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是骗局吗,web3.0怎么赚钱

广告 X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Web3.0会是一个骗局吗?我不这样认为

现有的互联网,好多人都玩腻了。即便是5G,最多也就是能用来刷刷直播和视频、打打游戏,或者在社交网站上唇枪舌剑一番,玩法终归有限。人们对新一代互联网的期待,也愈发浓烈。这不,舆论开始热炒Web3了。

关于Web3,这个新一代互联网的蓝图,讲到耳根都起茧了的设想就是《头号玩家》,在这部电影中,人们可以戴上VR眼镜,瞬间就像进入另一个平行宇宙。但VR发展至今,能满足的体验感还是十分有限。许多吹得很高的元宇宙项目,UI设计还不如动画系应届生的毕业设计来得感人。

好多元宇宙项目的设计体验,连这个都不如。

现实骨感,却否认不了新一代互联网已经到来的事实,只是目前,它还只有个轮廓。

轮廓

互联网的历史并不久远,我们目前高频使用的版本,其实才是第二个世代,也就是“Web2.0”。

Web2.0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可读可写,具有了一定的互动属性。它诞生的标志是2004年Facebook的成立。

相较于“Web1.0”只能读取信息的单向发布模式,Web2.0将信息发布的主体拓展到了所有用户。举例来说,门户网站是Web1.0的代表,而微博、公众号、在线问答百科则是Web2.0的典例。

Web2.0的核心理念是“人是灵魂”,它鼓励每个用户去创造、去记录,尤其到了短视频时代,更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了生活的导演。但对于持续演进的互联网而言,这还不够,更新一代的Web3.0(通常写作“Web3”)呼之欲出。

Web1.0主打“可读性”,Web2.0强调“可写性”,Web3在此基础上又增加“可拥有”的标志性属性。

从Web1.0到Web3,区别一目了然。

如何能保证“可拥有”呢?好比我用动画软件设计了一张图像,仅仅上传到现有的互联网(Web2.0),是无法保证我独一无二的所有权的。因为这张图很容易被别人截图、保存,即便我加了签名,维护自己所有权的工作量也会十分巨大。

但在Web3中,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因为Web3技术支持用区块链技术对这张图进行加密,这样,我所拥有的这张图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所有权本身就意味着可交易性,既然它是独一无二的,是属于我的,我也可以出手转让,因为这份转让也是唯一的。

而在Web2.0中,还要设法证明自己手里的是真品,而不是复制品。可以这么说,相对于Web2.0主张“人是灵魂”,Web3在强调“人是主体”。什么叫主体?就是可以拥有,也可以处置自己的所属物。

Web3力图做到,拥有虚拟藏品,和拥有实体藏品体验一致。/pexels

Web3还有一项愿景,就是“去中心化”。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比如我有个背包,那肯定无论到哪里这个包都是我的,并且都是可以使用的。不可能这个包在公司就可以背,到商场就用不了了。

但在Web2.0中,我们的许多数字资产常常都是依附于平台的。我在A平台购买的数字专辑,到了B平台肯定就不能听。但Web3将会是去中心化的,所属物只属于人本身,而不再依附于某个平台。

这么分析下来,似乎Web3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确,关于这个领域,目前各国各大企业的探索都各有侧重,本来也没有多么清晰的定义。但即便只有这么粗的轮廓,都已经形成了不小的风口。

风口

Web3有多火呢,连周星驰都要跨界参与了。10月18日晚,周星驰注册了一个Instagram号,并发布了第一条动态:“招Web3人才。人才要求:熟悉Web3、有项目管理经验、有头脑又宅心仁厚。”

Web3不是你看到的这张图,而是背后那张网。/unsplash

而据虎嗅报道,周星驰早在2021年下半年就已经在研究NFT(不可互换的代币)了。等下,不是讲Web3吗,跟NFT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个关系很简单,NFT就是Web3在当下最主要的应用场景。

周星驰对Web3,看重的正是其“可拥有”的属性,在一次访谈中,他曾多次强调“版权”和“IP”这些词汇。可以推测,他希望自己过去的IP在Web3中也能产生艺术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这几年,明星艺人参与Web3的案例并不少见。周杰伦发表了18年前创作的一首未发布歌曲《纽约地铁》,电影《楚门的世界》主演金·凯瑞发布了NFT画作《太阳雨》,美国著名说唱歌手“盆栽”The Weekend还宣布要举办世界首场“加密巡演”。

《太阳雨》,十分震撼。

对于这些艺人的粉丝而言,在Web3中追星,不只意味着欣赏、购买收藏偶像的NFT作品,还能产生更加直接的互动。因为NFT背后的金融纽带,能让创作者和收藏者之间共享一致的目标,甚至产生一对一的交流。可以说,Web3将有望重新定义粉丝经济。

Web3还在塑造新的音乐创作分发机制。2019年,一家叫作Audius的音乐共享平台成立。Audius运用区块链技术,让各方都参与到音乐创作、存储和分发的过程中,除了10%的网络运营费用外,剩余90%均归音乐人所有,而在传统平台中,音乐人只能收入12%左右。

随着越来越多女性加入到Web3项目中,数字时尚领域也前所未有地活跃了起来。2021年,女性艺术家NFT项目推出了首批1000件PFP(图片证明)令牌,上线10小时即宣告售罄。虚拟皮肤、虚拟化妆品等产品,凭借在现实世界中难有的视觉观感,而日渐热销。

Web3世界中,多彩的女性形象。/World of Woman

在设备方面,也有厂商展开了探索。10月24日,欧洲奢侈品手机品牌VERTU发布了旗下全球首款Web3手机“METAVERTU”。

METAVERTU支持一键进入Web3模式,这种模式下,用户可以使用内置的v-shot(版权相机、能一键生成NFT)、v-box(10TB分布式存储)、v-talk(隐私通信功能)、v-alue(加密货币钱包)等功能。

曾经你爱答不理,如今你高攀不起。

当然,价格也不便宜,最低都要3600美元(约合25000元人民币)。别看价格贵,刚上架没多久就售罄了。

这也足以见得,Web3确实是炙手可热。

未至

近两年,Web3的投资行情火热。麦肯锡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Web3风险投资总额为324亿美元;而2022年上半年,风投对Web3的投资就已经超过了180亿美元。可以预见,2022年全年的风投总额势必会大幅度超过2021年。

在应用上,这两年和Web3有关的APP数量也在迅猛增加。根据数据研究机构Apptopia的报告,2022年可供下载的Web3应用程序数量的增长速度,几乎是2021年的5倍。年初至今,可供下载的应用程序增长了88%,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

Web3的世界,正在构筑中。

Web3的火热背后,不仅有资本的加持,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目前,印度公务员考试已经涉及了Web3和NFT,其大型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推动这一技术发展,比如印度银行推出2000万美元的Web3基金。

即使在民间层面,NFT游戏在印度也有很高的国民度。根据Finder针对26个国家43312人的最新调查,NFT游戏在印度最受欢迎,高达34%的受访者玩过。

另据虎嗅报道,日本政府也高度重视Web3领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认为这是可以引领日本经济增长的互联网的下一代技术浪潮。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已经公开表示,决心竞争全球虚拟资产中心和全球Web3中心。

不过,由于Web3的发展尚处在早期,目前来看,还有许多漏洞要补。就拿Web3最为强调的安全属性为例,今年愚人节,周杰伦在Instagram上发文称,他被电话告知自己此前获赠的无聊猿游艇俱乐部#3738 NFT被偷了,他以为是愚人节的玩笑,没想到是真的没了。

周杰伦被盗的NFT藏品。

这套NFT在当时的价值高达人民币320万元,能买30套鹤岗的房子。

当然,黑客给Web3造成的损失,远不止这320万元。

今年3月,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受追捧的区块链游戏Axie Infinity被曝遭到了黑客入侵,价值为6.25亿美元的虚拟货币被盗。被盗事件还造成相应虚拟货币币值骤降,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损失。

要知道,这些损失的虚拟货币,可是很多家庭散尽家财投入其中才积累的财富,很多人就等着多玩几把,多赢点币来赚生活费。一夜之间,又家徒四壁了。

除了黑客造成的资产风险之外,还需防范Web3藏品带来的洗钱犯罪问题。

曾发表评论称,目前国内对于NFT的法律性质、交易方式、监督主体、监督方式等尚未明确,NFT存在炒作、洗钱和金融产品化等风险,对于NFT投资应该保持谨慎态度,警惕“击鼓传花”式的金融骗局。

比特币的币值已经算稳健了,都如同过山车一般。

像Axie Infinity好歹是正规游戏,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Web3项目,本质上就是庞氏骗局,一旦入局,只能等着被割。

Web3还是一片新生的土地,这里有生机,也有杂草,还有凛冽的寒风、虎视眈眈的猛兽。确实有不少言论觉得Web3就是彻头彻尾的骗局,这种观点在Web2.0诞生时也有过。当时许多人觉得,Web2.0不过就是个毫无意义的行销炒作口号。

今天再回头看,Web2.0带来的革新,是显而易见的。也许不久的将来,Web3也会如此。

参考资料:

web3.0是骗局吗,web3.0怎么赚钱

[1] 周星驰进军Web3,需要走几步|虎嗅

[2] VERTU发布全球首款Web3手机,背后隐藏了这些讯息|36氪

[3] 音乐圈押注Web3:一场游戏一场梦|新音乐产业观察

[4] Web3.0时代的音乐产业?恐怕还是一句空谈|钛媒体

[5] Web3正在重新定义粉丝的意义|nftnow

[6] 女性在Web3世界不是隐形人|JingDaily

[7] 全球最火NFT游戏一夜之间遭劫:玩家6.25亿美元打了水漂|品玩

[8] Web3,互联网新造神“机器”|每经头条

[9] 印度Web3“大跃进”|虎嗅

一文拆解Web3.0:大热的Web3.0,究竟是风口还是泡沫?

资料图。图/新京报

近日,随着元宇宙的兴起,Web3.0成为各大厂商、投资人关注的热词。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不久前发表文章《Web3.0是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指出互联网正处在Web2.0向Web3.0演进的重要时点,加强Web3.0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Web3.0热潮下,国内外涌现出的相关商业模式点燃新的投资热情。而对于众多打着Web3.0旗号的产品及部分区块链游戏,也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警惕概念炒作之下的投资风险和隐患。

“什么是Web3.0?”

2021年12月8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进行了一场名为“加密资产和金融的未来”的听证会,前美国货币审计署署长、时任BitFury首席执行官的布里安·布鲁克斯向国会议员详细科普了Web3.0——“一种可被用户拥有的互联网”。

Web3.0到底有何不同?Web1.0是“可读”的互联网,这个时期的企业代表以搜狐、新浪、网易、YAHOO、Google等传统的门户网站为主,用户只可获取信息,不能够编辑信息;Web2.0是“可读+可写”的互联网,用户不仅可以阅读网站提供的内容,也可以随时随地借助平台提供方的云存储技术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从早期的博客、微博,到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产品形式的变化,人人都可成为创作者。

从Web1.0到Web2.0,是用户与互联网双向深化信息交互的过程。具体体现为用户为参与主体,App为应用载体,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即平台权力的迅速扩张。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上创建在线身份,更像是申请成为“数字领主”的附庸,用户在平台中所生产的内容是否违规、侵权,将由平台判定。

Web2.0时代曾引发社会对于平台治理结构的担忧,平台中心化的网络服务和权力使得用户只是互联网的“过客”,而不能真正地拥有互联网。随着当前各类信息技术的迭代创新,互联网正呈现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趋势,Web3.0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较Web1.0和Web2.0而言,Web3.0将是“可读+可写+可拥有”的互联网,是基于去中心化理念运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打造出来的将多个场景融为一体的新型数字生态系统,将成为用户与建设者拥有并信任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展示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经济、社会、政府等各领域各行业数字化改革的最新应用成果,包括展览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数字经济人才对接等板块。图/IC photo

Web3.0将重塑数字经济社会基本格局

随着区块链、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NFT)、元宇宙等新技术概念的普及,Web3.0将会逐渐成为未来网络的主要形态,在全球互联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Web3.0之所以如此重要,其根源在于它是一场对于中心化数字生态的全局性变革,让流通于数字网络上的数字内容的所有权和对应的价值分配权,真正回到数字内容创作者手中:让创作者、价值拥有者实现统一。这种变革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Web3.0将重塑用户与平台之间的“支配-依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数字身份体系。在Web2.0时代,中心化的平台对于储存在平台上的用户身份信息和数据信息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而到了Web3.0时代,分布式数字身份(Decentralized ID,DID)使用户控制自己的身份管理信息成了可能,并可以用该信息验证并登录任何平台和程序。

Web3.0塑造了一个新的数字空间愿景,尝试构建一个用户和建造者共享产权的新型经济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理念,将原本属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权力下放到用户手上。其表现为用户拥有他们的身份、数据和算法自主权,并且没有像Facebook这样的大平台负责储存和使用用户的数据,也不再需要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平台。

因此,Web3.0不仅提升了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让他们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数据信息以及数字资产,也打破了平台对信息管理和算法的垄断,通过机制设计引导人们自发地协调行为,彻底改变用户与平台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极大地挑战了平台的垄断地位,用户可以选择去中心化的替代产品。

其次,Web3.0将重塑财富数字化与数字金融交易的规则体系,建立一套新的数字产权体系。在具体应用中,NFT,这种基于区块链用于确定数字资产产权的技术彻底颠覆了平台中心化的产权管理体系。用户可以自己制作并将NFT记录在区块链上,形成数字化资产的NFT。目前NF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对图片、音乐、视频等数字产品以及各种UGC产品的产权保护和流转当中。

而将去中心化的Web3.0概念和技术与金融业务具体相结合,产生“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或将掀起金融业的变革。金融产品的交易信息将会更加透明和安全。在该场景下,用户的账户位于分布式的网络中,平台之间基于互信的协议可以减少藩篱,更加侧重于对产品服务、价值创新的追求,也降低了地理和用户资质等其他因素带来的限制,推动数字资产的自由流通。

最后,Web3.0将重塑现实和数字空间经济社会活动的边界,推动实体与数字产业的融合发展。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Web3.0通过全新的去中心化的DNS根域名治理体系,实现端到端访问过程的去中介化。用户可以自己命名和解析域名,技术可以运用到数字资产、数字实体等资源,使得现实和数字空间更好地融合。例如,可将链上数字资产和链下实物资产的价值形成对应。这样不仅能融合虚拟和现实世界,更能进一步重构各行各业的经济形态,实现现实、虚拟资产联动。

2021年9月30日,中国香港,亚洲首个大型数字艺术博览会在香港举行,场地面积逾1800平方米,展出超过40名国际及香港艺术家的高科技艺术创作。图为参观者在旅美土耳其多媒体艺术家安纳多尔(Refik Anadol)的360度沉浸式艺术装置前自拍、留影,该装置将被转换为NFT(Non-fungible token)并于苏富比网上拍卖。图/IC photo

Web3.0在中国:机遇与挑战

在美国,以布里安·布鲁克斯为代表的相关人士正在大力推动联邦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出席听证会的议员中有人当众喊出“必须保证Web3.0革命发生在美国”。

Web3.0未来拥有巨大的产业发展前景,正在成为世界主要数字经济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总体来看,Web3.0在我国的发展目前更多地被放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框架内:人们关注基于Web3.0的基础设施将如何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目前国内主要存在的Web3.0产业分布于数字藏品、联盟链、Gamefi链游、虚拟数字人四个领域,有关Web3.0的讨论常与“价值互联网”、“数字经济”等关键词放在一起。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我国Web3.0产业的发展面临两方面的挑战。

第一,从国际层面来看,基于地缘政治的风险性因素正在迅速上升。目前多国都在致力于发展自主性的Web3.0产业体系并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体系,但国际地缘政治的竞争可能会延伸到技术领域。

Web3.0分布式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可能将加速全球数字空间格局由互联网转向“分裂网”,各国基于国际竞争和数字主权安全的考虑,激烈的国际竞争可能导致多个Web3.0数字生态体系并行的格局。

受俄乌冲突等事件影响,非西方国家将会寻求更加独立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与多元的数字服务提供商来源 ,这将为中国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可能受到大国的相互制裁影响,加剧产业发展的国际不确定性因素。

第二,从国内层面来看,Web3.0将对现存治理体系构成一定冲击,如何确定新的监管边界将成为新的课题。Web3.0的去中心化概念将会带来新的治理和监管难题。

一方面,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需求挑战了现存的基础设施提供方式,搭建以区块链为技术的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目前主要是Web2.0的大型平台具备搭建能力,但这可能又会导致对区块链服务的控制权回到平台手中。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形态会给各行各业带来重大变革,衍生出新的组织和行业形态,带来新的风险和管理问题。比如区块链技术下的匿名性社区会给网络监管带来挑战;DeFi产品所蕴含的金融风险也会考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和防范能力;以及更多的组织和行业形态所伴随的违法犯罪风险问题也需要防范。

2021年12月,CCTV-2正点财经栏目曾披露名为《农民世界》的区块链游戏“代练服务”骗局,“代练”公司声称玩家“两周赚14万元”,实为传销、诈骗、非法集资。

要看到,当下互联网基础设施搭建尚处于Web2.0向Web3.0的过渡阶段,还有待大量的技术积累,同时存在某些监管真空地带。对于并未成熟的项目,投资者追求短期获利、盲目跟风会面临较大风险。

因此,未来在制定Web3.0产业政策体系时,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平衡,推动Web3.0时代中国数字产业的健康发展将非常关键。

Web3.0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场景和机遇,但风险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如何把握住这一时代机遇,大力支持相关技术创新发展,并探索出适合我国的Web3.0发展道路,助力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文 / 刘典(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

编辑 / 李潇潇

校对 / 赵琳

上一篇: TEB是什么币—tether什么币
下一篇: vivo V3_vivov3手机参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