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的歌曲《喜欢你》背后的故事
1993年,beyond乐队到日本富山电视台录制一档综艺节目,这档节目之前已经录制了很多期,每一次都是10个人参加,这一次在只有1.8米宽,略显拥挤的舞台上却多了两个人。
凌晨1点,节目在录制到30分钟左右的时候,主持人因舞台湿滑撞倒了装饰用的背景板,而他因为臀部先着地,还戴着安全帽,所以毫发无伤,而黄家驹却没有这么幸运,他从3米高的舞台跌落到台下时,因为是后脑先着地,受伤严重,被紧急送往东京女子医院治疗。
事情发生6天后,黄家驹在医院拉着弟弟黄家强的手,说了一句:
疼,保重。
之后就带着对音乐的眷恋,遗憾地闭上了双眼。
这一年,黄家驹才刚满31岁,10年的演唱生涯中留下了《光辉岁月》《海阔天空》《真的爱你》等经典歌曲。
并且和他的传奇乐队一起从香港一步步走向了国际舞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创作的经典曲目经久不衰,传唱了几十年,已经超越了音乐的范畴,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回忆与信仰。
然而他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感情生活却鲜有人知。
黄家驹1962年6月10日,出生在香港九龙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中,祖籍广东台山市,生下他时,因为母亲梦到了一匹奔跑的骏马,于是给他取名为“家驹”。
他出生两年五个月后,母亲又给他生了个小弟弟,取名黄家强,这时候家中已经有了五个兄弟姐妹,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他和弟弟黄家强的年龄相对要小很多,所以从小他们两人玩得就特别好,感情也特别深。
那时候他们一家7口人挤在一个不到30平米的破旧房屋中,生活过得非常艰苦,父母为了生计也无暇照顾他,所以他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尤其是数学,还经常逃课到山间野地中去玩,因此经常受到父亲的责打,可父亲打的再痛他也不会求饶。
12岁时,姐姐带他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摇滚音乐,现场激情狂放的音乐节奏深深地震撼到了他,从此便与摇滚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之后便经常在电视上看英国摇滚巨星
黄家驹中学时就读于博允中学,这所学校当时的风气并不好,教学质量也不高,招收的基本都是成绩差的学生和贫困家庭的子女,认真学习的学生并不多。
中学毕业后他就进入了社会,开始打工赚钱,当时父母并不同意他玩摇滚,认为这属于不务正业,他也只能把音乐梦想藏到了心里。
17岁时邻居搬家留下了一把破吉他,他拿到手后如获至宝,自己学着弹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水平还可以,就偷着参加了一只地下乐队,没想到却遭到了其他吉他手的羞辱。
这件事过后,他发奋图强苦练吉他,近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迎着冷眼和嘲笑开始了对音乐的狂热追求。
这段时间黄家驹身边还有一个名叫可爱女孩两人结识于上下学路上的公交车站,在临近毕业时才相互表白,这段感情也从青春懵懂的校园恋一直延伸到残酷现实的社会。
由于黄家驹醉心音乐,一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经济状况堪忧,前途也是一片渺茫,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两个人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女孩的父母想让她找个稳定可靠的男人,给女儿一份稳稳的幸福,可黄家驹却做不到,他对音乐越来越痴迷,完全不顾及女孩的感受。
正当黄家驹在忙着筹建乐队的时候,女孩向黄家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想让他放弃音乐梦想,找个稳定的工作,回归正常的生活。
面对初恋女友提出的要求,黄家驹考虑了良久,虽然他也尝试找了一份保险推销员的工作,然而心中还是放不下音乐梦想。
他很爱这个女孩,那时候他也不确定是否能给这个女孩幸福,为了不耽误女孩的青春,他主动提出了和女孩分手,结束了这段长达4年的恋情。
初恋总是让人刻骨铭心,于是黄家驹创作了一首情歌来纪念这段逝去的爱情,就是那首感动了无数人的伤感情歌《喜欢你》。
而《喜欢你》这首歌却是他在和第二任女友潘先丽交往期间完成的。
和初恋分手后,黄家驹通过琴行老板认识了叶世荣,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友,并且有了组建乐队的想法。
1983年,香港一家吉他杂志社举办比赛,黄家驹和叶世荣、邓炜谦、李荣潮组建了Beyond乐队,准备参加这次比赛,乐队名称意味着超越一切。
那时候黄家驹是乐队的一名吉他手,后来乐队有人离开,他尝试着当上了主唱。
1985年,Beyond乐队自筹资金举办了一场名为“永远等待”的演唱会,然而其前卫的音乐风格却很少人能够理解,演唱会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了6000元。
正当大家都垂头丧气之时,资深经纪人陈健添找到了他们,提出了想签约为他们出专辑的想法。
黄家驹在签约时结识了陈健添公司的员工潘先丽,并邀请她加入了乐队,之后两人经常在一起演出,很快就擦出了爱的火花。
开始的时期Beyond乐队的人员并不固定,潘先丽也曾在分支乐队做过一段时间的主唱。
黄家驹和潘先丽因为共同的爱好相知相恋,按理说这段感情应该会很美好,可在3年后两人的感情却无疾而终。
《喜欢你》这首歌推出后,很多人认为这首歌是写给潘先丽的,其实早在和初恋分手后,黄家驹就为这首歌谱好了曲,和潘先丽在一起时又填了词,推出后还很受欢迎。
潘先丽可能感觉黄家驹始终放不下初恋,于是两人闹出了矛盾,也恰在这个时候,
林楚麟出身于名门,她的外公是和梅兰芳齐名的京剧大师周信芳,母亲周采茨和沈殿霞是同班同学,在娱乐圈人脉很广。
那时候林楚麟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而黄家驹尚未成名,而且比林楚麟大5岁,在面对冷艳动人,身材傲娇的林楚麟时,他虽心生爱慕,却也不敢表白。
而林楚麟对黄家驹的才华也很欣赏,两人在一起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但这时候黄家驹的身边还有潘先丽。
年轻人的爱情本就不可捉摸,当黄家驹和潘先丽的感情出现问题时,黄家驹的心开始慢慢倒向了林楚麟。
最终,三个人的爱情故事以潘先丽的退出而终止,黄家驹两方蔓延的感情也终于有了着落。
之后,他怀着内疚与不舍的心情创作了《曾是拥有》,并且邀请林楚麟一起来填词,以此来纪念这段徘徊在两人之间犹豫不决的感情。
而林楚麟对黄家驹和前任的那些故事一点都不在意,她很理解黄家驹,不仅对他的生活关怀备至,事业方面也是全力支持,Beyond的很多演唱会都是她在幕后做宣传,还到后台亲自担任化妆师,对Beyond在事业起步期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黄家驹也曾说过:
林楚麟是Beyond 第一个支持者,也是第一个支持他音乐梦的女友。
黄家驹很珍惜和林楚麟之间的感情,还送了订婚戒指给她,想着能和她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两人在一起三年后,黄家驹的家人开始反对两人在一起,据说是家里人听到了一些关于林楚麟不好的消息,黄家强也曾说过林楚麟做了伤害家驹的事情。
但事情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三方并没有提及,这件事的真相可能永远无法浮出水面了。
虽然两人因为此事分手了,但林楚麟对黄家驹的感情却依然还在。
和林楚麟分手后,黄家驹和圈外人简小姐还谈过一段恋爱,也有人说简小姐就是他的初恋,但这段恋情短暂又隐秘,能知道的确实不多。
1990年,黄家驹作为爱心使者到非洲进行慰问时,目睹了非洲人因为饱受战争和灾荒折磨,在贫穷饥饿中挣扎的残酷生活,心灵受到了很大触动。
回港后他了解到黑人精神领袖曼德拉的故事,并为他创作了一首《光辉岁月》,获得了十大金曲奖,当曼德拉听到这首歌时,不禁潸然泪下。
1991年,是黄家驹和他的乐队最为辉煌的一年,这时候黄家驹、叶世荣、黄家强、黄贯中的组合已经在一起合作了六年,四人联袂主演了一部根据他们的成长故事改编的电影《莫欺少年穷》,刚刚20出头的王菲和万绮雯也有幸参演了这部电影。
然后Beyond又在红磡体育场连续5晚开了五场演唱会,这是Beyond首次踏上红馆的舞台,这场以“生命接触”为主题的音乐盛宴被载入了史册。
舞台上无数的经典瞬间,成为了一代人心中永远不可磨灭的回忆。
演唱会结束后,Beyond和陈健添因原创版权问题闹出了矛盾,恰巧这时日本一家公司抛来了橄榄枝,承诺给他们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为了挑战自我,Beyond远走日本。
然而到日本后才发现,和想象的根本不一样,远在他乡,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住的地方也十分简陋。
而且所谓的“自由”也只是一句谎言,在日本公司无非是版权自由了,可创作风格还是要按照公司的来,坚持了两年之后,黄家驹这时候感觉很压抑,甚至一度有了暂时解散乐队的想法。
情绪虽然低落可宣传仍要继续,在公司安排下他们到日本富士电视台参加节目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这场意外,日本公司和主办方都难辞其咎,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事件。
直到如今,对于黄家驹的意外死亡都充斥着很多的说法。
黄家驹意外离世后,他的前任女友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到场吊唁,为曾爱过的这个优秀男人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尤其是林楚麟,她头戴白花到现场后哭得最为悲痛,甚至提出要为家驹守夜,然而黄家人还是不能原谅她,认为她伤害过家驹的感情。
林楚麟表现得也颇为激动,和黄家人在灵堂大闹了一场,并且告知媒体以后她将以“”的身份生活。
尽管她如此说,黄家人还是没能让她参加黄家驹的葬礼,当时为黄家驹捧花的是他的助理Rita,然而Rita却从未承认过和黄家驹的恋情。
如今,黄家驹已经离开28年了,在他短暂又辉煌的生命中虽然谈过多场恋爱,但他心里可能最爱的还是林楚麟,但因为林楚麟做了一些对不起他的事情,也让他因爱生恨。
而林楚麟到现在仍是孤身一人,28年过后,54岁的她仍以黄家驹遗孀的身份守护着两人之间的爱情。
每次听到黄家驹的歌她都会触景生情,泪流满面,想起那个让人悲痛的六月。
黄家驹无疑是一位音乐天才,他没有接受过一天的专业培训,甚至连五线谱都不会,可他却不仅可以谱曲填词,而且能弹能唱,创作了多首流传至今的经典名曲。
被称为音乐教父的罗大佑曾说:
香港没有真正的音乐人,除了黄家驹!
6月10日是黄家驹的冥寿,每到这时,他的好友叶世荣和弟弟黄家强都会为他送上祝福。
而他曾经的女友们记得这个日子的也只有林楚麟。
【文:冰忆风】
【编辑:雅欣】
黄家驹《喜欢你》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是简小姐还是另有其人呢?
要说华语乐坛影响最深远的一支乐队,那当然是BEYOND,这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字。乐队成立于1983年,于2005年正式解散,走过了22年的时光。而在大众心目中,最值得追忆的一段时光,还是1983-1993的那十年,四位一体的BEYOND,才是真正的BEYOND。
虽然四位一体的BEYOND深入人心,但他们早期也是经历了频繁的成员更替,才最终形成“三黄一叶”的四人阵容。今天华语乐谈想和大家来系统回顾一下BEYOND乐队的成员更替史,探寻那些曾经和黄家驹并肩作战过的兄弟们。
黄家驹不用说,从组队到去世,他一直存在,也一直是乐队的灵魂人物。
中学毕业后,黄家驹开始痴迷于摇滚乐,对吉他充满了无比的热情。虽然家里不支持,虽然没有老师教,但依然阻止不了他疯狂的投入。光玩音乐肯定活不下去,他做过很多的工作,比如销售员、小助理、电视台打杂等等。
等拥有了自己的吉他,练得也差不多了,黄家驹就开始出去和别人一起玩。那时香港地下乐手很多,他们在一些固定地方活动,随便拉几个就组一乐队玩起来了。但家驹水平太菜,少不了被人嘲笑。他不卑不亢,不行就加油练呗,反正让我放下吉他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放下的。经过没日没夜地苦练,他的吉他水平也日渐提高。
邓炜谦是BEYOND乐队的第一任吉他手。
上次我在文章里这样说的时候,有网友评论说,第一任吉他手应该是邬林;还有网友说,邬林是李荣潮。但事实是,邬林就是邓炜谦。邓炜谦的英文名叫William(现在习惯译成威廉),邬林大概就是这样音译过来的。
邓炜谦就是当时家驹出去玩band时认识的一个摇滚青年,也是BEYOND成员中家驹认识最早的一个(家强除外)。他比家驹大了3岁,吉他技术也比家驹好,他们也常常一起切磋琴技。
李荣潮也是家驹玩band时认识的另一个朋友。他的脸长长的,头发卷卷的,比较好认。他弹贝斯,也弹吉他。家驹认识邓炜谦和李荣潮,大概都是80-82年这段时期。
叶世荣是唯一从组队时就一直陪在黄家驹身边直到最后的伙伴,也是BEYOND史上唯一的鼓手。
叶世荣也是中学时喜欢上西方摇滚乐,开始自学鼓和吉他。他家的条件比黄家驹要好,中学时就拥有了一套架子鼓,后来组BEYOND后,他还从家里骗来了一套房(二楼后座)作为排练场所。中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一边上班一边继续玩音乐。本来他有几个一起玩乐队的朋友,后来慢慢有的人就不玩了。
1982年,他认识的通利琴行的老板,说给他介绍两个弹吉他的朋友。见面后,有一个跟他年龄相仿,皮肤黝黑,戴着红框眼镜的男生,名字叫黄家驹。黄家驹身边,还有一个,叫李荣潮。
黄家驹乍一看话不多,甚至说貌不惊人,但一聊到音乐,话就滔滔不绝,双眼开始冒星星。他们算是一见如故吧,但他们绝对没想到,他们的偶遇,竟是一段传奇的开始。
黄家驹、叶世荣、李荣潮三个人聚齐后,吉他、贝斯和鼓都有了,但那时候,他们玩乐队很少唱,都是玩纯音乐的多,主唱可以不要,但一把吉他却不怎么够。所以接下来,家驹把叶世荣和李荣潮介绍给邓炜谦认识。从此,这四个人便组成一支相对固定的乐队,一起玩音乐。
有了固定的乐队阵容后,邓炜谦率先提出原创的概念。因为当时香港的地下乐队很多,但大家基本都是在翻唱英文曲目,他们觉得这样没有特色,一定要有自己的作品。家驹非常赞同,从此他们便开始往原创方面开始发力,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1982年末,家驹他们看到一张海报,香港将举行山叶吉他比赛(乐队比赛),参赛作品还要求原创。他们觉得机会来了,于是报名参赛。但参赛必须有乐队的名字啊,他们这才想起为乐队拟定一个名字。最终在邓炜谦提议下,取名“BEYOND”。
1983年3月6日总决赛,这支比赛前才拥有名字的BEYOND乐队,竟然一举夺魁。他们在比赛中演唱了两首原创作品,一首《大厦》,一首《脑部侵袭》。这两首歌,连同其他四组优胜选手的作品,一同收录在1984年出版的合辑《香港》中。
看到上面的《香港》合辑的封面照,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参加比赛的是黄、邓、李、叶四人,而封面上BEYOND变成了3人,邓、李不见了,多了一个黄家强。原因就是,邓炜谦与李荣潮在比赛完没多久就离开了BEYOND,拍照时家驹就拉了弟弟去充数。
至于他们为什么离开,这个确切原因就难以考究,一般来说无外乎就是工作或家庭或出国留学之类。另外据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山叶比赛完后他们曾举办过一个小型的演唱会(一百来人的那种),但非常失败,失败到最后只剩一个观众,邓炜谦和李荣潮受到了打击,就干脆不玩了。只剩下同在一间保险公司上班的家驹与世荣继续坚持“不务正业”。
从那以后,李荣潮是没有什么消息了,但邓炜谦两年后又回归过,下文会提到。
李荣潮走后,BEYOND没有了贝斯手,他们便拉了家驹弟弟黄家强加入。
其实,那时候他们这些摇滚青年,对于“谁是哪个乐队的”并没有什么概念,投缘就一起玩,今天跟这几个玩,明天跟那几个玩,很正常。很多所谓的乐队连名字都没有,很多乐手都是脚踏几只船的。
比如黄家强,加入BEYOND之前的一年内,他就至少加入过三支乐队(家驹也一样)。
黄家强先是和梁翘柏几个人组过一支乐队,名字未知(不是浮世绘);
接着,黄家驹、黄家强和邓建明,组NASA乐队;
同年,黄家驹、黄家强、邓建明、唐奕聪、朱翰博组Laser乐队;
然后,黄家驹和邓炜谦、叶世荣、李荣潮组BEYOND;
1984年,邓建明、唐奕聪、朱翰博加另外4人,共组太极乐队;
黄家强刚好闲下来,就过来BEYOND填补了李荣潮留下的空位。
关宝璇这个名字,在所有BEYOND历任成员中,可能是最陌生的一个名字吧。其实许多人是知道这个人的,只是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是关宝璇。
百科上有个“王欧文”的词条,其实是错的,它说的就是关宝璇。为什么一直被误传为“王欧文”呢?因为他的英文名叫Owen Kwan,大家也都是称他owen,所以就有人音译成“王欧文”。这跟邓炜谦被叫成“邬林”是一个道理。实际上,“owen”只是一个很常见的英文名,不代表真名,“kwan”一般也是指“关”姓,而非“王”姓,他的中文大名就叫关宝璇。
关宝璇其实是叶世荣认识了很久、之前也一起玩过音乐的朋友。在邓炜谦走后,叶世荣便邀他加入了BEYOND,成为第二任主音吉他手。
但是关宝璇在BEYOND的时间最短,83年底加入,84年初就离开了。后来他虽然还在这个行业,但好像转向幕后了。
关宝璇离开后,接替主音吉他手位置的,是陈时安。
陈时安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你看BEYOND的作品中,作曲十有八九是黄家驹,偶有他人,但陈时安在乐队的时期,家驹与他共同创作过几首优秀的作品,如《Myth》、《永远等待》,可见其才华也非同一般。也正是在陈时安加入后,乐队的创作开始进入爆发期,也激发家驹写出了不少好歌。
陈时安比较神秘,他的照片我在网上实在找不到,麻烦有的朋友在评价里发出来共享一下。
陈时安在BEYOND的时间也只有一年,1985年4月就离开了,原因是他要去国外完成学业。这个原因是真的,记得BEYOND在1989年12月举办的“真的见证演唱会”上,家驹曾跟大家忆起旧友陈时安,并唱了一首《myth》给他,遥祝他学业取得成功。
陈时安离开时,他们正准备举办自己的第一场演唱会——永远等待演唱会。所以陈时安的离去让BEYOND三子陷入被动与焦灼。
当他们在筹备永远等待演唱会时,叶世荣找了一个读设计的朋友,帮他们做了许多美工方面的工作。当陈时安离开时,叶世荣突然想到,这个朋友也是个吉他手,何不请他帮忙救场呢。一商量,对方竟然答应了。他就是黄贯中。
黄贯中虽然是吉他手,但他之前只喜欢搞重金属,这次不仅要适合BEYOND的风格,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他们那么多作品,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最终黄贯中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帮助他们圆满地完成了这场演唱会。更重要的是,黄贯中不仅从“替补”转正,从此就没有再离开过。
到此为止,BEYOND乐队我们熟悉的四位成员——黄家驹、叶世荣、黄家强和黄贯中已经悉数到齐。
永远等待演唱会完了以后,到了1986年初,香港第二届“嘉士伯音乐节”举办,众多乐队参赛。其中有两支身份比较特殊,一只叫“高速啤机”,一支叫“unknown”。
其实,这两支乐队都是BEYOND的化身。这个比赛远比那个山叶吉他比赛影响力大,太极乐队就因为在第一届嘉士伯音乐节夺冠,而率先走出地下。
受太极激励,BEYOND不仅要参加,还要兵分两路参加,虽然这个决策未必最英明。
高速啤机由黄贯中、叶世荣,另外找了邓炜谦和马永基,共四人组成。他们一路晋级,冲到了十强,但最后还是没有拿到奖。
Unknown则由家驹、家强,另找了主唱潘先丽、鼓手小云,还有一个吉他手jackson共五人组成,其中潘先丽(阿KIM)是家驹当时的女友,jackson是家驹的徒弟。这支乐队稍微有点草台班子的意思,表现也不佳,在初赛就败下阵来。
高速啤机倒是比赛后还存在过一段时间,直到后来BEYOND火了以后,他们就没再继续了。
许多人以为,刘志远只是BEYOND曾经的键盘手,其实不然,他首先是吉他手。屈指一算,他已经是乐队成员中第6位吉他手了,同时兼键盘手。
刘志远是1969年的,比他们四位都小了好几岁,当时还未成年呢,却极有才华。之前和梁翘柏组“浮世绘”乐队,当过BEYOND永远等待演唱会的嘉宾。1986年,梁翘柏也是因为出国,浮世绘解散,家驹就邀刘志远加入了BEYOND。此时已经参赛完了嘉士伯音乐节,要不刘志远肯定会在里面。
刘志远真的不可小觑,年纪这么小,吉他、键盘还有编曲技术都非常了得,有他参与的作品,明显能听出不一样,更丰满更流畅。他后来的离开,是BEYOND的一大损失。
1988年4月,就在BEYOND走红前的几个月,刘志远离开了乐队。离开的原因,也说是要出国。但结果却没有出国,又和归国的梁翘柏重组了浮世绘,但最终还是散伙了。
刘志远真实的离队原因,据说跟家强有关。多年后,有人问刘志远,有没有因当初离开BEYOND而后悔过?他实诚地回答:有!
1988年9月,BEYOND凭借大碟《秘密警察》中的《大地》、《喜欢你》、《冲开一切》等歌曲一炮而红,尤其是一曲《大地》,无异于给香港流行乐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令人耳目一新:原来还有这样的中文流行歌曲!
历经5年时间的风风雨雨分分合合,此时的BEYOND,终于破茧成蝶,正式踏上改写华语乐坛的传奇征程,迎接属于他们的光辉岁月。
从那以后,BEYOND的四人阵容再也没有变过,再也没有……
哪怕是1993年,家驹虽然人不在了,但他的位置、他的灵魂,却永远在那里,也不可能有新成员来替代他,因为,灵魂无可取代……
十年时间,不计分支乐队,共6位吉他手,2位贝斯手,1位鼓手,但BEYOND的灵魂,却始终只有一人。以下是9人在乐队的时间线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