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c与USDT区别;usdc与usdt区别

广告 X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DeFi科普第一课:借贷是DeFi的基石

今日文章内容分为2部分:

1、DeFi世界入门需知;

2、目前市场头部借贷项目基本介绍及借贷玩法。

Key Take Away:

如果我们想要真的在DeFi行业里找到致富秘籍,必然要对借贷有所了解。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我们需要多抬头看路。

数字货币行业从比特币诞生以来,已经发展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十年里,经历了骗局-暴涨-破灭-共识建立等一系列的过程,直到今天,众多传统金融机构、马斯克、王兴等传统行业顶尖创业者也开始关注并入场,我们有必要对数字货币行业的发展趋势做一次完整的梳理,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趋势。

「先知」一直建议用户,如果对数字货币行业想要做深入了解,首先要阅读的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白皮书,在对比特币和以太坊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接下去最需要关注的就是DeFi赛道,因此我们在本篇文章将对DeFi赛道做一个初步的介绍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又叫去中心化金融,是原生于区块链行业的一种金融变革。相比于传统金融(中心化金融,例如各国央行,他们具备统一的结算、发行货币体系以及受制于各国政府金融政策的金融体系),DeFi利用智能合约来制定规则,并通过代码来严格执行规则,本质上是一种用机器治理代替人类治理的金融方式,同时所有的智能合约都是开源的,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实现了:

透明化:一旦代码部署上线,则没有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或主体可以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进行规则改动;

可获得性:所有的DeFi应用都是部署在区块链上,只需要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即可获得服务,相比于线下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大大增强;

高效率:区块链上一笔转账通常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而传统金融跨国转账动辄需要几天甚至更久,同时还需要中心化机构的审核;

隐私保护:传统金融服务都需要客户做KYC(实名认证),而且传统金融机构掌握了客户的所有财务信息,但DeFi只需要用户设置一个钱包即可使用,没有人知道钱包的使用者是谁,用户也可以设置多个钱包来分散管理自己的资产;

公平性:传统金融会根据用户的多维度信息去进行信用评估,从而人为的对客户进行区分,这种区分体现在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各个方面,而DeFi对待所有的用户都是平等的,例如你在compound上进行贷款,无论你的资产是多少利率都是相同的。

任何体系都犹如一座大厦,有地基,有主体,就像传统的金融体系,央行负责最终结算以及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负责投融资,DeFi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把整个DeFi世界抽象成五个层面,如图1所示,包括:结算层、资产层、协议层、应用层和聚合层。

结算层(第1层):由区块链及其原生协议资产组成(例如,比特币区块链上的BTC以及以太坊区块链的ETH)。它允许网络安全地存储所有权信息,并确保任何状态更改都符合其规则集。区块链可以看作是去信任执行的基础,其充当了结算和争端解决层。

资产层(第2层):由结算层顶部发行的所有资产组成。这包括原生协议资产以及在此区块链上发行的任何其他资产(通常称为代币)。

协议层(第3层):为具体的用例提供了标准,比如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债务市场、衍生品和链上资产管理。这些标准通常作为一组智能合约来实现,任何用户(或DeFi应用程序)都可以访问这些标准。因此,这些协议具有高度的互操作性。

应用层(第4层):创建连接到各个协议的面向用户的应用。智能合约交互,通常由基于web浏览器的前端抽象化,这使得协议更易于使用。

聚合层(第5层):是应用层的扩展。聚合器创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连接到多个应用程序和协议。它们通常提供工具来比较和评价服务,允许用户通过同时连接到多个协议来执行其他复杂的任务,并以清晰简洁的方式组合相关信息。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概念模型,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代币化和协议层。在简要介绍了资产代币化之后,我们将研究去中心化的交易协议、去中心化的借贷平台、去中心化的衍生品和链上资产管理协议。这使得我们能为我们分析DEFI的潜在风险提供必要的基础。

目前DeFi已经构建出一个完整生态的雏形,但是依然还有非常多不完备的地方,所以目前开发者仍然在这五个层面做项目开发。只有理解了这五个层面,才能理解某个项目在DeFi世界里的位置、必要性以及预判合理估值。随着DeFi的发展,尤其是协议层的完善,将来的开发者将大多在应用层及聚合层进行项目开发,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其主要感知的也是应用层和聚合层的项目。

借贷是整个DeFi世界的基石,在理解这个逻辑之前,我们需要对稳定币有所了解。

数字货币行业的原生代币,例如比特币、ETH等都有非常大的波动性,这给结算和支付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数字货币行业需要像美金这样相对稳定的货币来进行结算,这就是稳定币出现的理由。

稳定币有多种类型,主要可以分为链下抵押型、链上抵押型、无抵押型三大类。无抵押型稳定币目前没有大场景的应用,暂时不在此做介绍。链下抵押以泰达的USDT为代表,泰达每收到1美金,就会增发1USDT,这种代币的问题在于需要定期对发行机构进行审计以确保其有足够的抵押品。链上抵押以MakerDao发行的DAI为代表,通过在MakerDao设置的智能合约里质押ETH来获得DAI。

USDT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心化的问题,第一所谓的和美金1:1挂钩并没有公布过审计报告,并且这个问题已经被诟病了许久,第二目前SEC还在对USDT进行审查,如果真的发现问题,USDT肯定会有一波闪崩,USDC和USDT差不多,虽然有合规审计,但是始终绕不开中心化的问题;

所以在区块链上,去中心化的稳定币DAI是最重要最底层的核心组件,而产出DAI的抵押借贷协议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整个DeFi世界的基石了。

目前在DeFi领域里使用场景最多的三个借贷项目分别是MakerDao、Compound以及AAVE:

1)MakerDao:其核心功能就是通过其债务抵押头寸协议(CDP)产出稳定币DAI,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抵押率,MakerDao的抵押率设置为150%,即价值150DAI的ETH抵押在MakerDao里只可以借出100DAI。当低于这个抵押率的时候,系统就会开始对CDP进行清算。如果客户主动结束CDP,那么客户需要支付一笔费用,这笔费用是通过MakerDao的原生代币MKR进行支付的,支付的MKR会被智能合约销毁,变相的实现了MKR的通缩,推动MKR价格升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USDT被曝出被SEC调查时,DAI的供给量在加大,等于是更多的CDP被创建出来,更多的CDP创建也意味着更多的客户会结束CDP(这里大家要理解CDP的创建和结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因此MKR也被销毁的越来越多,所以价格也被推动的越来越高。从本质逻辑上理解,就是只要DAI的需求量加大,同时MakerDao的运行保持良性,那么MKR的价格就一定会越来越高。

Maker官网Dai数据发布

2)Compound:简单的理解就是Compoud建立了非常多的资金池,每个资金池对应一种代币,你既可以存入资产赚取利息也可以付出利息来贷出资产,利息由算法来实时调整,也是利率市场化的一种表现。这里面有个细节是存入的资产价值决定了可以贷出的资产价值,同时存入的不同资产会有不同的贷款系数,系数越高,可以贷出的资产越多。Compound的真正爆发是它第一个在DeFi里开启了流动性挖矿的玩法,使得其TVL爆发式增长,而TVL的爆发式增长会让它的存贷利率越来越趋近于合理水平,因此有资金需求的用户会来Compound上做交易,进一步推动整个生态发展;

Compound官网主页

3)AAVE:大致逻辑和Compound类似,其原名叫做ETHLend,也是以太坊上比较早期的一个借贷项目,其最值得关注的是它的闪电贷功能。关于闪电贷,这也是只在区块链上才有的一个极其极客和颠覆的创造,想要理解闪电贷,就要对区块有所了解,我们知道,区块链上的交易是通过区块进行打包的,而闪电贷就是在一个区块里实现既贷款又还款的过程(如果只贷款而没有还款,则整个交易都不会被打包进这个区块,那么自然就是交易失败了),此时可以不需要提供任何抵押物。闪电贷理论上是摆脱了对资金的依赖,释放了策略的强大天性,原则上只要策略够好,将不再需要考虑资金来源的问题,区块链里将充满无限量免费的资金。在Aave上有17个代币可以使用闪电贷功能,费用为0.09%。

借贷平台有以下几种玩法:

第一就是单纯存入资产赚取利息,这对于手上有大量闲置资产的用户非常有吸引力,同时又增加了借贷平台上资金池的流动性;

第二是加杠杆,假如说看多ETH,那么用户可以用DAI先去购买ETH,然后再把ETH存入借贷平台借出DAI,再用借出的DAI去购买ETH,可以反复循环;

第三是做空,用户可以存入DAI借出ETH,然后把ETH卖出,等到ETH价格下跌以后再买回ETH还回借贷平台,完成套利。

借贷是DeFi的基石,对于很多普通用户而言,可能不太需要直接使用借贷的应用,但DeFi这个高楼大厦就是从借贷开始一步一步建造起来的,如果借贷协议出了问题,那么这座大厦也将摇摇欲坠。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真的在DeFi行业里找到致富秘籍,必然要对借贷有所了解。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我们需要多抬头看路。

参考来源:

https://docs.aave.com/developers/tutorials/performing-a-flash-loan/...-in-your-project

https://money-legos.studydefi.com/#/aave?id=flashloans

王永利:摩根大通币依然只是一种网络代币

2019年2月14日,美国财经媒体CNBC发布了摩根大通银行即将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JPM Coin“(JPMC)的信息,随后,摩根大通银行在自己的官网上发布相关公告,通过13个问题的问答方式解释了JPMC的基本定位、工作原理和推行计划等。

这则消息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界引起很大震动,有人认为,就连其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原来曾多次公开抨击比特币等网络加密货币的摩根大通银行,还是要成为首家推出自己数字货币的国际著名金融机构,说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是不可阻挡的。也有人认为,这势必推动更多国家的更多金融机构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形成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相互竞争,而非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独家垄断的货币机制,将推动货币体系深刻变革。由此,不少人倍感欢欣鼓舞。

但实际上这其中存在很大的误解和夸张,摩根大通银行计划推出的数货币依然只是一种网络专用代币,不可能取代或颠覆既有的法定货币体系。

JPMC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流程

JPMC目前的设计只是一种需要用美元兑换而来的,专门用于摩根大通银行私有的或未来可以加盟的,运用区块链技术形成的网络支付体系(Quorum),目标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包括跨境支付、证券交易等在内的即时支付。其工作原理和基本流程是:

通过摩根大通银行KYC验证的客户才能参与和使用Quorum系统进行支付;客户要先将其美元(USD)资金存入指定账户,摩根大通即可按照1:1将等量的JPMC转入其在Quorum上的专用账户;拥有JPMC的客户与其他Quorum用户进行跨境支付、证券交易等规定范围内的支付时,摩根大通可通过专用网络及时核验并从付款方账户中扣减其JPMC并转入收款方账户;JPMC的持有者可以随时将其从摩根大通银行兑换成美元。

由此可见,JPMC只是一种运行于由摩根大通及/或合作伙伴建立的企业级区块链网络平台Quorum上的美元专用代币,与比特币等网络加密数字币,以及瑞波币,或其他锚定法定货币的“稳定币”(如USDC、USDT)相比,并没有多少值得夸耀的技术创新含量。

使用JPMC进行支付清算不一定能提高效率

现在,积极鼓吹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全球范围内点对点即时支付的人,对现有银行跨境清算体系最大的诟病就是,现有体系速度慢、成本高,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基本上可以实现即时入账、零成本清算。

这种说法特别诱人,但这种说法却淡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运用区块链实现点对点即时支付的,往来双方必须都在同一个区块链网络平台上注册。如果往来双方不在同一个区块链网络平台上注册,要实现点对点即时入账就是非常困难的!

在传统的银行清算体系下,如果往来双方不在同一家银行开户,特别是跨境支付的清算,开户银行之间需要经过一个或多个转账过桥银行才能完成资金清算,难以即时入账,因此,需要跨银行间的清算组织,如SWIFT,以提高跨境清算效率。但是,只要一家银行实现了系统的高度统一和全行一本帐,只要交易双方都在同一家银行的网络平台上开户,即使直接使用法定货币(当然系统运行的是货币代码,如USD、CNY等,或者是完全的数字代码),已经可以做到即时入账,其效率不会比这种先把美元兑换成专用代币进行清算,然后再兑换成美元差。

如果用户都在同一家银行开户,往来双方仅仅是美元之间的收付清算,使用JPMC实际上增加了环节,反而可能会降低清算效率。如果涉及到非美元的其他货币,则付款方需要先把其他货币兑换成美元,美元再转成JPMC,支付给收款方后,收款方再将JPMC转成美元,然后再兑换成其他货币,就更加麻烦。

那么,JPMC除了锚定美元外,还能不能同时锚定多种法定货币哪?

摩根大通认为,除美元外,JPMC未来可能会扩展到其他主要法定货币,但目前还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

但这种想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如果JPMC在美元之外,还要锚定其他法币,就带来一个汇率确定问题:JPMC与美元等值,那么与其他货币如何挂钩?必须看到,现实世界中,其他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保持JPMC对几种法币的汇率固定不变,那么摩根大通就要承担极大的汇率风险,是非常危险的。

未来可能的选择,恐怕还是“瑞波币”模式,即这种网络专用代币不与任何一种法定货币锚定,而是由客户自己负责将其法定货币通过独立的兑换或交易平台(数字币交易所或网关)兑换成网络专用代币后,用于网络支付;在其需要时,再通过独立的兑换或交易平台将专用代币兑换成其需要的法定货币。货币兑换的汇率风险由用户自己承担。

问题的关键是平台流量而不是代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提高资金收付清算的效率并降低相关成本,最根本的问题是吸引最广大的用户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开户和运行。

以往为加强银行网络的安全保护,银行一般都要求使用专用网络而非公共网络,各家银行的电子系统都有接口与外部链接,但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与管理。因此,缺乏统一的跨银行的网络平台,即使是SWIFT组织的运行也因此受到影响。

在2009年初比特币正式推出运行之后,致力于打造互联网跨境收付清算协议和运行平台的Ripple(瑞波),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自2013年开始加快向全世界推广。改进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是引入“网关”。网关是资金进出瑞波系统的进出口,也是瑞波系统平台的重要节点,人们可以通过网关将各类货币(不论是各国法币,还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注入或抽离瑞波系统。“网关”包括加盟上去的银行等金融机构。

第二是推出瑞波币(XRP)。瑞波币是瑞波系统中唯一的通用货币(专用代币),在瑞波系统内,不兑换成瑞波币的话,就很难跨网关转账或提现。其他货币比如CNY、USD不能跨网关提现,A网关发行的CNY只能在A网关提现,若想在B网关提现,必须通过瑞波系统的挂单功能转化为B网关的CNY才可以到B网关提现。而瑞波币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它在瑞波系统内是通用的,是各类货币之间兑换的中间品,可以在任意网关之间自由流通。瑞波币的另外一个功能是应用区块链技术阻止垃圾请求攻击,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类似瑞波系统、Quorum等跨境支付清算平台,其技术创新和系统的安全便捷是系统平台成功运行的基础,而系统平台真正能够发挥作用、产生价值,还取决于其能否吸引广泛的用户登录和使用,即重要的还是扩大流量,增强实效。

在瑞波推出后,不少金融机构,特别是SWIFT和大型银行,也在积极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自己主导(私有链)的或与其他机构共同维护(联盟链)的跨境支付清算平台,并推出自己平台的专用代币(可能与本国法币1:1锚定),但在技术开发和流量拓展上都面临很多挑战,而且还将面临诸如SWIFT、Ripple以及越来越多国家的大银行主导的跨境支付清算平台的竞争。竞争本身是好事,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但如果缺乏统一的规则协议,支付信息难以跨平台顺畅传递,从全球范围看,实际上仍将维持传统的以各家银行为主体的清算体系,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摩根大通银行研发的Quorum系统平台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尝试。现在,其JPMC还仅仅是通过了内部测试,并未真正投产,还需要满足KYC(客户身份验证)和AML(反洗钱)的监管要求,目前只能适用于机构客户,而不能用于个人客户。因此,其效率和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即使正式投产运行,也还存在能否吸引足够多的用户和业务(即流量)的挑战。

日前有人发出一则消息:“国外区块链金融帝国开始形成:170家全球银行愿意加入摩根大通银行稳定币网络”,这其中存在误解。该文引用摩根大通银行区块链主任Umar Farooq的话:““more than 170 global banks have signed up for our Interbank Information Network(IIN) blockchain program“,但这位主任在关于JPMC的13个问题的问答中恰恰专门说明:IIN是在代理银行间传递信息的网络平台,不涉及支付。也就是说,JPMC与IIN是两回事,不能把170家银行愿意加入IIN网络平台说成是加入稳定币网络平台。

总之,大型金融机构或专业组织积极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改进支付清算体系是值得鼓励的,但无论如何,在国家继续存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消亡的情况下,要通过网络数字货币取代国家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都是不现实的;以法定货币做支撑和完全锚定的“网络稳定币”,无论其具体设计如何变化,都只能是特定网络平台上的专用代币,更不可能取代或颠覆法定货币(参见本人公众号2018年9月12日的文章:《如何看待以美元为支撑的“稳定币”》);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是网络平台的实际效能和流量问题,而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专用代币的设计、包装和炒作上。

因此,不必对摩根大通银行等金融机构计划推出的数字币寄予过高期望!

本文源自巴比特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Tony Sheng:USDC 等可审查稳定币不适合作为 DeFi 抵押品

Circle是一家以加密货币为主的初创公司,总部位于波士顿。今年5月,Circle在Coindesk共识大会上宣布其计划在数月内推出以美元为支持的稳定币,并透露已与比特大陆建立合作关系。实际上,Circle是一家高盛旗下的创业公司。该公司成立以来颇受资本青睐,此前几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高盛集团,去年十月,Circle成立全资子公司“CENTER”,并募集到2000万美元。

在宣布将推出一种美元支持的稳定币四个月之后,加密货币金融公司Circle现在正式将这种稳定币推向世界。Circle终于通过其官方媒体在Medium宣布其发行的稳定币为USDC,已准备好上线各大加密货币交易市场。根据这个简短利好的公告,该公司声称,USDC是一个“完全抵押的美元稳定币”,允许机构及个人投资者以 1:1交换比率将美元换成USDC。

Circle表示USDC是基于ERC-20发行的代币,公司的运营情况完全透明,并与全球政府监管框架保持一致。

有人指出,这是由CENTER开发的第一个基于法币的稳定币,今后也将在“开源项目和会员联盟”等领域推出类似的产品。

今天开始,Circle所推出的Poloniex交易所便可使用USDC,替代Tether(USDT)。

在此事上,Circle的CEO David Allaire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采访时解释了发行稳定币的投资风险,表明公司对进军稳定币市场的期望。Allaire指出,“法定代币模型”是区块链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稳定币可能会使用分散技术,从“代币化债务和及发展到证券和投资合同 ——所有这些都是如此强大”。

简而言之,该行业领导者指出:

它确实是加密货币市场能够保持活跃的基础性区块......但我认为下一步是大多数人都参与其中的金融市场,如何在加密货币之上成为更广泛的金融市场的基础性部分。

除了上述Poloniex交易所将上线USDC之外,Circle的公告还强调,该公司已有超过30家公司准备对USDC提供交易和支持。除了Circle之前收购的交易所Poloniex,OKCoin,KuCoin,Digifinex,Coinplug,XDAEX和CoinEx等各大交易所,以及众多钱包应用都已承诺将上线USDC。

正如CEO所说,因为Tether存在的漏洞问题,各大公司只有真正创造出一个被全球信任的稳定币才具有意义。

过去几个月,稳定币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活动。随着纽约金融服务部(NYDFS)批准Gemini和Paxo推出稳定币,之后Circle又推出新的稳定币。另外两家初创公司Havven和Carbon最近也宣布推出了自己的稳定币。

稳定币可以让交易者在避开资本利得税而轻松进出仓位,是加密市场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稳定币为交易者和交易所提供简单的交易媒介,从而避免与传统金融系统的交互。

许多人很看好USDC的发行,认为这是加密货币市场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但也有很多人对比表示怀疑,毕竟稳定币市场已经开始趋于饱和。甚至在Circle公开发布USDC之前,前投资组合经理Travis Kling对加密货币对冲基金经理解释说,目前存在的数十种稳定币已经“过度资本化”,投资前景并不太理想。

Circle的稳定币项目大约从四个月前开始,当时Circle宣布已筹集了1.1亿美元的资金,部分资金将用于资助开发和推出新的稳定币。Circle在融资过程中还得到了高盛和中国矿机巨头Bitmain Technologies的支持。

据报道,Circle今年早些时候以约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oloniex交易所。

目前为止,Tether(USDT)一直发挥主要稳定币的作用,该公司一直担心其1:1挂钩的有效性。Tether被一些人视为不断增长的加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人们普遍担心对Tether的监管行动可能会对更广泛的市场产生影响。

Tether曾宣布与负责其审计的弗里德曼会计师事务所断绝合作。人们怀疑该公司是否真正为每发行一个USDT就存款1美元,因此留下了其企业管理不善的公关危险信号。根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截至9月26日,Tether已发行超过28亿美元的USDT。

为了缓解市场对Tether偿付能力的担忧,Tether发布了华盛顿律师事务所Freeh,Sporkin&Sullivan LLP的一份报告,证明了自己的偿付能力,但该报告最终提出的问题多于答案。

USDC的推广速度会是市场今后关注的重点。谁都无法预知哪个稳定币最终将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今后稳定币市场的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上一篇: apenft官网,apenft币官方最新消息
下一篇: gate怎么读(kate怎么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