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场提前消化的减半利好吸引了过量的矿工尤记得,在今年四月初丰水期即将来临之际,“矿场机位过剩”的消息似乎还在满天飞。

减半行情变化
这一次,我完全有理由相信,第三次减半后,比特币还会迎来一次大幅增涨的“减半行情”。理由很简单,因为“前两次都涨了啊”——人们不愿意去相信没有参考样本的事情(比如第一次减半)、谨慎看待仅有极少参考样本的事情(比如第二次减半)、积极地相信或者自我暗示有着较多参考样本的事情(比如明年将会到来的第三次减半)。
这是人之常情,而人之常情也就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明年减半后比特币还会迎来疯涨,哪怕他们并不懂加密货币、不懂区块链、甚至不懂金融。
而这种几乎所有人都达成共识的利好,必然会被更早、更大程度地提前消化,于是我们便看到了现在重新被点燃的矿业市场,看到了丰水期大量涌入的矿工群体。
发改委将“挖矿”列为淘汰行业,大量矿场因此关停?
今年4月9日,我国发改委(发展和改造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并在该文件里提议将部分产业划分为“淘汰类行业”,其中,“虚拟货币挖矿”赫然在列。
4月9日,这个时间不偏不倚,正好与丰水期的到来以及比特币的蓄势上涨产生了交集。但这件事并没有阻止、也不可能阻止大批矿工在比特币呈现良好上涨趋势时投身矿业市场,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不过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
丰水期时,作为主要算力提供地的云贵川三省水电产能提高、价格下降,此时的电力成本以及矿场数量都足以容纳在小牛市以及利好刺激下涌入的大批矿工。可到了枯水期,上述三省的水电产能则会降低、价格也相应上升,许多矿工都不得不迁移至拥有全年稳定电力的北方矿场。
而北方的矿场,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内蒙。其中,新疆的当地政府在发改委发布《指导目录》后不久,便出台了相关规定,不仅对矿场的挖矿行为进行了限制,还对违规用电现象予以了严厉的打击。
据了解,新疆的算力占全网的比重约为25%,为仅次于四川的算力供应地。此番的政策限制,势必会令新疆的矿场资源受到不小的影响,而枯水期下本就被迫面临“僧多肉少”局面的矿工之间,大概会为了争夺机位资源和电力资源而迸发出更加激烈的竞争。
变数不止于此。
由于北方的寒冷季节较长,民众对于供暖能源的需求较大,所以政府一向对于矿场的能耗和总产有着限制。
在丰水期all in的矿工致使北迁的矿机数量井喷式地上涨,能耗与总产自然也随之增长,那么超出政府对于能耗限制的那一部分矿机,自然会和那些在机位竞争中落败的矿机一样遭到停用甚至是弃置。
此时此刻,正在四川加足马力,为矿工们带来不菲收益的矿机,仅在一两个月后就得面临“北迁”难题。固然大部分矿机北迁之后仍然能够投入运作,但在政策限制和机位资源紧张的多重影响下,等待某些矿机的也许是停机的命运。
政策、资源更加紧张,海外会是“沃土”吗?
丰水期时涌入的过量矿工以及政策的不明朗令枯水期的隐患激增,于是部分矿工把目标瞄向了海外,而伊朗则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至于原因,我想下面这个事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
今年6月底,伊朗能源部发言人Mashhadi公开表示,因为比特币挖矿活动的增多,伊朗国家电网承受了巨大的用电负荷,而伊朗并未对挖矿行为做出定义也尚未出台税收规定,因此挖矿从法律意义上来讲是非法的,参与挖矿的公司或者个体在被检测到用电异常后将被强行断电。

伊朗电网
然而,就在Mashhadi强调比特币挖矿行为将会遭到强制断电后的第二天,一名来自伊朗的推特用户便分享了一张在清真寺内运行的比特币矿机的照片,似是对昨日能源部发言人的挑衅。
事实上,由于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崇高地位,许多清真寺得到了由政府提供的免费电力,这些电力对于矿工来说,无疑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而上述这个公开挑衅的能源部发言人的推特用户,正是借助这些由政府提供的免费电力来谋取利益的矿工。

挑衅者在推特发布的图片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矿工瞄准伊朗矿场的原因所在——非法的“黑矿场”。除了清真寺的免费电力外,来自自贸区的非法供电也是伊朗黑矿场得以运作的一大原因。
当然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伴随着非法低廉电力的,是伊朗政府逐渐加大对挖矿活动乃至加密货币的打击和管制。而伊朗之外,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代表的的中亚发展中国家也是很好的去处,这些正处于振兴经济建设阶段的国家,电费往往都在两毛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