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在花卉主题里找到了共鸣

随着电钻的轰鸣,层层嵌套的木箱被打开,印象派艺术家雷诺阿的作品《瓶中花》出现在众人面前。与此同时,从旁边一个稍小的木箱中取出的,正是作品中所描绘的那个花瓶。该花瓶是雷诺阿的心爱之物,曾经出现在他至少六幅作品当中。此番花瓶与作品在德基艺术博物馆共同展出,堪称一场跨越百年的“世纪重逢”。

10月24日,德基艺术博物馆常设大展“动静无尽:馆藏花卉主题艺术杰作”焕新开放。本次焕新是博物馆团队在2023年开幕时的框架基础上,结合近两年的购藏与研究完成的。展品总量增至140件/组,其中近三分之一为首次展出的新增藏品,参展艺术家增至109位,包括莫奈、雷诺阿、蒙克、毕加索等耳熟能详的现代艺术巨匠,亦有沃霍尔、草间弥生、霍克尼、基弗等享誉全球的当代艺术大师;既呈现常玉、潘玉良、吴冠中、赵无极等中国留洋艺术先驱,又纳入陈逸飞、张晓刚等蜚声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德基艺术博物馆馆长艾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选择花卉作为收藏和展示的主题,是因为它可以兼容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它是每个艺术家从一开始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都会碰到的,当他们要进行艺术上的探索和突破,往往又会回到这个主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家是在同样的主题里面,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独立的自我。”

见证艺术家的“决定性时刻”

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德基艺术博物馆而今拥有一万多件馆藏,在其中,花卉是一条非常特别的线索。博物馆团队着力于通过每件作品,展现艺术家的风格特色乃至艺术转折,也试图通过整个展览,讲述大大小小的艺术故事。

展览以“玫瑰”的故事开启。而今我们所熟悉的“玫瑰”,是19世纪由欧洲蔷薇与中国月季精心杂交的产物。与欧洲古典庭园玫瑰相比,它的花瓣更繁、色彩更丰、结构更加细腻复杂,正契合当时的印象主义艺术家们对于光影的执着探索。又因其四季花期不断,成为户外写生的理想对象。更加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发明,象征着变革与现代精神,因此成为印象主义以来艺术家们竞相表现的题材。

与此同时,植物的“异花授粉”也成为现当代艺术发展的绝佳隐喻——莫奈、马蒂斯从亚洲艺术中获取灵感;毕加索从西班牙来到传统与先锋并存的巴黎;常玉、潘玉良、吴大羽等留洋先驱与西方艺术思潮相遇,将现代形式语言与中国艺术的精神脉络相结合。

德基艺术博物馆致力于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购藏,因此,这些花卉主题绘画既是美丽动人的艺术作品,也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展现艺术家的风格特色,乃至其绘画发展的“决定性瞬间”。

“大家都熟悉雷诺阿是印象派的核心创始人之一,但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不应该以‘印象派’一词概括雷诺阿的整个艺术生涯。”德基艺术博物馆艺术总监申舶良告诉记者,《瓶中花》这幅作品创作于1878年,正是印象派的巅峰时期,但从画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已经开始探索新的方向。事实上,雷诺阿此后多次重要的艺术转折,都是通过以“花”为主题的作品实现的。同期购藏的雷诺阿的花瓶,则让人联想到其创作生涯是从瓷器画工起步的,也与另一件作品《花瓶中的玫瑰》呼应,共同勾勒出艺术家的整个艺术人生。

花卉同样贯穿了毕加索艺术探索的各个阶段。德基艺术博物馆馆藏中原本就有一幅毕加索的《瓶花》,创作于1901年,正是其“蓝色时期”的开端。当年,艺术家的挚友萨吉马斯因情感问题自杀,失去好友的痛苦深刻影响了毕加索,促使他展开对生命本质、爱与死亡等命题的深层思考,其画面中开始弥漫蓝灰色调。本次展览新加入的1904年的另一幅《瓶花》则讲述了他艺术生涯的新转折。这年,毕加索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相识相恋,其绘画风格也从忧郁冷峻的“蓝色时期”向温暖浪漫的“玫瑰时期”过渡,画面中,粉、橙、黄、白、紫色花朵纷然浮现,弥漫着诗意与梦幻的质感。

成为国内外游客目的地

近年,文博热持续升温,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大展、浦东美术馆奥赛展等观展人数高居不下;另一方面,许多私立美术馆在经济形势不稳定的环境下运营困难以致纷纷闭馆。德基艺术博物馆正好处于这两股趋势的交汇之处,它的生存状态如何呢?

开放于2017年的德基艺术博物馆,位于南京的文化中轴线与“博物馆大道”纵横交汇之地,新街口德基广场二期八层。据统计,去年德基艺术博物馆的客流总量超800万人次,外地客流量占比75%,“特别是在寒暑假,外地客流量可达80%。”艾琳告诉记者。今年前三季度,总客流量已经超过600万人次,假期峰值单日客流突破5万人次。

目前除了“动静无尽:馆藏花卉主题艺术杰作”,正在举办的展览还包括“BEEPLE:来⾃人造未来的故事”和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前者通过国际数字艺术家的创作展现艺术与科技、社交媒体、当下生活的密切联系,后者则是将清代画家冯宁的《仿宋院本金陵图》放大百倍,通过巨幕、真人动捕等方式令观众仿佛游历于宋代南京的街巷之中。

在八楼的公共区域,散布着奈良美智等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很多文创艺术品的商铺。而在德基广场的各个楼层,风格各异、装修精美的“艺术”卫生间也成了网红,吸引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记者在现场看到,卫生间入口处的宽敞空间,总有很多顾客闲坐休息。“老百姓特别喜欢我们的厕所,我也觉得非常感谢,”艾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她同时澄清一件网络传言,“我们没有花2000万装修一个厕所。”

她同时谈到,德基艺术博物馆目前实行“365天不闭馆,夜间开放到零点”的运营模式,这样,白领上班族、带孩子的家长,都可以摆脱时间束缚,实现“看展自由”。此外,南京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2025年上半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16亿人次,在此背景下,德基艺术博物馆也已成为接待国内外游客的重要一站。据悉,德基艺术博物馆的仙林分馆正在筹备当中,馆藏的中国古代艺术作品有望在那里与观众分享。

本次展览焕新启幕之际,德基艺术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典藏数字库”平台也同时上线。人们可以在博物馆官网“典藏—典藏数字库”页面阅览馆藏高清图像与详细信息,还支持按艺术家、年代、国家与材质等维度进行搜索,进一步突破收藏与展示的时空界限,使每个人都能更便捷而深入地鉴赏与研究其馆藏资源。博物馆积累的更多核心馆藏资源与研究成果也将持续更新,以数字化形式逐步向公众开放。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上一篇: 从“有房住”到推进“好房子”建设,“世界城市日”上这样探讨宜居城市共建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