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盘顶级二级债基,交银、天弘、华商、红土创新、兴全,哪家强
Data is Future
接上2篇:
债多不愁2:股市惨淡,盘2只债基给大家参考。
债多不愁2:盘一盘最强的一级债基,唯一一只入选!Get!
我们终于到了二级债基这个环节,二级债基的定义是这样的,80%的资产必须投资于债券资产,不超过20%的资金可以投资于股票、可转债及可交换债等权益类资产。
二级债基以债券投资为主,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同时利用股票、可转债增加弹性,获取权益市场的收益。所以,一般,我们对一只二级债基的收益预期是高于中长期纯债的,所以,我们对于单年度收益的要求是在8%以上,而且回撤控制在-10%以下,让我们继续筛选:
2018年回报:8%以上
2019年回报:8%以上
2020年回报:8%以上
2021年回报:8%以上
筛到这里,854只基金份额就剩下1只——诺安双利,打开看了一下,两位基金经理分别是2021和2022年任职,放弃。
另外,总结了一下,主要是2018年8%的要求刷掉了太多基金,所以,降低一下标准,将2018年的回报降低到6%,其它年份不变,同时,剔除统计期间变更过基金经理的产品,最终有一只产品入选:
回撤和波动数据如下:
我们看一下累计业绩和单年度业绩:
这只产品自2017年8月30日成立以来一直由张一格独自管理,成立以来取得了37.83%的区间回报,年化6.58%,排名41/345。
单年度来看,整体还是比较稳健的,今年的表现差了一点。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发生在2022年3月15日,为-5.78%,还是可以接受的。
写到这里,说实话,年化6%的二级债基,心里觉得还是有点低,我们换个规则,再来一次。
2019年回报:8%
2020年回报:8%
2021年回报:8%
2022年至今回报:0以上,最终入选的名单如下:
三只产品的回撤、夏普、波动数据如下:
整体来看,交银增利增强A/C的回撤和波动最大,夏普最小;华商稳健双利对的夏普最高,红土创新增强收益的回撤最小,夏普和波动居中。
PS:红土创新增强收益的两位基金经理分别于2019年3月8日任职,考虑到可选范围实在太小,我们还是忍了。
我们把上面两种方案的4只产品(都选A份额)PK一下,我们从红土创新增强收益的第一位基金经理陈若劲任职日期2019年3月13日统计至今(2022年9月23日),结果如下:
区间累计收益是交银增利增强A最高,37.68%,其次是华商稳健双利A,31.77%,然后是红土创新增强收益A,28.36%。
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是华商稳健双利A,2.10%;过去1年红土创新增强收益A更胜一筹;近3年和5年交银增利增强A收益最高。
从曲线来看,交银增利增强A和华商稳健双利A在2020年7月初净值有一个明显的跳升,看了一下,这个时间A股迎来一波强力拉升,应该是股票仓位贡献。
从资产配置来看,交银增利增强平均仓位较低,另外2只股票仓位维持在10%-20%之间。
最大回撤
融通收益增强今年以来的回撤明显增加;除此之外,交银增利增强A的回撤区间最大,发生在2019年5月期间。
剩下2只整体来说还是红土创新增强收益A的回撤控制最好。
交银增利增强A的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了9.60%,但是红土创新增强收益A的夏普比率最高,达到了1.18%。
重仓持股
红土创新增强收益A的策略绝对以稳健为主,都是传统行业的龙头公司,第一大重仓长江电力可是分红丰厚的“大奶牛”。
华商稳健双利也是稳健的选股策略,银行、地产、小家电。
交银增利增强选股的意味就要浓一点了,好在仓位较低,也可以平抑波动。
PK之后,融通收益增强明显被PK下去,剩下三只,交银增利增强主动选股加上灵活的仓位配置让收益达到最高;而且2019-2021连续三年都有2位数收益,今年以来也保持了0.58%的正收益,但是波动和回撤相对较大;
华商稳健双利A在2019和2020年收益都达到了10%以上,2021年8.39%,今年以来最强,2.10%,收益略低,仓位维持在15%的中枢,选股策略稳健;
红土创新增强收益A,只有2021年取得了2位数收益(10.12%),2019-2020都在8%以上,今年以来也取得了1.96%的正收益。同时,回撤更小,夏普比率最高。
这几只产品都是累积下来,过去三年分别取得了37.09%(交银增利增强A)、28.79%(华商稳健双利A)和23.63%(红土创新增强收益A)的收益,排名分别为17/419、37/419和68/419。风格我们觉得已经是最稳的了。
如果您要再问为啥不选排名更靠前的?
我想应该是业绩不稳,有一年很靠前,有一年很靠后,虽然累计收益居前,但是可能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们可能随时用钱,不能确定用钱的时候赎回到底会怎样。
我们举个例子
过去3年排名第一的二级债基,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大家看到净值曲线中的“深V”造型了吗?
过去3年收益绝对够“猛”,但是2019至今的最大回撤-27.43%,这个回撤水平和权益基金相差不大了。
看下重仓持股,新能源主题,刺激不刺激,这种您喜欢吗?
我们心里还是有些不甘,于是,还是按照上面大概的逻辑,按照:
2019至今年化收益10%以上
2019年收益:10%以上
2020年收益:10%以上
2021年收益:10%以上
最大回撤-10%以下,再来一次,入选3只基金(下图中红色部分)
夏普比率排名,天弘永利债券E/B/A夏普比率分别是1.95/1.95/1.86,看了一下,最大回撤只有-3.41%/-3.41%/-3.53%,是所有入选产品里面最小的;年化收益率15.87%,也是相当优秀;在之前的筛选方案中被剔除的原因是2022年的收益为-0.95%/-0.95%/-1.25%,其实表现也是相当不错了,不过在我们这种“神仙打架”的筛选标准下,惜败收场。
另外,要值得注意的是天弘永利债券规模已经达到394.66亿元,规模确实不小;好的地方在于,该产品配备了4位基金经理,姜晓丽(负责大类资产配置)、张寓负责权益投资、杜广负责可转债投资、赵鼎龙负责债券投资。这种实实在在的4人团队作战在基金公司中也绝对算豪华了。
交银增利增强A/C近3年年化收益率18.62%/17.86%,排名第1;当然它的最大回撤也最大,-9.05%/-9.18%。正应了那句老话,更大的风险获取了更大的收益。从夏普比率的角度,只能排在第4,分别是1.26和1.20。
交银增利增强2022年依然取得了正收益,A/C份额的收益分别是0.58%和0.28%,规模只有19.83亿元。确实不错。
华商稳健双利A,夏普比率1.44,排在第2;2019年至今的年化收益率排在第3,2019至今最大回撤-6.71%,2022年更是取得了2.10%的正收益,今年排名第1,规模也不大19.83亿元。可惜的是该产品2018年收益为-8.95%,排名是倒数的。基金经理张永志自2010年8月9日管理至今,业绩肯定也是属于他。
总之,不过不介意2018的业绩,2019至今是很好的,而且基金经理已经连续管理12年,实属不易。
2019年至今年化收益11.97%,在入选产品中最低,只有在2021年的收益达到了10%以上,2019和2020年都刚超过8%,但是2022年依然取得了1.96%的正收益。A/C份额的最大回撤只有-5.40%和-5.32%,确实不高,规模11.38亿元。
所以,您如果想找一个最稳的产品,这只的优势更明显。
各位读者,您更喜欢哪一只?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如果您还有想要PK的品种,可以留言给我们,我们用数据硬刚一下!
本文所有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建议;请不要根据本文内容进行任何投资。基金投资有风险,成年人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债券通高效运行六周年 互联互通创造前所未有跨境流动性
2017年7月债券通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经高效运行六周年。在7月4日债券通周年论坛上,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债券通的启动,让境外投资者首次能够通过香港这个平台,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在沪深港股票通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为两地资本市场搭建的新车道,为“互联互通”机制翻开了新篇章,意义重大。
债券通高效运行六周年
债券通自启动以来,持续深化和扩容,2019年债券通迎来了“南向通”,在闭环管理、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债券市场投资境外债券,实现债券市场“南北双向”的互联互通。数据显示,债券通已经成为境外投资者配置内地债券的主要渠道,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持有内地债券的总规模超过3.1万亿元人民币。
陈茂波称,“北向通”成交量占境外投资者在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成交量的70%,这些数字反映了内地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投资者对这些投资机会的兴趣,也显示香港在连接内地和国际债券市场和投资者方面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各项数据指标表明,“互联互通”在这几年间持续增量扩容,除了股票和债券以外,也逐渐覆盖到理财产品和衍生工具,为国际和内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元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工具。
陈茂波认为,“互联互通”机制成功实践、内容不断丰富,创造了一个风险可控、以在岸交易的模式,促成在岸和离岸两地投资者的互利共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跨境市场流动性和活力,助力了国家金融市场对外的有序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推进。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裁、债券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漪也表示,6年来,债券通的发展不负众望。在这6年期间,债券通业务或有波动,但向上发展的势头有目共睹。
据张漪介绍,2017年债券通日均交易22亿元,今年债券通日均交易达到389亿元;2017年债券通70%以上的交易是3年以下债券,今年3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交易占到了50%以上;2017年参与债券通的境外机构是178家,今年已经超过800家;2017年债券通只开通了债券二级市场交易,今年一级市场、外汇交易服务有序开展,衍生品交易的“互换通”也已经上线。
张漪认为,随着中国各项政策举措发挥效应,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人民币债券资产有竞争力的实际利率和较低的相关性带来的分散化投资价值,将持续为境外机构全球投资提供不可或缺的配置选择。
论坛举行当天,中国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高飞表示,将继续推动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以两地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着力点,推动我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此外,在稳步扩大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在积极同步推动境内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高飞还表示,今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会同相关单位制定了一系列优化完善境内债券市场的工作措施,包括促进市场合理定价,推进产品创新和机制优化,加强投资者合格性管理和市场分层等,以提升市场运行效率。
债券通仍有改进空间
正式开通6年,债券通成绩斐然,但参与各方仍表示相关机制有改进空间。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就表示,目前“北向通”投资约四成交易集中在5年或以上期限的债券,缺乏有效途径对冲相关利率风险,对国债期货有很大需求。“我们将与两地监管部门共同研究推出离岸国债期货,为‘北向通’提供重要配套,吸引更多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内地债券市场,同时推动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发展。下一步的目标,是研究推出更多债券市场常见的盘活存量、提供流动性的安排,比如回购,让投资者更有效地利用持有的债券进行流动性管理,促进市场活力和健康发展。”余伟文表示。
此外,香港金管局也会优化“南向通”的运作安排。余伟文表示,市场普遍看好“南向通”未来发展潜力,对参与南向通做市业务有浓厚兴趣。香港金管局将扩大做市商范围,以进一步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增加香港债券市场的吸引力。
另外,香港金管局将继续全面推进香港债务工具结算系统CMU的升级扩容,推动其发展成为亚洲主要的国际中央证券托管平台(ICSD);主要的改善包括继续加强与内地金融基建合作,CMU将于年内落实与上海清算所的双向自动化对接,进一步提升跨境结算效率。与此同时,CMU还将引进更多市场化的措施和安排,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更好地从结算、托管、流动性管理等方面便利发行人和投资人参与香港债券市场,从而可以更有利地配合内地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ETF“入编”一周年
互联互通再上台阶
除债券通运行六周年以外,今年也是ETF互联互通一周年。
继2014年开始实施沪深港通及2020年推出香港与内地交易所ETF互挂计划后,2022年7月4日,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正式启动。沪港通、深港通和港股通分别有53只、30只和4只ETF产品纳入。这是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另一大里程碑。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4日,纳入ETF互联互通的标的从最初的87只扩容至103只,其中沪股通ETF数量达60只,深股通ETF数量37只,港股通ETF数量为6只。
与此同时,ETF互联互通交易额也稳步攀升。2023年6月,北向资金通过ETF互联互通交易总额达136亿元,相较开通首月不足4亿元的单月交易额大幅上涨,南向资金的最新月度交易额也从首月的39.71亿元上升至845.57亿元。
ETF是现今全球市场其中一种急速发展的投资产品。ETF是一种特别的投资基金,追踪各种各样股票、定息产品和大宗商品以及其他资产类别的表现。
南方基金某投资经理告诉记者:“投资者对投资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推动ETF市场不断增长,在低息环境和流动性相对疲软情况下,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急速发展,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崛起以及金融大发展的演进,全球ETF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在全球内地资产管理行业增长的推动下,这些年来香港的整体ETF市场蓬勃增长。”
截至2023年6月30日,北向资金通过互联互通机制累计买卖ETF总额达486亿元,南向资金累计买卖总额达3325.49亿元。
责编:叶舒筠
校对:王锦程
乘全面注册制东风,证券时报官网全新升级
隆重上线“信披+”频道↓↓↓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要想买城投债券?散户先要知道有这些通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4月17日,山西省首创上线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此业务的省份。在该模式下,山西省政府所有公开发行的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均可在柜台市场交易流通,中小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网点及电子柜台渠道购买。该业务有助于盘活机构资金、改善债券流动性,实现从提升一级发行市场化水平向优化二级交易市场管理的纵深延展。
该业务上线至今已有月余,就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的改革及运行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17日至5月25日投资者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共买入山西省政府存量债券4.36亿元,买卖交易量合计为6.95亿元,预计后续投资交易数据还会有增长。
“此项业务是债券二级市场交易流通业务,各承办银行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分批上线我省存量地方债。”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盘活存量地方债规模主要取决于市场客户需求,市场客户需求难以预估,但近期趋势向好:一是机构债券流动性提升,盘活了占用资金;二是客户呈现多元化,投资者由本省扩大到全国范围,中小机构客户购买热情增加。”
近年来,随着地方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地方债的发行场所也不断增加,由银行间拓展到沪深交易所,2022年7月地方债也开始在北交所发行。
银行间市场则增加了柜台市场,2019年12个省市成功开展了地方债柜台发行试点。2020年末财政部印发相关文件提出,地方财政部门应当积极推进地方债柜台发行工作,原则上已开展过的地区2021年安排柜台发行应不少于两次,确保已建立起来的发行渠道持续畅通,未开展过的地区应至少安排一次。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全国各地通过柜台市场发行的地方债115 亿、39.40亿、212.99亿、144.42亿。当前中小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已可以通过柜台一级市场可以认购地方债,那么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有何异同?
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级市场柜台发行地方债业务,和二级市场交易流通业务,都属于柜台地方债业务。两项业务都通过柜台渠道提高了债券流动性、改善了投资者结构,丰富了居民投资选择。从单只债券来说,一级市场柜台发行上市后,便自然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两个业务是柜台全流程业务中不同阶段的业务。
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二者也存在差异。一是市场不同。柜台认购地方债业务,是在一级发行时由柜台承办银行分销;而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是在二级市场开展的交易业务。
二是债券品种及上线时间不同。柜台认购地方债,是各省在一级柜台市场发行上线地方债,发行计划及上线时间固定,债券品种有限;而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是将已经在银行间市场(含柜台市场)、交易所市场公开发行并上市后的存量政府债券,开通柜台市场交易流通渠道,承办银行可根据市场情况分批上线存量地方债供个人或中小机构等投资者认购,买卖更灵活,品种更丰富,是对一级柜台市场发行地方债品种供给不足的有益补充。
三是债券价格不同。一级市场柜台认购地方债业务,认购价格为面值100元;而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上线,购买价格根据二级市场收益率随行就市,二级市场收益率与票面利率不一致时,可能高于或低于面值。
随着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的开展,市场担心如果地方债柜台一级市场发行的额度足够多,那么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通过柜台认购存量地方债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分流。
“我们认为不会出现分流影响,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是一级市场柜台认购地方债业务的有益补充,承办银行上线柜台交易流通的存量债券,一般选取对市场有一定吸引力的债券,其特点是到期期限短、综合收益率较高的债券,针对的是不同偏好的个人及中小机构投资群体。”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流通业务改善了地方债二级市场流动性,盘活了机构占用资金,丰富了商业银行柜台品种,拓展了社会公众稳健投资渠道,是一件利于发行人、承销机构、投资者的“三赢”业务。
事实上,不论是一级柜台市场认购地方债还是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都和个人及中小机构投资者对地方债的认识、认购积极性高度相关。
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山西省经验来看,个人投资者偏向于购买发行方信用度好、收益比较固定,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的理财产品,柜台地方债就属于此类产品。山西省2022年柜台债个人投资者占比67%,较2021年增加了30个百分点,各项数据均创山西省新高。今年存量债柜台交易流通业务个人投资者认购也较为积极,截至5月25日,个人投资者认购占比44%。
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还坦言,当前个人投资者对柜台地方债了解不够,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这是个普遍性问题,不过相信随着地方债柜台业务常态化发行及业务宣传的持续深入,柜台地方债会不断培育更多的投资者,创造多元化的投资市场环境。
当前地方政府债券可以选择在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及柜台市场发行。但二级交易市场仅有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在此次试点改革前,存量地方债在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不能进行交易流通。
由于三个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差异,导致三个市场在存量规模和流动性方面存在较大区别。银行间市场主要以商业银行等大型机构投资者为主,交易规模在三个市场中最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是在该市场中,地方债主要作为商业银行的长期资产进行配置,进入二级市场交易流通的较少。因此上线存量政府债券柜台交易业务意义重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持有地方政府债券35.2万亿元,占比96.49%。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中,商业银行持有30万亿元,占比82.68%。从二级交易市场来看,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二级市场现券交易金额9.6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9.4万亿元,上交所、深交所分别为1869.42亿元、34.62亿元。
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上线存量政府债券柜台交易业务是山西深化财政金融联动的创新亮点。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流通业务上线,将充分发挥出盘活承销机构占用资金、改善债券流动性的积极作用,为促进山西省一二级地方债市场良性健康长远发展,丰富商业银行柜台品种,拓展社会公众稳健投资渠道迈出坚实的一步。
而记者从地方财政人士处了解到,未来其他省份也将跟进上线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开展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的前期基础工作。
一方面,在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存量债券柜台交易业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在其他债券品种中已有运作,但在地方债领域尚未应用。在请示财政部后,深入研究借鉴其他债券品种的业务机制,结合山西实际,制定了山西存量政府债券柜台交易业务推进上线方案。根据方案,山西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沟通对接,敲定业务细节,明确债券放开范围,即2015年至今及以后在银行间市场(含柜台市场)、交易所市场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山西省政府债券,均开通在二级市场柜台交易流通渠道。
另一方面,征询山西省柜台承销团内各家银行的意愿,并参考各家银行持有山西省政府债券情况、柜台网点数量、柜台交易业务经验等因素,综合选定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作为山西省试点承办银行,并指导承办银行有序推进业务开展。
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推进巩固扩大创新成果:一是与财政部积极沟通,指导山西稳妥推进存量地方债柜台交易业务。二是密切跟踪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两家承办银行的上线交易情况,适时召开座谈会,总结交流承办银行先行先试经验。三是根据柜台业务资格银行意愿,逐步增加存量债柜台交易流通承办银行。四是指导承办银行做好业务宣传及投资者教育工作,帮助投资者了解和买卖山西债。
近年地方债一级发行定价出现新变化。以往地方债定价均参考国债收益率,但近期广东、深圳试行以地方债收益率曲线设定债券投标区间。山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密切关注广东、深圳等参照地方债收益率曲线的发行情况,并同财政部积极沟通,认真研究,在条件成熟时尝试参考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发行。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