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吃鱼寓意好?应该吃哪种鱼?首选这3种,寓意富贵有“鱼”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是不是钓鱼的人都很喜欢吃鱼,在我回答了N次“钓鱼和吃鱼之间没什么必然联系”以后,总结出了一个道理,这应该是大多数不钓鱼的人对钓鱼人最大的误解之一了吧。
不喜欢吃鱼的钓再多鱼也还是不喜欢吃,喜欢吃鱼的就算不钓鱼也会去买,所以钓鱼和吃鱼之间真没什么必然联系。如果非要扯上点关系,我倒是见过很多人因为爱上钓鱼,所以对吃鱼要求提高了的。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很爱吃鱼,原本是来鱼不拒,菜场买的、朋友送的都能吃的很开心,然而等自己爱上钓鱼以后,就再不吃养殖鱼了,哪怕一个月钓不到鱼,嘴馋了都不愿再去买鱼吃~
我也算这一类人,自己钓鱼以后就很少再去买鱼,包括家里也一样,除非是有“急用”,比如说大年三十桌上得放一盘红烧鲤鱼(鲤鱼跃龙门,寓意好),要是没有那只能去买,平常的话要么就买些自己钓不到的海鱼。
另一方面,对于野生鱼,虽然我觉得比养殖鱼要好,但实际上吃的也少,更多的还是想体验垂钓这个过程。
而且对我来说,即使是野生鱼,也并不都是“好吃”的,有些鱼我不喜欢钓但相对爱吃,比如白条、麦穗这类杂鱼,平常最讨厌它们来闹窝,但要是真钓多了,回家处理下裹点面粉往油锅里一炸,当下酒菜绝佳。
还有些鱼,我特别喜欢钓,但并不喜欢吃,粗略地算了下,大概有4种。
我们平常都习惯讲“鲢鳙”,其实鲢和鳙是两种鱼,习性差不多、长得也像,但受到的“待遇”却完全不一样,我想应该不止我一个人不爱吃鲢鱼吧。
鲢指的是白鲢,鳙指的是花鲢也就是胖头、大头,说它俩受到的待遇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价格,鳙鱼的价格是要远远高于鲢鱼的,而且大家对这两种鱼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为什么长得差不多的两种鱼,却会受到完全不一样的待遇呢?这个我没有去查过资料,也没去做过调查,但站在一个钓鱼人的立场上,我认为鲢鱼是要比鳙鱼更腥一些;站在一个“吃货”的立场来看,鲢鱼的肉质确实比鳙鱼要腥,而且味道也没有后者鲜美,可能是鲢鱼的头不够大吧。至于营养层面,咱们就不说了,毕竟我不是美食家。
我不喜欢吃鲢鱼,但特别喜欢钓它,主要是够刺激,我以前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想测试一下手里的鱼竿,那就去拉几条鲢鱼玩玩吧”。鲢鱼的爆发力是很强的,也就是你起竿的瞬间它往外蹿的那一下特别猛弄不好就切线爆竿,都知道草鱼是个急性子,爆发极高,但我认为这方面鲢鱼并不比草鱼弱。
大家注意,我这里特别进行标注了的,因为鲶鱼它有好几个种类,常见的是土鲶、埃及塘鲺以及大口鲶。这里面土鲶我认为是最好的,也比较喜欢吃,大口鲶也不错,但埃及塘鲺就不行了,很多人将鲶鱼称之为“垃圾鱼”,其实就是指的埃及塘鲺。
不过这里要强调一下,埃及塘鲺虽然肉质口感各方面都不怎么样,但说它是垃圾鱼似乎有点不公平。因为垃圾鱼这个词的由来是缘于大家看到这种鱼总待在脏乱差的地方,还会吃一些腐食,实际上这只能说明埃及塘鲺生存能力强,并不是它喜欢这样的地方,就好比小龙虾。
为什么喜欢钓它呢?因为它傻呗。这种鱼我曾经在杭州某河道钓过不少,最大的10斤,小的也有三五斤,只要挂个黑蚯蚓往水里一丢,漂没了就拉即可。不用讲什么饵料配方,浮漂调钓,线组搭配,甚至连窝子都不用打,钓的是一个舒心、安逸,尤其是夏季的晚上作钓,效果最好。
多年前钓获的
这个鱼对某些钓友来说可能有点陌生,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圆吻鯝是学名,我们当地称之为“乌蜜”,以前我专门写过文章介绍的,属于鯝鱼的一种,在习性上和黄尾鯝这一类有点像。
为什么说喜欢钓这个鱼呢?首先可能是鱼资源的问题,因为我们这边的江河里鱼种不多、数量也少,大家钓不到更好的鱼所以就退而求其次。另外前面也说了,圆吻鯝这种鱼和黄尾差不多,一来就是一群,尤其是小体型的,要是密度高,可能几百条地围攻你的窝子,关键钓起来手感还不错。然后,钓着钓着可能下一秒惊喜就来了,半斤一斤的“大家伙”就会要上钩,让人激动万分。
喜欢钓、也好钓,但这种鱼不好吃,一个是刺多另一个是肉质不鲜美,我以前遇到一钓友他说吃这种鱼的感觉就是“味同嚼蜡”。虽然我觉得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了,毕竟我自己也吃过,没他说的那么难吃,但和其他一些鱼比起来,味道确实谈
不上好。
看到这最后一种鱼,我想钓友们的反应可能会两极分化,一部分人会觉得鲤鱼能叫难吃?那是根本不能吃好吧。而另一部分则觉得:你这是在扯淡,鲤鱼怎么难吃了,黄河鲤鱼听过没,那可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啊。
实际上我本人并不排斥鲤鱼,当然了也没觉得它很好吃,客观来讲我认为鲤鱼的优点是刺少,至少比鲫鱼少,然后在处理的时候也比较方便,但肉质口感上呢它比较柴,也没有鲫鱼鲜美。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感觉,南方的话很多地区是不吃鲤鱼的,理由除了难吃以外,可能还会觉得这种鱼是“发物”或者有一些什么说法等等。
好不好吃,能不能吃咱们不纠结,但在垂钓方面我想喜欢它的人还是不少的,而且钓鲤鱼可以说是个比较有挑战性的活。鲤鱼天生机警,不轻易进窝,不像鲢鳙那样你拿个石头砸它旁边,可能过五分钟又过来了,鲤鱼要是炸窝跑了,很难回来尤其是野生鲤鱼。另外,鲤鱼在中钩后的表现也比较沉稳,越大的越沉稳,不像草鱼那样横冲直撞蹦哒两下就没力了,大鲤鱼会打桩让你以为是挂底了,等你放松警惕去扯线的时候它又突然开始移动;当你和它“大战了三百回合”后,以为它缴械投降了,拿个抄网去接的时候,它可能会给你表演个“鲤鱼打挺”,狠狠地冲一波,很多人钓鲤鱼就是在这个环节跑鱼的。
第一是罗非。有些钓友可能说小编你咋把罗非忘了,罗非多难吃啊!我说一个大家可能会吐槽的话,其实我身边很多朋友挺喜欢吃罗非的,因为它刺少。就算它真的难吃,也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中,因为本文说的是“喜欢钓,却不喜欢吃的鱼”,然而说罗非难吃的人基本上不会觉得钓罗非好玩吧,难道你忘了被小罗非支配的恐惧?当然大罗非还是有难度的。
另外一种鱼是清道夫。网上很多人都说清道夫长得丑、也不好吃,我相信说这些话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想表达“这种鱼丑、看起来也脏,所以不能吃”,而并不是说味道不好。此文不写清道夫一是因为我没吃过,二是我看一些小视频,里面很多“美食博主”尝试吃这种鱼的,说味道还不错~所以我也不好下结论,吃过的朋友评论下。
文章到此结束,欢迎各位钓友留言评论,你觉得钓起来好玩、吃起来难吃的鱼有哪些呢?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十首鱼儿及鲤鱼的诗词,活泼可爱,以“鲤鱼跃龙门”鼓舞我们上进
很多成语的来历,都有一个典故,“鲤鱼跳龙门”也不例外。“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那么,它的典故是什么呢?
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河水湍急。那时候,龙门还没有凿开,伊水流到洛阳就被龙门山挡住了,河水在山南积聚成了一个大湖。而黄河中的鲤鱼听说龙门的风景很好看,都想去饱饱眼福。于是,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出发,游过了洛河,顺着伊河逆流而上来到了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是,鲤鱼们被难住了。因为龙门山上没有水路,它们不能上去,只好聚积在北山脚下。
正当鲤鱼们伤感之际,一条大红鲤鱼对小伙伴们说:“我有一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如何?”其他鲤鱼纷纷表示赞同,认为龙门山太高了,根本跳不过去。一不小心,还可能会摔死。但大家千里迢迢,历经千辛万苦才游到这里,如果不去瞧瞧龙门实在是太遗憾了。一时间,大家拿不定主意。
此时,那条大红鲤鱼自告奋勇,对大家说自己先跳,试一试水。说完,它使出全身的力气,纵身一跃,一下子就跳到了半天云里,带动空中的雨和云向前走。没想到一团天火紧随而来,大红鲤鱼的尾巴被烧掉了。它强忍着疼痛,继续向前跃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红鲤鱼终于越过了龙门山,落到了山南的湖水里,然后变成了一条巨龙。
其他的鲤鱼看见大红鲤鱼的经历后,吓得不敢去冒险了。这时,那条巨龙对鲤鱼门说:“你们不要怕啊,我是你们的小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所以才变成了一条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不要害怕啊!”有了它的安慰和鼓舞,开始有鲤鱼跟着跳。慢慢的,跳龙门的鲤鱼越来越多。
然而,只有极少数的鲤鱼跳过了龙门,变成了一条龙。大多数的鲤鱼都没能跳过,从半空中摔下来,额头上留下了一个黑疤。至今,黄河中的鲤鱼额头上还有这个黑疤。后来到了唐代的时候,著名诗人李白为此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从那以后,世人就把某种翻越姿势,形容为“鲤鱼跳龙门”。“鲤鱼跃龙门”的神话传说,大约形成于西汉初年,很可能与当时人们崇龙的观念有关。
进门挂什么画好?这些鲤鱼图带给你好运
鱼儿,特别是鲤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吉祥的动物。中国人大年三十夜的团圆饭,压轴菜是“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而俗语,“鲤鱼跃龙门”的寓意则是,年轻人通过征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诗词中有大量关于鱼儿和鲤鱼的题材,非常值得我们品味。
夏天的荷塘,很容易看到戏荷的鱼儿。调皮的鱼儿,一会露出水面,一会沉入水底,非常活泼。晋代无名氏的《江南曲》便是描写了这样的场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间
“莲叶何田田”,江南的莲叶,是多么的茂盛啊!然后,连用了四个方位词,东西南北,表现了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场景。
一可能是鱼儿多,东西南北都有鱼儿在嬉戏;二可能是鱼儿非常活泼,一会在东边嘻戏,一会在西边嘻戏,一会在南边嘻戏,而一会又在北边嘻戏。无论是哪种理解,我们都可以看到鱼儿活泼、调皮的样子。
这是一幅江南鱼米之乡的美景!
春天来了,鱼儿们因为洄游的需要,都会沿江河逆流而上,给人造成“跃龙门”的现象。任何人看到这种现象,都会为之一振,进而想象自己也该一跃而功成。宋代女词人朱淑真就观看了这样的场景,写下《春日亭上观鱼》:
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
只待新雷震一声
春暖花开,长江江水碧透;鱼儿在水中洋洋得意,鱼尾划动,搅得波涛顿生。鱼儿为什么这么得意?无非是它们的龙门之志即将实现,就等待新年雷声的号角了。
鱼儿即将实现自己的“龙门之志”,是非常令人开心的,而新年的雷声也为之不远了。这是多么让人振奋啊!词人没有因为自己一个小女子而自叹自艾,而是大胆歌颂了鱼儿们的“龙门之志”,更是告诉它们,新年的雷声就要到来了,你们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声音!
生活在水乡的人们都知道,春天的一场大雨,会导致河水泛滥,所谓大河涨水,小河漫。在这种情况下,鱼儿天然会随着水流逆流而上,当水流大的时候,鱼儿也众多,场面也就十分壮观。唐代诗人戴叔伦在《兰溪棹歌》里就描写了鲤鱼戏水的场景: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桃花雨”,是雨中夹杂着桃花的香味,鱼儿更喜欢这种水流了,那更是争先恐后地争抢新水,场面十分壮观。
古人对鲤鱼带有图腾性质的崇拜心理,相传孔夫子娶妻生子,喜事传出,当时的鲁国鲁哀公就派人送去了一条大鲤鱼庆贺,收到国君的礼物,谁都会很高兴。于是孔子就借这条鲤鱼给儿子起了名字,就叫“孔鲤”。从此以后,人们对鲤鱼的崇拜有增无减,唐代诗人章孝标就在《鲤鱼》一诗中写到: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眼似真珠鳞似金”,眼似珍珠,这话自然没错,很早就有“鱼目混珠”的说法,鳞似金,指的是黄金鲤鱼。鲤鱼从气质上就让人们崇拜,不管是珍珠,还是黄金,都是高贵的象征。“时时动浪出还沈”,鲤鱼一游动,就惊起浪涛来,一会出来,一会沉下去,端的神出鬼没。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这句当然是对应“鲤鱼跃龙门”的典故,一句“不叹江湖岁月深”,告诉我们,那些能够“鲤鱼跃龙门”的人,都是经过了长期的“江湖岁月”洗礼,做到了像孟子说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经历了艰难困苦,才有了成功!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鱼儿在受惊的情况下,会跳出水面。古人也很早就观察到这种现象,唐代诗人崔道融在《秋霁》一诗中就描写了这种现象: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时有惊鱼掷浪声
雨过天晴,天空一片明净,眺望远方,一座不知名的山渐渐显露出来。夜幕降临,月亮弯曲如钩,倒映江面,不时传来游鱼翻腾激荡出浪花的声音。
诗人应该是坐在船上,眺望着水面以及更远方的山峰,江上刚刚下过雨,所以“长空荡涤清”,空气也特别清新。“夜来江上如钩月”,夜幕降临,新月初出,明月如钩,勾起了诗人的思绪。“时有惊鱼掷浪声”,但时不时地“惊鱼掷浪声”,又把诗人带回这如梦幻般的现实美景中。
到了秋冬,鱼儿一般不会出来,但由于受惊,经常会跳出水面,形成一道渔业丰收的景象。
奋斗是辛苦的,但又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只有奋斗者自己知道,外人看到的,只有艰苦。就像溪流里逆流而上的鱼儿,我们看到的是逆流的艰难,但焉知鱼儿就没有逆流而上的快乐?宋代诗人赵方在《溪鱼》中写到: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溪流飘渺,一眼望不到尽头;而且到处是涟漪,甚至是波涛汹涌。但这些都不能阻止鱼儿逆流而上,因为鱼儿一会跃出水面,一会潜入水底,这其中的快乐,只有它自己知道。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更加令人兴奋的是,如果是逐着桃花浪上去,在风雷来临的时候,它将“鱼跃龙门”,一举进入天池那个仙境。
对于奋斗者来说,奋斗的过程是艰苦的,但过程焉知没有快乐,所谓“痛并快乐着”;这还不算,还有更大的成功在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完成“鲤鱼跃龙门”的时候,那算是神仙般的快乐!
当我们在欣赏荷塘的美景时,满眼的绿色,嫩绿的荷叶,青青的荇菜,是否有一种让人美不胜收的感觉?这个时候,如果有鱼儿跃出水面,是不是更有意外的惊喜?宋代诗人张镃在《园中口占二首其一》中写到:
荇带荷钱渐满池,吹香隔岸尽荼醾。
潜鱼忽掷金梭起,补足今朝未了诗。
潜鱼忽掷金梭起,补足今朝未了诗
“荇带荷钱渐满池”,荇菜长成了衣带一样宽了,荷叶像铜钱一样大小,它们一起,长满了整个水池,满眼望去,翠绿一片;水池的岸边,都是荼醾,微风吹来,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潜鱼忽掷金梭起,补足今朝未了诗”,更让人惊喜的是,忽然有锦鲤跃出水面,就像投掷金梭一样,在编织五彩斑斓的壮锦一样。这锦鲤跃水,就像这美景画卷的点睛之笔,让诗人把一首未完成的诗补全,至此功德圆满。
锦鲤的跃起,使得水池美景静中有动,静动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美丽画卷!
宋代大诗人陆游,以鲤鱼寓己,表达了自己深受南宋小朝廷的束缚,郁郁不得志的现状,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期望雄心壮志得以实现的那一天。他在《鲤鱼行》中写到:
鲤鱼财三尺,浅水不覆脊;
虽怀江湖乐,已叹刀几赤。
长鲸之长几千丈,雪蹴山倾万重浪,
纵游不厌沧海宽,一跃已在青天上。
身世局促古所哀,噞喁贪饵胡为哉?
人间沟渎莫更顾,夜半变化乘风雷。
人间沟渎莫更顾,夜半变化乘风雷
“鲤鱼财三尺,浅水不覆脊”,这是南宋小朝廷,不能让自己施展才华的写照。“虽怀江湖乐,已叹刀几赤”,“刀几赤”即是砧板上的鱼肉之意,我虽然在南宋小朝廷过得还算快活,但实际上任人宰割的对象。
“长鲸之长几千丈,雪蹴山倾万重浪”,诗人实际上是希望自己能像长鲸一样,在大海万重浪里遨游。“纵游不厌沧海宽,一跃已在青天上”,大海再宽广无垠也无所谓,一个跃起,就已经在青天之上。
“身世局促古所哀,噞喁贪饵胡为哉”,我现在身为鲤鱼,身处一个小小的江湖,已经让人悲哀了,但这还不算什么,还要时时小心翼翼,不要吃到别人下的鱼饵。
“人间沟渎莫更顾,夜半变化乘风雷”,无论如何,人间的小沟小渠,莫要去,那里只会让自己龙搁浅滩;自己要在江湖里,等待时机,当春天来临,夜半十分,风云雷击,就可以“鲤鱼跃龙门”了。
一个乐观的人,看待事物的态度都是乐观的。比如,宋代诗人祝庆夫在水池里,看到了锦鲤,就觉得它会“鲤鱼跃龙门”,这无疑是非常积极的生活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诗人在《池鱼》中写到: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四四方方的水池,水面如镜,绿色溶溶;锦鲤在池中追逐风浪,鱼翔浅底。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快来看这三春,烟水蒙蒙,春暖花开,锦鲤将一跃龙门,化作神龙。
现实约束总是存在的,只有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才能奋斗下去,才有迎接成功的可能!
唐代诗人元稹在《赋得鱼登龙门》回顾了“鲤鱼跃龙门”前后的历程,“跃龙门”之前不但要经历千辛万苦,更是要经历惨痛的失败;一旦“跃龙门”成功,那将是“一览众山小”的豪气:
鱼贯终何益,龙门在苦登。
有成当作雨,无用耻为鹏。
激浪诚难溯,雄心亦自凭。
风云潜会合,鬐鬣忽腾凌。
泥滓辞河浊,烟霄见海澄。
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
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
“鱼贯终何益,龙门在苦登”,等龙门,靠的是自己的勇气和力量,集体的力量是没有用的。“有成当作雨,无用耻为鹏”,有时候,仅仅是一场雨,不足以让鱼儿化成鹏,但不要灰心丧气。
“激浪诚难溯,雄心亦自凭”,巨浪诚然是难以上溯,但仍然要有雄心壮志,不断攀登。“风云潜会合,鬐鬣忽腾凌”,等待风云雷电交加的时刻,鱼儿就能腾空而起,开始自己的凌云之旅。
“泥滓辞河浊,烟霄见海澄”,从此离开了浑浊的河流,在大海上,拨开云霄,就可以看到澄清的大海了。“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同时,回顾那些顺流过小日子的同辈们,它们谁敢想象能像我一样升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