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了行业很多大佬,发现几乎没有人是靠”炒币“致富的
最近行情很好,比特币连连冲破几大阻力位,稳定在了5000$之上,全球市场的成交量也同步放大,已经逐步回升到了2018年1月的水平(24h成交金额63,177,561,050$)。
号称“牛市风向标”的USDT这几日也出现了小幅溢价,最高曾经冲到过7.13,现在稳定在6.95,而对标的美元汇率则维持在6.73左右。
很多迹象在表明,我们正身处一个小牛市之中,正如之前《2019,真的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中所说,上半年的操作机会,就是当下了。
行情一回暖,各式各样的喊单群、CX群、期货群就开始热闹了起来,新进场的小白选手看见期货“大神”们晒出的几十倍盈利单和山寨币“大V”们给出的各种翻倍锦囊不免各种羡慕嫉妒恨,但是这样最终真的能赚钱吗?
有趣的是,在观察了行业内很多大佬之后,我们发现他们之中几乎没有人是靠“炒币”来实现财富自由的。
这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当属李笑来和吴忌寒了。
据说在2013年,李笑来就已经拥有了六位数的比特币,彼时六位数的比特币还没有现在这么巨大的价值。在经历过14~15年这轮寒冬之后,李老师也并没有被比特币的暴涨暴跌“洗”走,而是开始走起了“网红”路线,并在15年年底做了一个“比特币生存指南群”。
无视币价涨跌,安心发展主业的李老师,这一年也在罗振宇的配合之下,真正地火了起来:2015年底,罗振宇为扩大罗辑思维的影响力,决定做一场跨年演讲,他觉得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的创意最适合做主题,因为可以一直做下去,他还把这本书拿到罗辑思维,卖成了畅销书。到了2016年,李老师携着“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首批入驻罗振宇的“得到app专栏”并吸粉无数,之后,“比特币首富”才真正打出了他的名气。
打出名气和流量的李老师再入币圈,就已经是一呼百应的人物了,无数小白对其视若神明,而李老师站台的项目也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爆拉,实现了财富自由的李老师也于2018年宣布暂时退出区块链圈子,但是时不时地还会在微博上吐槽“炒币”人士:
“币价低迷对于挖矿行业,往往也是一件好事情,只有具有竞争力的厂商才能生存下来。”2015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吴忌寒低着头,面无表情地说完了这句话。
2014年开始,比特币进入了低谷期,而比特大陆却选择于彼时进行发力,并最终实现了弯道超车。2014年4月,比特大陆第二款矿机——蚂蚁S2量产销售;6月,28mm芯片BM1382研制成功;7月,蚂蚁矿机S3上市;9月,蚂蚁矿机S4上市;12月,搭载BM1384的蚂蚁矿机S5量产。
短短的一年时间,比特大陆迭代了四个版本的蚂蚁矿机。
不断更迭的产品也没有停止吴忌寒不断前进的脚步。2015年8月,比特大陆研发的第四代矿机及芯片BM1385发布,搭载这一芯片的蚂蚁矿机S7在三个月后量产。比特币全网总算力甚至因为这款矿机的诞生,一度暴增。
S7彻底奠定了比特大陆的江湖地位。仅仅因为这一款机器,比特大陆就狂赚4亿元人民币。
而比特大陆的对手们呢?
烤猫在2015年1月过后,彻底失踪;美国的ButterflyLabs被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起诉了;另一家龙头企业KnCMiner破产了;嘉楠耘智和bitfury在经历了高光时刻后停滞不前,迟迟未有亮眼产品;其他搅局者大多冻死在了寒冬之中...于是,当市场回暖之后,回归的矿工惊奇地发现,这个市场上的选择好像只剩下了蚂蚁矿机。
经此一役,比特大陆和吴忌寒正式进入了垄断时代。
当然,除了李笑来和吴忌寒之外,一边屯币、一边发展主业的大佬还有很多:比如卖房抄底比特币被埋,专心干交易所的赵长鹏;比如借钱抄底被套,开始了全国“CX”之旅的宝二爷等等。
这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当属达鸿飞和大空翼了。
在币圈的上古时代,比特币的市场份额曾长期占据80%以上(现在是51%),那时候混迹币圈的人心中也有暴富梦,于是他们会买入很多竞争币。当然,曾经的很多竞争币种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已经消亡了,但是还是有一些活了下来并实现了千倍以上的涨幅——比如NEO和IOTA。
NEO作为2014年就已经创立的国内第一个公链项目,达鸿飞是最著名的代言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达叔仅仅是小蚁的6号员工,而1号员工,实际上是现星云链的创始人徐义吉。
很快的,时间来到了2015年,达鸿飞开始主持“小蚁”项目,旨在用区块链技术让普通公司都可以进行“数字IPO”,发行股权、交易股权。彼时虽恰逢比特币寒冬,达叔还是决定对小蚁开始第一次众筹。
2015年10月,小蚁股产品开始了第一次众筹。在首次众筹中,小蚁股产品出人意料地只用了十天就顺利完成了众筹2100个比特币的目标,而当时小蚁股第一次的众筹单价,仅仅被设定为0.3元。
然后,在寒冬中诞生的小蚁就开始了它的飞速增长之路,第二次众筹——横盘沉寂——暴涨千倍,据说在小蚁的成长过程中,就连小蚁的前几号员工都没拿住;而小蚁的成功也彻底成就了达叔,使其成为了无数投资者追捧的对象。
无独有偶,2014年比特币有过一次大跌,当时在币圈赚到了100多万的大空翼也没能高位出逃,一下子亏到了只剩10多万。他一度非常抑郁:“人就是不知足,当时天天拍大腿,就想着如果早卖就好了。”
尽管如此,大空翼却没有因此退出币圈。2015年8月,比特币跌到了200美金以下,而另一个现在已经成为传说的项目——IOTA,就在同一时期开启了众筹。
IOTA的投资,让大空翼一战成名。15年下半年,IOTA开放众筹所发行的IOTA代币每个约0.001人民币,大空翼拿着玩币赚到的10万块,一把了进去,当时中国参与的人不多,大概也只有7、8个。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从15年底到17年6月,IOTA一直很便宜,但自2017年6月ICO热潮开始后,IOTA暴涨,到17年12月初一度涨到约36人民币,相比发行价已经翻了3.6万倍,但是能始终拿住的只有两个人:他和Jimmy(IOTA中国社区负责人)。而IOTA也没有辜负他——大空翼手中的10万人民币,变成了几十个亿。
类似靠竞争币致富的远不止这两人,ETH创始人V神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而BNB的坚定持有者也已经获得了百倍以上的巨额回报。
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达鸿飞和大空翼们成功后的光鲜,却忽视了他们在币圈的一路颠簸中坚定的信仰和永不下车的超前眼光——未来还会出现很多夸张涨幅的竞争币,只不过你的眼光,有那么准吗?又或者,你买入了一个未来会千倍的币种,你在盈利一点的时候就因为贪图短线利润而早早下车了呢?
这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当属赵东了。
曾经,赵东靠着他高超的二级市场技术高抛低吸赚了不少钱。2013年在吴刚的引导下,赵东抱着投机心态,拿了10000人民币入场买了10个比特币,两周翻倍赚了10000,买了人生中第一个Iphone。
然而,走捷径是会上瘾的。人尝到甜头之后,没把持好就会开始膨胀,以为自己可以预测市场,枉顾风险意识。于是赵东也贪婪了,开始玩杠杆。
14年2月10日的第一次爆仓,血亏800万美元。后来李笑来、黄建等朋友仗义资助了赵东,想着帮他东山再起,可是没想到他连续爆仓三次,雪上加霜。祸不单行的是,赵东当时还做了国内很大规模的矿场,因为遭逢熊市,币价大跌,他的矿场入不敷出,损失惨重。发展到最后,每天挖的比特币连电费都支付不起。
接着,经历过创业成功、一夜暴富、爆仓、开矿场、从暴富到暴负的赵东带着6000万人民币的负债和10万人民币的资产来到了行情更为惨淡的2015年。
2015年伊始,比特币跌倒900人民币之后,赵东不得已边卖掉所有的矿机(因为之前募资有债务),原价5000万人民币生产的矿机,不到300万人民币卖掉了。身背巨大债务的赵东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放弃,而是发挥了他极其敏锐的赚钱思维,开始涉足比特币场外交易。一开始的时候,一单交易不到3000元人民币,利润只有60块钱,而坚持将比特币作为事业的赵东就这么稳扎稳打,一步步地靠信用赢天下,迅速在圈子里面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和名气,后期跟他做过一次交易的客户基本上下一次交易时都会先打钱或者先打币,赵东也因此成为欧洲场外比特币交易数一数二的大佬。
而比特币,也没有辜负赵东的坚持,2016、17年的大牛市让赵东顺利地还清了债务,还大赚特赚了一笔,据他事后回忆说:“我后来意识到,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相信你自己做的是一个事业,千万要坚持,不能下车。 当然,坚持是很困难的。有句话这么说: 我哪里懂什么坚持,全是靠死撑。 我就是觉得自己不能死,要撑下去。”
在币圈中混,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炒币的时光,会因为一天的翻倍而信心爆棚,也会因为一天的腰斩而信心全无,但是一顿操作过后,绝大多数人会发现“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不如屯币赚得多”。
正如《老喵:躺赢下一轮比特币减半的姿势 》中所说,股指K线早被求证为布朗运动(随机漫步理论Random Walk)—— 币价的短期走向一定是随机的。未来是不可测的,市场是运动中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比一切股票更加透明,精明的投资者们发明的一切盈利模型,都会被更精明的模型吞噬。
认为提高自己,就能炒币赚钱的人都是极其自负、贪婪且对市场没有丝毫敬畏的。他们忘了:K线是上帝视角,是站在现在看历史,未来是战争迷雾,是“海森堡测不准”,是非公开的动态博弈。
那么,这个行业内有靠“炒币”发家致富的吗?
或许是有的,比如FBG创始人周硕基,精通各种量化套利和二级市场的操作技术,但是你别忘了,就连福布斯都认为将他形容为“Tricks of a Crypto trader”;
或许你觉得很多大V晒出来的几倍单子特别的耀眼,几番操作之后你也能获利众多,但是你别忘了,绝大多数大V都是靠你的“会员费”来实现第一桶金的——要是他能赚这么多,他为什么要带你?自己赚钱不好么?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利用时间力量的囤币都是对无视时间力量的炒币的降维打击。
因此,不要因为行情的一时好转就盲目乐观,追涨杀跌式的炒币也许能让你尝到蝇头小利,但是永远不能给你带来巨额财富。努力发展自己的赚钱能力、低位积极屯币、积极地去发现被低估的优质项目才是通往财富的康庄大道。
2016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区块链项目
DeFi有多火?看看OKEx DeFi专区就知道了。
截止目前,OKEx DeFi专区累计上线18个热门DeFi项目,其中11个项目在近期内取得翻倍的涨幅。涨幅较低的DIA和SWFTC分别上涨160%和168%,BNT近期最高涨幅2341%,上涨约23倍。
OKEx助力DeFi发展,引领DeFi火爆行情
2019年,初出茅庐的DeFi总市值还不到1亿美元,经过一年的发展,到了2020年4月DeFi总市值增长10倍,达到10亿美元,6月总市值再次翻倍,来到20亿美元。而到了8月份,DeFi DeFi总锁仓已经过了70亿美金,项目总市值最高达到150亿美金。
除了市值外,DeFi的用户量持续增长,从去年6月25日的45136个用户增长至今年6月25日的275998个用户,总体增长超过600%。
DeFi的暴涨,缔造了2020年最佳的财富效应。就像2017年的1CO一样,2020年流量和资本整体倾向DeFi。
早在2019年,OKEx就上线了DeFi项目MarkerDAO。得益于提前布局,OKEx也因DeFi项目的大火,从中获取了流量和活跃用户。同样,OKEx为DeFi项目大开绿灯,分别提现在IEO和上币上。
2020年,OKEx Junmpstar累计上线五个项目,其中上线HDAO和WGRT两种均为DeFi项目,HDAO主打DeFi分布式账本和区块链技术,上线OKEx后,累计涨幅510%;另一个项目WGRT主打去中心化借贷,支持跨链,去中心化交易所,合成资产等多种功能,有国产DeFi公链龙头的称号,涨幅高达960%,成为OKEx Junmpstar涨幅最高的IEO项目之一。
除了IEO外,OKEx还通过上币的方式,支持DeFi的发展,相继上线Aave、SNX、LEND、BAL、COMP、SRM等优质DeFi项目,为DeFi发展提供充足土壤。在818理财节当天,更是加速上线DeFi预言机项目DIA,并先后开通DIA/USDT和DIA/ETH交易对,上线价格2.5美金,最高价格一度涨至3.99美金,最高涨幅59.6%。
截止目前,OKEx DeFi专区累计上线18个热门DeFi项目,其中11个项目在近期内取得翻倍的涨幅。涨幅较低的DIA和SWFTC分别上涨160%和168%,BNT近期最高涨幅2341%,上涨约23倍。
OKEx开设DeFi课堂,科普DeFi知识
OKEx的DeFi布局,不止体现在上线DeFi代币上,更多的是通过科普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DeFi,加入到DeFi中来。
对圈外人来说,区块链本身就晦涩难懂,区块链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需要不断学习来跟上区块链的发展变化。
OKEx战略副总裁徐坤在大会上曾表示:区块链技术发展太快,一天不学习就跟不上节奏。
区块链技术的更新太快,不学习很难跟上潮流。例如DeFi涵盖去中心化借贷协议、合成资产(衍生品)、去中心化交易、流动性挖矿、去中心化保险和预言机等七种类别,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清楚。
OKEx则通过科普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DeFi,认识DeFi。
例如OKEx CEO开设的《杰伦DeFi课堂》,在微博掀引起不错的反响。随后又紧跟DeFi浪潮,开启线上形式的《DeFi圆桌会议》,首期嘉宾邀请了COMP战略负责人Calvin Liu探讨DeFi和数字资产借贷的未来。二期嘉宾邀请Makerdao商务负责人Gregory,探讨DeFi和CeFi如何有效融合。截止目前,杰伦线上形式的《DeFi圆桌会议》已经成功举办四期,邀请了Bancor首席增长官和Loopring COO等多位重量级的嘉宾,为用户免费科普DeFi。
OKEx CEO曾表示:DeFi是以需求为前提的DeFi,没有广阔市场需求的DeFi都是纸上谈兵。目前看来,DeFi能满足市场两大需求,一是以数字资产交易为核心的交易需求,二则是借贷需求。而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OKEx则无论是在数字资产交易,还是借贷领域都有着多年深耕的经验。也因此,OKChain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服务于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公链。
OKEx的另一位高管徐坤,也通过社交媒体科普+直播的形式为粉丝科普DeFi知识,帮助大家了解DeFi,了解OKEx的DeFi布局。
徐坤在杭州区块链曾表达对DeFi的观点:“DeFi正在迅速发展,相对以太坊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下半年行情由以太坊带动。DeFi锁仓量在今年至少有四倍增长空间,大家可以重点关注次新股轮动的机会,多抵押品进入DeFi,将会提升以太坊对整个市场的系统重要性。”从发言来看足见她对DeFi把握的精准性,下半年DeFi依旧有大好的发展前景。
OKEx能在DeFi发展中获益,大部分得益于提前布局,而对DeFi知识的科普,更多体现在对区块链市场的责任。据了解,OKEx还将继续大力推广DeFi项目,向用户科普DeFi知识,持续助力DeFi的发展。
本文只为信息分享,不做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
戴比尔斯:如何制造了钻石谎言?
作者:浮生
在国外的比特币论坛上,有一个令所有“币圈”人士“胆寒而立”的名字——Jihan。因为“Jihan”和英文“Jihad”极为形似,所以人们都戏称“Jihan”为“Jihad”,而“Jihad”的意思则为“”。
“币圈”为什么要把“Jihan”和“”联系在一起呢?
在比特币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被称为“比特币51%攻击”。意思就是利用比特币使用算力作为竞争条件的特点,使用算力优势撤销自己已经发生的付款交易。如果有人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他能够比其他人更快地找到开采区块需要的那个随机数,因此他实际上拥有了绝对哪个一区块的有效权利。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把你之前一笔转账取消掉。比如你可以转1000个币到交易所,然后卖掉,然后发动51%算力攻击,把你这币交易从区块链取消掉。但是你钱到手,然后你的1000个币还在你手上。除此以外,还可以阻止区块确认部分或者全部交易;阻止部分或全部矿工开采到任何有效的区块。
也就是说,如果遭受了51攻击整个比特币体系会彻底崩塌,因为比特币不再安全,没人敢再相信比特币,比特币价也会跌回原点。
其实比特币之所以会存在如此大的弱点,很大程度上有可能是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之初故意而为之的。毕竟他不会任何人可以单独占有一半以上的比特币。
那么我们再把话题回到上面的问题,“Jihan”为什么被戏称为“”?
因为“Jihan”就是那个拥有全世界比特币最高算力的人——比特币大陆创始人吴忌寒。
吴忌寒拥有着比特币30%的算力,虽然没有51%的算力,但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51%的人,也是最有可能彻底毁掉比特币的人。
01
初识比特币,创办巴比特
吴忌寒接触比特币是从2011年开始的,在认识比特币以前吴忌寒是一个完美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小白。从北大经济学、心理学双学位毕业后,吴忌寒就一直从事风险投资邻域的工作。
2011年,一次偶然机会让吴忌寒接触到了比特币,这种神奇的数字货币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从比特币上他看到了未来很多的可能性,便马不停蹄的开始研究比特币技术层面的可能性。
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后,吴忌寒立马拿起了电话顺着通讯录开始挨个联系好友。在电话中,吴忌寒向好友阐述了比特币极大的潜力,他告诉他的朋友“要么赔光,要么赚一百倍”。
吴忌寒激动的言语使得朋友们无比心动,第一个朋友什么都没问,就直接给他转了两万块。通过此次电话募集,吴忌寒总共募集了10万人民币。电话一挂,吴忌寒立即将所募来的钱全部投进了比特币里,当时,一个比特币的价格仅为10美元。
倾其所有买了比特币的吴忌寒觉得只买比特币还不够,于是和好友科幻作家长铗、老端一起凑了几千块钱租了一个服务器,创办了比特币资讯交流网站巴比特。他准备靠这个网站把比特币这个惊世骇俗的发明推向中国市场。
网站建立之初,注册的人并不是很多,多位圈子里所熟识的几位老友,大家每天都会在巴比特上翻译一些关于比特币的最新咨询。为了激励更多的人来注册用户,吴忌寒拿出一笔钱作为奖赏,翻译得好的人可以得到一笔打赏的费用。
同时,为了让更多用户更好的了解比特币,2011年底,吴忌寒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把中本聪的比特币创世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翻译成了中文,因此吴忌寒也被称为是“比特币的布道者”,至今,他的翻译版本流传最广。
02
初入“挖矿”
在巴比特网站上,吴忌寒接触到了很多中国第一批接触比特币的领路人,其中一个对吴忌寒影响最大的就是财联社在之前文章《烤猫:中国币圈第一人,拥有17630个比特币,却神秘失踪,成为币圈十大未解之谜》中介绍过的天才少年烤猫。
在当时,“挖币”是最缺少技术含量且最容易产生大量财富的事。而最早发现这个最容易变现的方式并将这种最基础的生产方式垄断在手中的正是烤猫,烤猫是世界上第二个造出ASIC矿机且众筹量产的人。
2012年,烤猫宣布制造ASIC矿机的计划,并通过一个“虚拟IPO”项目在线筹款,按照0.1比特币一股的价格,发行了16万股,购买股票者可以分红。
当时比特币还是在极客中玩的,外界很多人看不懂,国外的人不信任。所以筹集不到资金,吴忌寒倾其所有,投资了10万元,购买了虚拟股票15000股。并鼓动朋友也投资了10万,还帮烤猫到国外筹集资金,用自己的信用背书说在国内为这个项目做过尽职调查,烤猫靠谱,项目也靠谱,后来一共募集到了100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本计划2012年12月开始挖矿,但12月24日矿猫找到了吴忌寒说芯片出了问题。当时的吴忌寒彻底懵了,因为自己的钱都在里面。好在,没几天芯片问题解决了,烤猫公司创造了历史,他们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比特币挖矿芯片。从此,比特币世界的挖矿历史,从PC端挖矿走进了大矿主挖矿的时代。而烤猫公司的矿场每个月能挖出近4万个比特币,吴忌寒和烤猫因此身价大涨,拥有了千万身家。
但在一个行业没有人可以永远称霸,烤猫也一样。2013年一个叫做bitfury的竞争对手成功研发了全定制的挖矿芯片,功耗非常低,不仅如此,市面上性能更优的矿机开始陆续出现,而此时烤猫遇到芯片研发难题,即使在优化算力后,在市场上还是没有太强的竞争力。因此烤猫的股票也开始下跌,甚至跌破了发行价。
吴忌寒是一个危机意识极其强的人,他认为自己不能就此坐以待毙,必须重新找到一条出路。思考再三后,吴忌寒决定自己研发芯片做“矿机”,随即便创立了比特大陆。
03
“挖币”挖出“比特大陆”帝国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忌寒认识了另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人——詹克团。
一天,吴忌寒在北京街头散步,恰逢詹克团运营的“DivaIP(北京迪未数视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业务员,走到吴忌寒身边主动给他推销业务,吴忌寒看了看公司的技术,注意到了詹克团这个人。
2013年初,当吴忌寒决定创办“比特大陆”时,他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詹克团,詹克团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毕业,比吴忌寒大十岁,毕业后一直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工作。当吴忌寒找到詹克团拉他入伙时,詹克团仅花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比特大陆的资料,随后立即决定加入比特大陆。而吴忌寒给詹克团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开发出可以高效运行比特币加密算法的ASIC芯片。除以之外,吴忌寒还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就是不给詹克团发工资,但如果詹克团研发出芯片,整个技术团队可以拿到60%的股份。
詹克团爽快的答应了吴忌寒的要求,凭借着吴忌寒对比特币的敏锐眼光的准确判断,再加上詹克团在IC设计上的助力,仅仅用了半年时间,比特大陆就自主研发了55nm比特币挖矿芯片BM1380,以及基于BM1380芯片的蚂蚁矿机(AntMiner)S1的第一代蚂蚁矿机。
虽说芯片和矿机都造出来了,但由于竞争的激烈和比特大陆起步晚的原因,第一代蚂蚁矿机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收益。
但2014年的Mt. Gox盗窃事件却成为了吴忌寒和比特大陆真正的转折点。受盗窃事件影响比特币从最高点1100美元,一路下滑到最低的200美元。而最受比特币币价影响的行业非“挖矿”行业莫属了,因为没有人愿意以高昂的电费来支撑持续下跌的比特币“挖矿”,这笔生意只赔不赚。
从而整个“矿机”行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也就在那一年,曾今叱咤风云的烤猫神秘失踪了,美国的ButterflyLabs也被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起诉了,另一家龙头企业KnCMiner也因此破产了。
但当行业大崩塌时,吴忌寒却看到了机会,他将自己赚的钱都投进了“矿机”的研发中。2014年4月,蚂蚁S2矿机量产销售;6月,第一版28nm芯片BM1382研发成功;7月,搭载28nm芯片的蚂蚁矿机S3量产;12月,蚂蚁矿机S5量产;2015年8月,第四代比特币矿机芯片BM1385发布;11月,蚂蚁矿机S7量产。
直至2015年下半年,比特币的币价开始逐渐回暖。当所有的“矿工”都回到岗位上时惊奇的发现市场上除了蚂蚁“矿机”基本上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短短两个月间,这款矿机销售额就达到了4亿人民币。
在此之后,虽然嘉楠耘智和Bitfury还在负隅顽抗,虽然时不时还有外来者如Halong的搅局,但矿机行业大局已定,比特大陆正式进入垄断时代。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蚂蚁牌”矿机占有市场份额的70%—80%,比特大陆在比特币挖矿专用ASIC芯片的市占率将近8成,占据绝对垄断地位,比特大陆不仅仅卖矿机,也参与挖矿,直接掌握着30%左右的比特全网算力。吴忌寒因此被称为“中国比特币首富”。
如今的比特大陆俨然已经成为了“矿机”行业的独角兽。据海外媒体报道,比特币挖矿公司比特大陆(Bitmain)去年经营利润达到30亿至40亿美元,这与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去年的经营利润相当。
对于30亿到40亿的运营利润,比特大陆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个目标,而英伟达公司则用了24年。
所谓,时势造英雄。在这场由区块链和比特币引起的世界狂欢中,吴忌寒还在一步一步是让自己建立起来的比特大陆帝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