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为基、重塑价值,深度调整期里更能看清洋河的长期主义

深度调整期是挑战,更是试金石和机遇期。2025年随着白酒深度调整的进一步持续,白酒企业的发展正从追求业绩增速,转向构建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范式。8月18日晚,洋河股份公布了2025上半年业绩,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4亿元,交出一份充满韧性的成绩单。

在业绩之外,2025年上半年,洋河管理团队深刻认识到本轮行业变迁的本质,以长期主义横渡周期,敢于为长远牺牲短期利益,持续投入基础能力建设,维护健康生态,保持战略定力,也成为行业高质量转型的白酒样本。

主动调整,业绩稳健

从业绩上看,洋河上半年的业绩增速有所下滑,但从财务数据上看,核心财务数据表现依然稳健。

上半年洋河实现收入148亿,从分地区看,2025年上半年洋河省内实现收入72.6亿元,占营业收入总比例为49.1%,省外实现收入75.4亿元,占比为50.9%。其中,中高档酒销售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半年实现收入126.7亿元,而面对上半年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洋河中高档酒毛利率提升了近1个百分点,让整体毛利率与上年同期持平。

面对目前市场上白酒供给过剩的局面,洋河主动调整了生产和发货进度,降低库存,上半年洋河生产白酒4.9万吨,节奏有所放缓,但库存量也减少了34%。与此同时,截至上半年末,洋河的合同负债为58.8亿元,高于上年同期的39.4亿元。

在业内看来,合同负债也是白酒企业的业绩蓄水池,其增长既反映了经销商对洋河的信任,也体现了洋河主动控制发货、担起头部企业责任的策略。

独立白酒评论员肖竹青认为,洋河短期调整实为战略蓄力,主动放缓增速,是行业深度调整期下“去库存、优结构、提质量”的必然选择。放眼白酒行业,正面临渠道库存高压与价格倒挂风险,而洋河从去年开始主动控制发货节奏,将营收增速目标调至理性区间,这种对短期业绩的克制,恰是对渠道的战略性保护,唯有保障经销商合理利润空间,才能维持市场秩序的长期稳定。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洋河货币资金储备高达170.4亿元,展现出极其充裕的现金实力。这为其应对市场波动、加大研发投入、拓展营销渠道乃至寻求战略投资并购提供了坚实的财务保障和强大的战略灵活性。

优化提质、蓄力而为

2025年,白酒行业面临的困难,相比于2024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并不意味着白酒行业告别景气周期走向下行,而是在消费者迭代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供给与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理性化、多元化、个性化、多场景化的酒饮消费需求形成了错配,亟待重新调整。

半年报中,洋河管理层也提出,白酒核心消费群体正在逐步完成代际消费迁移,群体结构、消费需求及理念的变化将会对行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将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消费者洞察与研究,以产品创新、体验创新和模式创新等为抓手,有效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事实上,在这一轮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中,洋河的产品战略应对领跑行业。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曾指出,当下白酒消费进入“三理性”时代——饮酒量理性、价格选择理性、风格偏好理性。而高质价比产品正在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洋河也加快了在这一赛道上的投入和布局。

早在2019年,洋河就开启了“品质革命”,随着行业挑战的深入,洋河的改革步伐也不断提速。2025年春糖期间,洋河发布的第七代海之蓝和高线光瓶酒,瞄准民酒“高性价 好喝”的痛点。其中,海之蓝作为民酒百亿大单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基酒从“三年陈”整体跃升至“3年 5年”,59元的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则采用三年陈基酒。

特别是高线光瓶酒洋河大曲,其是行业内唯一获得真实年份认证的光瓶酒产品,充分建立了用户信任。在与京东共同启动线上线下同步上市后,不但线上48小时预售过万,线下市场也同步卖爆,江苏部分地区烟酒行甚至一个月多次补货仍卖到断货,不得不采取限购措施,这在这个白酒寒冬成为少有的现象级产品。

在品牌和渠道层面,洋河不断推动品牌和渠道焕新,除了通过包装设计的时代感焕新与传播调性升级,还借助更接地气的市场营销活动,探索包括如餐饮店、烧烤店、大排档等新消费场景,精准触达消费者。

比如今年夏天苏超爆热出圈,也带动了江苏夜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洋河一方面通过冠名、足球助威车巡游、户外创意应援广告等与苏超深度链接;另一方面,通过龙虾嘉年华与第七代海之蓝与观球相结合,与众多消费者互动融合。

在高端市场方面,在这一轮深度调整中,高端白酒产品普遍出现了价格倒挂、销量下滑等情形,这是消费理性化大背景下,高端白酒长期无法量化的品质、品牌与高溢价拉伸之后的矛盾。

针对高端商务消费群体对理性、品质消费的关注,洋河则大胆的推动中国白酒行业走向品质革命。2024年开始,洋河启动了“绵柔年份老酒战略”,推出梦之蓝·手工班10、15、20年系列。这一模式打破了白酒行业 “年份模糊” 的潜规则,以 “真年份、真手工、真绵柔” 为支点,开启了对中国高端白酒价值的重新定义。

在外界看来,在酒行业,由于储存、损耗等因素,年份越长的基酒,稀缺性越高,在国际上,真实年份酒也是高品质和高价值产品的代名词,手工班年份酒的真实年份成为品质和价值的具象化体现,而这一方式也与国际烈酒行业接轨,未来在收藏等市场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此前的业绩会上,洋河管理层也再度强调了手工班年份酒是洋河的战略性高端产品,为的是打造中国高端年份白酒第一品牌,从长远看,有了可以具象化的价值,真实年份酒也将为洋河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长期主义不只是理想更是底气

从洋河的产品策略调整,可以看到,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正演变为一场供给侧的大洗牌。长期主义绝非空谈的理想主义,而是需要真金白银支撑的硬实力——唯有头部酒企,才拥有践行的资本底气。

一方面,白酒品质的提升离不开老酒,洋河也是目前国内白酒上市公司中,老酒储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公开资料显示,洋河拥有7万多口窖池,其中有明清老窖2020口。年产原酒16万吨,储酒能力达到100万吨;到目前为止,已经储存不同档次、不同年份、不同风格特征的原酒70万吨,其中陶坛储备的高端原酒23万吨。

不难发现,厚实的老酒储备也成为洋河品质革命的“弹药库”和对抗行业周期的“压舱石”,老酒赋予白酒产品不可复制的“时间价值”,而100万吨储酒能力形成巨大缓冲池,可灵活应对市场波动,保障年份酒稳定供应。

另一方面,洋河也在多维度、系统性升级。在近期与中国酒业协会座谈时,洋河新任董事长顾宇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洋河股份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品质为基石,深入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品牌价值提升。

顾宇表示,近年来,洋河不仅在经典产品线上持续发力,更在产品创新、营销模式探索上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生产与营销,提升运营效率;积极布局年轻化市场,推出符合新生代消费习惯的新品;持续强化品牌文化建设,讲好“梦之蓝”故事,这些都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业内看来,洋河等头部企业的实践已证明,放弃对增速的执念,转向价值链的深度耕耘,才是穿越周期的唯一路径。 2025年的行业答卷上,“高质量”取代“高增长”,成为定义企业价值的终极标尺,也相信随着洋河改革战略的逐步落地与行业周期的回暖,将带给市场和投资者更多收获。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上一篇: 秋补爆款!盛健羊乳有机纯羊奶粉实力圈粉,全家都爱这口清甜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