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为何代表好运?快去花港观鱼与它们亲近亲近
2018-10-12 08:13 | 钱江晚报
图自视觉中国
给三年前的自己发一条短信,你会说什么?
我会告诉三年前的自己,把微博名改成“信小呆”。
是的,就是那位传说中的“中国锦鲤”——这位IT女工程师,以超越300万人的运气,成功获得160余个全球品牌提供的新款手机、购物免单、豪华邮轮旅行等超级大礼包,甚至这张长长的礼物清单还在不断加码,羡煞旁人。
自“信小呆”中奖后,她的每一条微博的转发量都以万计数,转发内容也几乎都是“转发锦鲤”,人们试图分享她的超级好运。而在此之前,被“幻化”成锦鲤的是杨超越,也是引发了一波“转发有好运”的热潮,至今绵延不绝。
那么,除了转发,想沾沾锦鲤运气的我们,还有什么招数?去杭州的花港观鱼啊!对着满池的锦鲤发呆,吸点空气中有点潮湿的祥气呀。
锦鲤为什么代表了吉祥
锦鲤诞生于日本,但是锦鲤的祖先,是中国北方常见的食用鲤,而鲤鱼的原产地正是在中国。其实,锦鲤的吉祥之意,也和中国的鲤鱼有关系。
比如,在西汉初年的《列仙传》里,就有捕鱼人子英被鲤鱼驮着升天成仙的传说。另一本《三秦记》中的叙述就更厉害了:“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这也正是中国古老传说“鲤鱼跃龙门”的由来。
其实,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开始了对鱼的崇拜。仰韶文明的发源地西安半坡遗址,曾出土大量以鱼为纹样的彩陶,最著名的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到了春秋时期,鲤鱼已经非常受人欢迎和喜爱。孔子的儿子之所以叫做孔鲤,就是因为在他出生时,鲁昭公赐予孔子一尾鲤鱼,孔子感到非常荣幸,就给儿子起了这个名字。
从汉代开始,鲤鱼不仅成馈赠佳品,还显得非常有文化格调。汉代蔡邕《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人的这种“腹中寄书”,跟如今转发锦鲤时配上一些转发语不谋而合,这也是所谓“鱼书”的由来。
在唐代,鲤鱼被奉为国鱼,禁止捕杀。一方面由于唐代国姓“李”与“鲤”同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二者相加,鲤鱼到达鱼之巅峰。
锦鲤和日本的渊源很深
说回到现实世界的锦鲤,其实它们是基因突变的产物,是由鲤鱼变异而来。
鲤鱼的原产地在中国,后传入中亚细亚,一千多年前传入日本。
19世纪初,在日本新泻县中区附近的村乡,有养殖者发现食用鲤突然变异,鱼身上出现了色彩,于是日本人对变异的鲤鱼反复作交配、改良。在大正六年(1917年),广井国藏培育出了真正的,也是最原始的红白鲤。
如今的锦鲤,色彩更为丰富绚丽,这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养殖才形成的,与那些看上去黑乎乎的“老祖宗”鲤鱼比起来,早就不是一家人了。
更为难得的是,一般的观赏鱼都是单一的花纹,没有变化,比如在中式园林池塘里经常能看到的红鲤鱼、金鲤鱼,而锦鲤色彩多变,甚至没有完全相同的花纹。
锦鲤具有红、白、黄、紫、黑、金、银等多种色彩,可媲美锦乡绸缎。而锦鲤在生长过程中,随鱼体大小和环境变化,身上的色彩和花纹还会有一些改变。因此,每个人偶然看到的锦鲤,都有可能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
图自视觉中国
花港观鱼里藏着好多大锦鲤
10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花港观鱼。秋风乍起,细雨飘摇,两个观鱼池的能见度,都不算高。
一眼能看见的,是花港观鱼里最主要的观赏鱼类红鲤鱼、红鲫鱼——每个鱼池里大约有上万条,东一簇西一簇,红红的一片,看上去喜气洋洋。
如果低头耐心看,就会慢慢发现,在比红鲤鱼们更低的水位,慢悠悠游过一两条不一样颜色的鱼——它们就是锦鲤。
锦鲤常常比红鲤鱼、红鲫鱼要大几号,但别看它们块头大,同在一个池子里,锦鲤也不会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据说,锦鲤还认得主人,能亲近到从人们手中取食或任人抱起;当主人沿池边巡视时,它们常跟在身后将头露出水面,样子非常憨厚可爱。
锦鲤的世界如此和平而美好,自然也是长寿的,平均年龄可达70岁,而日本记载最长寿的锦鲤活过了200岁。因为寿命长,锦鲤还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又称“祝寿鱼”。而且锦鲤生长速度快,平均一岁鲤长10-20厘米,二岁鲤24-30厘米,三岁鲤37-40厘米,五岁鲤45-50厘米,十岁鲤55-70厘米。
如果是在光照时间较长的中国南方,锦鲤生长得更快。据日本资料记载,有长达150厘米、重量超过45公斤的超级巨鲤。
那么花港观鱼里,哪条锦鲤才是老大?
花港观鱼园林科技科的章亮说,那条“老大”大约有40厘米,生活在那块乾隆题字“花港观鱼”石碑后面的古方池里,“是一条金灿灿的鱼,今天下雨,躲起来了。”
锦鲤之美是很动态的。它们悠哉悠哉的姿态,能让人忘却一切尘世烦恼。强烈推荐,趁着秋高气爽的日子,去花港观鱼发呆看锦鲤。
(原标题《这两天刷屏的锦鲤 是怎么与好运挂钩的》,记者 章咪佳 通讯员 朱心宇。编辑:王佳)
传说中的龙的形象如何?龙王来源于佛教,猪也有可能变成龙
在古代中国,龙是高贵的象征,代表着无上的权威和能力,后来更是成为皇家的专属图案,中国人几千年来对龙一直都保持着的态度,虽然龙的来历在各种传说故事中并没有具体的交代,但是其他物种却可以通过特殊的机遇幻化为龙,比如我们经常听说的“鲤鱼跃空门”,这又为何会出现呢?
鲤鱼化龙
龙在图腾信仰中,是一种最为高贵且纯正的存在,有着上天入地的本领,可以遨游云海直达九霄,表现在人类社会,“人中之龙”特指那些有非凡成就的英雄人物,真龙天子更是成为皇帝独有的称号。鲤鱼跃龙门讲的是在大海中有一个龙门,鲤鱼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跨越,如果跳过去就可以化身成龙,若是失败也无关紧要,可以进行多次的尝试。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龙一直都是皇家的象征,不允许百姓和朝臣们私自使用这图案,那么鲤鱼化龙代表什么呢?
鲤鱼主要生活在亚洲地区,《本草纲目》中记载:“鲤为诸鱼之长,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江湖,所以仙人琴高乘之也”,这里的鲤鱼不是我们一般食用的鲤鱼,而是指锦鲤,锦鲤作为一种观赏鱼,自古以来就是富贵和好运的象征,皇家和民间庭院中大都养殖锦鲤,就连西游记中观音在南海莲花池中也养有鲤鱼。
本质区别
锦鲤更多时候代表着人们的富贵,鲤鱼化龙是说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般特指好的现象,孩童怀抱锦鲤也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就像现在春联上的图案那样,不过鲤鱼通过化形成为的龙与皇家所说的龙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在民间传说中古代帝王为“真龙天子”,这里最主要的是一个真字,而跨过龙门的鲤鱼自然不是真龙,在等级和权威上低了一等,需要听从真龙的命令,而皇帝以真龙自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些化身为龙的鲤鱼更多指德才兼备的有学之人,他们是皇室统治天下的基础。
所以民间所说的鲤鱼化龙,并不是让人成为皇帝,而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朝廷的官员,这与古代的科举制度息息相关,随着选官制度的不断完善,普通百姓家庭虽然很难供养学子,但依然希望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
“穷文富武”,寒门子弟唯一的出路就是参加科举,若是能够金榜题名就可以化身为龙,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即便不能高中,做一名秀才也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地位,放到现在许多的学生也都是通过学习才更加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
总结:鲤鱼跃龙门,指的是一种人生的机遇,古代多象征科举,人们都希望能够把握住机会,从而成就自己拥有完美人生。
鲤鱼和蛇都能化为龙,为什么蛇的地位更高?你看它经历了什么
科教授为喜欢《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送福利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听”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
“我抽你的筋,扒你的皮,看你还害人不!”哪吒对着龙太子怒吼道。科教授小时候对龙最深刻的印象就来自《哪吒闹海》。故事里面的龙王为了“贡品”让陈塘关干旱又为了要挟李靖水淹陈塘关、逼哪吒自刎看得让人跺脚。
可实际上大家都了解,古人都称帝王为“真龙天子”我们好像对龙的感情特别深。龙到底是吓人的怪物还是尊贵神兽?科教授推测,龙的种种传说或许表达了古人对天地海洋的敬畏。
高能力:
龙不高兴了,大家都没饭吃
就像神话故事中对龙王的描述,龙是掌管水域海洋的神兽。
《辞源》和《辞海》表达过这样的信息,前者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后者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大概可以理解为,龙是所有水生物的老大。
每当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海面翻腾的时候,古人就会认为是龙在发怒……有根据吗?
有!从字形中就可以看出。
有学者表示:在“龙”字的异体中,字形是在龙的形体上方加上“辛”。辛,甲骨文字形为斧劈树木状。从这个意义中又引申出刑具。在“龙”字中,“辛”位于龙形的上方,从辛的语义和造字的上下结构中可以看出,这个“龙”字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龙(雷神)的恐惧而又企图征服、控制它的心理状态。
《集韵》在“龙”字下收录了“竜”这个异体字。该字的上方和“龙”字左上方一样,即甲骨文“辛”的隶定形式。“竜”的形义正是对雷电的征服状。此字形有力地证实了龙的原型是雷电。从龙字的发音上看,“lóng”正是记录了雷的隆隆之声。
除此之外,《淮南子·地形训》中也说:“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之埃上为黄云。”“青龙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为青云……”这些文字说明,古人认为龙与云息息相关,自然有人将龙的原型界定为云神。
科教授推测,因为龙有降雨的能力,是能上天入海上的老大,而古代人重视农耕“靠天吃饭”,祈求风调雨顺,惧怕洪水、海啸、干旱等灾害,所以将龙视为权利的符号,毕竟龙不高兴了,大家都没饭吃。
有没有这样的实例?有!
《唐年补录》: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同城县境内,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
龙出现那年唐僖宗刚刚做了皇帝,果然关中发生了旱灾,你看我就说吧……
高颜值:
集齐各种动物贵重的部分
关于龙的原型,学术界众说纷纭,有说是蜥蜴的,也有说是恐龙,还有人认为是蟒蛇、是河马的。
而早在《周礼·夏官》中,记载着:“马八尺以上为龙。”这也就意为着龙的原型也可能是马。《西游记》中,白龙马就是幻化成马的龙。
除了以上的说法,还有人认为龙的原型是春天的自然景观、是树神,甚至是所有物候的结合,除此之外,还有“龙起源于水牛”、“龙由猪演变而来”、“龙与犬有联系”、“龙源于鱼”与“龙形由星象而来”等看法。
但是科教授更同意一种说法,龙是很多物候的结合,毕竟龙的形象是由多种动物的“优点”拼凑起来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龙的形象自古以来也一直在变化,从先秦的图腾到后来皇家装饰中出现的工艺品,科教授最喜欢的还是明代的。
明代龙纹及造型粗壮,威武生猛,龙首魁梧,有怒发冲冠之气势……反正帅就对了。
高富帅:
走向人生巅峰就是鲤鱼跃龙门
《埤雅·释 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古代中国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走向人生巅峰。
据说鲤鱼跃龙门,要经天火烧掉鱼尾,脱胎换骨,才能化为真龙。
所以从唐代开始,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会招待前来恭贺的好朋友们,举办一场烧尾宴。
公元709年,韦巨源升任尚书左仆射,依例向唐中宗进宴,还专门记载了烧尾宴的菜单。
这次宴会共上了58道菜:有冷盘,如吴兴连带鲊(生鱼片凉菜);有热炒,如逡巡酱(鱼片、羊肉快炒);有烧烤,如金铃炙、光明虾炙;此外,汤羹、甜品、面点也一应俱全。
还有许多名字神秘的菜品,如贵妃红,是精制的加味红酥点心;甜雪,即用蜜糖煎太例面;白龙,即鳜鱼丝;雪婴儿,是青蛙肉裹豆粉下火锅;御黄王母饭是肉、鸡蛋等做的盖浇饭。
果然,这是只有未来高富帅才吃得起的排场。
所以,科教授探讨龙的故事,告诉了大家一个真理——一切话题都可以转到吃上面。
百家讲坛
《海上传奇(2)》
播出时间:6月12日-6月29日 12:08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于毅 张羽(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