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谈论的「Web3.0」,究竟是什么?
去年什么最火?NFT、元宇宙还有一个web3.0。
。
Web 3.0
Web1.0前世
Web2.0今生
相比于web1.2.Web2.0
用户可以在网络上传自己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也可以与其他用户交流,互联网从“平台向用户的单向传播”变成了“用户语用户的双向互动”。
这时每个人不单单是接收者,也是创造者,在虚拟世界中,创意的生产和消耗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Web2.0的弊端
1、用户生产内容,赚的盆满钵满的是平台。
看看,头条,抖音,快手,B 站等,它们自己不生产内容,是用户自己生产内容,然后其他用户消费内容,平台却在中间赚的盆满钵满。
再看看,淘宝,滴滴这些平台,它们也是同样的道理,淘宝不生产商品,滴滴也不提供汽车,让用户自己开店铺,用户自己提供汽车,平台却拿着高高的抽成,赚着大钱。美团亦是如此。
2、用户数据隐私问题
谈到数据保护和数据隐私,我们不得不提到关于 App 的使用,几乎每年都会有关于手机软件在未经用户授权的前提下收集用户隐私,而这都是因为系统本身和软件之间存在隔阂,从本质上就已经出了问题。
还有现在我们在使用 Web2.0 的应用时,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被网站或者互联网公司要求我们注册,于是我们的许多个人信息就被收集起来了。
Web3.0未来
但也有人认为,Web3.0 的设想最早是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在2014年提出的,他认为:Web3.0 的愿景是实现无服务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每个用户都能掌握自己身份、数据和命运。
Web 3.0是将主权还给人的革命,用户数据的话语权不再被互联网巨头垄断,这就需要Web 3.0 全新的范式来颠覆如今的互联网巨头垄断局面,保护每一个互联网用户的利益。
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存储、无法篡改、信息加密等特点,再结合我们近期的研究总结,可以大致地将 Web 3.0 贴上这么 4 个标签:
1、Web3.0必须是开放的;
2、 Web3.0必须是安全的,因为开放,且安全,所以必须用到密码学技术;
3、Web3.0必定是去中心化的或者叫分布式的,开放协议,必定造就去中心化;
4、 Web3.0的平台和应用必定具有原生通证,因为去中心化需要通过通证自动结算各方的利益分配。
什么是 Web 3.0 以及您为什么要关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原文作者 | JIN ,原文标题 | The Introduction to Web 3.0 (NFT, DeFi, DAO, DApp, Cryptocurrency, GameFi, etc),文章翻译 | Shirley
Web 3.0 实际上是当今互联网基础协议“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衍生品。互联网已经度过了 Web 1.0 时代,目前正处于 Web 2.0 时代,而 Web 3.0 是我们所期盼的下一代互联网,也就是语义网(semantic web,机器可以读取任何数据,网站可以基于数据提供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互联网上数据的所有权将是去中心化的。
Web 3.0 是一场具有足够颠覆性的技术变革。为什么这么说呢?Web 3.0 涵盖了娱乐、搜索、电子商务、社交网络、金融和银行业等各个领域。几乎每一个你能想到的应用类型,都在推出 Web 3.0 创业项目。Web 3.0 的卖点就是反垄断、反平台和用户所有。
为了更好的理解 Web 3.0,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互联网在过去几十年,从 Web 1.0 到 Web2.0 的发展历史。
1989年,Tim Bernes-Lee 撰写了一篇题为“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的论文,其中他将“网络”一词描述为一个由超文本链接相互连接而成的信息系统网络。这就是 Web 1.0。Web 1.0 是建立在开放、去中心化和社区治理协议之上的只读网络。
在 Web 1.0 时代,Netscape、谷歌、Yahoo、Amazon、eBay、Java 和 AOL 等公司凭借其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主导了互联网。
这些平台是 Web 1.0 时代的内容创造者,而上面的绝大多数用户是内容的消费者。个人网页也很常见,主要是由 ISP 运行的网络服务器上的静态网页组成,或者是免费的虚拟主机服务。
Web 1.0 的特点:
1. 静态页面;
2. 内容由平台提供;
3. 使用服务器端包含或通用网关接口(CGI)构建的页面;
4. 使用框架和表格来定位和对齐页面上的元素。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传统内容创作的数字化阶段。平台雇佣内容创作者去制作文本、图片和视频,再把这些提供给用户,只可阅读不能更改。所有创造、控制、管理和收益的权利都归平台所有。
Web 2.0 的概念是 Tim O’Reilly 在 2004 年提出的。他鼓励开源软件,并创建了世界上首个门户网站。内容自此从“只读(read-only)”变成了“交互式(interactive)”。
与 Web 1.0 相比,在 Web 2.0 时代,用户能够上传自己的文本、图片和视频等内容到平台上,不再是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创造内容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于是,社交网络出现了。
在 Web 2.0 时代,人们变成各种应用程序的用户,并在这些产品上创造大量的内容,这些数据被一个中心化的平台所掌控。因此,平台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将不同的内容推荐给不同的受众。这些平台的价值是与用户数量和流量紧密相连的。由于数据在不同的平台之间不具备互操作,因此,谁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谁就能更好地抓取流量。
Web 2.0 时代有许多应用程序,例如 Facebook 和 YouTube 等。它们让距离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却悄悄地扭曲了价值关系。
这些平台强调用户生成的内容、可用性以及终端用户的互操作性。技术规范没有任何更改,但设计和使用 Web 页面的方式被更改了。Web 浏览器采用了 Web 2.0 的一些开发技术,包括 AJA X和 JavaScript 框架。
Web 2.0 的特点:
1. 动态内容响应用户输入;
2. 通过评价和在线评论的方式使得信息在平台所有者和用户之间进行流动。
3. 开发了允许自我使用的 APIs。
4. 网络访问导致关注更广泛的用户。
5. 信息自由分类。
Web 2.0 开发的应用:
1. 播客
2. 博客
3. 标签
4. 社会书签
5. 社交网络
6. 社交媒体
7. Web 内容投票
8. 用 RSS(简易信息聚合)进行策划
尽管用户在这些平台上提供内容及贡献数据,但这些数据并不属于用户。一系列的隐私泄露事件使得平台与用户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除用户创建的内容外,其余所有的控制权、管理权、分发权和收益权等均归平台所有。
Web 3.0 的概念是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Polkadot 创造者 Gavin Wood 在 2014 年提出的,代表了下一代互联网时代,即互联网朝着更加去中心化和民主的范式转变的形态。
与 Web 3.0 相比,Web 2.0 催生了大量的平台和互联网寡头。这些中心化的行业巨头为互联网世界的运营制定了一套规则:用户可以提供自己的私人数据和关注,来换取平台提供的服务。平台将用户的数据和流量作为“燃料”,推动其 4 种盈利模式:游戏、广告、电子商务和会员服务。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的关注和时间构成了平台的流量,而这些流量和生成的数据则属于平台。
因此,Web 3.0 代表了下一代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并赋予了个体价值。在一个中心化的系统中,其他节点必须依赖中心才能生存,中心决定了节点。而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中,分布着许多节点,每个节点都有很高的自治程度,并且拥有自己的决策过程。
如今,Web 3 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概念层出不穷。有些人一直在问 Web 3 到底是什么,但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它的未来。Web 3 关注的是通过区块链等去中心化技术形成的“谁创造,谁拥有”的关系价值。用户创造的内容由用户拥有和支配,用户创造的价值也可以根据平台与用户之间签订的协议进行分配。
Web 3.0 的特点:
1. 语义网(Semantic Web):改进了网络技术,基于理解单词意义的能力,通过搜索和分析来创建、共享和连接内容。
2.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可以区分各种类型的信息,并提供更快、更相关的结果。
3. 三维图形(3D Graphics):广泛应用于电脑游戏、电子商务、地理空间语境、博物馆导览等网站和服务中。
4. 连通性(Connectivity):可以把用户体验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
5. 普遍性(Ubiquity):内容可以被多个应用程序访问,或者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1. Opensea: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加密货币收藏品和 NFT 的点对点数字市场。
2. Foundation:用于销售基于以太坊的独特 NFT 的市场,可以上架或通过拍卖来进行 NFT 的买卖。
3. SuperRare: 使用智能合约出售基于以太坊的独特艺术 NFT 的平台。
4. Rarible: 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平台,通过 NFT 促进数字艺术作品(数字艺术品、收藏品、音乐、视频、域、元宇宙、可穿戴设备等)所有权的创建、销售和购买。
5. Nifty Gateway: 一个数字艺术品的在线拍卖平台/市场(可以创建限量版、高品质的 Nifties 系列)。
6. KnownOrigin: 一个由艺术家驱动的平台,数字创作者可以很容易地验证、展示和出售他们创造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7. MakersPlace: 这是世界领先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发现、收集、购买和投资真正稀有和真实数字艺术品的首要市场。
8. Art Blocks: 策划和创造 NFT 艺术市场。
9. Async Art: 帮助创造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 NFT 市场的新艺术(包括动态、互动艺术和音乐)革命。
10. NFTb: 建立在 BSC 上,用于高级数字艺术的完整 DeFi 和 NFT 平台。
11. Shōyu: Sushi NFT 市场。
12. Cryptograph: 来自您最喜欢的偶像和艺术家的独一无二的数字收藏品,通过拍卖永远为慈善机构筹集资金,平台由区块链技术进行保障。
13. Momint: 它允许收藏者量力进行打赏,不用倾尽所有就能够支持自己最喜欢的创作者。这是一个社交媒体NFT市场,人们不需要事先了解区块链或加密货币即可参与。
14. Curate: 世界上第一个无 gas 费的 NFT 和点对点实体商品市场 App。
15. Zora: 在以太坊上购买、出售和管理 NFT(各种媒体类型)的开放协议。
16. Polygram: 在DeSo区块链上查找、收藏和出售 NFT。
17. Ephimera: 它旨在为艺术家、收藏家和画廊策划一个空间,以革新艺术(摄影和视频艺术)的互动方式。
18. Minty: 创造、购买和销售被策划的 NFT 艺术的 NFT 平台/市场。同时,该平台会将创意者推荐给赞助人,以使后者能通过艺术项目赞助在财政上支持前者。
19. Beta Cent: 为加密艺术、铸造艺术、照片、音乐和写作创立的市场。
20. Neon: 一个出售 NFT 和画廊的市场,建立在Solana 区块链上。
21. Rendar: 为世界领先的街头艺术家绘制的数字艺术品而创建的 NFT 市场。
22. Cargo: 一个创建、共享、销售和购买 NFT 的多链平台。
23. Bisket: 提供独特和珍贵的数字艺术、物理艺术品,以及美术和卡通的 NFT 市场。
24. Axie Marketplace: 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电子游戏(Axie Infinity 代币)在线商店。
25. CryptoPunks: 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一个数字艺术项目的平台。
26. NBA Top Shot: 在这个平台上,玩家可以通过Dapper Labs 创建的Flow 区块链从世界顶级的篮球联赛购买视频片段和游戏亮点。
27. Theta Drop: 在互联网上去中心化发布视频和 TV 的平台,建立在 Theta 区块链上。
1. Roll: 创造者和品牌打造品牌数字代币(社交货币)的平台,专为他们的在线存在。
2. BitClout: 由用户拥有的平台。比特币正在去中心化货币和去中心化社交媒体。
3. Rally: 独立数字经济(加密货币)的创造者和在线社区的平台。
4. Liquiditeam: 创建者构建代币,并直接向社区出售订阅费、代币包和 NFT 的平台。
5. Coinvise: 为创建者建立和运营通证化社区提供的强大工具。
6.Mirror: 一个去中心化的出版平台,变革了我们分享和通过想法获利的方式。
7. Fyooz: 为名人和创作者提供通证化的平台。
8. HumanIPO: 创作者通过发行可赎回股票将粉丝变成股东的平台。
9. Gari: 在 Chingari 上为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提供社交代币。
10. Creton: 一个会员平台,为创作者提供来自粉丝和所有权的实时订阅收入。
11. Bonuz: 创造者通过铸造代币来创造专属内容,以此与他们的粉丝联系的平台。
1. NFT.Kred: 为允许自定义商店设计、自定义 NFT 和区块链设置的品牌和创建者建立的 NFT 平台。
2. Bitski: 创造者通过铸造 NFT 来建立店面的平台。
3. Dime: 在该平台,创建者可以建立店面,把他们的内容变成独特的 NFT,并直接卖给他们的订阅者。
4. NiftyKit: 在该平台,创造者、品牌和企业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开启 NFT 和智能合约。
5. NFTically: 为创作者和企业提供平台,具备友好的功能、定制服务和大型集成,以启动他们的 NFT 商店或市场。
6. Mintbase: 任何人在此平台都能创建 NFT 而无需担心技术复杂性,包括铸造、销售、部署智能合约、启动商店,并在此合约上创建 NFT。
7. Gallery: 创建公共 NFT 收藏画廊的平台。
8. Cyber: 为艺术家和收藏者提供一个免费展示 NFT 的平台,提供完全身临其境的 3D 体验。
1. Valuables: 推特市场。
2. Clout.art: Instagram 帖子的市场。
3. Melon: 社交媒体内容的市场。
4. CocoNFT:将 Instagram 上的帖子转化为 NFT 的市场。
5. BlogToNFT: 有所有权证明的博客文章的市场。
6. Beyond Mars Art: 在 Instagram 出售艺术品。
1. Manifold: 创造者在该平台创造的产品远超视觉和音频 NFT,且不止具备铸造的特性。
2. Nifty Pixels: 绘制、铸造和销售 32x32 像素艺术品的平台。
3. Photo: 一款手机摄像应用,可以将任何照片或视频转换为 NFT。
4. Nifty Ink: 构建在 xDAI 链上,用于绘制和创建 NFT 的平台。
1. Friends with Benefit: 成员为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奖励走在一起。
2. PleasrDAO: 集合了 DeFi 领导者、早期的 NFT 收藏家和以获得带有慈善色彩的重要作品而闻名的数字艺术家。
3. PartyBid: 在这个社区,用户可以建立资金池,以团队的形式购买 NFT。
1. Royal: 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直接从你喜欢的艺术家那里购买歌曲,并用它们赚取版税。
2. Ampled: 通过集体所有权和社区支持为音乐人提供平台。
3. Audius: 去中心化的音乐流媒体协议,允许艺术家发表自己的作品,并直接从粉丝处获得报酬。
1. OctoFi: 当你在多个区块链上使用可信的 DeFi 和 NFT 市场进行交易时,会返还现金。
2. Flair Finance: NFT 的创建者和收藏者享受去中心化托管方式的平台。
3. Unifty: 一个驱动构建下一代 DeFi 和 NFT 构建块的工具。
1. Braintrust: 工作如何完成的新模式。
2. MyNFTeam: 为您提供一个发现、加入或召集对该领域充满热情的 NFT 团队的平台。
3. NFT Jobs and Gigs: 一个让你发现提供正式工作、临时工作和合作机会的 NFT 平台。
1. CharmVerse: 一个为创造者铸造可赎回 NFT 的平台,这些 NFT 被称为“charms”。
2. FingerprintsDAO: 一个为区块链指纹(Blockchain Fingerprints)收集者、管理者和生产者而建立的平台,这些人以极具创意的方式使用智能合约。
了解完以上项目,你会有一种意识形态的转变:“你创造的任何东西都会让你获得报酬。”Web 1.0 和 Web 2.0 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在 Web 3.0 时代,价值互联成为了可能,价值的传递比信息的传递更为重要。基于去中心化网络的 Web 3.0 将彻底改变经济体系,改变产品的交付和消费方式,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改变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合作方式。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数据交换网络,它正在演变成一个日益复杂的生态系统。个人创造的价值可以以代币的形式进行交换,使得价值更好。
Web 3.0 代表了下一代互联网,因为它将权力从大型科技公司转移到了个人用户身上。Web 3.0 的概念就是去中心化和不可信的中介(即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削弱中心,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交易和传播。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去中心化允许节点自由地选择和决定中心,而中心化掌控者节点。
Web 3.0 的核心创新之一是基于共识的分布式区块链技术,它允许用户与陌生人达成绑定协议。加密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最初的应用。区块链诞生于比特币系统,本质上,它就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在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变、透明和安全的综合特征。由此,一种“不信任”的概念产生了。基于此,区块链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
https://101blockchains.com/web-3-0-blockchain-technology-stack/#prettyPhoto/3/
Web 3.0 的基础架构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 3.0 技术堆栈由 5 层结构体系组成,从 L0 到 L4。
https://web3-technology-stack.readthedocs.io/en/latest/
它提供了建立点对点网络所必需的网络能力。
1. 点对点(P2P)互联网覆盖协议
点对点覆盖网络是建立在现有网络之上的计算机网络。它使参与网络的对等体不通过 IP 地址,而是通过所有对等体已知的特定逻辑标识符找到其他对等体。
例如:Devp2p,Libp2p
2. 平台无关的计算描述语言
例如:EVM、WASM、UTXO
提供分发和交互功能。
1. 数据分发协议
例如:IPFS,Bluzelle,Fluence,Swarm
2. 低信任度的互动平台
例如:波卡
3. 低信任度的交互协议
例如:以太坊、比特币、Zcash、Polkadot 平行链
4. 瞬态数据传递
例如:Whisper,Matrix
提供增强的特性,如伸缩、计算和加密消息传递。
1. 第二层协议
例如:状态通道、plasma协议、加密存储、存储激励、大量运算、分布式秘密管理
它是人类可读的语言和代码库,使开发更容易。
1. 协议扩展的开发者 API 和语言
例如:Web3.js,ether.js, oo7.js,Solidity,Rust
用户在这一层最容易与 Web 3.0 技术进行交互。
1. 可扩展协议用户界面
例如:Status,Metamask,MyCrypto,Parity
Web 3.0 删除了管理中心,不需要数据库来集中存储应用程序的状态,也不需要一个中心化的网络服务器来存储后端逻辑。程序架构师使用区域区块链在互联网上的去中心化状态机(state machine)上构建应用程序。
状态机由状态寄存器(state register)和组合逻辑电路(combinational logic circuit)组成,可以根据控制信号按照预设状态进行状态转换,是协调相关信号动作并完成具体操作的控制中心。没有任何实体控制这个去中心化的状态机,它是由网络中的每个人共同维护的。智能合约定义应用程序的逻辑,并部署想要构建区块链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在共享状态机上部署代码。
1. 区块链—以太坊提供了一个可编程的区块链,它是一个由点对点节点网络维护的全局可访问的确定性状态机。以太坊状态机上的状态变化由网络参与者遵循的共识规则所控制。
2. 智能合约—它是一个运行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程序,定义了发生在区块链上的状态变化背后的逻辑。智能合约是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比如 Solidity 或 Vyper。
3. 以太坊虚拟机(EVM)—它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仿真器,在一个完全隔离的系统中提供真实计算机的功能。
4. 前端—它定义了承载与用户交互的用户界面逻辑,以及智能合约中定义的应用程序逻辑。
代币最初是区块链上用来激励“矿工”的一种经济手段。许多机构都希望成为“联邦银行”,来发行自己的代币。因此,区块链 2.0——以太坊及其ERC20标准应用程序允许组织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代币。随着 NFT 技术的兴起,代币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展:它可以代表任何数字权利和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组织的日益复杂,新兴的组织治理模型 DAO 为解决现有的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群体在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自发产生的共同创造、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享有的合作行为就是区块链对人们的解决方案。而传统的组织要求不同层次的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信任。
https://entethalliance.org/advancing-the-web-3-0-ecosystem%E2%80%8B/
1. DApp
DApp 运行在一个去中心化和不可变的区块链网络上。这是一种自动执行协议,通过智能合约将交易条款写入代码。双方都可以在无信任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2. DeFi
这是一个新的金融系统,有加密、去中心化和使用区块链等特征。
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173707/76699907-d7f9aa80-66ec-11ea-8bb1-d7d508ef44e0.png
3. NFT
这是因其独特性而具有价值的数字资产。这些数字资产可以转让、出售、抵押、出借或保存以供升值。同时,这也是一种新的赚钱方式,不用依赖中介机构就可以出售自己的作品。
4. DAO
DAO 是围绕透明性和包容性构建的一种新的组织治理模型,是一个由参与成员共享、由成员共识管理的社区。
5. GameFi(链游)
这种模式整合了游戏和金融,当然,游戏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因此,GameFi 以游戏的形式代表了去中心化的金融产品,并将 DeFi 的规则游戏化。用户只有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收入和奖励。Axie Infinity 就是代表性的 P2E(Play-to-earn)游戏。
空投是指项目向用户分发代币的一种方式,以奖励项目想要激励的特定行为。这些代币可以发送到特定区块链上的所有现存地址,或者定向到具有特定行为的地址。
这是协议库向以某种方式改进协议的个人或团队授予的一种形式。这些项目和协议提供开发者授权,包括Celo、Chainlink、Compound、Ethereum和Uniswap。
从国家层面来看,欧美正准备从 Web 2.0 转向 Web 3.0。而大多数亚洲国家仍在筹集资金,以使他们的Web 2.0 技术和应用更加成熟。我们认为,去中心化并不会是大多数国家的解决方案。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各大互联网巨头已经基于大数据建立起了新且庞大的垄断。
【本文原发布于链得得,授权钛媒体App发布,作者:宋宋】
简单科普一下WEB3.0
先赞后看,月入百万。2022年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层面正式将Web3.0,或者说元宇宙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Web3.0”这个词近些年在网络上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但是我想很多人对它了解的应该不多,今天我就来讲讲“Web3.0”。
一、什么是“Web3.0”?
Web3.0”是对“Web2.0”的改进,在此环境下,用户不必在不同中心化的平台创建多种身份,而是能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通用数字身份体系,通行各个平台。
Web3.0被用来描述互联网潜在的下一阶段,一个运行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
Web3.0
二、Web3.0与Web2.0、Web1.0的不同
先说一说Web1.0和Web2.0。
1、Web1.0也就是第一代互联网,它的中文名叫做全球广域网,也叫万维网,它的主要特点是只能读,不能写,没有互动功能。比如早期的雅虎,每个人看的页面都是一样的新闻,至于放哪些内容,都是网站编辑们说了算,就像是电子化的报纸。
雅虎
2、到了Web2.0时代呢,互联网就变得不仅可读,而且可写,增加了互动性,尤其是在2004年脸书诞生之后,web2.0就迎来了爆发,比如:新浪微博和抖音。Web 2.0的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生产了,而是由权级平等的全体网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创造原创的内容。
细想一下web2.0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化,用户的数据都在一个个服务器里,由一家家互联网公司掌握着,这就会导致利益分配不均、隐私得不到保证和垄断等问题。
再简单概括一下Web2.0的特点,用户创造内容,平台拥有这些内容。还可以控制这些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给其他用户,获得收益之后,平台去重新分配利益。而且想怎么改规则就怎么改规则。
区块链
3、为了解决Web2.0的这些痛点问题,Web3.0就来了,
Web3.0
三、Web3.0的特征
通过和Web2.0、Web1.0对比,Web3.0有以下特征:
1、微内容的自由整合与有效集合;
2、适合多种终端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
3、良好的人性化服务体验,以及基础性的个性化配置;
4、有效和有序的数字新技术。
Web3.0
四、Web3.0的定义争论
关于如何定义Web 3.0,及其所代表的含义的争论非常激烈,观点也琳琅满目。
1、将互联网转化为数据库。
迈向Web 3.0的第一步是“数据网络”这一概念的体现,结构化数据集以可重复利用、可远程查询的格式公布于网络上,比如XML,RDF和微格式。
2、向人工智能进化的道路。
Web 3.0也被用来描述一条最终通向人工智能的网络进化的道路,这个人工智能最终能以类似人类的方式思辩网络。
3、语义网络和SOA的实现。
和人工智能的方向有关联,Web 3.0可以是语义网概念的实现和扩充。
4、向3D进化
另一条可能的道路是Web3D联盟拥护的3D化构想,包括将整个网络转化为一系列3D空间,采用第二人生启发的概念。
5、延伸性定义
Nova Spivack建议将Web 3.0的定义延伸至当前各大技术潮流迈向新的成熟阶段的具体体现,包括:无处不联网、网络计算、开放技术、开放身份、智能网络、分布式数据库和智能应用程序。
Web3.0
五、Web3.0到来的三个前提:
1、博客技术为代表,围绕网民互动及个性体验的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2、虚拟货币的普及和普遍,以及虚拟货币的兑换成为现实。
3、大家对网络财富的认同,以及网络财务安全的解决方案。
六、Web3.0存在的问题
Web3.0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思想的创新。目前处于早期阶段,不仅还有许多技术问题(目前区块链技术不成熟)没有解决,同时也是思想上的剧烈碰撞。比如:去中心化问题,数字钱包安全问题和平台自治问题等。因此这是未来互联网的美好愿景,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时间。
什么是Web3.0?一文章让你看懂
Web3.0是什么意思?下一个暴富风口还没搞明白,WAB3又是啥?从去年开始,WEB3这个词突然火出圈,无论是搞融资的还是搞创业的,似乎都表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有机构统计,仅在今年前四个月,全球WEB3领域就有74个项目获得总计31.03亿美元的融资。W3究竟是什么?连红杉资本都重金布局web3.0,又称WEB3。
既然有web3.0,就有web1.0和web2.0 web1.0是一个中心化的制度,网络互联网平台自己生产内容并拥有内容,而用户只可以从网络上单项的获取内容,不能编辑内容。web2.0是一个中心化的读写网络,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获取内容,同时也可以创建发表自己的内容,虽然用户可以发表内容。但数据等均由平台所拥有和控制。
现在我们普遍所处的就是web2.0儿,Web3.0则是用户生产内容,用户使用内容,用户拥有内容,并且用户还可以获得自己生产内容所产生的收益及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不再依赖于和受制于各大平台。
V1.0和2.0都是中心化网络,所有用户的内容数据都由中心化的平台存储和处理,比如你想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这个视频拍摄好视频后,你将视频上传到平台,实则是上传到平台的服务器,再进行转码、存储,最后再通过流媒体服务器推送给其他用户,那么这个中心就是互联网平台。当互联网平台作为中心时,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垄断用户数据,以此来谋取利益。
S3的出现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垄断,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WEB3平台和应用程序不由互联网巨头所有。而是由每个用户所有,他们通过帮助开发和维护这些服务来获得所有权。Gavin wood提出WEB3,就是希望在这个阶段的互联网,人人都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比如我们上面所说的数字身份、数字资产和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前五个月,红杉资本以每周一家的投资速度,共投资了17家WEB3公司。随着各大巨头的不断布局,Web3.0概念的火热不过web3的发展还在早期阶段,想要实现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