的古驰股东将总股本的42%以3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阿尔诺的法国同胞公司 PPR公司,企图搅乱局面,并用稀释股本的方式让阿尔诺被迫让出刚刚到手的控制权。

最终,阿尔诺向法庭上诉,要求对古驰公司CEO德索尔两年多前的增资扩股行为进行调查。上诉失败,PPR捡到了便宜。此次受挫是阿尔诺在垒砌奢侈品帝国过程中的第一次大溃败。

几年后,古驰勾搭上另一家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古驰向开云集团定向增发新股,进一步稀释阿尔诺和驴美轩的股份,这才保住这家年营收80亿美元的企业能够独立运营。

除了古驰,还有一个失败的例子——爱马仕。

在1980年代舍瓦利耶执掌酩悦轩尼诗集团时,舍瓦利耶就购买了爱马仕15%的股权。在酩悦轩尼诗与LV合并后,股权也就归LVMH所有了。

后来,爱马仕因为要上市,去找阿尔诺要求买回股权。当时阿尔诺忙于重组LVMH,调整其发展方向,就同意出售了这15%的股权。

不过,法国股市监管当局对LVMH开出了金额高达800万欧元的罚单,因为LVMH在增持爱马仕股份的各个阶段均隐瞒不报,严重地连续违反了信息公开披露规则。但此后,阿尔诺继续购买爱马仕股票,并把持股提高到了23.2%。

2014年,在巴黎商业法庭的调解下,LVMH同意放弃所持的大部分爱马仕股份,并于未来5年内不再收购。根据和解协议,由阿尔诺控制的LVMH将向其股东分派所持的爱马仕股份,而LVMH集团最大的股东Christian Dior集团将转手把这些爱马仕股份分派给自己的股东。阿尔诺的家族控股公司阿尔诺集团(Groupe Arnault)仍将持有约8.5%的爱马仕股份。

阿尔诺强硬的手段与狡诈的计谋令人叹服。

虽然偶有败北,但并不妨碍阿尔诺建立奢侈品帝国。

用了近20年的时间,阿尔诺将LVMH塑造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霸主。他手下掌管着一大把耳熟能详的品牌:香槟王、库克香槟、路易威登、罗意威、思琳、纪梵希、芬迪、娇兰、宝格丽、丝芙兰……后来,阿尔诺的个人资产更一度达到7900亿元。

在阿尔诺长期的收购历史中,他摸索出一套方法:

专挑企业内外矛盾加剧的时候乘虚而入,低价抄底,恶意收购,往往还会踩着监管的红线来回试探,一步一步做大做强。在收购之后往往血洗管理层和原股东,裁员重组淡化品牌。

在阿尔诺近六十余次并购中,唯有宝格丽等极少数品牌管理层被保留,其余全被换血,堪称雷霆手段。

对于追求品牌国际化的阿尔诺来说,这是必须采取的手段。

库克为什么不是世界首富(为什么库克不在富豪榜)

从建筑商到奢侈品商,阿尔诺的并购计划还没有停止。

进入古稀之年的阿尔诺,2019年以163亿美元(约100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高端珠宝品牌蒂芙尼(tiffany),成为LVMH史上、也是奢侈品行业最大的一笔并购。

收购案达成后,LVMH将不仅是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还是全球第一大珠宝集团。

进入2020年,LVMH还在开始发力。上周,其美容孵化器Kendo收购了Kat Von D的同名美妆品牌其余的股权。

目前,阿尔诺拥有LVMH47%的持股比例,拥有绝对话语权。

接下来,坐拥奢侈品帝国的他,还将继续攻城略地。

在商业上,阿尔诺一直是狠辣的形象。但在他熟悉的人看来,他是一个热爱工作,有艺术品味,精力旺盛的老人。

在他的子女看来,71岁的阿尔诺可以说是每天都会工作24小时,即便他睡觉的时候,头脑里也会不断迸发出新的创意。得一些空闲时,他则会在家里弹他的雅马哈钢琴,曲子通常是他最喜欢的作曲家肖邦。

每到周六,他会去逛自家的零售店,重新安排手袋的陈列,并把自己观察到的问题转达给他的顶级品牌负责人。据说,他一上午可以参观多达25家商店,包括竞争对手的门店。

《奢侈的!》一书写道:“每到手一个新品牌,阿尔诺都能发现赚钱的机会,他的奢侈品生意的运作模式是“强调品牌的永恒性、让设计活泼起来,再疯狂地做广告”。

于是大众被媒体报道、各类广告、赛事赞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被动地了解路易威登的百年历史、行李箱故事、花押字帆布……

与大多数商业帝国的缔造者不同的是,阿尔诺手中的LVMH集团都是靠并购,甚至抢夺而来。许多人认为,阿尔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蛮人,侵略者,总是通过家族矛盾趁虚而入收购企业,手段十分无耻。

不过,商业上的事,向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尽管手段确实不大光彩,但他的确很懂商业运作,将迪奥、芬迪这些奢侈品牌的商业价值放大。在他的运作下,LVMH的股价在疫情之前,可谓是一路走高。

阿尔诺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去战胜奢侈品行业的竞争对手,而是要去挑战全球巨头。所以于他而言,比尔·盖茨不仅仅是他财富榜上的竞争对手,微软也会是LVMH想要超越的目标。

我们创造出的产品是一种象征,就像凡尔赛宫的象征意义一样。”

阿尔诺希望LVMH能够成为法国的标志。当人们提起法国的时候,他们会想到路易·威登,克里斯汀·迪奥,唐培里侬,白马庄园……

阿尔诺的眼光、手段、冷血,造就了他的财富,但他的商业帝国并非固若金汤,狠辣如他,也不能忘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疫情突袭,阿尔诺旗下的时装店长达数月大门紧闭,已损失数十亿美元。 原定于今年年中完成的对蒂芙尼1000亿元的收购也将延迟到年底。

为了自救,LVMH集团开始转产防疫物资:改造香水、化妆品生产线,开始生产洗手液;开云集团将工厂投入到医疗防护服的制造;LVMH旗下Dior转产口罩……

据贝恩咨询公司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奢侈品市场规模或将萎缩15%至35%,且全年预计损失600亿至700亿欧元。

阿尔诺2月初在财报会议上表示:

我无法回答疫情对我们业绩的影响。如果疫情在两个月内得到控制,问题则不大,但如果事情持续更长,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对于身价大跌2000亿的阿尔诺来说,最危险的时刻,似乎还未到来。

参考:

中国企业家杂志《他靠品牌征服女人、靠收购征服品牌,他是LVMH的缔造者》

《伯纳德·阿尔诺:奢侈品牌之王》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END

作者:文芯

编辑:张骞乾

图编:万姗红

艾问人物,致力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库克把这位80后首富惹毛了:扎克伯格要求其高管必须用安卓手机

Facebook CEO、全球最富有的80后商人扎克伯格最近向自己公司的管理层团队提出一个要求,命令其全部换用Android手机,因为在全球范围内Android用户更多。

这不是生生地打了苹果库克的脸吗?一位是知名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一位是知名科技企业高管,扎克伯格和库克为何会如此大动干戈呢?究其原因是之前小扎和库克的一番“隔空舌战”,具体来说可追溯到今年3月。

当时在被问到“如果站在扎克伯格的角度,你该如何处理剑桥分析公司的数据泄露门事故?”(Facebook因用户隐私泄露被网友围攻),库克毫不留情地说:

“对我们来说用户隐私等同于用户的权利和公民自由,但是 Facebook 是一个免费服务,所以用户在这个服务中反而成了卖给广告商的商品,如果苹果这么做,我们将能赚到很多钱,但苹果最好不、也永远不会这么做。”

另外他还补刀称,Facebook是一项“拿用户私人生活交换的服务”,暗批Facebook拿用户的隐私赚钱。

听到这些话的扎克伯格自然不悦,而且对方还是界内前辈,他称库克的言论“含糊其辞”,并且回怼:“我们不应该让自己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那些总在向你收费的公司表现出一副很关心你的样子,我觉得相当荒谬”。

不言而喻,扎克伯格这是在指责苹果产品收费高昂、却还以此认为是对用户好的做法。

不过,大部分FB的高管的推特显示他们用的仍是iPhone,看来他们并没有完全执行领导的话,也许他们觉得小扎的做法太孩子气?

本文编辑:方彦秋

关注泡泡网,畅享科技生活

李彦宏说:我五点就起床了,库克:我比你早两小时!比尔盖茨笑了

很多人想法中,有钱人都可以睡懒觉,而作为上班族则天天要起早贪黑。其实,他们都起得比谁都早,除了马云。

百度CEO李彦宏每天着急6点前起床

虽然现在百度即将失去BAT的地位,但是李彦宏每天可是坚持5点多起床,李彦宏表示他每天都很着急,因为公司目前处于停滞状态,急需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寻找一个突破口,重新站稳中国三大互联网之一的地位。

马云说每天最开心的时候是睡觉

马云则相对舒服点,虽然马云从来不谈论他的作息时间,但是有一次李彦宏曾说到:“与马云睡懒觉不同,我每天五点多就醒了,我很着急。”,按照李彦宏的作息,马云应该在7点之后8点之前起的。马云也表示,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睡觉。

腾讯CEO马化腾喜欢晚上上班

作为BAT之一的马化腾却与李彦宏、马云不一样,马化腾喜欢晚上上班,上到半夜十一二点,早上却也起得不晚。马化腾的作息经常会影响到父母,有一次马化腾在接收采访时说:他老爸因为等他,竟在沙发上睡着了,得了重感冒。

雷军觉得马云都没他勤快

业界劳模雷军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最勤奋的,他每天工作时间超16小时,并且一直处于无休状态,一周上七天班。通常一个人吃饭需要十分钟至二十分钟,而雷军是三分钟。

苹果CEO库克每天3点45分起床查阅邮件

苹果CEO库克,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公司当今掌门人,库克每天凌晨3:45起床,起床第一件事并非洗脸刷牙,而是查阅邮件,看有什么事需要处理。据了解,库克每天阅读的邮件量高达800封。苹果如今渐渐平庸,并不是库克的锅。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经常三天无休

作为蝉联世界首富最久的比尔盖茨,作息时间是最苛刻的。比尔盖茨虽然每天6点起床,但是他给自己的自由时间仅有5分钟,而且以秒计算,甚至有时候连续三天不眠不休,等工作完成后再睡十小时。

看完这些你还好意思睡懒觉吗?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而成功后,有的人选择坚持下去,有的人则松懈下来。

库克、李健熙、郭台铭等企业高管为何都爱健身,他们哪来的时间?

万亿美元,相当于两个比利时或者半个巴西2017年的GDP。而一家公司要实现万亿市值,放在以前来看更是一个遥远的事情。

但如今,这一天显得如此之近。四大科技巨头公司苹果、亚马逊、谷歌(注:这里的谷歌特指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为了下文表述方便,alphabet统一用谷歌代替)、微软正向着这一前所未有的成就努力冲刺。

万亿市值 苹果差临门一脚

截至本周一美股收盘,苹果市值达9383亿美元,总量最高,最接近万亿。亚马逊以8843亿美元市值紧随其后。谷歌、微软则分别以8222亿美元和8060亿美元的最新市值位列第三、第四。而微软在转型后重新获得资本市场追捧,股价方面也是一路上涨。若谷歌股价不变,微软股价再上涨约2美元,市值将几乎与谷歌持平。

在增速方面,亚马逊遥遥领先于其他三大科技公司。本周一(7月16日)亚马逊股价收涨0.52%,报1822.49美元,而其他三家公司股价均有所下跌。

截至本周一美股收盘,亚马逊今年的股价上涨幅度近56%,市值也随之涨至8843亿美元,虽市值第二,但涨幅第一,且远超涨幅第二名的微软。

苹果专注产品销售

云服务渐成另三家争夺焦点

从亚马逊各项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来看,其在线零售业务的风头十足。据eMarketer报告显示,2017年亚马逊占据美国整体电商市场的44%。

但从亚马逊的营业利润来看,营收占比仅11%的AWS云服务贡献的营业利润超70%。云服务也是亚马逊增长最迅速的业务,并且它的营收增速持续超过营业成本增速。

云服务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据外媒预测,二季度,微软有望获得70亿美元的云计算营收,将超过亚马逊的60亿美元。

同时,从微软上一季的财报看,云服务占其营业收入比重达29%,逐渐赶上计算机、生产力和业务流程等业务比重。三大业务营收比重基本为三分之一,是四大公司中最均衡的,其它公司均有占比过半的业务。

实际上,也正是云计算业务让微软重回辉煌时代。20世纪末,微软以6205.8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但错过移动革命,让微软市值在2013年间下跌一半以上。

2014年,微软云计算和企业部门执行副总裁出身的萨提亚-纳德拉担任微软CEO,微软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云服务和人工智能。2016年下半年开始,云计算业务推动微软股价不断上涨。今日8000亿美元的市值,微软得之不易。

或许,微软想不到的是,那个在他市值称霸全球时,还是车库里小公司的谷歌,如今能和他争夺第三大市值的宝座。同时,谷歌在云服务上也是奋起直追。

2007年亚马逊推出AWS,2010年微软的Azure问世,2014年,谷歌才推出云平台。四年过去,尽管谷歌的广告收入在其营业收入中仍旧抢眼,但云服务也开始逐步崛起。

亚马逊紧追苹果 微软将赶超谷歌?

万亿市值门槛谁先破?

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不久的将来,必将在这几家巨头中诞生万亿美元市值公司。那么谁将率先突围呢?

亚马逊贝索斯身家全球第一 库克、纳德拉未上富豪榜

除了关注公司市值,四家公司CEO的身家也是赚尽眼球。根据彭博富豪指数排行榜,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个人净值突破了1500亿美元,比在富豪榜上排名第二的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超出大约550亿美元。

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则分别以488亿美元和475亿美元位列《2018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2和13位。

而苹果CEO蒂姆-库克、以及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则均未上榜。这是因为他们是职业经理人出身,其个人财富方面无法与贝索斯、盖茨等公司创始人相比。

不过,无论这些创始人、CEO们的身家如何,也不妨碍他们带领企业冲刺更高市值。实际上,市值并不是一切。苹果研究网站Above Avalon撰文称,没有一家公司最终能避免从最顶峰掉下来。如何保证公司持久的成长性,如何创造更多价值才是关键。

上一篇: 比特币套现很难吗;btc期货交易平台
下一篇: 智能合约什么意思大白话_智能合约百度百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