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治理与创新城市”为主题的2025全球城市论坛,于10月27日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行。这也是2025年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的三大主题论坛之一。
论坛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承办。
构建数字时代的城市治理新标杆
上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舒庆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始终积极践行习近平主席“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积极探索以数字治理驱动城市迈向更可持续、更具韧性、更加包容的未来。上海始终把数字治理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硬核支撑,让智慧脉络触达每一个角落。目前,上海已实现防汛防台安全生产等200多个智能应用场景闭环处置,城市风险预警响应速度持续提升。通过一网通办接入各类服务事项超过3500项,办事材料大幅精简,“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从愿景变为现实。
面向未来,舒庆表示,上海愿深化与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合作,着力构建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城智控的城市数字治理体系,推动数字治理成为城市高效运行的智慧大脑。推动上海在数字规则对接、数据跨境流动、绿色智慧城市等领域先行先试,共同构建数字时代的城市治理新标杆。
联合国人居署创新与城市组项目负责人伊莎贝尔·韦策尔,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城市、减灾和土地局中国业务协调负责人黄琪芸也分别在论坛上致辞。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葛以衡在致辞中表示,在数字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数字智能与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在让城市运行更高效、更安全,让城市生活更便捷、更宜居。面向未来,隧道股份将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航向,依托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发挥六大科创中心的平台作用,构建科创 资本 场景的孵化闭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打造产业化的新增长极,赋能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和数字化转型。隧道股份也将坚持人民城市的理念宗旨,让创新技术向下扎根转化为市民可感知的幸福感、安全感,让数字智慧向上生长,融入城市建设运维的每一处细节。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致辞时表示,当前正处在一个数字文明与城市文明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如何以数字技术推动城市高效能治理,以智慧手段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球城市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城市,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容器,更是创新的土壤。大学作为城市休戚与共的发展共同体,也是城市创新的最重要的引擎与人才库,围绕大学及其周边形成的良好的创新生态,能够激发人才活力,促进知识流动,加速成果转化。上海交大与闵行区政府共同打造的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以及科创街区,正是城市与高校协同、知识技术与资源资本双向赋能的成功实践。此次举办的全球城市论坛,也是进一步打通政产学研用闭环、营造创新生态的重要形式。
多项重磅成果和最新实践发布
在随后举行的成果发布仪式环节,本次论坛集中发布了多项重磅成果,全面展示了数字治理与创新城市的最新实践,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提供前瞻思路和解决方案。
其中包括《世界城市日活动成果精粹·2024》《中国城市科创街区发展报告(2025)》《中国“人工智能 ”城市治理发展报告(2025)》。
作为世界城市日活动成果官方记录,《世界城市日活动成果精粹》每年汇集并精选上一年度来自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的参与世界城市日活动国内外嘉宾精彩演讲。
《中国城市科创街区发展报告(2025)》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课题组编写,梳理了中国各地11个科创街区建设的典型案例,分别呈现了高校驱动型、城市更新型、园区升级型和产业生态型四种类型的科创街区应用场景,勾勒出中国城市科创街区发展建设的整体图景,为未来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提供发展思路。
《中国“人工智能 ”城市治理发展报告(2025)》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课题组织编写,是一部系统阐述AI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前沿著作。报告选取了全国范围内的典型案例,聚焦智慧政务服务、智慧基层治理、智慧民生保障与智慧出行安全四大核心板块,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城市运行模式与管理效能,为未来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和切实可行的路径借鉴。
近年来,面对城市治理这一全球命题,上海持续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构建行之有效的智慧运维体系,并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成果。
本次论坛上还发布了隧道股份在交通科创领域的最新成果——“智城云”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全链条智慧运维产品、“通达智通”道路交通管理优化系统。这也标志着隧道股份在智慧交通领域实现了从“智能感知”到“智慧决策”的全链条赋能突破,以领先的垂类大模型技术和数字化运维能力,为全球超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上海范式”。
其中, “智城云”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全链条智慧运维产品,深度融合城市治理场景,以‘智城 ’AI大模型(智城云数)为核心,总计包含了7个系列产品,形成了覆盖安全、应急、巡检、交通、区域管理等维度的完整解决方案,标志着基础设施运维从单点数字化迈入体系智能化新阶段。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滕丽表示,目前这套系统已从上海走向全国多个城市,以科技力量守护城市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通达智通”道路交通管理优化系统,是覆盖“交通问题诊断-方案生成-效果评估”全周期的智慧治理系统。这一国产化平台以“数字化建档、智能化诊断、精准化优化”为核心,为城市交通缓堵保畅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标志我国道路交通治理向“精细化、智慧化”迈进。“通达智通”也具有实时响应的独特优势,全流程支撑,可实时对接外场设备,15分钟完成路口运行状态分析,覆盖交通管理全流程,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
在案例颁奖环节,本次论坛颁发了中国“‘人工智能 ’城市治理”特色案例奖、中国“‘人工智能 ’城市治理”优秀案例奖,以表彰在城市治理中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化转型的优秀实践。论坛还特别设立中国科创街区典型案例颁奖环节,以展现全国范围内科创街区建设的多样路径与初步成果。
其中,围绕智慧政务、智慧应急、智慧社区、智慧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实践,共遴选出了2024年、2025年两届“‘人工智能 ’城市治理”优秀案例奖20个、特色案例奖33个,共53个案例。获奖案例聚焦AI技术与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充分展现人工智能在提升治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强大潜力,为构建现代化智慧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于中国科创街区典型案例,本次共评选出了西安碑林硬科技创新街区、武汉“武大·智谷”创新街区、广州越秀区创新街区、上海“数字硅巷”等13家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实践。这些案例集中呈现了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全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智慧城市的数字治理未来
在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共有7位国内外嘉宾分享了他们对于数字治理与创新城市的多维度观察和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发表了题为《向心城市: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的主旨演讲,并表示,进入服务业占比超过80%的后工业化时代,城市的向心性会持续提高。因此在服务业基础好、密度高的大城市,应该更加注重中心城区的住房供应,优化保障型租赁住房的布局规模。城市需要正视生活服务业的重要性,尊重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的客观规律。需要打造多功能的活力场域,中心城区需要通过城市更新为生活服务业提供更多的空间。
同时,多伦多大学荣休校长、戈德林讲席教授、蒙克全球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城市学院特聘杰出学者梅里克·格特勒做了题《培育本地创新生态系统》的主旨演讲。韩国首尔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道彬(Im Tobin)则分享了从聪明的城市到智慧城市所构建的城市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教授叶嘉安,则分析了实景3D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面对的挑战,比如3D-GIS数据的数字化谁来管理,哪些建筑物要做BIM, 3D-GIS的数据谁来更新和维护,更新的频率是多少等一揽子问题。
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投资政策与区域发展司司长马努切赫拉·马乔诺拉表示,数字治理是塔吉克斯坦城市发展的核心,标志着公共服务文化的转型。通过智能基础设施、数字公共服务和绿色转型,塔吉克斯坦致力于打造绿色、智能的城市。目前,塔吉克斯坦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工具,推动各地区和城市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确保全面跟踪目标进展。未来,塔吉克斯坦将致力于减少贫困、提高公民收入、实现城市服务全面数字化,持续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塔吉克斯坦诚邀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数字创新,为未来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贡献力量。
隧道股份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应红在《精致城市,精治城市》的演讲中表示,精治城市的五个关键点是精准评估、人因工程、城市绿地、人文关怀和社会包容、数字监测与精细化运营。数字城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强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优化空间治理的结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据。精准数据的对接、顶层的架构将会为未来的城市提供良好的新的建设范式。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通过4个故事,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治理之道,并表示要从场景适配出发到生态培育作为宗旨,而治理保障,最重要的是建立多元化的共建机制。
借助世界城市日这一国际平台,本次论坛上的思想碰撞、观点分享,以及最新发布的城市治理优秀实践案例和多项成果,以其引领性、丰富性、可操作性,将为全球城市在未来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中提供有益的行动借鉴,同时也向世界进一步贡献城市治理的“上海经验”“中国方案”。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