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基金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近期召开的陆家嘴金融沙龙上,来自科创投资领域与国资平台的资深人士就政府投资基金的战略引领作用、如何能够实现政策目标和商业价值的平衡,以及如何以长期视野与系统性布局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关于国资创投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海浦东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门庆兵认为,可从四方面破局:第一,做好引导资本,持续丰富基金产品矩阵;第二,做好战略资本,更好发挥科技投行的功能;第三,做好有为资本,加快构建投后赋能体系;第四,做好大胆资本,努力探寻科创信号源。
国资创投发挥重要作用,也面临诸多挑战
近几年来,政府投资基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政府投资基金功能定位、管理机制、运作方式、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总体指导,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壮大耐心资本。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机构LP中,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共有2709家,数量上占比将近60%,同比增加19.55%;出资笔数方面,2024年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累计出资3993笔,占比65.5%,同比增加24%;出资金额方面,2024年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累计认缴出资1.25万亿元,占比达82%。
从投资行业来看,国资机构主要聚焦硬科技领域,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投资,在案例数和金额均排名第一,生物技术、医疗健康、IT行业投资案例数也位居前列,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及加工领域国资机构出资金额占比均超过了五成。在投资阶段上,国资的机构更关注早期的阶段,对种子轮到B 轮的投资占比超过了50%,其中preA/A/A 轮占比为34%。
“在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国资投资深度参与从‘种子破土’到‘IPO的护航’,全周期的阶段都需要国资机构的支持。”门庆兵称。
他具体分析称,科创企业初期普遍面临研发投入大、商业化周期长的挑战。在成长阶段,企业需要场景落地和产业链的协同,国资创投在此阶段常常作为产业赋能的关键推手与资源枢纽,主动为被投企业对接订单、高校研发资源、市场应用场景等等,助力企业加速技术产业化;在成熟阶段,较多企业到港股上市,大量需要国资做基石投资。
“我们看到国资创投在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遇到了较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国资考核对风险容忍不足,导致不敢投或者投得慢;传统考核机制侧重短期财务回报,缺乏对长期产业培育的包容;退出路径相对比较单一,并购基金和S基金的规模仍然不足;跨部门协同相对低效、决策周期长、决策效率慢;募集端过度依赖政府财力支撑,资金来源相对单一,资金的可持续性可能受到一些影响。”门庆兵说。
国方创新管理合伙人、总经理孙忞也称,在境内外IPO整体收窄的背景下,政府投资基金、产业基金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资本循环受阻,这将影响企业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孙忞认为,整个股权投资行业主要面临四重悖论:一是投资者希望投资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流动性,但长期价值需要长期时间的沉淀和产业稳定的发展;二是基金投资的核心方式是分散投资,但是资金体量有限;三是政府资金功能性诉求占主导,但是产业投资通过财务回报客观反映实际价值;四是政策暖风之下,好资产稀缺,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普遍。
做产业的深度参与者,构建多层次产品体系
对于政府投资基金面临的难点和困难,与会嘉宾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了相关应对举措。
“在不确定性中,我们要追求价值的锚点,就是坚定执行国家战略,深度敬畏产业规律,这不是口号,而是我们这些年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战略赛道布局的一个底层逻辑。”孙忞说。
在孙忞看来,核心是寻找“好资产”,关注其行业格局、团队能力、商业本质和价格,在当下IPO资本市场受阻的情况下重构估值认知体系。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陆雯指出,基金的作用是促进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政府投资基金应围绕区域发展重心、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因地制宜设立产业、科创基金。
“返投机制的设计同样关键,要充分考虑区域产业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制定灵活而精准的返投策略。”陆雯称,一方面,积极支持本地优质项目,尤其是处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中试孵化的潜力项目;另一方面,对于外地优质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配套服务,吸引其在本地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或以其他形式产业化落地,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活力。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微微也认为,政府基金仅靠直接投资企业、项目是远远不够的,要投资产业基金,通过小比例的投资在产业基金中担任LP,与产业基金织成一张更紧密的投资网络,共同服务创新企业。
在谈及投资的底层逻辑时,她指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元素是‘人’。在投资上经常会讲投项目,实际上最核心的是投人、投团队,尤其是早期”。
关于链接早期项目的投资策略,陈微微说,在对接早期项目时要往前走一步,和“人”对接,与学科前沿的大咖、大师合作,通过这些领军人物的朋友圈认识更多优秀人才;同时,大平台、大厂的人才溢出也值得关注;此外,要加强与开发者社群等技术社区的密切合作,这些平台集聚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是政府投资基金着力吸引和服务的目标人群。
除了投早投小,产业并购也受到政策支持。陆雯认为,国资参与并购市场的布局最主要还是围绕国家战略、上海战略。“我们解读并购政策,分析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进行赋能,帮助他们快速地拓展市场,快速地做大规模。最终是希望不仅在国内做到产业龙头,而且有希望做到国际的产业龙头。”她称。
平衡多元化的基金目标,尊重市场化运作机制
政府投资基金如何平衡多元化的基金目标,包括财务收益、社会效益以及各类产业培育等目标?
陆雯称,一方面,基金定位很重要,应该制定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并将其细化;另一方面,要围绕策略,做好总投资规划和每年的投资计划,根据市场变动做好市场分析、产业分析以及风控工作,并进一步将各个目标有机结合。
在LP构成方面,陆雯认为,政府投资基金要注重多元化的平衡,在吸引具有长期投资视野和雄厚资金实力投资者的同时,积极引入产业龙头企业作为LP,既能带来资金,又能凭借其在产业链中的深厚积累,为投资项目提供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战略支持。
“国资基金在市场化高效运作中,首先要尊重产业的发展规律,急切地催熟某些产业会造成‘内卷’和产能过剩;其次要尊重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在募投管退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机制。”孙忞说。
在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世海看来,任何一个投资行为都需要通过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径进行转化,这也是科学家创业的最终目的:走出实验室进入车间,再从车间走向市场。在此过程中,投资人一方面需要选择好的原研技术,对该技术能否走向市场、走向社会作出预判;另一方面要与科学家和企业家团队形成合力、取长补短。
那么,政府基金如何更早、更有效介入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陈微微认为,政府基金做早期投资,首先不要谈降低风险,而要谈面对风险,承认风险;第二建立容败机制,让国有投资在早期科技投资领域变得更有底气、更勇敢。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