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黑箱】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
物联网,就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万物互联。
互联网本质上已经实现了人与人、人与信息的连接。那么接下来,人体自身,比如你的各项生理指标;人使用的各种物品,比如水杯、桌子和椅子;甚至人所处的周围环境,例如卧室的温度、湿度和甲醛含量,都会被接入互联网,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互联网的下半场便是物联网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全世界的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超过170亿,除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固定电话等连接设备外,物联网设备的数量达到70亿。物联网连接设备无论是在消费端还是企业级连接端这两年都得到了强势的增长。预计2025年将增加到220亿。
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的整体经济影响将达到11.1万亿美元,超过“移动互联网”,“知识工作自动化”和“云技术”等行业。
所以说,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先看下物联网全景图,对这个行业有个整体的认识。
AIoT 产业主要包括“端”、“边”、“管”、“云”、“用”、“产业服务”六大板块。
1.“端”指的是终端,主要包括底层的芯片、模组、传感器、屏幕、AI 底层算法、操作系统等。
2. “边”是相对于“中心”的概念,泛指中心节点之外的位置。边缘计算则指的是将计算
及相关能力从中心处理节点下放至边缘节点后形成的,贴近终端的计算能力。
3. “管”主要指的是连接通道,及相关产品和服务。大物联时代带来的大连接数和复杂设备现场环境,使得有线连接网络捉襟见肘,因此在 AIoT 应用场景中,网络以无线连接为主。
4. “云”主要指 PaaS 平台,包括物联网平台、AI 平台和其他能力平台。
5. “用”指的是 AIoT 产业应用行业。从核心驱动要素来看,可分为消费驱动型、政府驱
动型和产业驱动型行业。
6. “产业服务”板块主要包括 AIoT 产业相关的各类联盟、协会、机构、媒体、投资基金
等,这些组织为产业提供包括检测、标准制定、媒体、咨询、投融资等服务,是推动产业发
展的重要力量。
再来聊聊物联网相关技术,物联网技术是由多种技术融合形成的,包括嵌入式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涉及到相关岗位包含硬件、软件、通信技术、后台和前端。最好先选择硬件或软件一个方向来学习,先深度再广度。物联网架构从体系结构来看,简单来说主要分以下三个层面:设备层、网络层、应用层
设备层:各种硬件设备有传感器,也有执行器
网络层:设备与物联网平台通讯的协议
应用层:物联网平台管理设备数据以及业务逻辑实现
设备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个层面的知识,都是在设计和实施一个物联网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另外,现在数据隐私和系统安全越来越重要,它们贯穿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物联网平台是物联网架构中的核心部分,它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以实现对象之间的通信,管理数据流,支持应用程序开发并为连接的物联网设备提供基本分析。
定义了五种类型的物联网平台:
1.设备连接平台(CMP):提供覆盖功能和解决方案,用于连接IoT设备,管理和协调连接以及为已连接的IoT设备提供通信服务。
2.设备管理平台(DMP):处理预配任务,以确保已连接的设备被部署,配置并通过常规的固件/软件更新保持最新。
3.IaaS /云后端平台:为物联网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数据管理提供可扩展的企业级后端。
4.应用使能平台(AEP):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创建,测试和部署IoT应用程序或服务。
5.先进的分析平台(BAP):提供复杂的分析工具,包括机器学习技术和流分析功能。
以上就是从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物联网行业所涉及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个人觉得这个行业还是大有可为的,下一个技术风口必定有物联网的影子!
什么是物联网,需要哪些技术支持
当我们谈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时,我们不能忽视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物联网。物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它对未来的影响将更为深远。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将各种物理设备,例如家用电器,汽车,工业设备等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使它们可以进行数据收集和交换。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使它们具有感知和交互能力,实现信息的自动化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的产业链可以大致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
物联网产业的规模正在快速增长。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412亿,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7.5%。而物联网产业链总体市场规模也将达到1.6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6%。
其中,硬件部分占比最大,预计将达到约35%的市场份额。网络和平台部分预计将占到约30%的市场份额,应用层则预计将占到约35%的市场份额。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在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各个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
物联网的发展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物联网的发展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高效。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正在快速发展,其影响也日益显现。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化,物联网将产生更大的价值,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我们也应关注物联网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问题,确保物联网的健康发展。
“移”科普——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平台的发展将对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目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万物互联,即将各种物品、资源、人与人、物与物连接起来;二是万物皆可编程,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软件,让物联网中的机器和产品可以理解和执行各种操作;三是万物皆可通信,即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进行交换。
物联网作为当前发展最快的前沿技术之一,其发展趋势将给人类带来更多可能,并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物联网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含了感知、传输、存储、处理等多项技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很多挑战。
技术挑战
物联网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解决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物联网传感器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传输,需要具备很高的数据吞吐量。而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有限,带宽需求巨大,这就要求传感器数据传输速率更快,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难度。
另外,物联网设备具有海量的节点,且分布广泛,如果没有统一的协议进行管理和通信,则会导致网络资源利用率低、设备管理困难等问题。
标准挑战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标准体系的支撑,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物联网技术应用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在物联网领域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和产业短板,需要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
安全挑战
物联网中的很多设备都是非物理的,它们和人们所熟知的互联网设备不一样,因此人们对物联网安全保证要求也不同。比如,智能家居中的智能电视,就没有足够的物理安全性,因为它需要连接到互联网才能进行观看,这样就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再比如,一些摄像头可能会被黑客安装木马,从而窃取用户隐私。如果遇到这些问题,则需要考虑将视频进行加密处理。物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产业链挑战
目前,我国物联网的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智能硬件、系统集成、软件应用等。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我国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比如,美国在芯片领域已经形成了优势地位,中国虽然在传感器和智能硬件领域有所突破,但在系统集成和软件应用领域仍缺乏竞争力。
面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链面临的挑战,应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加强我国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二是建立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三是推动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四是加强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五是推动物联网产业化发展。
监管挑战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都在积极研究与制定针对物联网技术的监管政策。如:欧盟通过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美国则颁布了《网络安全现代化法案》,澳大利亚也对物联网相关行业进行了立法规范。中国目前也已经发布了《促进物联网创新应用若干意见》,鼓励物联网的创新应用和推广。尽管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监管机制,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和顶层设计已开始出现。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具体目标。
什么是物联网(IoT)?它如何影响计算机网络?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智能互联的网络。它是一种新型的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网络技术等手段,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缝通信和交互。在物联网的框架下,各种设备、传感器和终端能够互相连接,共享信息,实现智能化的操作和管理。
在通信行业的发展中,物联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随着时代发展,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也开始采用物联网技术来进行业务的拓展和优化。移动公司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和运营商,承担着连接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的重要任务,为物联网的运行提供了稳定的网络环境。
物联网的发展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由于物联网需要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和数据传输,企业可以通过移动公司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传输和云服务等方面来获取商业机会。通过物联网,可以将物联网应用于车联网,为车主提供车辆远程监控、导航和故障诊断等服务,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此外,还可以生成更加便捷的智慧企业运行方案,例如企业智能云平台、远程监控和安防等服务。
我们也相信,在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推广,或将会为通信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和挑战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