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灾后赔付到鹰眼预警、无人机巡视:风王“桦加沙”中的保险变革

一场台风的过境,吹开了财产保险业头部公司的发展新面貌。今年最强台风“桦加沙”的到来,吸引了全国的关注,在风圈内居民们抢菜囤货、居家不出的时候,保险公司们正有条不紊的“逆行”迎战台风。

台风抵达前,多家保险公司组建临灾排查团队,协助企业、工厂、农户、养殖户有效减少了损失。其中,平安产险依托鹰眼系统累计发出3960万条预警信息,远程 现场风勘5000余家企业。台风到来时,平安产险江门中心支公司主动提出预付赔款方案,9月25日上午完成1800万元预付赔款的全部划拨。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确认湛江触发巨灾理赔后,快速支付赔款1020万元……

防得更靠前、救援服务更多元、赔得更及时。以平安产险为代表的财产保险公司,正在通过“风险减量”,将自身从传统赔付者向风险协同管理者角色转变。

台风应对,防得更靠前、救援服务更多元、赔得更及时

风未到,信先至。“台风预计将于24日登陆广东沿海,请勿将车辆停放在低洼处,避免涉水行驶……”9月22日,当台风“桦加沙”还远在太平洋海面时,平安产险的车险客户就收到了短信提示信息。

这是平安产险实时研判灾情并靠前指挥的一个缩影。平安产险总经理史良洵认为,“最好的保险是防御”。据介绍,以防为主,以救为辅,以赔托底,平安产险已经从“防救赔”三位一体全方位构建台风等巨大灾情的应对。

政企联动,防得更靠前,启用高科技。截至9月23日下午15时,平安产险向潜在受灾客户发送预警信息与防灾指引,累计已覆盖超2000万人次;同时,联合交警部门启用无人机开展高空巡视与语音预警工作,针对高风险路段实施警保联动劝离及封路部署。

前置管控风险还体现在精细化、精准化执行。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的风控工程师钟林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利用鹰眼系统反复推演桦加沙的登录路径并定位高风险客户,提前精准沟通企业、农户,既是精准防控也是精准减损”。在灾前,平安车险组织超1800人次对872个道路黑点进行摸排蹲守,劝返/移车约3096台,对303个易涝小区车库进行走访排查联动物业进行管控;警保联动就631个易涝路段劝离进行沟通,对185条易涝路段确定雨中封路计划;与74个水库负责人建立监控联动机制,实时监控水库库容及泄洪情况。

查勘员走到了田间地头,与农户一起抢收。平安的农险提前72小时全域发布灾害预警2146次,覆盖56个区县,线上预警触达农户2.2万次,覆盖人数超3.5万。多地机构协助农户抢收海洋牧场92口、水稻87080亩、柑橘860亩,加固果树22448亩,疏通沟渠长度39.7公里,赠送防汛物资2730件。其中,在本次台风重灾区粤西阳江、湛江等地,平安产险协助农户累计完成22448.05亩果树的加固保护,预计可减少农户经济损失超80万元。

针对企业客户,线上利用生成式AI技术自动生成定制化防灾指引,并通过平安企业宝app精准触达,累计覆盖超300万人次;线下通过鹰眼系统大数据风险模型筛选高隐患企业,派遣风控工程师上门,协助开展屋顶加固、存货转移等防灾措施,累计现场排查1112家企业,并配送防汛沙袋、防水挡板等风控物资5570套。

救援服务更多元,直升机待命。除了预警、排查,平安产险将防御工作的服务颗粒度细化到极致,囊括行业一直以来难以企及的灾中救援、急难救援资源储备等。比如,9月22日,平安产险统筹救援支援车辆266台,配备动力电池检测机构7家,非车施救清洗公司4家及物损维修商2家。9月23日,大湾区直升机救援资源整装待命,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员受伤等急难情况。

据介绍,平安产险还从北京调派风控排查小队飞赴广东,投入风险减量排查工作。截至9月24日,完成全国远程支援及现场救援准备,统筹全国远程队伍上线,约1400人可承接分流量约2万笔/天。储备车险水淹车专家100人、团财专家80人、非车专业型公估50人,随时投入现场支援。在深圳,接到某客户报案车辆被倾倒树木压住、车身受困后,平安查勘员10分钟内实现“极速到勘”,协助车主清理压覆车辆的树木,高效帮助车辆脱困。

赔得更及时。9月24日午间,“桦加沙”正面袭击广东江门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触发了江门市台风巨灾指数保险。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迅速与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沟通协调,提出预付赔款方案,协同共保体于9月25日上午完成1800万元预付赔款的全部支付,资金已直达政府指定账户,用于应急抢险、群众安置、基础设施抢修和灾后环境消杀等关键工作。

早在24日早上,平安就已付出第一笔理赔款。针对灾区,平安启动95511专线优先接听处理案件,在受灾严重的珠海、江门、湛江等地设立大灾理赔服务点,集中提供理赔服务,一手抓速度,一手抓主动。24日早上7点48分,平安已付出第一笔理赔款。来自佛山的客户车辆因台风导致车顶受损,理赔员迅速响应,协助用户完成线上理赔,“免现场”赔付直赔1200元。

科技加持、服务增值,财产险发展的逻辑变了

此次台风“桦加沙”过境,明显受灾影响低于预期。深圳瑞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保险风控事业中心交付高级总监张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台风的高效防控,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及时的预防准备和调度统筹,另一方面,以平安为代表的保险业通过主动预警、靠前服务也扮演了关键角色。

事实上,如今,从重视事后经济补偿的运营模式,转变为对客户实施前置化风险管理“风险减量”,已成为众多保险公司的共识,也是近年来保险监管部门极力倡导的方向。

所谓风险减量,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先进科技手段,通过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全过程,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实现社会风险总量减少,进而为投保人和整个社会创造价值的行为。

作为国内头部的财产险公司,平安产险一直在“风险减量”方面走在前沿。据平安方面介绍,通过科技驱动,为客户提供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服务,平安希望成为客户的“全周期风险管理伙伴”。通过前置化的风险防控体系,最大程度避免风险发生;发生风险时有能力及时救助;最终才是履行赔付责任,彻底改变传统保险的被动属性。

“全周期风险管理伙伴”的底气来源于技术的沉淀和能力支撑。平安产险旗下“鹰眼系统”的演进是保险业从“风险等量”向“风险减量”跃迁的缩影。2010年起平安产险就着手建设鹰眼系统,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遥感等前沿科技,探索打造"保险 科技 风险减量服务"模式,打造灾害防护网。

经过15年发展,平安鹰眼系统已历经1.0版本到3.0版本迭代升级。鹰眼系统自研超20个大模型,推出灾害预警、巨灾管理、卫星遥感及数据服务,实现了自然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响应、灾后评估”一体化管理,提前72小时预警,此外引进物联网安防技术,扩展到意外事故风险管理。

仅2025年上半年,鹰眼系统就在全国范围内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发出预警信息42.6亿条,线下提供现场服务超10万次,覆盖6400万企业和个人客户;同时部署了1.4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为超过5000家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全周期风险管理伙伴”也让产险的经营理念从“赔”走向“陪”。据了解,在平安产险内部正在发起多个专项行动,针对不同产业,打造专有风险减量模型。在制造业,围绕制造、能源、化工、冶金、风电等行业的不同场景风险特点,平安深入分析企业设备、仓储、工艺、管理等环节风险点,精准布局智能AI摄像头、水淹监测、气体探测、用电安全、火灾探测、温度监测等设备,千业千面定制专属风险管控方案,有效实现隐患治理、人员保障、设备监测、作业监控等功能。截至2024年,平安万物互联平台已覆盖3343家企业,接入设备1.1万台,处置中高风险1137次,助力企业实现0重大事故发生。

平安产险理赔运营中心作业管理团队总经理裴斌认为,迎战风王“桦加沙”,只是保险模式变革的一次中场应战。随着科技进步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保险不再只是一纸金融合同,而是贯穿风险预警、防范、减量和补偿的全流程服务管理。无论是对投保人抑或保险人来说,这场变革都是“双赢”,通过前置风险减量、强化服务属性,保险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出险的风险,既维护客户的利益,也符合险企的商业逻辑。

行业人士指出,未来保险业的竞争,费率价格是短道,深层风控与极致服务才是长跑。因为客户要的不仅是事后赔付,更是抢先一步跑在“风王”前面的安全感。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上一篇: 摩尔线程IPO从申请到过会仅88天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