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增发警示录:修改发行上限的恶果,将是行业崩溃,比特币归零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战略合作区块链媒体“Odaily星球日报”(公众号ID:o-daily,APP下载)
最近,比特币增发事件沸沸扬扬。起因来自中本聪的圆桌会议上,一个名为 Matt 的外来开发者提出停止比特币减半机制:其理由在比特币多次减半的过程中,矿工手续费减少将导致矿工锐减,这将导致比特币网络面临严峻的 51 攻击问题。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比特币增发纯属无稽之谈,Matt 和 Core 团队没有一毛钱关系。但莱比特创始人江卓尔不仅支持增发,在接受 Odaily星球日报采访时还透漏:“Grin 后面就是 Core 的几个大佬,比如 Maxwell。”
2 月 18 日,江卓尔再次就 Core 团队在背后做增发这件事情在微博上表明立场:“比特币增发这件事情上,未来有多少人会被打脸呢?如果你对比特币 Core 增发感到无比恐惧,那你终会感谢我做的一切。”
原苏宁金融研究院区块链负责人洪蜀宁在该微博中针锋相对地批评道:“不谈增发。手续费是个及其复杂的博弈过程,动一发而牵全身,希望有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来支撑。好在时间还很充裕,假以时日,一定会找到比比特币增发和缩容更好的解决方案。”
对于比特币增发,除了引发大佬们的激烈交锋,BTC、BCH、BSV 的各自支持者们专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围绕着比特币能否增发,增发产生的后果而争论不休。
其争论的结果是,143 名社群成员投反对票,仅 39 人为增发投支持票。其中,江卓尔投了代表性的支持票。
如果修改比特币发行上限,对区块链行业会产生什么后果?
《区块链启示录-中本聪文集》的引言指出,无法阻止修改上限。但比特币发行上限的修改,需要大多数矿工的合作。同时,即便大多数矿工同意修改发行上限,那么也会导致比特币的硬分叉。
其结果是产生两种虚拟货币,一种是具备保值功能的“原始比特币”,其版本称为首选;另外一种是价值将会下降的“量化宽松货币”。
如按照上面的说法,如果比特币提高发行上限,只不过是比特币再次分叉而已,原来的比特币还是“加密黄金”。
比特币修改发行上限,意味着比特币将按一定区块奖励无限发行,如果不是利益方的阴谋论,如果不是空穴来风,很有必要讨论修改发行上限对行业的影响。
作为加密货币的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就具备货币属性和黄金属性。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比特币增发的影响,让仁者见仁,使智者见智。
原力创始人孤矢并不认为比特币超发与否会对区块链行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但应该根据需求量上下调整。
“比特币如果作为货币的一个衡量尺度,本质上属于一个通缩的系统,它是稳定的。一天超发 100 万个,10 天就是 1000 万个,以此类推:第一天的通胀率是多少?第二天的通胀率是多少?通胀率每天都在下降,最终新发行的货币占货币总量越来越少,这和美元增发是一个道理。”
比特币本质上属于通缩系统,这一点中本聪早有论断。
知密大学发起人刘昌用在接受 Odaily星球日报的采访时表示:“如果比特币在未来停止减半,这意味着总量将突破 2100 万并持续增长。这颠覆了人们对比特币总量有限、通缩货币的常识,冲击的确很大。但是,由于新增部分仍然是奖励挖矿,挖矿有成本且接近完全竞争,如果再能取得社区共识,不会有实际的负面影响,如果比特币的应用增速高于发行速度,那它仍是通缩的。”
在中本聪圆桌会议上,一个叫 Matt 的外来开发者提出停止比特币减半,其理由是,未来比特币矿工无币可挖的时候,矿工锐减的情况将使比特币面临 51 攻击的成本大大减小。
对此,刘昌用认为:“停止减半对持币者而言是一个权衡,一方面增发会导致持币价值缩水,另一方面增发使整个生态安全更有保障。”
密码朋克们以加密货币技术去解决去信任问题,但比特币诞生的十年来,已经不单被那些贡献出拜占庭容错、非对称加密等理论、技术的一小波密码学家们所推崇,早期投机者、资本家们的资本涌入、互联网巨头们的资本和技术加持,逐渐奠定了比特币的共识和根基。
孤矢从比特币的投机属性和需求属性给出了如下看法:
1. 比特币价格的高低,只会影响那些投机者。矿工算是基础设施建设方,真正的长期投资人,对于他们而言,我觉得影响不大,以太坊挖矿无上限,影响以太坊的价值吗?
2. 现有的人都是投机者和投资者,他们只会关心币价。好的货币不需要囤积,越多人使用,它越值钱,作为一个交换媒介,用的人越多,它就涨价,用的越少,它就越不值钱。
3. 即使比特币死了,也不会动摇区块链的根基。区块链的根基不是币价,区块链技术解决行业的问题,这是整个行业的根基,而不是币价高低。货币本身就不值得投资。
莱比特矿池创始人江卓尔明确表示支持修改比特币上限,理由同 Matt 一样:“矿工收入小,也就意味着矿业总规模小,攻击者 51 成本变小。以后【比特币市值】/【矿业总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就必然有人选择先做空,然后花点小钱以 51 攻击的办法获利。甚至矿业资本都有可能有这种内在动机:我攻击一次,能获得矿机变废铁 10 倍,100 倍的收益,为什么不干?”
但矿工们似乎并不买江卓尔等人的账,对于矿工们来说,挖矿是一个长期、高成本的投入,很多人并不理解他们对于比特币价值的信仰。
Odaily星球日报采访多名藏在深山里的老矿工,询问比特币增发对矿业的影响,这些矿工拒绝给出答案,并明确表示:探讨这件事,完全没有意义。其中一位 11 年的老矿工赵信很不满地说道:“谁支持(比特币增发)谁傻 X。”
如同孤矢所言,这些矿工多属于比特币的长期持有者。
原苏宁金融研究院区块链负责人洪蜀宁坚决反对修改比特币上限:“增发会严重打击公众对比特币的信任,比特币的 2100 万上限是固定不变的,这已经取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增发硬分叉一旦成功分裂为两条链,对两条链的用户都会是强烈的打击,币价都会有大幅的下跌,甚至可能先后归零,未增发的链也会被增发链拖累。”
除此之外,币价基于矿工们对未来的预期,矿业处于整个加密货币产业链的最上游,是行业的底,且比特币的价值来源于其普遍接受性(也就是俗称的共识),这种共识是基于使用者的信心。
洪蜀宁表示:“一旦因比特币增发导致矿工信心丧失,比特币的价格就会严重贬值乃至归零,这对支持增发的矿工是非常得不偿失的,除非大多数矿工都被蒙蔽或者丧失理智。”
“币价下跌的速度一定远远高于增发的速度。法币的历史可以证明,比如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国家,但法币印钞是没有成本的。而矿工则不同,矿工既是发行人也是持币人,矿工有矿机、矿场投入的沉没成本,币价下跌会导致矿工破产。”
“矿工一旦破产,现在成规模的挖矿行为将被打碎。这个时候会新进更多独立挖矿的矿工,相对而言,这也将给矿池矿池生意也将受到波及。”
除此之外,洪蜀宁还认为比特币增发会对其它公链产生双面效应:
“一方面,在公众对密码货币产生了极端的不信任情绪后,有可能会产生替代效应,某个公链取代比特币成为新的领袖。”
“另外一方面,可能整个公链都跟随比特币崩溃。提出比特币增发的原因是在于闪电网络,但增发后比特币完了,闪电网络毛焉将附?BCH 和其它公链同样也无法完全杜绝增发的可能,所以大概率会同归于尽,而不是独善其身。”
比特币增发真的能造成以上后果?洪蜀宁给出了他的逻辑性:
“公链首先是用来发行密码货币的,好的货币需要保证稀缺性、安全性、耐损性和高流动性,这是基础。然后在币本位之上可以发行各种密码资产,并开发相关的DAPP。”
“在自由市场条件下,是良币驱逐劣币,没有人愿意接受劣币,劣币会很快被迫退出市场。岂止是倒退,比特币作为行业标杆,一旦增发很可能会导致行业的终结,去中心化的理想破灭,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就毫无存在的意义了,增发只是表面现象,核心是去中心化是否可行。”
“区块链的本质就是去中心化,除此以外没有意义。区块链出现之前的去中心化技术因为没有可行的激励机制没能获得成功,区块链引入了密码货币作为激励,第一次使得去中心化理想变得可行,如果这种货币因为增发而失败,那么区块链也就没有意义了。”
AnChain 创始人 Victor Fang 博士支持了洪蜀宁的观点:“公链这个经济体,其实是 BTC 承托而来,如果 BTC 增发,那就再也不是黄金标的物,短期其它公链又不行,那肯定会崩溃。”
对此,洪蜀宁强调:“比特币增发导致的最坏结果是所有币价快速归零,区块链成为一个历史传说。信心币黄金重要,如果这个行业能存活下来,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慢慢恢复公众的信心,或许是几十年。”
洪蜀宁呼吁:“这次事件引发的讨论对未来的影响会很大,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比特币,认识到只有更多地参与比特币的治理,而不是由少数开发者、矿池来决定,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尤其是矿工作为比特币的安全守护者,一定要深刻理解比特币的技术原理,不要被忽悠了,去支持错误的提议。”
用廖翔的话来讲:增发这件事,就是吃比特币的饭,砸比特币的锅。
截止 2018 年,在过去的 9 年时间里,比特币总产量已经超过 80%,剩余数量不到 400 万枚,到 2028 年,预计还可以挖的比特币仅剩 65 万枚而已。
这个结果将导致,到 2028 年,比特币挖矿的金钱、时间成本暴增,比特币矿工锐减,矿业规模与比特币市值的比值将越来越小,比特币的网络安全将难以为继,所谓的 51 攻击,很多人预计将发生在这个时候。
洪蜀宁也坦诚:“比特币增发是前期我们科普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遗漏点。尽管这种可能性极小的,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对于一些算力较低或者集中度很高的币种,增发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更需要引起重视。增发前,矿工要积极发声,更多地要看清未来,长远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
尽管这个时候的比特币由于稀缺性会导致交易手续费大涨,但江卓尔认为手续费的增长是有法币上限的:“几百甚至几千块钱一笔的手续费,用户宁愿多花时间和精力,选择离链交易、第二层网络等其他方法。”所以矿工依然会锐减,比特币网络安全依然无法保证。
币印创始人朱砝表示:“比特币不可能会增发,国内舆论氛围鱼龙混杂,我很心疼 2017 年以后进来的新人,大家要在这个环境中找真实信息,实在太不容易了。”
朱砝对矿工手续费的理解和江卓尔不一样,他认为手续费没有法币上限:“就算挖出来的比特币越来越少,但是挖出来的比特币的法币价值是越来越高的。现在一个区块 12.5 BTC,最高峰价值小两百万,以前一个区块 50 BTC,价值不过几万块钱,能养活的矿工无法比拟。”
朱砝认为大额交易才是比特币的用途,因此并不影响矿工收益:“他(江卓尔)还是秉持把日常支付作为链上交易的理念,如果作为日常较小的金额的支付,一笔 500 元或 1000 元的手续费,当然得不偿失。但大公司、大财团在做支付的时候却不这么想,如果一笔 100 个亿的支付,手续费是 100 万,这有什么问题呢?”
比特币增发,需要 Core 开发者、矿工、矿池等各利益方达成共识,共识是他们对比特币信仰的根基。从这个角度,朱砝认为增发根本不可能:“你想想以前,扩容都得这么久,1 兆扩到 2 兆,扩到 8 兆,这个事情要拖多久。14 年就开始说,15、16 年一直都争论的很激烈,但 17 年的才分叉出 BCH ,很小的事情的决策都非常漫长,所以增发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可能很快就通过了?”
廖翔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一个外人提出的想法,被算做整个(比特币)社区的定论,这个很扯。Core 的开发团队,核心成员 100 多人,外围成员几百多号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何想法,提一个思路出来,到执行层面差十万八千里,所以这个思路都不用讨论了。”
“总量 2100 万枚,每 4 年减半,2140 年挖完”,对于大部分比特币投资者而言,比特币的“政治纲领”,神圣不可侵犯。他们在等待下一波牛市的来临,再次实现指数级暴富。
如果比特币再次暴涨到 10 万,甚至 100 万,让投资者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愿望。暴富的路不走,提增发为何原因?
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并非 51 攻击,在 Odaily星球日报采访中,孤矢多次表示,51 攻击只是理论上存在,但有经济手段来制裁。对于矿工来讲,51 攻击对比特币是致命的,成本和收益得不偿失,因此,实际的 51 攻击不存在。
根据中本从原来的设想,比特币根据需求的增长开放区块大小的限制。刘昌用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当初的比特币扩容之争,实际上改变了比特币的发展方向,比特币的经济模型变了。
孤矢说:“比特币被搞成今天这样,就是被这些短视的人搞出来的。比特币区块那么小,当然会奖励越来越少,原来 1 兆,现在又改成 300 K,那矿工还拿什么转手续费?网络堵的死死的,你的闪电网络,是一个可以随时被取缔的中心化网络。”
“一个良好的区块链网络,它的系统代币是作为 Gas 支付整条链的费用,在上面发行的稳定币和 Token 才是它的价值。超发只是供给测的改革,没有解决更本质的需求问题。谁会使用你的区块链?现在好的区块链供给模型做的都很好,但问题是使用体验太差。”
停止扩容,限制区块大小,意味着矿工面临者奖励不足的问题。刘昌用认为,正是这个原因,让看似不可能的“比特币增发”事件,变成了争论的焦点。
刘昌用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在比特币主链限制在 1M 的情况下,闪电网络如果成功,整个生态价值很大,就需要更多的算力保障系统安全。但减半导致矿工新块奖励下降,而主链交易量难以增长,交易费不变,所以算力增长会越来越滞后于整个生态价值的增长,安全风险会越来越大。”
因此,比特币停止减半,正是基于未来闪电网络下解决比特币网络安全的一种有效措施。但这也给了 BCH 社区把增发问题的真实性当作扩容合理性的注脚——即扩容才是王道,何必限制区块搞闪电网络呢?
一位 BSV 的坚定支持者邱少贤评论道:
“无论 Matt 提出的修改上限还是 Lurk 提出的缩容到 300 K,本质上说,这是 BTC 试着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来解决后期比特币可能的供给激励不足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区块的大小应该是由市场自行决定而不是人为设置上限的,这一点其实是扩容派和 Core 派的区别。”
“如果只是靠比特币价格暴涨而让后人接盘来维持这个系统的话,在我看来这和庞氏骗局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比特币增发服务于未来的闪电网络来解决区块奖励不足问题,BCH 社区和 BSV 社区此时站在了同一阵线:限制区块大小搞闪电网络,不如区块扩容更解决实际问题。
——————-——
(作者吴盐,专注矿业、区块链报道,交流可加微信 BIG-BYE,劳请备注职务和事由。)
比特币再创新低,熊市到底何时休?
最近几天,全世界的目光又聚焦到数字货币市场了,比特币像装了小马达似的,噌噌噌往上涨。毛估估算一下,从3月初的3800美元到现在又涨了近一倍了,就在人们还在横盘状态下观望,寻思可能来一波新探底的是时候,比特币却悄然间来了一次逆转大飞跃。
时间仅过了,短短2个月而已。当然,现在还不能就此判定牛市已经来临,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币是“杀不死”了。要知道,去年年底,当比特币从2万美元高位跌落至3200美元低点的时候,整整阴跌了一整年,很多人都心生了一种“比特币可能会归零”的消极情绪。
总结一下,产生此种消极情绪的无非三种人:
1、那些看不懂就认定比特币是骗局的一帮人。奇怪的是,这些人从来不屑于买一个比特币,但却坚信比特币就是骗局。理由无非是比特币是凭空造出来的代码,不具备社会价值,现在虚高的价格都是一些人炒作出来的。在他们的认知里,比特币要一直跌才符合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所以赶上一年的阴跌,这些人也开始大方厥词了,看吧,数字货币市场泡沫终于要破裂了,比特币要归零了,那些企图在币圈实现财富自由的妄人都该洗洗睡了……
2、那些奋然跳进币圈试图大干一番事业的人。这里大部分人进场都是因为,看到不少人依托币圈财富自由的成功故事,看到很多人赚的盆满钵满,就想自己也踏进来试试运气。然而,糟糕的是自己才刚刚进场,就赶上无休止的下跌,在币圈一天,内心的折磨和煎熬就多一天。这帮人无一例外患上受迫害妄想症,最终以一位受伤老韭菜的身份离场了。
3、那些为了炒币而踏进区块链行业的人。这些人对这个行业的前景,甚至完全不懂区块链。看中的只是数字货币市场波动大,可以伺机发一笔小财。这里有不少人自认是传统股票行业的K线能手,整天看盘试图用做多或做空的方式套利,在小试牛刀之后,开始放杠杆,结果币圈的暴涨和暴跌能分分钟将这些人爆仓出局。最终这些看似厉害的金融高手,无奈苦笑着自认斗不过狗庄,以币圈套路太深,怀揣着各种阴谋论愤然离场了。
朋友不必对号入座,本文要讲的重点并不是分析这三类人的内心OS。你或许能侧面感知到,那些真正抱有“比特币会死”思想的人,大多不是基于理性认知得出来的,或许是因为偏见,或许是因为伤害,抑或只是看不懂。换言之,即使比特币有一天真死了,也不会是以他们所认为的方式。而一旦比特币成了,真正死了的会是很多人不愿跨越的认知鸿沟。
事实上,在比特币发展历史上,有过几次濒临死亡的关键时刻。
1、去年9月份,比特币被曝存在DOS漏洞和超发漏洞。这类安全威胁可以倾刻间将比特币积累的共识和经济激励系统击垮,让比特币无限制通胀最终成为一文不值的一串代码。但存在这类安全威胁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发现了,也会很快被修复,毕竟事关大部分人的切身利益。
2、去年11月份比特币的分叉币BCH因共识破裂出现一次硬分叉。这次分叉直接导致比特币从近7000美元的价位跌落至3100美元左右,其背后的两大利益集团的博弈,让大家突然感觉数字货币背后的垄断性和利益操控,一时间丧失了信仰。毫无疑问,对比特币而言其最大的命脉正是钢铁铸造的共识,若共识破裂的话,比特币丧失价值也是迟早的事。然而,这次幺蛾子毕竟只是比特币的其中一个干儿子导致的,还动摇不了比特币的根基。
诚如以上所言,能将比特币杀死的只有两点:安全漏洞和共识破产。前者,由于比特币系统已经运转了10年,其技术稳固性已经确凿了,也经历了各种生死考验,很难再有致命的安全漏洞出现;再说共识危机,比特币是全球性跨国界的,其已有的共识也是经过10年时间磨砺出来的,且随着生态和社群力量的重大,新鲜血液的注入只会让已铸就的“共识长城”更加雄伟和壮大,同样很难再有毁灭级的力量来杀死它。
这样说恐怕还不够透彻,毕竟空谈共识,只会让人认为和传销一派的洗脑灌输无差。接下来,我就从自身对行业认知来谈一谈,比特币这钢铁般的共识究竟是如何铸就的?也就是说为何比特币会“杀不死”?
一、POW的运行工作机制
简而言之,比特币的正常运转时基于明机制,之所以从2019年第一个比特币区块被挖出来之后,比特币链条就一直持续保持运转。支撑它正常运转的正是POW即明机制,也就说谁贡献了算力,给系统运行提供支撑,谁将获得系统提供的比特币奖励。现在比特币10分钟左右出一个块奖励12.5个比特币,价值约9万美元。这巨额的经济奖励,吸引各大矿池集团日夜不停的投入电力、矿机等为之工作,贡献算力,维持了系统的正常运转。关键是,挖矿奖励归谁是竞争出来的结果,奖励归属也是未知的,要想获得奖励就必须得持续不断的贡献算力。
比特币之父中本聪很聪明的利用POW挖矿机制制造出了一个“永动机”。这就使得比特币网络有了持续运转下去的基础。很多人质疑比特币是凭空造出来的代码,可以任意增发?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其忽略了比特币不仅是代码,更是一个有规则的经济激励系统,同样是一个有矿池、矿机生产商等一个组织生态支撑起来的系统。并且每个区块都有上千个点对点的交易信息记录其中,满足了普通用户之间转账和钱包提现的各类需求,用户发起交易也需要付一定的手续费来用做矿工挖矿奖励。
用更通俗的理解来看,比特币系统其实就是一个完备的银行管理系统,帮助用户管理资产,处理资产交易信息等。不同的是,比特币不存在工行、农行等各类银行的区分,是一个真正跨国界的且24小时工作的分布式账本系统。个别银行还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比特币反倒是一个更稳定且去中心化的系统,同样值得信任,同样可以处理交易信息,同样能进行资产管理等等。所以,比特币系统会一直运转下去,直到有一天比特币2100万枚的上限到了,看似每个出块的系统奖励停止了,但届时比特币或许早已进入应用领域了,其庞大的交易打包需求和交易费奖励会成为刺激矿池挖矿的主要驱动力。不难看出,POW工作机制的稳固和持续性和比特币的价值有直接关联,同时其持续运转又支撑了比特币的价值。不得不说,中本聪就是个天才,比特币系统更像是个经济机制驱使的“永动机”,又怎么会轻易死掉呢?
二、远被低估的比特币价格
当初经济学家郎咸平想不明白一个不产出社会价值的东西,怎么就具备了那么大的价格?恐怕到现在很多人还是不理解,比特币为何会那么值钱。提及此,很多人习惯用数字黄金还比喻比特币,把黄金的存储量上限和比特币的供给总量关联起来,以此来论断比特币该饱有一定的价格。但这样解释忽略了一个重点,黄金是摸得着看得见的,而比特币大部分是看不见的,如此解释只会遭来反感和排斥。
其实,比特币的价值并非取代黄金,而是成为一个数字虚拟银行,发挥现在工行、农行、招商银行等各类银行的社会记账价值。试问如果给这些银行估个值打包上市的话,该是怎样的天价呢?仅工商银行一家市值就2万亿人民币了,而被不少人认为已经是天价的比特币现在市值仅8000亿左右。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分布式资产管理系统,其现在市值尚比不上国内一家银行的市值。所以说,比特币的价值现在被远远低估了。很多币圈大佬诸如宝二爷等甚至扬言比特币涨到100万美元一枚,真不是狂妄,也不是忽悠。很多人不理解只是各自对比特币系统的认知高度不同,所以才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认知。至于比特币能涨到多少,各位看官自行分辨,如果你和我这样理解比特币的话,一定知道,现在价格是被远远低估了的。
三、全球范围内的共识经济
“共识经济”的口号已经喊了许久了,还有人说是“分布式商业”,无论怎样,都姑且算是在社会经济和生产关系的一种进步吧。其实宏观上来讲,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红利是社会体系联网之后,消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波红利;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是人被终端化之后,智能速配,社会分工效率提升带来的一波红利;未来区块链经济时代解决的是粗颗粒大数据精细化之后,社会资源和贡献平等分配的一波红利。
从大趋势上来看,区块链融入社会经济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是迟早的事,而作为区块链经济的头号经济系统,比特币当下拥有全球最广泛的共识,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拥有2000-3000万用户,尽管这相比70亿的总人口还微不足道,但三千万用户远远能支撑起一个经济体持续健康运转,养不肥但也饿不死,倘若一旦比特币的全球用户超过1亿,10亿,那其社会经济价值则是不可估量的。
对比特币而言,有着天然的去中心化、匿名性、不可追溯等特性,这意味着,即使成为全球资产交易管理系统的愿景无法实现,即使现实商业支付场景中难以融合比特币系统,仅仅在暗网洗钱等灰产领域的应用价值,比特币就很难被彻底消灭了。况且比特币的最终愿景要比现在能做的还要大的多,其最终目的是要渗透进商业的各个环节,成为新一代的数字虚拟银行。当然,要达到这一步比特币的技术瓶颈还很大,其高并发处理速度、区块容量等在效率提升上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还不能承载数以亿计的交易需求涌入,但无论是闪电网络还是各种分叉币、竞争币,乃至跨链平台的诞生根本上都是在提升效率上做努力。
所谓共识经济也可以理解为社群经济。社群经济的内核就不是大而全的规模性经济模型,它的运转只需要一种叫Token的交易介质,一个支撑Token运营的交易载体,一群持有Token的个体用户,一旦运转起来之后,这个社群的成员的一切贡献值可以被Token量化,即使粗颗粒化的价值也可以被即时激励,最终的增值回报将平摊给社群内持币的每个用户,社会资源可以更公平分配。理解到这一点,就不难明白区块链经济到底要做什么,比特币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说到此,你还认为比特币能被杀死吗?(你不信,它早就死了,你信,即使真死了也会重生)
————————————————————
这里没有高大上的概念,也没有生僻的技术说明,只有最通俗的商业、最敏锐的视角、最独到的见解。本人尚且是区块链行业的小学差生,文章所思所想,皆是碎碎念,圈内人您莫笑,欢迎切磋,圈外人您莫喷,码字不易。
9万人账户归零、暴跌超40%!“最佳避风港”比特币一夜变吸金黑洞
小编:记得关注哦!
文章来源:CCN中文站
若比特币彻底崩溃,这必须建立在所有人都在抛售这一基础之上。但可以肯定,这绝不会发生。
最近在达沃斯论坛上,区块链风投大佬Jeff Schumacher(杰夫·舒马赫)发表了一场演讲。Schumacher在演讲中声称比特币正在归零的路上。那么我们就以本文来简单讨论一下,为什么比特币不可能归零。
Schumacher的确是一个顶级投资者,在投资领域经验相对丰富。他曾对CNBC一个公开小组说他认为比特币没有价值,且作为货币毫无用处,但相反的是他对区块链技术十分感兴趣。
Schumacher此次给出的观点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了:“我相信比特币终将归零,我同意这是一个伟大的技术,但由于它基于任何东西,所以我无法认同它能成为货币。”
△区块链风投大佬杰夫·舒马赫
理由1:真正的信徒
若比特币彻底崩溃,这必须建立在所有人都在抛售这一基础之上。但可以肯定,这绝不会发生。且事实上,据严格统计,现存的比特币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数量可以参与交易。
虽然难以确定交易所到底持有多少比特币,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在过去24小时,区块链网络中有超过100万枚比特币被移动。比特币目前共有1700多万枚,据传中本聪持有约100万枚,而比特币上限则为2100万枚。
Diar和Chainalsysis去年的一份报告称,超过55%的比特币从未被使用过。即便是在2017年12月时比特币的价格顶点,在持有超过200枚比特币的人群中,有42%的人甚至没有进行过一笔对外交易,且27%的人还选择加仓。
如果这些人在价格顶点都没有选择卖出比特币,那有什么理由会让他们在价格走低时卖出呢?即便有人提出有需求问题,但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比特币真的存在需求不足。即便还有人抨击比特币只是一种投机性工具,但对于对冲基金和个人投资者来说,这就是他们喜欢比特币的原因。而比特币作为一种可用货币的价值,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理由2:理性的自我盘整
由于非常高比例的比特币被存放在不同的钱包地址,这使得比特币归零的必要条件过于苛刻:大量毁灭性打击必须同时且目标一致地发生。且这种情况还要求:
1、持仓者有经济危机导致他们必须(集体)抛售比特币;2、有人愿意承担每枚比特币带来的数钱美元损失;3、所有交易机器人都出现故障;4、大多数交易所均同时关闭或遭到黑客攻击;5、矿商愿意免费提供区块奖励。
这是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换句话说,Schumacher指责比特币“没有任何基础”,就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论点之上。
△比特币价格走势图
目前认为比特币跌到底部的人比例还很高,不会有人会以0美元的价格出售它的。何况,还有数量极其庞大的一群人在坚守着“持仓”战略。但似乎Schumacher并不明白这些,很简单,没人再愿意在这个价格之下卖出比特币,那这就是底部位置。
不仅如此,许多比特币早期用户仍在等待一个可以简单地使用比特币本身交易,而不是将其转换为法币使用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正在迅速发展,但完全普及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以外的地区。在这些国家,比特币为当地现金提供了一种优越且急需的替代解决方案。
声明:本文为入驻“火星号”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