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看价值投资的现状:为何价值投资不如以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市场变幻莫测。价值投资曾经是一个备受关注和崇拜的投资方式,但近年来这种投资方式似乎不如以前那么火爆了。那么,2017年的价值投资到底有多少投资价值呢?
1. 2017年的价值投资表现并不理想
在过去的一年里,价值投资几乎成为了股票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市场繁荣和风口期下,大家都在追逐那些高成长、高风险、高估值的业绩优秀公司,而那些看起来风险更低但成长相对较慢、股价相对较便宜的公司却显得比较冷门。价值股的业绩普遍不及预期,股价走势也没有其它高增长成长股看起来光鲜亮丽。投资者们在2017年选择将资金放于成长股上,并且获得的回报往往比投资与价值股上更多。
2.价值与成长之间的优劣与权衡
在价值和成长之间的选择其实是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发现投资可以同价值和成长股相结合使投资组合更完善。成长股相对于价值股的优势在于,少量资本投入就可以带来超额的价值增长,不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成长股追求高成长的同时也伴随高风险,在日益复杂的行业竞争中也显得比较脆弱。价值股则是以股息为主,快速增长的利润和现金流导致股息也增长,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虽然没有短期的高投资回报但有着长期的稳定性。
3.价值投资的重新崛起
价值似乎已经失宠了许多年,但并非永远都是如此。在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往往受到青睐。投资者需要拓宽思路,了解价值投资,并学会对所有证券作出长期判断,同时静待机会,仔细寻找看似被市场所忽视的公司。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这一价值投资准则并将其融入到投资决策当中,我们就能在市场调整或经济衰退中做出明智的决定。一些优秀的价值股市盈率相对很低,很难预测但值得长期持有。
总之,虽然2017年价值投资面临诸多挑战,但不同的投资方式之间并没有完全的替代关系。成长与价值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各有利弊。选择一种合适的投资方式,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取得好的投资回报。
价值投资二十年:成功还是失败?
从严格意义上说,价值投资理念的概念在100年前可能就已经出现了,而“价值投资”作为一个名词确立并普及主要多亏了本?格雷厄姆和沃伦?巴菲特。今天价值投资已然沉淀而成稳健投资的代表,其中许多知名大佬都是根据价值投资二十年的经验总结而成。那么,这些大佬们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
1. 年均回报高于指数
价值分析实践的阶段,很难知道每一个股票在未来的变化趋势和业绩表现,因此很多选择基于历史的数据对预测的保守性,以尽可能地把错失赢多少的情况降至最少。价值能提供强大的屏障,在实践考虑价值原则的基础上超过了市场指数的长期平均赢率,充分体现了其优异的反应能力。
2. 长期看待而非短期投机机会
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包括确定稳定的经济和盈利基础,确保安全边际,严格管理风险。持续耐心地分析并关注公司日常经营,减少投机成分。巴菲特也坚信长期投资比短期高频交易获得的回报要好。通过股票购买和持有,将此类投资作为不断放置资本的重要基础。按照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跟随逻辑,紧密注视经营的细节,持久力量健康发挥下去。
3. 价值投资的成功在不断变革中
价值投资之所以能算产生过伟大的投资机会,而且还能坚持多年,在其深度内的广度和深度都苛刻得难以遇到。但它的贡献不止于此。在金融市场衍生品横行、高频交易风集聚的标志性年代,它进一步加速脱胎换骨,愈加看重项的保守特性。对所有有兴趣将他们的资产投入股市,让他们无需担心约束的大原则,在未来征战中获得长期投资回报。
价值投资作为常备之选已然成为了共识。价格战和科技进步使其不断反思言论和策略,也使得其更适应了现代的商业模式。对杰出的投资者而言,只要他们坚持策略,把价值投资作为一项承诺,考虑各种不同类别股票的选择和支付报酬,价值投资仍然保持强大的投资能力和长期稳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