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23年以来加息一览表_美联储2023年加息

广告 X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全球央行观察|加息之路迎来关键转折点,欧洲央行暗示加息周期或已结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在全球疲软经济阴霾笼罩下,欧洲央行的加息之路或已结束。

当地时间9月14日,欧洲央行加息25个基点,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上调至4.5%、4.75%、4%,存款机制利率创下纪录高位,主要再融资利率创2001年7月以来新高。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7月以来连续十次加息,已累计加息450个基点,为有史以来最快的紧缩步伐。

对于加息的原因,欧洲央行坦言,欧元区的通胀将继续下降,但预计仍将在长时间内维持在一个过高的水平,管委会决心确保通胀回归2%的目标,因此做出了加息的决定。

不过,此次利率决议仍是“明鹰暗鸽”。在欧元区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欧洲央行暗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上调利率。根据目前的评估,欧洲央行认为利率水平已经达到限制性水平,如果在足够长的时间将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将对通胀及时回归目标做出重大贡献。

在欧洲央行此次咬牙加息背后,欧元区类滞胀困境一览无余。

8月份欧元区通胀下行趋势意外停止。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上涨与能源价格跌幅放缓影响,欧元区8月调和CPI初值同比上升5.3%,高于预期的5.1%,与7月持平;环比增长0.6%,高于预期的0.4%,也高于7月的-0.1%。

一方面,欧洲央行上调了今明两年的通胀预测,预计2023年平均通胀率为5.6%,高于6月预期的5.4%;2024年平均通胀率为3.2%,高于6月预期的3.0%;预计2025年通胀率为2.1%,低于6月预期的2.2%。

另一方面,欧洲央行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测,欧洲央行预计2023年GDP为0.7%,6月预期为0.9%;预计2024年GDP为1.0%,6月预期为1.5%;预计2025年GDP为1.5%,6月预期为1.6%。

对于日益疲软的经济,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强调,预计欧元区经济增长将保持低迷,随着紧缩政策对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贸易环境日益疲软,我们大幅降低了经济增长预测。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曹鸿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正面临经济萎靡与通胀顽固的双重不利挑战。一方面,欧元区经济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8月欧元区20国经济景气指数下降1.2点至93.3,是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8月欧元区综合PMI跌至46.7,为33个月低点,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另一方面,欧元区通胀下行趋势停滞,能源价格反弹等因素可能带来新的成本压力。欧元区经济可能将持续面临类滞胀困境。

鉴于欧元区通胀高企、经济颓靡,已经陷入类滞胀困境,此次加息实为“明鹰暗鸽”。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Fawad Razaqzada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一次鸽派加息,欧洲央行暗示已经达到了终点利率,意味着未来不太可能再次加息。欧洲央行显然更担心经济增长路径,而不是通胀前景。上涨的油价可能会使全球通胀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欧洲央行的激进紧缩政策显然正在影响需求,经济疲软应该能确保中期内通胀降回目标水平,特别是当利率已经处于“足够限制性的水平”时。

相比之下,由于美国经济数据持续火热,通胀压力相对更小的美联储却可能更迟结束加息周期。

尽管在亚马逊Prime Day促销活动后互联网销售不旺,但8月份美国零售商的销售额仍环比增长了0.6%,远超市场预期的0.1%,连续五个月增长,其中大部分增长与汽油价格上涨有关。与此同时,9月14日公布的另一份数据显示,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维持在低位,显示企业仍不愿裁员。

通胀数据也释放了不利信号。受汽油等能源成本上升带动,美国PPI超预期反弹。9月14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PPI同比增长1.6%,高于预期的1.3%,连续二个月超预期上涨;环比上升0.7%,为2022年6月以来的最大涨幅。PPI数据公布前一天的CPI数据也超出了市场预期。

一系列火爆的经济数据也预示着,美联储抗通胀战役的“最后一英里”将是一场持久战。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Bruce Kasman表示,美联储不太可能暗示加息已经完成,下周公布的利率点阵图可能会显示,官员们的预测中值仍是年内还会再加息一次,保留11月或12月上调利率的可能性。

对比来看,尽管9月欧洲央行加息,但却是一次“明鹰暗鸽”的鸽派加息,暗示未来可能不再加息。而美联储虽然下周大概率暂停加息,但却是一次“鹰式停顿”,后续仍可能再加息。

欧美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分歧也让欧元压力山大。Fawad对记者分析称,尽管欧洲央行加息25个基点,但欧元仍然大幅下跌。在美国经济数据恶化并导致美元逆转强劲表现之前,预计欧元将保持总体上的熊市趋势。在美国8月CPI通胀数据高于预期后,随后公布的PPI数据也超出预期,零售销售数据和失业救济申领人数也都好于预期,这意味着美联储有更多理由将紧缩性货币政策维持更长时间。

尽管欧洲央行暗示加息之路或已走到尽头,但鉴于未来仍将维持高利率,缩表也尚未结束,实际上欧洲央行紧缩政策仍将继续。

拉加德坚称,未来降息的可能性“一个字都没谈过”。欧元区还将进一步紧缩,以消除持续存在的通胀压力。欧洲央行表示,常规资产购买计划(APP)投资组合将以可预测的速度下滑,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的再投资计划将持续到2024年底,将继续在紧急抗疫购债计划上保持灵活性。

凯投宏观首席欧洲经济学家Andrew Kenningham分析称,欧洲央行暗示利率可能已经达到足以持续控制通胀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很快就会开始降息。“鉴于潜在通胀的强劲程度,我们预计利率将在这一水平维持至少一年,尽管经济似乎正在走向衰退。”

未来限制性政策还会继续显威。曹鸿宇表示,近期部分欧洲央行官员呼吁加大量化紧缩力度,未来欧洲央行缩表步伐可能进一步加快,若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将对欧元区经济活动带来更多限制。欧洲央行在最新预测中已将欧元区2023年和2024年GDP增速分别下调0.2和0.5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更趋疲软。

需要警惕的是,虽然经济学家和投资者目前将4%的存款机制利率视为欧洲央行本轮加息周期的高点,但拉加德并未完全排除在必要时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如果通胀超预期顽固,未来欧洲央行仍有可能加息。

德意志银行研究部首席欧洲经济学家Mark Wall表示,欧洲央行在通胀问题上并没有宣告胜利,虽然确实发出了暂停漫长加息周期的信号,但这只是一个“信心不足的暂停”,如有必要,欧洲央行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利率。

未来通胀风险依旧不可小觑。拉加德指出,大多数潜在通胀指标开始下降,但能源和食品成本上涨或让通胀面临上行风险,到2025年,欧洲央行的总体通胀率预计不能回到2%目标。

在曹鸿宇看来,近期欧元区通胀压力不降反升,欧洲央行将2024年通胀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至3.2%,预示着高通胀将延续更长时间,在通胀持续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不宜忽视欧洲央行再度提高利率的可能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历次美联储“最后一加”后,会发生什么?

加息周期结束之后,美国经济会衰退吗?市场将如何表现?

在上月底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当前的利率已经达到了限制性水平,但加息的全部影响还未显现,因此预计高息将维持较长时间,年内不会降息。

鲍威尔还提到,如果有数据支撑,美联储可能将再次加息。

不过,由于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温和,市场大部分仍预计美联储9月“最后一加”概率不高。

但无论9月加息与否,市场已基本确定高息将维持一段时间。随着加息影响逐渐显现,一些经济学家预计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

在本月的一篇报告中,摩根大通全球市场战略MD Nikolaos Panigirtzoglou等人回顾了过去美联储加息周期并指出,在过去12次美联储加息周期中,有7次紧随或伴随着经济衰退;在这7次加息周期中,衰退平均在最后一次加息后的5-6个月开始。

摩根大通发现,最后一次加息前夕以及之后,股票和信贷将会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面临压力,而在非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大幅上涨;美元的情况正好相反:在衰退背景下上涨,非衰退背景下下跌。

相比之下,债券的表现则没有差别,无论是在衰退还是非衰退背景下,最后一次加息都能令美债收益率下降,曲线变陡;同时,在衰退背景下,收益率曲线的变化看起来更加明显。

为了对比加息造成的衰退对资产造成的影响,摩根大通观察了标普500、BBB-AAA信用利差、10年期美债收益率、10Y2Y收益率曲线以及美元贸易加权指数在紧缩结束前一年半和结束后一年的变化,结果如下:

主要差异出现在最后一次美联储加息附近以及之后。

在最后一次加息之前,不论是股票还是信用,总体而言都相对平缓,但在最后一次加息之后,它们往往面临压力。而在非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它们会大幅上涨。

下图还显示,与以前的美联储紧缩周期的平均模式相比,当前周期的股票和信用过去一年半表现更为多样化,但尽管存在这种变化,在考虑了经济衰退的因素后,股票和信用相对于一年半前的水平实际上变化不大。

类似地,美元在最后一次加息之后的走势也有所不同,衰退的背景下美元上涨,非衰退的背景下美元下跌:

与股票和信用类似,在过去一年半内,美元的波动性较以前的美联储紧缩周期更大,但在考虑了经济衰退的因素后,美元相对于一年前实际上变化不大。

相比之下,不论是否衰退,紧缩政策对债券方面的影响区别不大:

在经济衰退和非经济衰退的美联储紧缩背景下,债券的模式看起来相当相似,在最后一次美联储加息之前和之后都如此。

美国国债收益率在最后一次美联储加息之前上升,曲线变平,而在最后一次美联储加息之后收益率下降,曲线变陡。尽管如此,曲线平坦化/陡峭化看起来在与经济衰退相关的美联储紧缩周期中比非经济衰退紧缩周期更为明显。

贷款方面,摩根大通指出,在加息周期中,新增贷款的疲软更可能意味着衰退将出现:

虽然贷款崩溃和衰退往往一同或前后发生,但在没有引发衰退的加息周期中,贷款崩溃也没有发生。

下图显示了联邦储备系统H.8报告中所有银行贷款存量的3个月年化变化,同时还包括1973年之前家庭和企业债务存量的数据。红色竖线描绘了没有随之发生经济衰退的紧缩周期中的最后一次加息。

这张图片表明,在美联储收紧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后,贷款增长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衰退也没有发生。鉴于美国信贷创造疲软,这意味着美联储当前紧缩周期之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更大。

总体而言,摩根大通以上的历史分析显示:过去12次美联储紧缩周期中,有7次紧随或伴随着经济衰退。在这7次美联储紧缩周期中,美国的经济衰退平均在最后一次美联储加息后的5-6个月内开始。

对于股票、信贷和美元而言,主要区别出现在最后一次美联储加息之后,而不是之前。相比之下,债券方面没有差别:无论美联储紧缩周期是否紧跟或伴随经济衰退,债券收益率在最后一次美联储加息后下降,收益率曲线变陡。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又宣布加息!美联储多次加息带来哪些影响?专家解读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文章标题:美联储加息与中国汇率:金融核战的较量

导语:当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的加息举措如何影响世界,尤其是中国?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情境,让我们深入分析金融核战的来龙去脉。

一、美元回流美国的背后

让我们从一个生意的情景开始,你借了100万元钱去创业,每月盈利5万元,但利息为2万元。如果银行突然宣布加息,你的还款额上升到10万元,可是你的利润还是5万元。这时,你会怎么做?你会拼命还债,以保住之前的利润。这就是美国一直在使用的法宝,将全球资本重新聚集在美国。

这一政策导致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对其他国家产生负面影响。

二、他国货币贬值的原因

考虑到全球大宗贸易仍以美元结算,汇率变得至关重要。假设你借了100万美元,但在中国做生意必须使用人民币,所以你以1:6的汇率将美元兑换为600万人民币。然后你每月还3万美元,但美元加息后,你需要每月还10万元美元。这将导致人民币贬值,其他资本避险资产也将受到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中国采取了金融工具来保护汇率和经济。

三、央行主动贬值

美联储23年以来加息一览表_美联储2023年加息

中国央行之所以主动贬值,是为了应对美联储的加息。如果在加息前提高汇率,可以减轻资本外逃的压力。这种举措虽然对国内实体产业造成了巨大压力,但是它保护了中国的资本和经济成果。

中国政府需要采取金融工具来化解危机。

四、美国的文奴和汇率争端

美国为了维护自身霸主地位,雇佣了大批文奴,煽动汇率争端,声称中国操纵汇率。然而,美国自己每次加息都是精心策划的全球,全球贸易都依赖美元结算。

中国政府的行为是金融自卫,不应被误解为操纵汇率。

五、未来的金融核战

美联储是否会继续加息,中国已有所准备。然而,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美元的继续升值可能会对中国的实体经济造成重大打击。中国可能会面临困难,但美国也将面临滞涨风险。

最终,金融核战的胜负将取决于哪个国家更能扛得住。相信中国和中国人民将取得胜利,迎来复兴的时刻。这场较量将塑造未来的金融格局。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 比特币2020年1月(比特币2020年1月价格)
下一篇: 以太币价格以太坊(以太币 价格)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