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擎强劲驱动新业务价值大增39.8% 解码平安寿险高质量蝶变

"保险 服务"创新升维、多元渠道飞轮增长、AI科技赋能经营,三大引擎正驱动平安寿险业务从规模发展到价值蝶变。

8月26日,中国平安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平安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现金分红水平保持稳定,将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5元,同比增长2.2%。这家金融保险巨头交出了一份稳健经营、凸显动能与韧性的中报答卷。

其中,平安寿险业务增长尤为强劲。2025年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23.35亿元,同比大增39.8%,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168.6%。

市场注意到,自2019年平安寿险启动改革转型以来,其通过"4渠道 3产品"战略重构增长逻辑——多元渠道深耕客户经营,产品 服务生态重构竞争壁垒,智能化转型提升运营效能,在行业转型期率先开辟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渠道"飞轮":多渠道专业化能力,开辟全新增长曲线

保险业传统的人海战术已成历史,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平安寿险于6年前率先开启了一场深刻的渠道能力革命。中信证券分析指出,平安代理人渠道保持稳定,而其寿险主业正通过银保、社区队伍等新兴渠道开辟全新的增长曲线。

变革成效首先体现在代理人渠道量质并举。今年上半年,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实现17.0%的增长,人均新业务价值大幅提升21.6%;整体人力中大专及以上学历销售人员占比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标志着其渠道模式已全面从粗放式增员转向深度的结构型优化。平安寿险目前构建了以"基本法、培训、客户经营、产品 服务"为一体的代理人队伍"四合一" 体系,推动主管做强、存量做优、增量做好,助力队伍结构改善。

更令行业惊讶的是银保渠道的爆发式增长,且增长长期可持续。这一被视为"辅助角色"的传统渠道,正逐步成长为寿险价值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2025年上半年,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同比大增168.6%。平安通过多元化银行合作生态的构建,不仅深化与国有大行的战略纽带,同时积极拓展头部股份制银行及优质区域城商行,系统性构筑起一个多层次、全覆盖、高效协同的银保渠道网络,彻底激活了这一昔日被低估渠道的价值潜力。

市场人士认为,参照可比地区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银保占比50%左右,中国银保市场还有很大的渗透空间。平安银保渠道潜力巨大,当前仅覆盖1.2万个银行网点,渗透率不足10%,而银保客群"三高"特点(年龄高、资产高、保费高)在老龄化背景下优势凸显。

创新"农夫式精耕"的社区金融渠道跃进。在社区网点经营中,平安深度植入标准化运营体系,着力打造"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的"三高"队伍,从根源上激活了银保渠道的价值潜能。平安创造性地借鉴城市治理中的"网格化管理"理念,将全国市场划分为精细化服务单元,并依客户地域分布配置专职化社区金融服务团队,实现了从"人找客户"到"客户就在网格中"的颠覆性服务模式转型。

截至2025年6月,平安已在198个城市铺设301个网点,较年初增加105城170个网点。这支队伍大专学历占比100%,采用"合同制 代理制"混合用工模式,享有五险一金保障,从根本上提升稳定性。

社区金融服务渠道的威力直观体现在存续客户经营上。2025 年上半年,已实现存续客户全缴次继续率同比提升0.4百分点。平安成功将数千万存续客户这一"沉睡资产"激活为可持续挖掘的"价值金矿"。

行业评价,这一模式不仅系统化解决了存量客户经营的世界性难题,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从"销售导向"迈向"客户关系导向"的新样本。

产品升维:客户需求驱动,"保险 服务"构建生态护城河

当渠道变革解决了"如何触达客户"的效率问题,平安寿险的产品 服务战略则直指本质:"客户为什么选择你"。

这一转变与客群结构变化深度契合——瑞银信贷研究所数据显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正加速扩大,预计到2030年将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该群体不仅收入水平较高,资产配置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普遍持有保单、信用卡、理财产品及多类资产。随着财富不断积累,他们对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涵盖财富管理、保险保障及消费信贷等多领域服务。

行业竞争逻辑发生根本性跃迁。从传统保障功能的同质化、内卷化比拼,升级为对客户全生命周期高频需求的生态整合能力竞争,其关键在于整合医疗、养老等高频场景的服务生态能力。

由此,平安将保险产品全面升级为"保险 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围绕健康管理、养老规划和财富传承三大核心需求,通过自建与协同深度整合稀缺服务资源,在精准解决客户痛点的同时,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生态护城河。天风证券认为,平安寿险业务通过深化寿险改革,持续向高质量转型,不断创造更高的业务价值。

在医疗健康领域,平安建立了健康服务闭环。2025年4月,平安寿险发布了"添平安"保险 服务解决方案,立足客户需求,升级"保险 服务"模式,适配满足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以"平安添瑞·安有护"健康计划为例,为客户提供"重疾保险 重疾服务"组合,让客户能够享受从精密检查、专家手术到康复治疗的全流程闭环服务。平安家庭医生团队整合自有互联网医院及超2万家合作医疗机构资源,让保险保障从事后赔付转向事前预防。

据2025半年报披露,平安的健康管理服务已深度赋能企业和个人客户,平安寿险等业务板块显著受益于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2025年上半年,超1300万平安寿险的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其中新契约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占比近67%。

在养老生态布局上,平安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前瞻性,匹配中国社会9037的养老格局,构建了清晰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在居家养老层面,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85个城市,上线数百项十维居家养老服务,近21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此外,平安发布的"添平安" 保险 服务解决方案,创新性地融合养老年金给付与三位一体的"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三大服务,直击长者照护痛点。

在高端养老层面,平安通过5城6大康养社区项目,形成"居家 社区"双轨养老覆盖网络,全面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养老需求。今年7月,上海颐年城社区已投入试运营,深圳项目预计在2025年底将正式启用。

至此,中国平安已形成"金融 养老服务"的完整服务生态,全面覆盖不同客群的养老需求。正如开源证券研报指出,平安医疗养老战略持续落地,差异化优势正在全面赋能主业发展。

科技赋能:打造业务增长、高效运营的"新引擎"

科技作为穿透生态闭环的"神经中枢",正全面赋能平安寿险的高质量增长。当多渠道精耕、深耕与产品生态化构建起增长双翼,平安的凭借海量数据、领先AI能力,持续优化服务体验,进而驱动新业务价值快速增长。

不是简单的IT系统升级,而是通过AI技术对服务、风控、运营的全流程重构,实现"体验优化"与"成本控制"的双轮平衡。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平安人寿的AI应用已深度融合至保险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

国信证券的点评报告中特别指出,平安持续深化以DeepSeek为核心的AI技术赋能,加速科技转型,持续锻造业务高效运营的"新引擎"。分析师认为,平安凭借"综合金融 医疗养老"战略布局,叠加AI科技全面赋能,不断巩固其中长期发展的竞争壁垒。

2025年上半年,平安人寿基于DeepSeek模型打造的智能审核引擎取得突破性进展——93%的理赔案件可在60秒内完成精准责任判定,单笔赔付最快仅需8秒,重新定义了行业理赔服务的速度标杆。

在河北地区,"30分钟闪赔"服务高效处理4.8万件赔案,实现"申请即到账"的无感体验,超过1亿元理赔款精准快速直达客户,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厦门分公司更是将服务效率提升到新高度:智能理赔系统上半年完成2227件"闪赔"案件,单笔赔付最短耗时仅2.7分钟。

在风险防控端,平安人寿以AI技术为核心,构建了全流程反欺诈屏障。打造"事前预警-事中拦截-事后追溯"的全链路防控体系,显著降低黑色产业侵害风险。在客户咨询环节,AI客服系统通过先进的语义分析技术实时识别高风险话术。例如,当客户对话中出现"全额退保""代理维权"等关键词时,系统会自动触发人工复核机制,同时向客户推送合规退保指引,有效保障客户权益的同时维护公司正常经营秩序。

国际权威机构均对平安的科技赋能战略给予高度认可。摩根士丹利对平安高质量的人寿业务、强健的资产负债表、AI赋能的业务运营、有吸引力的估值及股东回报给予积极评价;高盛更是将平安纳入其推出的中国股市AI投资框架,平安也是唯一一家被列入"非科技领域收入增强型(AI驱动营收增长)"这一主题类别中的保险公司。

纵观行业发展趋势,保险业正在经历从传统风险补偿者向全生命周期服务伙伴的战略转型。无论是河北患者8秒收到理赔款,还是85个城市21万名长者享受智能照护服务,保险的温度最终都沉淀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码2025平安中报,平安寿险通过三引擎打造发展动能——依托专业化代理人队伍及银保渠道实现产能跃升,社区金融服务深耕激活存续客户价值;通过"保险 服务"的生态构建高频服务黏性,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医养服务需求,打造差异化竞争壁垒;同时依靠AI技术深度改造业务体验和服务流程,凭借体验革命与效率提升,推动价值长期可持续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上一篇: 晚间公告丨8月26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