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大陆上市梦断?
陷入负面舆论、高收入存疑、上市举步维艰、矿机行业竞争加剧,难有颠覆性创新……矿机行业的霸主比特大陆似乎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处境。
9月18日,推特上有投资者声称要起诉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特大陆”),因其误报财务信息并有重大遗漏。前一日,该用户还称比特大陆在未来几个月内可能面临破产。(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该推文下有人留言:比特大陆为什么不雇佣推特上的这些天才少年做顾问呢?比特大陆创始人、CEO吴忌寒回复:把简历寄过来。予以否认破产传闻。
对于比特大陆于2018年9月申请港股IPO一事,在港交所9月14日披露的待处理发行人名单中,并未出现比特大陆的名字。《中国企业家》向比特大陆询问原因,对方回复“不太清楚”。一位接近比特大陆的人士称,或受到当下种种负面舆论影响,暂时搁置了上市计划。
9月20日消息,数字货币资讯网站Coingeek创始人Calvin Ayre在Twitter上爆料,比特大陆将终止IPO并尝试重组。
界面新闻记者从一位接近比特大陆高层的知情人士处获悉,比特大陆确已终止IPO。
比特大陆成立于2013年,四年后,获得红杉资本、IDG资本等5000万美元A轮融资。不到一年,完成B轮融资,估值约120亿美元。据悉目前已完成Pre-IPO融资,估值140亿美元。按照胡润独角兽指数,2018年比特大陆排在第13位,在它前面有蚂蚁金服、滴滴、美团等12家公司。
这家独角兽目前或面临着财务困局。迟迟未公开的Q2业绩,在一份被泄露的财务报告中被曝光,矿机暴跌90%。来自陶石资本研究团队的分析预测,比特大陆2018年的整体销售惨淡,最多在11亿美金左右,后面三季度的营收总额预估在3亿美金左右,环比2017年下降65%以上。
此刻的比特大陆似乎身陷困局,它的困境,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国内整个矿机行业的现状。
矿机卖不动了?
“受比特币行情的影响,据我所知,一些使用老旧机型的矿工已经被迫关机了”,puffer mining创始人张宁卿告诉《中国企业家》。
和2017年相比,2018年比特币行情不利,价格暴跌一度接近6000美元红线,加密货币挖矿回报减少,这导致一些矿工的收益低而被迫关机。
张宁卿用来挖矿的矿机近一半是比特大陆的S9型矿机,“在同等算力的前提下,与神马、阿瓦隆的矿机相比,S9型矿机稳定性较高。”但他指出,当下算力一直在增长,矿工的收益一直在下跌,成本控制得好的矿工才能继续存活,以目前的行情看来,换新机器是迟早的事,只是时间问题。
区块链孵化器哈希屋的创始人苏潇,早年参与北美规模最大的矿场创业,后来回国创业,他向《中国企业家》坦言,错过了比特大陆的Pre-IPO融资。
2018年4月,苏潇买了一台全新的S9型矿机,价格在8000元左右,以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看,已经贬值90%。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对于矿机本身而言,使用寿命还很长,却不得不面临被更换的命运。“矿机价格每天都会波动,行情不好,就会贬值,矿机的更新迭代是一种博弈,要看行情,没有收益的时候就会被换掉。”
据苏潇介绍,换矿机也是一次洗牌,要想在这个行业存活下来,必须不断更新迭代矿机。但并非所有的矿工都有能力换,因为有些矿机成本高得令人咂舌。“这一轮洗牌,有家底的矿工存活下来的概率比较大。”
比特币通过挖矿产生,挖矿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首次通过挖矿获得了创世区块中的50个比特币,由此拉开了比特币淘金热的序幕。
最早开发比特币挖矿机的机构,来自美国的“蝴蝶实验室”,2012年宣布要研制出高于当时水平的矿机。同年下半年,国内市场上的嘉楠耘智创始人张楠赓、比特大陆的吴忌寒先后宣布制造矿机的计划。
2013年,吴忌寒和芯片专家詹克团一起创建了比特大陆,在经历几次熊市后,比特大陆击败了几乎所有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覆盖了目前矿机市场80%的份额。
“除了赶上早年的行情,比特大陆的矿机在算力和价格上也占有很大的优势,稳定、性价比高”,一位使用比特大陆的蚂蚁矿机挖矿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与此同时,比特大陆旗下三家矿池掌握了比特币算力的命脉。
矿机销售收入是比特大陆的主要收入来源,而S9型矿机占到了矿机营收的大部分比重。以2018年 Q1为例,比特大陆总收入19.0亿美元,其中97%来自矿机销售的收入。在这部分收入中,S9型矿机则占到了67%的比重。
此前,比特大陆CEO吴忌寒在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时表示“感到很幸运”,并透露2017年比特大陆的年收入达到了25亿美元。而来自研究机构联博发布的一份报告则对比特大陆2017年的高收入质疑,“去年囤积了大批矿机部件,并未售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和数字货币市价下跌不无关系,而随着币价下跌、市场矿机需求下降,也直接影响投资人对矿机厂商的财报预期,对比特大陆估值偏低,对其IPO不看好。此前在比特大陆即将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时,多家媒体报道投资方中将出现腾讯、软银、中金等身影,随后各方予以否认。
而嘉楠耘智、亿邦国际两大矿机厂商已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这或许也会对比特大陆造成了一定压力。
技术迭代抢跑
“对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比特大陆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芯片迭代”,苏潇认为这是目前所有矿机生产商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位研究区块链的人士也持同样观点,“对于矿机公司而言,快人一步将优化迭代后的芯片做出来,才能占领市场。”
此前,比特大陆产品战略总监汤炜伟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表示,2016年初,公司就开始了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研发,2017年4月将芯片交给代工进行流片。
事实上,自从2015年推出S9i矿机之后,比特大陆至今尚未推出一款具有颠覆性的产品,一直依靠S9矿机维持着市场。“目前为止,比特大陆流片试验失败了几次,迟迟没有推出下一代”,苏潇说。
不只是比特大陆,包括嘉楠耘智、亿邦国际在内的矿机厂商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研发时间,但真正推出产品的并不多,这也是整个矿机行业所面临的考验。
2018年7月31日,在矿机市场上排名第二的嘉楠耘智推出了业界期盼已久的最新制程7nm ASIC芯片矿机。(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9月19日下午,搭载比特微全定制颠覆传统芯片神马M10矿机发布,一位在现场参会的挖矿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这将会成为目前市面最强机器,但价格却高达一万元。上个月底,比特大陆在深陷一年的专利纠纷案失利,诉讼被驳回,而诉讼的对象正是比特微公司。
此前,比特大陆的蚂蚁矿机与阿瓦隆矿机相继公布7nm ASIC规划,矿机领域中的一场两雄技术争霸赛由此而发,如今,后者已顺利推出产品,且这款芯片单机30T的强劲算力被前述接近比特大陆的人士称为“颠覆行业,却令比特大陆有点担忧”。
不过,比特大陆依然有机会追上,“业内此前预测7nm ASIC芯片的算力会比S9i略提升一倍,但实际应用中提升并不多,前者功耗算力比在90W/T左右(S9i实际应用在95W/T),并且后来者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对于一款矿机而言,最核心的两个要素是算力与功耗,据苏潇介绍,功耗比是一款矿机质量高低最直观的表现,由产能和耗电量两个变量决定,很多时候功耗反而比算力更重要,是因为功耗代表的是电力消耗,而挖矿最大的成本就是电费,“即使算力提升,功耗如果很大的话,那也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在矿机创新的赛道上,比特大陆正被超越。对手芯片技术的更迭,使其可能逐步失去技术优势,整个行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除了国内公司的竞争,英特尔、三星等传统芯片设计商也开始布局这个行业。
眼下,对于比特大陆来说,推出新的产品成为当务之急。
转型AI,下一个路口?
对于这家年轻的公司而言,除了要考虑加密货币市场的不确定性,整个政策环境的风险也要应对。
2017年9月,政府放出了可能限制挖矿的信号。而比特大陆自称“早有准备”,从去年开始就布局转型,将AI确定为下一个主要目标。
吴忌寒曾在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时说:“比特大陆的首款AI芯片是一款ASIC芯片,专为加速机器学习设计。预计未来5年内比特大陆40%的收入将来自AI芯片。”
在监管态势延续的情况下,比特大陆选择转型AI被苏潇描述成“政策环境不明朗形势下的‘洗白’”。他认为,相比国外矿机市场行情,国内加密数字货币以及矿机行业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朗,加上AI已成为国内认可并得到追捧的风向,AI芯片和矿机行业研发的芯片和AI芯片的逻辑又有一定相通之处,与其他芯片研发公司相比有一定优势。
在张宁卿看来,这只是公司的一种公关需求,对于技术而言,实则没有任何必要。
在9月11日的“第四届全球区块链峰会”上,近日鲜有露面的比特大陆创始人吴忌寒在会上详细描述了他设想中区块链技术未来十年发展主线,其中特别提及了“区块链+人工智能”。
他认为,人工智能的程序算法非常适合放在区块链上,成为一种很独立的存在。将来的解决方案是人工智能算法部署于区块链上,从而获得更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比特大陆将下一个方向锁定在AI市场,从表现来看,也只是虚晃一枪。有说法称其AI芯片是简化版的GPU,(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可以用来做以太坊、zcash等所谓显卡算法的数字货币矿机,其AI芯片大量出货并没有在AI行业,而是用于制造矿机。
目前看来,一家矿机行业的巨头,想要积极拥抱转型智能芯片,能否迎来新的辉煌,仍是未知。
(文章来源于:中国企业家杂志摘编)
港交所疑拒绝比特大陆上市 国内三大矿机公司IPO或团灭
真是口是心非。
比特大陆,一家以区块链和挖矿安身立命的公司,现在正式披露了上市招股书。
连年高歌猛进,94%营收来自矿机销售, 日赚2800多万,研发人员平均月薪6万多……
你说是区块链巨头也好,矿机霸主也罢,或者以芯片新势力来定义,都能概括比特大陆的过去和现在。
然而说到未来,上述就“不合时宜”了。
还是在这份招股书中,这家在区块链浪潮里风生水起的公司,喊了区块链95次,出现AI及人工智能211次,AI芯片则有70次。
毫无疑问,站在历史进程里的比特大陆,正准备通过快速上市和业务转型,变成另一个样子。
在周星驰经典电影《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昏迷之时,喊了晶晶姑娘98次,喊了紫霞仙子784次。
如果比特大陆是至尊宝,那么区块链就是白晶晶,而AI就是他的紫霞仙子。
但,这还不是比特大陆的全部秘密。
据招股书披露,比特大陆2018上半年收入28亿美元,约人民币196亿元;净利润7亿美元,约人民币51亿元。
相当于比特大陆上半年,每天收入人民币1亿元,日赚2817万元。
这些收入基本上依赖于矿机销售。矿机销售占总收入的94%,自营挖矿收入占比3.3%,矿池运营收入占1.5%。
这个赚钱能力如何?咱们可以对比一下比特大陆招股书中念念不忘的英伟达。今年二季度,英伟达日入2.3亿元,日赚8200万元。
比特大陆收入是英伟达的47%,净利润是34%。现在,英伟达市值1600多亿美元。当然,这俩公司完全不同,招股书中比特大陆特意对标了英伟达,所以我们把数据放在这里,仅供参考。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数。
就是比特大陆持有的加密货币。
截至2018年6月30日,比特大陆持有的加密货币总额约人民币61亿元(8亿美元),这些加密货币来源有三个:1、以加密货币结算的矿机销售 2、自营挖矿 3、矿池运营所产生的挖矿奖励分成。
例如,今年上半年比特大陆自营挖矿收入人民币6亿元(9434万美元)。但是,请注意,比特大陆在招股书里,仅把这些加密货币“按成本入账”,而没有在写财报的时候,按照公允值进行重估,以规避加密货币价值的大幅波动。
目前比特大陆的资产总值31亿美元(约人民币213亿元),其中的主要构成包括:矿机存货8.8亿美元、加密货币8.8亿美元、预付款6.5亿美元、现金3.4亿美元。
另外,比特大陆的业绩似乎出现了重大变数。
毕竟今年加密货币市场跌幅明显,政策监管大幅收紧。比特大陆的上市和业绩,也曾传出生变和走弱的传言。
此前坊间曾传出比特大陆Pre-IPO融资时泄露出来的信息。当时的数据显示,比特大陆2018年一季度的收入超20亿美元,净利润超10亿美元。
按照这一数据估计,比特大陆今年二季度收入不到8亿美元,而净利润应该亏损超3亿美元。
也就是说,快速发展的比特大陆又站在了历史拐点。
财务状况不乐观,如果单单依靠高风险的矿机销售等与加密货币有关的业务,很难支撑起一个上市公司的主体。
所以,在招股书的一开头,比特大陆就援引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称,按照2017年收入计算,自己是中国第二大和全球前十大无晶圆厂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设计用于加密货币挖矿和人工智能的ASIC芯片。并披露,以去年收入计,比特大陆是全球第四大无晶圆厂ASIC芯片设计公司。
在接下来在介绍自己的优势时,比特大陆认为自己首要的是全球ASIC芯片行业的领导者,次之是蓬勃发展的区块链生态系统先驱,第三个优势才是AI芯片行业的有力竞争者。
虽然AI芯片排在区块链之后,但通过搜索得出,整个招股书中,提到“AI”203次,“人工智能”8次,“AI芯片”70次。“区块链”不过95次。
而且,在招股书中,素有“矿霸”之称的比特大陆除了财务数据之外,向投资者讲述的是一个关于AI的故事。准确的说,是关于AI芯片的故事。
比特大陆也在招股书中表示,IPO集资所得部分将用于高科技AI芯片及AI应用的研发及扩大生产。
底气从哪来?
比特大陆在招股书中表示,在ASIC芯片设计上的成功经验、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与台积电的深入合作,是转型到AI领域的优势。
不少媒体都报道称,比特大陆是次赴港上市,将有望成为今年或明年港股最受瞩目、集资额最大的高科技芯片股IPO。
截止到现在,比特大陆的AI芯片已经推出了两代,分别为2017年第二季度推出的28纳米的BM1680,应用于云端训练及推断;2018年第一季度推出的28纳米的BM1682,应用于云端推断。并计划于2018年第四季度推出12纳米的BM1684,也主要用于云端推断。
比特大陆表示,公司是全球少数几家有能力开发用于云端训练及推断的AI芯片的公司之一,这些公司中还包括谷歌和英伟达等。
但是,种种迹象透露出,比特大陆的AI芯片业务才刚刚起步。
收入情况
招股书中并没有单独列出AI芯片的收入情况以及具体的发展规划,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介绍整个市场的行情。
比如,招股书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称,按收入计,全球云端AI市场从2013年的约2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约2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0.0%。预计全球云端AI芯片市场将进一步快速增长,并于2022年底达到约235亿美元,从2017年至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2.1%。
根据其业务构成来看,大致可以推断出,AI芯片的收入还不到比特大陆整体收入的0.1%的0.2%,也就是说,还不到43.6万美元。
虽然很少,但他们自己有很高的期望。今年5月,在接受《彭博商业周刊》的采访中,吴忌寒表示,未来5年内,公司40%的收入可能来自AI部门。
招股书中披露,公司将会把业务范围拓展至其他的AI技术领域,如设备端计算芯片、算法和开发平台,来把握AI行业的庞大增长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彭博社报道称,投资研究公司Bernstein的分析师Mark Li等人认为,比特大陆能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成功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不过也有确定的东西,比如造就新一波年轻壕壕壕。
毫无疑问,比特大陆一旦IPO,创始团队成员都将“脱穷而出”。
根据招股书披露,比特大陆创始团队持股情况如下:
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联席董事会主席詹克团通过Cosmic Frontier Limited持有公司36%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联席董事会主席吴忌寒通过Victory Courage Limited持有公司20.25%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公司创始方之一赵肇丰及其家族持有6.26%股份。
公司执行董事葛越晟(负责投融资)持有4.18%股份。
公司创始方之一胡一说持有4.18%股份。
此外,宋文宝持股0.72%,员工持股平台占比18.47%,预计对外引入股票投资者股份占比约为9.94%。
那么具体身价如何呢?
如果按照比特大陆今年8月B+轮融资时120亿美元估值计算,两位核心创始人都将跻身百亿富豪榜。
其中,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詹克团持股36%,身价超4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亿。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吴忌寒持股20.25%,为第二大股东,身价超2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亿。
顺便一提,詹克团1979年生,39岁。吴忌寒1986年生,32岁。
当然,不管上市不上市,比特大陆的员工待遇也不错。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最新员工情况:
截至2018年6月30日,员工总数2594人。
其中研发840人、占比32.28%。
生产管理701人、占比27.02%。
矿场维护及运营535人、20.62%。
行政235人、占比9.06%。
客服209人、占比8.06%。
销售及市场人数最少,74人、占比2.85%。
薪资待遇也迎来一篮子曝光:
首先是研发:
以2018年上半年为计,研发薪资+股权激励总支出5582.8万美元,按840人计,人均半年收入6.646万美元,比特大陆研发人均月收入:1.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5万元。
其次是行政管理:
以2018年上半年为计,行政管理薪资+股权激励总支出1729.9万美元,按253人计算,人均半年收入6.83万美元,比特大陆行政管理人均月收入:1.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5万元。
最后还有销售:
以2018年上半年为计,销售薪资340.9万美元,按74人计,人均半年收入4.6万美元,即比特大陆销售人均月收入:0.7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万元。
不过,可能你也发现了,研发和行政管理的高收入,都是涵盖了股权激励的,但这项浮动比例和实际兑现,仍有变数。
所以不含股权激励的薪资情况如何呢?
研发人员,2018年上半年薪资支出20928.9万美元,按840人计,人均半年收入2.5万美元,平均月入0.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5万元。
行政管理人员,2018年上半年薪资支出1199.5万美元,按253人计,人均半年收入4.7万美元,平均月收入0.7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43万元。
这样的薪资水平,区块链圈不知道,但放人工智能领域——已是第一梯队水平了。
最后,比特大陆的董事会构成也有点意思。
除了公司5人高管外,还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搜狗CEO王小川、北极光创投创始合伙人邓锋、去哪儿CFO孙含晖等构成了独董团。
历史融资中的机构股东们,却没进一步出现在董事会中。
招股书披露,比特大陆自创立以来,共计进行了3轮融资。
其中,李开复旗下的创新工场是比特大陆首轮机构投资人,目前持股1.13%。
— 完 —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比特大陆控制权争夺战:内斗再度升级
随着比特币价格大幅下滑、人们对于比特币发展信心的低迷不振、比特大陆存货量高企,港交所对比特币矿机巨头比特大陆的上市表现出了不情愿的态度。业界有观点认为,这将为比特大陆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12月17日,有媒体引述《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称,港交所对矿机巨头的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非常犹豫”,由于行业非常不稳定,港交所不希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此类IPO的交易所。
据媒体12月19日的报道,港交所一位发言人在一封邮件中称,不愿批准比特大陆IPO的消息是谣言。在被问及关于比特大陆IPO状况核实和详细情况时,这位发言人表示,“香港联合交易所不对传言置评。”
在12月20日,据《》报道,有消息人士称,香港股市监管机构和运营商表示,在适当的监管框架到位之前,不愿批准比特大陆的IPO。
在比特大陆之前,证券交易机构早就拒绝过矿机行业。这已经不是11月中旬,据路透社消息,香港证券交易所网站显示,嘉楠耘智的香港IPO申请在提交6个月后已经失效,筹资目标约4亿美元。消息人士表示,香港证券交易所对嘉楠耘智的业务模式和前景存在许多疑问,并且嘉楠耘智今年不能完成IPO。另一家矿机巨头亿邦国际则因为卷入5.2亿元非法集资案、深陷P2P资金腾挪丑闻而被港交所暂停了公开上市程序。
据CoinDesk报道中的消息人士称,证券交易机构认为加密货币行业极为波动性,甚至很难判断能否在一两年后仍然存在,在上市合适性和持续经营成疑,港交所不希望成为首家接受矿机上市的交易所,更不想成为首家有相关股份结业的交易所。
根据官方信息,比特大陆于今年9月底向香港联合交易所(HKEX)提交上市申请,并拟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据申请文件,比特大陆上半年收入达28.5亿美元(约合222亿港元),较2017年全年25.2亿美元(约合196亿港元)有所增长,其中九成收入来自矿机销售。
在招股书中,比特大陆对与加密货币相关的问题做了几点说明。
第一,关于加密货币的来源,比特大陆指出其加密货币(包括比特币、比特币现金、以太币、莱特币及达世币)主要来自以加密货币结算的矿机销售(2017年,比特大陆约有27%的矿机销售收入通过加密货币支付)、自营挖矿及矿池运营产生的挖矿奖励分成。
第二,比特大陆没有直接列出自己持有的加密货币数量,但给出了近几年按美元计的加密货币结余: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以及2018年6月30日,比特大陆的加密货币结余为12.3百万美元、56.3百万美元、872.6百万美元及886.9百万美元,分别占资产总值9.9%、25.0%、30.1%及28%。
第三,关于加密货币的会计处理,比特大陆将所有加密货币按成本入账且参考无形资产做会计处理。
对于为何按成本入账而不是按公允价值对加密货币做会计处理,比特大陆给出的解释是,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则会持续受加密货币价值的固有及大幅波动影响。此外,比特大陆认为成本法可以更好反映其的业务模式,因为比特大陆不从事加密货币的交易,而是从矿机销售、自营挖矿及矿池运营中赚取加密货币。
而参考无形资产对加密货币资产做会计处理则是由于比特大陆方面认为“该等资产预计产生现金流量的期间并无可预见限制”。
比特大陆在其招股书中坦言,“加密货币市价的波动可能直接影响我们的财务表现及状况”。的确,根据招股说明书,仅2018年上半年,其加密货币的减值损失就达1.027亿美元。
然而,现在的比特币行情已经难言乐观。12月15日,CME(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比特币期货BTC1月合约收跌70美元,跌幅大约2.18%,报3145美元,连续两个交易日创即月合约收盘纪录最低,本周累跌约4.70%。
与此同时,根据Blockchain.info资料显示,目前已挖出超过1700万枚比特币,而比特币的计划供应量为2100万枚,估计到2104年前可供挖掘的比特币将完全耗尽。比特大陆在招股书中称,“尽管我们一直在为挖掘其他加密货币开发集成电路,但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我们相当部分的收入来自销售比特币挖矿产品和服务。”
CBOE(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比特币期货XBT1月合约收跌95美元,跌约2.93%,报3150美元,也连续两天创即月合约收盘纪录最低,本周累跌约4.04%。
非小号行情显示,2018年12月15日18时15分,比特币单价3194美元,创一年来最低。整体市值566亿美元,与去年12月16日最高点比,暴跌82.7%,蒸发2699亿美元。距比特币市值最高点一周年,市场创下多个最低纪录,而且纪录可能随时被刷新。
而年初爆炒到上万乃至数万的矿机,都已大幅降价。与年初定价相比,目前多款机型已降至不足一成。比特大陆官网显示,蚂蚁矿机T9+10.5T(含APW7电源),单价1800元。同时官网显示,APW7电源单价650元,也就是蚂蚁矿机T9+10.5T实际售价仅为1150元。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2018年1月3日,“蚂蚁矿机销售”的公众号推出蚂蚁矿机T9+的销售信息,蚂蚁矿机T9+当时暂定价格为24900元。消息一出,矿圈骚动。在文章下面,有矿友问:“这个矿机才10.5T算力,为什么卖这么贵?”另一矿友附和:“是啊,我也很疑惑,相对于S9,算力低,功耗高,为何还能卖出S9两倍的价格?不知道自信何在,一算回收周期长达6个月,中途还不能出意外。”这时,有矿友答:“你能抢到再说吧?”有人赶紧问:“这个能买得到么?”按现在的价格,这台矿机已经跌到年初的4.6%。
可以看到,港交所对比特大陆的担心绝不是多余。
有言论称,比特大陆上市并非仅仅为了融资,更多的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比特大陆在2017年才接受了第一轮融资,2018年6月到9月飞速完成了三轮资本操作并申请上市。有媒体评论,“比特大陆的上市动作比起另外两家矿机公司几乎慢了2~3年,与其说是对于传统资本的迟钝,倒不如说是对于传统资本的傲慢。
比特大陆曾多次表露过自己对于“不缺钱”的自信,然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自成立以来,比特大陆的营收实现了快速增长。2015年、2016年、2017年全年及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陆的总收入分别为1.37亿美元、2.776亿美元、25.17亿美元及28.45亿美元。
但由于加密货币市价下跌、竞争加剧、加密货币行业增长下滑,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比特大陆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就连比特大陆自己也坦白,“无法保证我们于日后期间能维持过往增长。”自2016年以来,比特大陆毛利率连年下滑,截至今年6月份,已从之前的50%以上降至36.2%。
(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 投资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