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工业与德力西电气打造“数实一体”样板,超级供应链只为精选最优工业品

双十一来临,作为消费者的你,是否一输入商品名称,就涌现出海量商品,挑得眼花缭乱?

在工业领域,采购方也有“同物异名”的苦恼——一款“小型断路器”,可能被称为“空气开关”“微型断路器”,参数标注更是五花八门:有的用“额定电流”,有的写“整定电流”,甚至同一品牌不同批次的产品参数都能出现偏差。这些“一物多码”“参数模糊”普遍存在,导致采购深陷“选择困难”。品质问题追溯难,责任推诿频发。

当“散、乱、不透明”成为工业供应链的沉疴,京东工业站在破局的前沿。作为工业供应链的“数智基建者”,它不仅要做“标准化翻译官”——将混乱的商品语言转化为统一的“行业普通话”,更要成为“效率引擎”,通过数智供应链体系将供需两端紧密连接,推动从“产品标准化”到“供应链全链路提效”的闭环,打造一条精选最优工业品的“超级供应链”。

“每一个行业我们都可以把好的产品聚拢起来,把好的产品推给消费者,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京东工业副总裁、平台业务部总经理郭晓博说。

直击行业痛点 “行业普通话”统一工业品供给语言体系

德力西电气作为低压电气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产品覆盖断路器、继电器、配电设备等核心品类,服务于能源、制造、建筑等多个行业。德力西电气,这个拥有40年历史的电气行业头部企业,一直是数智化领域的积极探索者。

“我们不缺数据,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数据,京东工业帮助我们从最初行业客户的角度能够获得更加高质量的数据,以及和他们场景的实际的匹配。”德力西电气首席信息官李扬说。

在传统的采购场景里,企业采购员需翻遍数十本样本手册,才能确认“这个产品是不是我要的”;供应商则因“参数不匹配”反复沟通,采购周期动辄延长。更严重的是,“数据孤岛”加剧了库存冗余:企业为不同客户准备不同库存,不同产品、不同时间点的库存呈指数级增长。这种“语言混乱”直接导致采购效率低下。

最初吸引德力西电气和京东工业合作的,是在交易之外,还提供全链路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京东工业联合德力西电气等早期加入品牌,搭建了覆盖商品类目、属性、规格参数的标准化数据库,明确了工业品的统一分类及参数定义。同时,建立数据动态迭代机制,实时同步德力西的新品上架、停产替代信息,确保数据库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这也帮助了德力西电气在推动内部产品SKU精简,通过标准化手段减少冗余产品型号,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关注动态数据迭代与生产效率提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我们销售的元器件类产品相对标准化,痛点在于其不可替代性较低——元器件均有统一标准,今天选用我们的产品,明天也可能转向其他品牌,替代过程相对简单。除了产品上进行差异化,我们通过跟合作伙伴的供应链的方式跟客户进行绑定,当时就是看重了京东工业这方面的能力,可以更有效、更紧密地与目标客户建立强联系。”德力西电气配电工控产品市场总经理黄曜说。

自2019年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以来,双方围绕数智供应链、商品标准化、履约服务等领域深度协同。通过参与共建墨卡托标准商品数据库,(即覆盖商品类目、属性、规参的工业品标准化数据库体系)推动低压电气等工业品的参数统一和智能选型,德力西电气旗下5.7万条商品完成标准化,显著提升采购效率。

德力西电气供应链副总裁孙广青认为,嫁接京东的供应链可以是强强联手,京东对于下游客户的信息触达、信息覆盖以及LBS信息充分使用可以反哺上游元器件厂商做信息的打通,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用、非常有应用场景的结合,因此跟京东未来的合作还有更多的可能。

“我们认为所谓的数智化,数据本身重要,但数据的流动跟数据的综合的挖掘更有价值,我们看到很多信息的孤岛没有连接起来,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可能、前景以及机会。”孙广青认为,如果真的实现打通,库存利用率可以进一步提升,指向一个统一的库存,而现在放大到这么多的厂商,库存是指数倍的增长,一定要通过数智化、通过系统、通过平台,通过数智化挖掘,通过人工智能来做到,否则以传统方式很难做到。

标准是“语法”,数智化是“沟通方式”,只有让统一的“语言”在全链路流动,才能打破数据孤岛、提升协同效率。

合作延伸 从数智赋能到共同提升履约服务能力

商品标准化只是第一步,京东工业的目标是“让标准数据在供应链全链路流动”。

京东工业打造了工业供应链数智化基础设施,涵盖履约、运营、商品和采购四个方面的数智化。履约数智化通过“万仓合一”和“万单合一”,最小化履约成本,确保订单精准配送。运营数智化凭借一体化闭环数智化和定制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商品数智化实现商品参数标准化及数字化,统一“语言系统”,降低沟通和交易成本。采购数智化管理匹配各类采购流程,为客户提供透明、高效且具成本效益的采购体验。

德力西电气和京东工业双方的合作也从“数据层”延伸到了“履约层”:京东工业为德力西提供“自营入仓”模式,入仓商品同比增长4倍,入仓时效、错发率和紧急订单履约率获得了极大提升,有效提升了客户采购体验。

经过双方的努力,2025年京东11.11,德力西电气于京东五金城开设的德力西电气自营旗舰店和官方旗舰店业务实现了远高于行业的增速, 其中自营入仓品成交额同比增长52%,企业客户数同比增长58%,客单价更是实现了同比172%的增长。

这种合作,本质是“双向赋能”:德力西通过京东工业的标准化体系提升了内部效率,京东工业则通过德力西的行业经验强化了其在电气领域的解决方案能力。比如,德力西的SKU精简、数据动态迭代等“生产协同”经验被纳入京东工业的“墨卡托标准”,成为其他电气企业的参考;而京东工业的“客户侧选型提效”经验,也帮助德力西优化了其“经销商体系”——德力西的经销商通过京东工业的平台获取标准化数据,提升了对终端客户的服务能力。

京东工业构建全链路数智化工业供应链体系,将供需两端紧密相连。需求端为企业提供海量商品,满足多样化需求,推进采购数字化建设,保障精准履约,统一商品标准,数字化链接库存,合理分发规模订单。供给端涵盖制造商、分销商、代理商等,为KA企业客户、中小企业及其他客户提供了支持。

从“数据连接”到工业品采购“智能决策”

德力西与京东工业的合作,为工业供应链的优化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样本。这一“超级供应链”的核心逻辑是:要从根源上解决工业供应链“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解决之道就在于“用数智化手段推动标准统一,并让标准数据在全链路流动”。

德力西通过“商品标准化”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京东工业通过“数智供应链”提升了服务能力,客户则通过“智能选型”和“快速履约”获得了更好的体验。整个闭环由数据驱动——从“语言统一”到“数据流动”,再到“智能决策”,每一步都离不开标准化数据的支撑。

未来,德力西则希望通过京东工业的“下游信息触达”,进一步打通“供应商-生产-物流-代理商-客户”的全链路数据,实现“统一库存”——企业无需为不同客户准备不同库存,而是通过AI优化库存分配,提升库存利用率。

目前,京东工业已经服务了超11,100家核心工业企业和数百万中小企业;其中包括约60%中国500强企业以及40%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市场占有率连续稳居行业前列。聚焦MRO(非生产型原材料)、BOM(工业原材料)、备品备件三大场景,京东工业聚合超158,000家制造、分销商及代理商,提供80个商品类别,约8,110万SKU的工业产品,构建了广泛优质的供给端覆盖。

“我们的核心能力就是数实一体。很多人把京东工业和京东的app联系到一起,不就是卖货吗?其实完全不是,卖货只是一个下单的环节,我们真正实现的是从场景到数智一体化的服务能力,在数智化驱动下帮助客户解决选、用、买、备件的全链条需求。”京东工业副总裁、中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王维说。

企业与平台合作,将企业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才能真正提升供应链效率。对于京东工业这样的公司,打造“超级供应链”未来的目标从来不是只做“流量平台”,而是“数智基建者”,通过构建标准化体系,推动行业从散、乱走向集中、高效。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上一篇: 晚间公告丨10月29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