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波动下稳立潮头:大都会人寿领先偿付能力与综合实力拆解

【编者按】时代潮涌,新程已启。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绘就了崭新的发展蓝图——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时代潮涌,新程已启。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绘就了崭新的发展蓝图——“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不仅为“十五五”奠定了经济发展的总基调,也为保险业的高质量转型指明了方向。

保险,不仅是风险的管理者,更是经济的稳定器。它肩负着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使命,也需以长期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然而,前行之路从无坦途。利率下行、市场波动、准则切换、转型阵痛……在多重变量的极限压力测试下,如何做到“动而不乱、稳中有进”,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资本厚度,更是其战略定力与发展韧性。

而这一切的“稳”,最终凝结为一项可量化的关键指标——偿付能力。

随着2025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陆续披露,各家险企的“稳”力也浮出水面。

据了解,2025年第三季度,受资产评估利率上升和负债评估利率下降的双重影响,多家险企偿付能力指标或将出现不同程度波动。

在普遍波动的环境中,合资险企大都会人寿,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保险业务收入323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36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09%,总资产突破1500亿元。

在“十五五”开局倒计时、养老金融亟待破题的关键节点,《今日保》试图通过深度观察大都会人寿,回答三个核心问题:

如何理性看待行业偿付能力的普遍波动?

为何大都会人寿能将偿付高线变为“常态”?

当“保险 养老”进入两代人共同决策时代,它又为行业提供了怎样的样本?

1 把波动放进“长周期”偿付能力不是静态快照,而是动态心电图

长期利率下行拖累准备金折现率、短期利率上行加剧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公司激进扩张遗留资本缺口……三季度,多重因素叠加,让部分险企的偿付能力“亮起黄灯”。

然而,偿付能力从来不是一张静态的快照,而是一幅动态的心电图。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审视,才能真正读懂一家公司的健康底色。

监管规则亦早已嵌入“长周期”思维:只要在多重压力情景下,短期偿付能力仍高于监管红线,即属“健康呼吸”。

因此,我们不应过度聚焦单季数据的起伏,而应关注企业是否构建了“资本补充 风险减量 价值转型”的闭环能力,是否通过负债端与投资端的有效联动、动态平衡,以“时间”熨平“波动”。

而这正是大都会人寿过去二十年来一以贯之的战略主张。

纵观近两年数据,其偿付能力表现亮眼,始终稳居行业前列:

2023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位列行业第五,2024年排名第六;2025年三季度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持续坚守在监管安全线之上。

持续高位的偿付能力,不仅彰显其雄厚的资本实力,更折射出其卓越的风险管理与稳健经营能力。这意味着,大都会人寿拥有更强的缓冲垫,能凭借一道道坚实的风险防线,稳健穿越市场波动周期。

2 综合偿付能力的背后:一条“负债-资产-风控”三角稳态链

深入剖析大都会人寿高偿付能力的养成逻辑,可见一条“负债-资产-风控”三角稳态链的强力支撑。

负债端韧性增长,“内生性造血”能力强劲——

自2005年成立以来,大都会人寿用12年时间于2017年突破百亿保费大关,又在7年后的2024年跨入200亿阵营,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数十年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这家险企对“规模与价值并重”的长期坚守:

业务端积极响应“保障优先”政策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与渠道布局。聚焦长期保障型产品,打造养老、健康、增值权益等多维立体的产品矩阵,始终保持保费规模稳健增长。

同时注重增长质量与长期价值,增强了负债端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资产端拒绝“收益冲动”,极致追求“匹配”——

大都会人寿已连续十余年保持盈利。与此同时,截至2025年9月30日,总资产规模突破1500亿元大关。

这得益于其始终秉持长期、稳健、安全的资产配置理念,合理匹配资产与负债久期,通过多元化策略提升资产抗风险能力与收益稳定性,即使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也依然保持投资端的稳健表现。

风控端全面嵌入经营,构筑韧性防线——

大都会人寿的风险管理不仅体现在数据层面,更融入日常经营的每一环节,构建起覆盖资负两端全流程的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机制。

通过科学全面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与再保险安排,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动态平衡,在追求增长的同时,始终确保经营的稳健性与抗风险韧性。

3 以客户为中心共创社会价值,践行长期主义新篇章

稳健的偿付能力与出色的经营业绩,最终都指向同一核心——更好地服务客户、回馈社会,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同成长。

进一步透视大都会人寿,可以看到“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理念贯穿其经营始终,从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到社会责任实践,不断拓展保险的社会价值边界。

打造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

对于养老这一民生关切领域,大都会人寿展现出前瞻布局。早在2022年推出360Future家庭养老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一家两代人的养老需求;2023、2024年不断扩容个人养老金产品,适配消费者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和规划;2025年5月进一步升级360Future家庭养老解决方案,以“养老新期待,生活自定义”为主题,新增旅居养老和护理养老服务,持续夯实医疗康养与医协助服务。

2024年底,360Future已累计服务超3万个家庭,2024年提供养老服务超8800人次,其中40%服务于客户的父母。

这种以保险服务助力家庭两代人养老的思路,正在沉淀为寿险企业卓有特色的破题路径。

与此同时,大都会人寿还持续发力健康与子女教育领域。为客户提供从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到留学规划的全流程服务体验,实现保险从“理赔工具”到“生活伙伴”的转变。

持续优化理赔服务体验——

对于客户最为关心的理赔环节,秉持“主动、及时、贴心”的理赔理念,打造线上化、智能化的高效理赔系统。公司2025年个险理赔半年报显示,大都会人寿2025年上半年赔付总金额4.8亿元,平均每24小时赔付264万元;上半年理赔总件数2.6万件,总体理赔时效1.24天,获赔率99.5%。

践行社会责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深耕中国20年,大都会人寿在做好保险主业的同时,还以责任创造价值回馈社会,持续推进“都会守护”公益伙伴计划,为公益事业注入一份都会力量,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经济与社会民生大局。

后记:先服务客户,再成就自己

2025年,大都会人寿迎来深耕中国的20周年。

连续十余年盈利、行业领先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1500亿元总资产、99%以上理赔获赔率……这不仅是一组成绩单上的数字,更是一家中小险企稳健前行的路径昭示:

在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的今天,大都会人寿以卓越的偿付能力与稳健的经营策略,为行业提供了穿越周期的真实样本。

而其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更预示着中国保险业的未来方向——从规模竞赛走向价值创造,从产品销售走向生态构建。

这一切,正如其在华二十载所印证:

唯有坚守长期主义,方能行稳致远;

唯有以客户为中心,方能基业长青。

站在“十五五”新征程的新起点,在与时代同频、与客户同行的过程中,以稳健经营为根、以客户信任为本、以社会责任为魂的大都会人寿,还将创造哪些新奇迹、新亮点?

答案令人期待。

上一篇: 何小鹏曾找罗永浩做飞行汽车负责人:既懂硬件软件,又通晓企业与政策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