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牛尊,春秋晚期的青铜牛尊

广告 X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牛年看牛——文物篇

为了迎接牛年的到来,我前往陕西各大博物馆,寻找各种各样的“牛”文物。从商周时期,到汉唐时期,我精心挑选了20件“牛”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画像砖、蚌饰等不同的种类。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希望这些“牛”文物,能给大家带来好运——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拍摄这些“牛”文物,我先后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茂陵博物馆、渭南市博物馆等地。同时,在我曾经拍摄的照片中,也找到很多的“牛”文物,包括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汉中市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等地。因此,我们将要看到的20件文物,来自陕西省内的9家博物馆。

青铜牛尊,春秋晚期的青铜牛尊

1、商·青铜兽面具

出土于汉中市城固县宝山乡苏村,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于一层商代展厅内。兽面具为牛首造型,头顶有翘起的牛角,乃作战用具盾的装饰,表达了当地人对牛的崇拜,甚至将牛作为自己的保护神。

2、西周·牛头蚌饰

出土于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于一层西周展厅内。这件牛头小巧玲珑,长度大约只有3厘米。简单的线条刻画出双角和五官,在牛的头顶处,有一个圆形孔,可以用来穿绳。

3、西周·青铜牛尊

出土于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于一层西周展厅内。牛伸颈翘首,作吼叫状,嘴部为流,可以倒酒。体形浑圆,四腿粗壮,尾巴紧缩臀后。背部开方口,盖上铸虎钮,牛大虎小,相互呼应。

4、西周·圆雕玉牛

出土于宝鸡市茹家庄1号墓,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于古代玉器专题展内。这件小小的玉牛,高2.4厘米,长4.5厘米,厚1.1厘米。摆放在微缩的景观中,仿佛正在树林里吃草,头部朝下,臀部翘起,活泼可爱。

5、西汉·彩绘陶牛

出土于咸阳市汉景帝阳陵的丛葬坑,收藏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陈列于考古陈列馆之中。牛的表面着黄色彩绘,身躯壮硕,脖颈粗短,腹部宽大。牛的额头和尾部有圆孔,原本应该安装着木质的犄角和尾巴。

6、西汉·石雕卧牛

收藏于兴平市茂陵博物馆,陈列于霍去病墓东侧的回廊内,长约260厘米,宽约160厘米。牛卧在地面上,神情安祥宁静,圆睁的眼睛、肥大的鼻子和宽厚的嘴巴,成功地表现了牛的温良驯服和粗壮有力的特点。

7、西汉·玉雕卧牛

出土于渭南市蒲城县西贾曲村汉代遗址,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于二层汉代展厅内。牛四腿曲伏,头微抬前伸,眼睛圆睁,鼻孔张开,嘴唇微启,双角后伏,一角残缺。据说,牛的腹部刻有“估”字,含义不明。

8、西汉·铜牛灯

出土于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丑村,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于二层汉代展厅内。牛昂首挺胸,蜷足伏卧,五官清晰,双角尖锐。牛体内中空,可以存放油;背部有纽,能够活动,翻起以后,便是灯盘。

9、东汉·牛耕图画像砖

出土于榆林市米脂县的汉墓之中,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于西安石刻艺术室。农夫头戴平顶帽,身穿宽大的袖衣,双手扶犁,弯腰俯视。两牛抬杠,拉犁耕作,步调一致,大步向前,反映了汉代耕作技术的发达。

10、十六国·彩绘陶牛车

出土于咸阳市平陵M1号墓,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于二层北朝展厅内。牛身体修长,头部有,描绘眼睛和络头;髋部有褐彩,描绘卷云纹。车厢略呈长方形,前面和底部留有插孔,配车辕和轮子等构件。

11、北朝·彩绘陶牛车

出土于西安周边的北朝墓葬,收藏于西安博物院,陈列于地下一层内。制作简单,外表粗糙,彩绘不明显,整体较笨拙。牛埋头前行,双角卷曲,体形健壮,四肢短小;牛所拉的车,外观呈方形,前方开有门,两侧有轮子。

12、西魏·陶牛

出土于汉中市汉台区崔家营西魏墓,收藏于汉中市博物馆,陈列于魏晋南北朝厅。这件陶牛下半身已经残缺,残长55厘米,残宽17厘米,残高27厘米。虽然看不到四肢,但是头部很完整,五官清晰,双目有神。

13、北周·陶牛

出土地点不明确,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于二层隋唐展厅内。保存完好,体量较小,站立在一个环形的底座上,为北周时期墓葬的随葬品。双角短小,低头沉思,背部前方微微凸起,脖子下面褶皱清晰。

14、唐·陶牛

出土地点不明确,收藏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列于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五件陶牛造型一致,身体呈灰黑色,蜷腿跪卧于地,圆圆的小眼睛,感觉非常可爱。将牛与羊、猪、马、鸡、狗摆放在一起,有“六畜兴旺”的寓意。

15、唐·白釉陶牛

由渭南市刑警队移交,收藏于渭南市博物馆,陈列于三层隋唐展厅。牛站立在长方形的底板上,通体涂有光滑的白色釉料,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嘴巴张开,露出了一丝微笑,显示出质朴敦厚的性格。

16、唐·石牛

原本摆放在咸阳市乾县峰阳镇西湖村石牛寺内,后来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于西安石刻艺术室内。此牛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蜷腿侧卧于地,头部偏向左侧,面部可见络头,眼睛炯炯有神。

17、西周·淳化大鼎

出土于咸阳市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原村的西周早期墓葬中,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暂时没有对外进行展出。此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

在鼎的口沿下,铸有两两相对的夔龙,中间隔着一道短扉楞,下方可以看到凸出的牛头,双角翘起,好像月牙。当时,进行祭祀时,牛、羊、豕被称为“太牢”。天子祭祀社稷时,才能够使用太牢。

18、唐·景云钟

原本悬挂在唐长安城的景龙观内,曾经在西安钟楼上悬挂过一段时间,后来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于仪门内的亭子之中。此钟高247厘米,口径165厘米,重6吨。

在景云钟的表面,交错的方格之中,可以看到一只夔牛。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这种牛仅有一只脚,头上没有角,身体青苍色。大风大雨的时候,吼叫声如同雷鸣,并且散发出日月般的耀眼光芒。

19、唐·三彩天王俑

出土于西安东郊的唐墓之中,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于二层隋唐展厅内。天王俑浓眉大眼,左手叉腰,右手举起;身上穿着明光甲,腰中系带,威风凛凛。

天王的脚下,踩着一头牛,左脚站在牛背部,右脚踏在牛头顶,牛卧在山形的底座上。在佛教中,牛是高贵的动物,具有威仪与德行。在《无量寿经》中写道:“犹如牛王,无能胜故。”牛与佛教的天王一起,摆放在墓葬里,共同保护墓主。

20、唐·彩绘十二生肖陶俑

出土于咸阳市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和夫人高氏合葬墓,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于二层隋唐展厅内。十二件陶俑均为兽首人身,平均高度约25厘米,按照顺序,整齐排列,象征轮回,镇墓辟邪。

人身均为文臣的形象,穿着圆领宽袖的长袍,双手执笏板拱于胸前,配以不同生肖的头像,构成一个个独立的单体生肖陶俑。其中,生肖牛的形象呆萌可爱,短短的两个角,竖起的小耳朵,微微倾斜的头,瞪着大大的眼。正面看去,让人忍俊不禁!

青铜猛兽 | 藏拍·赏鉴

今年是农历牛年,牛年我们一起说说“牛”,通过陕西特有的和牛相关的民间工艺或珍贵文物等,讲述陕西的“牛”故事,感受历史文化魅力。首先带大家认识西周青铜器中的顶尖之作——西周牛尊。

牛年大吉

嗨,大家新年好!我叫牛尊,出生于2000多年前的西周,是模仿牛的形象铸造的一件青铜酒器,现在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经常能和国内外朋友见面。1967年,宝鸡市岐山县京当乡贺家村的村民在挖渠时发现了我,经过考古专家鉴定,给我取名为青铜牛尊。我出土的地方离周文王宫殿遗址不到200米,非常珍贵,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 刘素:

牛在当时可以说是祭祀等级当中的最高等级了,由此可以见“牛尊”当时所具有的极高等级。

牛年大吉

我体态健壮,通高24厘米,身长38厘米,腹深10.7厘米,重6.9千克。你看,我的牛头抬起,舌头伸出作吼叫状,双眼圆睁,背上的老虎实际上是一方盖,揭开盖子便能将酒注于腹部。我的嘴可以用来倒酒,尾巴可以当作把手,四条腿还可以加热,有着温酒的作用。在我身上,还有着漂亮的纹饰,极具有抽象和艺术的美感。用现在的话说,我是智慧与美貌并存!

陕西历史博物馆 讲解员 刘素:

它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的一个体现,同时也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祭祀制度、西周时期的酒具、礼仪文化,包括人与牛之间的关系都有一定的联系。

上一篇: 钱包未能连接到互联网;为什么钱包显示未能连接到网络
下一篇: 平安银行收藏品收购中心-收藏品怎么卖出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