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3万亿,买鸡蛋几十亿,非洲津巴布韦曾一度穷得只剩下钱
非洲大地上有一个神奇的国家,人人都是亿万富翁,但几乎人人都吃不上饱饭,没错,这个国家就是津巴布韦,被誉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
100亿折合人民币1块钱,在津巴布韦币面前,咱们天地银行的冥币都得甘拜下风,今天就来聊一下,津巴布韦到底是怎么变成世界上最穷的国家的。
非洲大陆早期,津巴布韦经济潜力数一数二,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玉米是种植范围最为广泛的农作物,被称为“非洲粮仓”。
以养牛为主,驰名世界,是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基础也不错。
那时候,津巴布韦的货币也是相当的坚挺,1津巴布韦位兑换1.47美元,但是仅仅过了20年,津巴布韦的经济就彻底地垮了。
和其他的非洲国家一样,津巴布韦也曾一度沦为白人的殖民地,对津巴布韦进行殖民掠夺的主要是英国白人。
二战后,全球反殖民浪潮兴起,非洲各殖民地独立热情高涨,长期不间断的抗争下,1980年正式独立,宣告了白人长达9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
津巴布韦终于迎来了第一位黑人领袖——穆加贝,成立了津巴布韦共和国。
独立初期,穆加贝政权开始在津巴布韦推行高福利政策。
教育方面,实施全国小学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一度高达96%。
医疗方面,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向穷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这使津巴布韦成为了当时非洲儿童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另外,还制定了最低工资法、雇佣管理法等保护劳工的权利,黑人劳工地位得到大幅提升。
津巴布韦继承了白人殖民时期发达的矿业、农业,以及手工业,最初十年,经济平稳增长,很多人也看好,津巴布韦会成为非洲继南非之后的第二个发达国家。
由于长期被殖民领导,政府缺少管理的经验、腐败横行,加上连年旱灾和土地分配不均衡等因素下,津巴布韦的财政经济逐渐出现了困难。
2000年左右的土地改革是衰败的开始,津巴布韦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财富不均。
英国允许津巴布韦独立,但是不得没收白人农场主的土地,这岂不是独立了个寂寞。
当时的白人只有1%的人口比例,却占据着全国70%最肥沃的土地,贫富差距过大。
津巴布韦政府实施的是,在自由买卖的前提下,将土地逐渐分配给黑人农民,缓慢的土改进程,黑人对政府的土改方案失去了耐心。
90年代后期,黑人开始强行进入白人的农场,使用暴力手段强行侵占土地。
这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进一步激化了种族矛盾
很多白人农场主的家族,被剥夺土地之后,一夜之间变成了无业游民,无奈之下,甚至只能沦落街头去乞讨。
(2)津巴布韦农业受到严重破坏
津巴布韦也从粮仓变成了进口国,很多黑人拿到土地之后,不会有效地耕种,导致农业持续萎缩。
(3)国际形象大跌,资本外逃,西方国家打压
这一点也是最致命的,美欧相继宣布对津巴布韦一系列的制裁,包括冻结财产和旅行等禁令,使津巴经济雪上加霜。
此后津巴布韦经济元气大伤,1980年~1985年,津巴布韦的人均GDP从近1000美元跌至了600美元,2018年金融危机下跌进了300美元。
由于西方压制土改,粮食供应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津巴布韦爆发了恶性通胀,即通货膨胀率超过1000%,传统的经济手段已经完全失效了。
此时津巴布韦政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去筹措资金来填补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
通常,政府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应对财政赤字,一是增加税收,二是借钱,增加税收最不得人心,于是津巴布韦采取了借钱的方式。
一般政府借钱的对象有三个,一个是国外资本,一个是本国人民,一个是中央银行。
债务违约后,国外资本不愿意把钱借给津巴布韦,而本国人民又没钱借给政府,这时候就只剩下津巴布韦的中央银行了。
2000年后,央行开始不断地借钱给政府,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印钞,津巴布韦的货币供应量在2000年之后开始大幅上涨。
正所谓“一时印钱一时爽,一直印一直爽”,从此,津巴布韦走向了“非洲印钞机”的不归路。
核心大概就是只要我面值够大,通货膨胀就追不上我,但是津巴布韦的印钞性质和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国际结算都使用美元,美国的印钞可以理解为在向世界各国收取铸币税,也就是美国印钞全球买单,而津巴布韦印钞只本国人民来买单,货币会无限的贬值。
刚独立时,津巴布韦币最大面额20元,1994年最大面额1000元,2006年最大面额5亿元,2008年人类史上最大面额的诞生了——100万亿元。
老百姓根本不敢存钱,花钱还得赶早,不然新货币一出旧货币就是废纸了,鸡蛋、蔬菜和水果牛奶每个小时都要涨价,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候,100万亿津元早上能买5瓶水,下午只能买2瓶了。
据说,津巴布韦政府为了防止货币受辱,还在一些厕所的墙上刷了标语“禁止用钱当厕纸”。
2009年,津巴布韦政府终于受不了了,宣布津元退出法定货币体系,直接使用欧元、英镑、人民币、日元、印度卢比和澳元进行交易,相当于让这六种货币也成为了国内合法流通货币,人民币就是现在津巴布韦合法货币之一。
一个国家连自己的钱都没有,简直惨到了极点。
2019年,津巴布韦宣布恢复本国货币,打算重新印自己的。
2020年,津巴布韦与中国签署货币交换协议,这意味着津巴布韦与中国以及其它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可以用人民币结算支付。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津两国的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让人欣慰的是,老总统穆加贝始终信奉“知识改变命运”,从90年代起,津巴布韦就一直是非洲大陆识字率最高的国家。
另外,津巴布韦在财政收入赤字和外汇储备都少得很可怜的情况下,还是勒紧裤腰带,还了中国不少借款,一个有潜力的津巴布韦正在走向世界。
奉劝有的人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甚至有戏言称有钱不只可以鬼推磨,有钱可以磨推鬼。
这种说法固然有夸张搞笑的成分在里面,但侧面反映出来的是,金钱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地位和价值都很重要。
人们不论是出行、购物、旅游、住宿,只要是和生活有关的,都需要金钱。
现在的金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有多样化,不只是多年前国家发行的现金纸币,也有电子货币,如支付宝、微信等等,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可是有这样一个国家,国民连出去买个鸡蛋都需要拎着厚厚一沓纸币,钱币丢在路上都无人问津,这是什么情况呢?
有一个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小国叫津巴布韦,位置和赞比亚、南非、莫桑比克毗邻,国土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
和其他非洲小国相比,日本的国土面积就只有37.8万平方公里。津巴布韦的面积并不算小,甚至在资源上可以和中等国家相比。
它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铬、铁、铂金、金、钻石等,矿产资源以高质量、大数量享誉世界。
据统计,估算煤蕴藏量约270亿吨,铁蕴藏量约2.5亿吨,铬和石棉的储量均很大,是世界第三出口国。
贵重金属像黄金的储备量虽然没有明确数字,但从津巴布韦是非洲的第三金矿国来看,也是相当丰富。
津巴布韦早期是南非重要文明的发源地,曾经在11世纪逐渐兴起一种文明,名叫“绍纳文明”,这促进了中世纪的非洲与印度洋商队贸易往来。
一直到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掠夺殖民地和资源,津巴布韦矿产资源丰富,自然成为了侵略者占领的对象,从此津巴布韦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殖民生活当中。
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津巴布韦的黑人武装力量一直没有放弃,始终在和英国殖民者周旋抵抗。
世界性反压迫反殖民的浪潮也开始涌来,在人民的齐心协力之下,终于夺回了自己国家的所有权,向独立民主迈进。
直到1980年,津巴布韦正式建国,号称为津巴布韦共和国,正式开启了属于津巴布韦独立自由的国家生涯。
在国家独立后,津巴布韦凭借着自己丰富的自然资源迅速发展起来,在工业上更是迅速超越非洲其他国家,一度被称为“非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虽然如此,可是津巴布韦距离发达国家还是远远不足,也只能算是非洲发展得较好的小国罢了。
人民勉强维持温饱的状态,依旧有很多穷人连饭都吃不起。可是这样并不发达的津巴布韦,为什么会出现“穷得只剩下钱”的现象呢?
按理来说,照这个步调发展下去的津巴布韦,即使不跻身发达国家之中,但依托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国民生活水平是可以得到极大提高的。
可惜,在工业上一心发展的津巴布韦政府只看到了经济上的发展空间,忽略了思想上的民族矛盾,也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这也成为后来经济矛盾的重要原因。
津巴布韦的种族矛盾非常严重,黑人与白人的关系长期矛盾不断,加上贫富不均,土地分配等问题,当地国民生活水平差距过大,当地政府不断采取新的措施解决,可是收效甚微。
西方列强也在暗中进行经济上的干预,在2000年,津巴布韦就开始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在政治经济上货币需要遵循供需关系,如果供给小于需求,那么货币价值就会提高,物价上涨,政府要适当增加供给,比如加印纸币,发行等等,反之亦然。
面对通货膨胀和物资匮乏,津巴布韦政府没有采取正确和对应的措施,反而大错特错地大量引发货币,想减少财政上的支出,稳定市场。
可是不仅没有起到平衡经济的作用,反而由于纸币数量的大量增多,津巴布韦币开始贬值,通货膨胀更是严重。
那几年中,津巴布韦的人民出门都要带成捆的货币,坐公交车要3万亿元,买个鸡蛋更是夸张到要几十万亿。
对比我们国家,出门公交的2元人民币的价格,相当于一万亿津巴布韦币等于一人民币的价值。
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纸币的增多而更好,相反带来了物价的疯涨和出行的不便。
在穷人手中,不管钱再多,还是抵不过物价上涨的速度。所以即使手里有几千万亿,按照货币换算,他们也始终是买不起东西的穷人。
不只是这样,出行也十分不便。试想,每次出门买东西,都要带着一捆捆的纸币,买只猪的钱夸张到要用货车拉。
贫富差距没有缩小,GDP经济发展水而遭到了影响,越来越多大面额的纸币发行,钱币相当于废纸。
货币已经不是当地人民争抢的重要的财富和资源了,甚至丢在大街上都没有人要,人们眼中真正值钱的东西,是食物和生活品。
好在到2009年,津巴布韦政府用美元代替原来的货币,旧津巴布韦币被停止使用,局面才渐渐好转。
由于美元价值较高,可使用范围广且不易贬值,美元作为国家货币也开始正常应用,人民的生活开始恢复正常。
津巴布韦由于这次通货膨胀加上经济危机,经济发展一度停滞甚至退后,再也不是“非洲第一工业国家”,整个国家经济运行体制重组改进。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三观不正的金钱观,“我不想要自由了,我只想暴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金钱故,二者皆可抛”等等。
像津巴布韦的情况提醒我们,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原则和国情去制定合理的经济策略,不要盲目应对。同时也要关心人民的情况,满足人民生存需要。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过度看重金钱,有一天也许钱也会少成为“废纸”,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能做金钱的奴隶,被金钱利益所支配,而是要做金钱的主人。
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如何自己创造财富上,而不是一味只说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