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近抓到的诈骗(上海最近抓到的诈骗案件)

广告 X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上海“职业骗薪”诈骗案108人落网 抓捕现场曝光

来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王笑寅 上海报道

网上搜罗融资公司招聘信息,利用一些假冒的国外,将自己或者雇人包装成“精英”人才入职骗取薪水,逐渐衍生出一波“职业骗薪”团伙。8月9日,海报新闻从上海市公安局采访获悉,“职业骗薪”诈骗案侦破,落网108名案犯,涉案金额达8000余万元。

日前,多家企业向浦东公安经侦支队报案称,企业中应聘的入职者,存在多家企业履职“骗薪”的情况。在接报后,经侦支队民警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

侦查员们通过调查发现,王某、刘某等人在网上寻找要销售或融资类的公司,在看到该类型公司招聘信息后,根据该公司所需的招聘人员要求,进行了“包装”,虚构了自己的销售履历。

在应聘时,王某、刘某与团伙成员一起做好准备,向招聘公司介绍自己卓越的销售经历。而招聘公司在应聘时看到如此“优秀”的应聘者,自然而然便会让王某、刘某等人快速入职。

但在入职后,王某、刘某及团伙成员并不像在应聘时所说能带来良好的业绩,并且在工作时更是长时间不见踪影,之前所声称能接洽的项目一个都没有实质性地落地开展。在试用期过去后,眼看着新入职的员工并没有给公司带来收益,企业老板便想将他们辞退。

而在此时,王某、刘某等人仿佛也有所准备,一起拿着就职合同要求公司支付其余的薪水才肯离职。老板为了让他们走人,便支付了其余工资。

经侦查员深度挖掘,以犯罪嫌疑人王某、刘某为首的“职业骗薪”犯罪嫌疑人逐渐浮出水面。

该团伙通过招聘类APP等公开的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平台获得面试机会后,伪造学历、个人工作履历、离职证明等材料。甚至利用一些假冒的国外,将自己包装成“精英”人才。

之后,团伙成员在骗取被害公司信任后与其形成劳务关系后,再同时入职多家公司,通过伪造日常工作记录等手段维持入职状态,拖延任职时间,从而达到诈骗工资的目的。

诈骗团伙成员在入职后,如发现该公司对于相关就职人员背调、考勤制度比较松散后,更是会互相介绍给其他团伙成员前来应聘,帮其入职。甚至会花每天50至100元的费用,雇佣相关闲散人员充数。待这些成员入职后再抽取相应的“介绍费”从而增加自己的不法收入。

7月19日凌晨,专案组根据2023砺剑专项行动部署,由经侦支队会同外高桥公安处、川沙公安处、三林公安处、惠南公安处及相关派出所,出动百余名警力,于上海及外省市开展集中收网,成功抓获王某、刘某等108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达8000余万元。

目前,刘某等10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浦东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上海警方表示,后续案件调查及扩展打击仍在进行中,企业在招聘时,如遇各类诈骗,请及时报警,为警方破案提供有效线索。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料事如神?上海37家美发店提供客户隐私,串通“调运大师”行骗千万元

来源:央视财经

如果有人说,“坐在家里打打电话就能赚钱”“每天轻松赚几百”“工资日结”,是不是有人心动了?现在,有一些隐匿在境外的诈骗团伙,他们利用国内一些人想赚快钱的心理,诱导他们为其诈骗活动提供“话务引流”业务。近日,上海警方就一举捣毁一个特大“话务引流”犯罪产业链,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506名。

上海警方捣毁特大“话务引流”诈骗黑色产业链

今年3月初,上海警方在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中发现,犯罪分子所用的境外号码高频次联系多名被害人。然而,警方通过技术分析发现,这些电话的登录位置和来电显示看似在境外,但实际却是诈骗团伙在国内运用虚拟号码拨打的电话。

警方调查发现,该“话务引流”诈骗团伙核心成员薛某等人负责对接境外的诈骗团伙上线,接到拨打诈骗电话的业务后,他们再分包给下线,由下线通过网络招募所谓“话务员”,最终由这些“话务员”通过虚拟拨号软件拨打诈骗电话。

诈骗电话话务员:话术就是,您好,我是某个地方的客服,您交的学费可以退费了。如果对方说想退费,我就会把诈骗群号告诉对方(受害人)。

在这个话务引流产业链上,大部分话务员都是冒充各种机构的客服,通过编造机构倒闭清算退款、购买返本套餐等理由,将潜在被害人拉入所谓的客服群。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反诈中心研判大队副队长 陆学渊:一旦被害人相信之后,会被他们引入一个QQ群,这个QQ群里有境外诈骗团伙,里面包含了各种角色当托儿,让被害人以购买基金的形式拿回一些所谓的退款,可能是一步一步进行诈骗。

上海最近抓到的诈骗(上海最近抓到的诈骗案件)

诈骗话务团伙成员遍布多省

与以往查获的电信网络诈骗话务窝点不同,此次警方捣毁的这个话务诈骗产业链犯罪嫌疑人数量众多,遍布全国24省份100多个城市。其中很多人明知自己拨打的是冒充的客服电话,但是在所谓“兼职”“工资日结”等利益的诱惑下,成为诈骗团伙的共犯。

为了将该引流诈骗产业链上的犯罪分子一网打尽,上海警方制定了详细的抓捕计划,1000余名民警分赴多地执行抓捕任务。被警方抓捕时,这些话务员都声称自己只是兼职话务外包服务,然而警方获取的证据表明,他们实际上领取任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需要冒充教育机构等客服,而且也实际上参与了对被害人实施诈骗活动。

另外,据警方调查发现,一些话务员不仅自己参与其中,而且还把自己的朋友、亲戚、家人都拉进群,因此人员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被抓获506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每天轻松赚几百”?506人落网!

根据用人企业招聘岗位需求,不法分子有针对性地虚构伪造学历证明、工作履历和过往业绩等材料,将自己精心包装成“完美应聘者”,入职后却消极怠工甚至在多个企业同时就职,以此套路骗取工资底薪。上海警方今天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近期侦破的上海首例“套路应聘”诈骗案。此案中,犯罪团伙53名嫌疑人全部落网,有力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和地区营商环境。

新员工无业绩还兼职

今年1月,一家网络科技公司负责人向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报案。去年10月,这家公司为了推广产品,通过网络发布了急招销售的招聘信息,要求应聘者有丰富销售经验。很快,王某、李某等8人前来应聘,介绍了曾经在一些大型企业的销售经历和工作期间经手的一些“大厂”项目,还展示了自己的“优质”。公司对这些光鲜的“销冠”履历十分满意,许诺带头人王某2万元底薪、其他人8000至9000底薪外加销售提成。没想到这8人入职3个月,不仅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业绩,应聘时声称能接洽的优质项目也没有一个实质性开展。当公司准备将他们辞退时,8人仿佛早有准备,要求支付当月全部薪水才肯离职,公司无奈妥协。不久,王某误发在公司群里的一张其他公司的离职证明引起了公司负责人的注意。联系该公司后,负责人发现这8人竟然在同一时间内在两家公司入职、赚取两份底薪,于是向警方报案。

涉案手机

深挖幕后诈骗团伙

警方对涉案8人调查发现,他们应聘时自述的学历履历和项目经历都与事实不符,是专门针对招聘要求进行的“自我包装”。事实上,他们中没有一人有过大型企业从业经历。警方还发现,8人在短时间内先后在金融、装修、科技咨询等企业应聘销售、融资等岗位,骗取薪资。浦东警方据此判断,这8人背后很可能藏着一个专业诈骗团伙,于是在市局经侦总队指导下,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经综合研判分析,一个以犯罪嫌疑人杨某、曹某为首的“职业骗薪”犯罪团伙浮出水面。专案组走访调取数十家用人单位上百套人事档案资料,确定了嫌疑人总名单。今年3月8日凌晨,浦东警方在上海及外省市同步收网,成功抓获杨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

警方研究案情

伪造履历套路诈骗

据犯罪嫌疑人杨某、曹某供述,他们伙同亲友组成诈骗团伙,从招聘类APP、网站上获取招聘信息后,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编制”简历并频繁投递。在获得面试机会后,杨某、曹某就通过网络寻找假证贩子,伪造个人学历、工作履历、银行流水、过往业绩等材料,把团伙成员包装成用人企业所需的高学历、高能力的“完美应聘者”。应聘面试前,团伙还专门开展培训,教授应聘话术,如虚构销售经历或融资经历、谎称能快速提高销售业绩等,往往能轻易骗取用人企业信任,形成劳务关系。入职后,团伙成员又通过伪造工作记录、雇佣人员假冒高价值客户并使用虚假身份与用人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合同等手段拖延在职时间,达到诈骗更多薪资的目的。一旦被识破,团伙成员就上门闹事,逼迫用人企业支付薪资。目前,杨某、曹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浦东警方刑事拘留,初步查证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案件调查及后续打击仍在进行中。

警方提醒

用人企业在聘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核实应聘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确保学历履历、过往业绩等真实可信,以免给企业造成损失。对新入职的员工,要依法依规签订劳动合同,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如遇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公安机关将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新民法谭

作者:潘高峰

图片:警方供图

上一篇: Zoe(zoe怎么读)
下一篇: xlm币发行价格、xlm币发行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