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历次加息的经济影响
中新经纬7月27日电 (陈俊明 万可义)继6月暂停加息后,美联储再度加息25个基点,机构普遍预计降息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开启。
通胀降温
北京时间2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5.25%-5.5%。美联储利率决议公布后,美股三大股指波动不大,截至发稿,道指涨0.06%,纳指跌0.35%,标普500指数跌0.21%。
此前,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的“美联储观察(FedWatch)”工具显示,预计美联储7月加息25个基点,利率达到5.25%-5.5%的概率达到99.8%。美联储此次加息符合市场预期。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梳理美联储本轮加息历程,中新经纬发现自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至今累计加息11次,幅度高达525个基点。
通胀数据方面,美国劳工部7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国CPI同比和环比分别上涨3%和0.2%,而5月份同比和环比涨幅分别为4%和0.1%。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6月核心CPI同比上涨4.8%,环比上涨0.2%。
华西证券认为美国CPI已经跌至2021年3月以来的新低,但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随着此次CPI指数的回落,美联储再度加息两次的概率将减少,此轮加息周期或将迎来尾声。
就业市场方面,美国劳工部7日发布数据称,美国6月份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20.9万人,失业率为3.6%,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美国2023年上半年非农部门新增就业人数的月均值为27.8万,低于2022年39.9万的月均新增值。
“6月的就业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活动放缓的程度没有达到美联储的预期。”《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尽管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从一年前的峰值回落,但仍是美联储2%目标的两倍左右。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市场紧张一直是通胀的一个持续根源,因为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给餐馆和医院等服务供应商带来压力。美联储希望看到劳动力市场(包括每月就业和工资增长)放缓至与2%通胀率一致的速度。
何时降息?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加息周期将进入尾声。美股市场近期表现强劲,道指收获12连阳,从7月7日收盘33734.88点一路涨至7月25日的35438.07点,区间涨幅超5%。同期,纳指、标普500指数曾因特斯拉等大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短暂受挫,但整体维持涨势。
另外,美元指数近期出现明显回落,并在7月中旬数度跌破100整数关口,创2022年4月以来新低。
华金证券研报认为,随着美国劳工部公布的6月CPI指数涨幅低于预期,市场对美联储年内结束加息信心提振。目前,市场基本已经将本次加息预期消化。长期来看,美国通胀数据好转,美联储加息周期已临近尾声。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接近尾声,对全球经济溢出影响也会减弱。近几年,以美联储为主的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大放之后大收,对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波动性影响,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调整。当前来看,美国的通胀水平高位回落,叠加高利率可能加大经济衰退风险,市场认为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美元持续走强的动力减弱,外部环境将会边际改善。(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中国传来重磅消息:9月1号起,多家商业银行或全面降息
9月11日,央行披露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少增132亿元。
几天前,9月1日,多家国有行与股份行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开启新一轮存款降息,为后续银行针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和新兴领域进一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腾挪空间。
今年以来,在国外加息背景下,我国仍自主降息。对于超出预期连续降息,接近监管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央行顶住巨大内外部压力,两次调降政策利率,目的是为了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优先确保国内发展。
存款成本下行
央行数据显示,前八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0.24万亿元,同比多增1158亿元。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少增132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87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存款增加8890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8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7322亿元。
实际上,7月人民币存款就呈现同比少增的态势,与之对应的是理财市场在7月迎来升温。
市场分析认为,这反映出在存款利率降低、消费投资机会增加的背景下,居民对预防性储蓄的需求开始有所弱化。利率的整体下行,将促进储蓄向消费、投资转化。
今年以来,银行努力开展了大量工作,6月、9月存款利率先后两次下调,各期限利率大体下行了0.15-0.40个百分点。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23年8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650%,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856%,1年期平均利率为2.072%,2年期平均利率为2.482%,3年期平均利率为2.923%,5年期平均利率为2.877%。
和7月相比,定期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下降0.1BP,6个月、1年期平均利率持平,2年、3年、5年期平均利率分别环比下降0.2BP、3.3BP、2.6BP。
从不同类型银行利率调整情况来看,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存款利率下调较多,基本上均全线下调,股份制银行3年、5年期平均利率分别同比下降6.2BP、4.7BP,降幅较大,2年及以内期限降幅相对较小;国有银行、农商行存款利率调整幅度较小,各期限涨跌不一。
“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会对部分定期存款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带动其实际成本率水平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缓解息差压力。”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表示。
打开利率下行空间
存款成本的下行打开了利率下行空间。
此前,有银行人士反映,存款竞争压力较为激烈,客户对存款利率调整也很敏感,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下行难度较高,约束贷款下行空间。
与存款端相比,贷款端利率下行力度更大。在近两年持续下行基础上,今年以来仍在走低。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1-8月为3.93%,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4%,同比大幅下降0.9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在国外加息背景下,我国仍自主降息。主要发达经济体快速大幅加息,8月下旬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倒挂近180个基点。
在外部压力下,央行6月、8月政策利率两次下调,力度也在加大。
对于超出预期连续降息,接近监管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央行顶住巨大内外部压力,两次调降政策利率,目的是为了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优先确保国内发展。
实际上,年初公布的2022年四季度货政报告就有专栏明确指出这一政策意图。
专栏文章曾指出,面对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的挑战,从优先确保国内发展的角度出发,没有选择跟随加息,在降息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仍适度引导政策利率下行,确保利率处于合理区间,以首先适配稳定国内需求和就业的需要。
融资成本的下降有力支持实体,信贷需求有效激发。央行最新数据显示,8月新增贷款超过上年同期,好于预期;储蓄也有利于向消费、投资有效转化。
业内人士表示,存贷款利率不同步下行,收窄了银行息差空间,实现了金融向实体的让利,支持了宏观经济恢复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