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26日晚间,英唐智控(300131.SZ)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3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73.58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022...
8月26日晚间,英唐智控(300131.SZ)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3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73.58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022.67万元。
财务数据的背后,是英唐智控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其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金额高达9944.85万元,同比增约156%;2025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金额进一步攀升至5,637.05万元,同比增幅达61.83%。尽管高额研发投入短期内压缩了利润空间,但市场普遍将其解读为“以技术换未来”的战略选择。
作为从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向半导体IDM模式转型的代表企业,英唐智控近年来在MEMS微振镜、车载显示芯片及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布局正逐步进入收获期,而其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与市场对其技术突破的期待,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热点议题。
从业务结构来看,英唐智控的转型路径已愈发清晰。上半年,AI技术推动消费电子不断获得新的动力及智能驾驶技术的继续发展,为英唐智控目前分销业务中占比最大的手机及汽车业务持续带来增量,电子元器件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17亿元,较上年同期稳健增长2.33%
然而,真正引发市场关注的是其芯片设计与制造业务的快速崛起。2025年,该板块营收占比提升至8.06%,达2.13亿元,较2019年开始转型以来已实现跨越式增长,其核心产品MEMS微振镜、车载显示芯片(DDIC/TDDI)正逐步打开市场空间。
技术突破是英唐智控吸引市场目光的关键。英唐智控不仅推出了国内领先的MEMS振镜激光微显示模组,直面美国DLP技术垄断格局,率先在移动消费类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还全流程组建自有产线助力国产替代,振镜规格从研发1mm/4mm小尺寸,到攻克8mm大尺寸、从突破电磁驱动核心难关到进行专用AISC芯片开发,从晶圆切割到精密封装,展现强大的技术攻坚实力。
据悉,该产品主要聚焦机器人、激光雷达、自动驾驶 、车路协同、激光投影、AI眼镜等新场景,并为当前备受市场关注的机器人装上了“智慧之眼”:奥比中光在机器人视觉新品发布会上推出的行业领先的机器人感知产品矩阵,就以高精度3D激光雷达Pulsar ME450作为国内首款融合高精度MEMS俯仰扫描与电机方位扫描系统的多模式激光雷达,有效突破单一扫描模式局限,为机器人赋予更灵活、准确、可靠的环境感知能力。
在此基础上,凭借在MEMS振镜领域的深厚技术及制造能力储备,以及在MEMS振镜激光投影领域的多年布局,英唐智控成功研发出超小型化、超低功耗、超高亮度且永远免聚焦的智能微投影解决方案LBS(Laser Beam Scanning,激光束扫描)。据了解,LBS技术门槛极高,目前全球仅少数公司(如ST、Infineon)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技术链条。
有行业相关人士表示,这一创新技术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投影核心器件与模组体积庞大、能耗高、应用场景受限的行业现状,为智能光学技术在消费类投影领域如超小型移动配件、AR眼镜及AI智能穿戴领域的广泛普及与多元化应用铺就了全新的商业发展道路,而英唐智控的MEMS激光微显示模组也将助力车载智能光投影成为新潮流。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车载显示芯片DDIC/TDDI已通过车规级认证,已有订单主要来自屏幕厂商,目前已交付至国内车企的8.4寸仪表屏项目、海外客户12.3寸的屏幕项目,并获得了境内外多家客户的屏幕项目定点和项目测试订单。同时,其最新版本的TDDI产品预计在2025年底产出工程样品,该产品能显著降低tier1(一级供应商)及OEM(车厂)的成本,优化整体方案。消费电子方面,OLED DDIC产品也已进入流片阶段,随着显示芯片业务的发展,英唐智控有望逐步进入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XR领域。
据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显示,近期关于公司MEMS微振镜应用、车载芯片订单落地情况的提问数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英唐智控近期作为中国一汽伙伴携最新研发成果参与红旗“技领时代,智创未来”第七届供应链创新科技展,并受邀积极参加德国慕尼黑光电展等知名展会,也进一步吸引了市场的关注。
展望下半年,英唐智控的催化因素颇多,“MEMS微振镜技术 突破车载芯片订单落地 ”的双重催化已成为英唐智控的核心逻辑。英唐智控也表示,通过并购方式加速半导体业务推进,已纳入公司的重点工作规划。但投资并购固然能快速扩大版图,技术研发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能够与公司现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的基础上,希望未来将通过吸纳国内优秀人才资源,整合与公司在技术、市场方面高度协同的产业链,提升公司研发创新能力,把握发展机遇,提升股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