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科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上海打造开放式创新枢纽有何优势|上海高质量孵化器调研

“对创业公司的选择就如同‘大浪淘沙’的过程,我们一年看1700多家企业后,深入做加速孵化的可能就300多家,真正投资的只有10~15家,这就是一个万里挑一的过程。”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首席执行官、管理合伙人及执行董事徐洁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不仅需要活跃的创业者,也需要强大的产业市场来牵引。如何在创新人才中挖掘有潜力的创业者和有成长后劲的初创企业,并让他们成为载体发展和产业创新生态发展中的重要一员,成为孵化器等平台需要首先考虑的。

尤其是随着上海进一步推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一揽子“上海机遇”, “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融通创新通道越发通畅。仅今年1~5月,上海12家高质量孵化器已共开展各类活动100余场,吸引近1500家大企业、创业公司以及生态伙伴等合作机构,约1万人次参与,服务3200余家企业。链接海外行业资源与人才,推动高端资源加速融通,新增海外孵化基地2个(累计5个)。

要做开放式创新的“加速器”

龙头企业与创业公司的合作虽不容易,但全球趋势早已明确,自2004、2005年起,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全球企业的重要方向,20年过去,这一趋势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从早年以跨国公司为主,到如今央国企和大型民企全面加入,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全球共识。

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或组织与外部社群和资源进行合作创新的一种模式。

徐洁平日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做开放式创新并不容易,大公司关注的是效率和快速落地,而创业公司关注的是商业逻辑与市场开拓,这两者往往存在摩擦。但如果龙头企业能开放自身的平台和生态,那么创业公司将更容易成长,双方也能实现共赢。

在他看来,开放式创新要求的是相互理解:大企业要认识到创业公司的灵活与突破价值,而创业公司要理解龙头企业的效率与战略需求。唯有如此,创新生态才能良性循环,产业才能真正驱动科技创新。

金叶子/摄

孵化器就是联通两者之间的桥梁。

徐洁平表示,大多数创业公司会在前两轮融资和市场冲锋中倒下,失败率超过90%。因此,孵化和加速并非单纯的公益,而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资本固然重要,但资本只是助力。真正能够拉动创新的,一方面是创业公司自身的突破,另一方面是产业的推动。

徐洁平举例道,西门子和上海本土企业黑湖科技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巨头,西门子在2023年底提出了“Xcelerator战略”,强调要与创业公司深度合作,他们开放了所有原有的商业与产品模块,希望与创业公司进行嫁接。他们与黑湖针对中小工厂合作推出“小工单”的业务,通过联合开发,黑湖借助西门子的渠道进入新市场,而西门子则借助黑湖实现业务拓展。

打造国际企业入境第一站

自《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印发以来,上海融通创新创业氛围愈加浓厚。其中,国际会议和全球赛事也是融通创新的重要交流方式之一。

“创·在上海”(下称“创赛”)作为从2012年就设立的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截至2024年已累计吸引超7万家科创企业报名参赛,1.7万家优质企业获得市级创新资金约20亿元资助,从中走出了90多家上市企业,催生了盛美半导体、和元生物、宏力达信息等一批科创明星企业和行业领域重点企业。

专注激光雷达芯片的上海灵昉科技有限公司是入围创赛总决赛并获得小微组三等奖的企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臧凯特别提到了去年大赛对商业逻辑的辅导,他告诉第一财经:“去年的加速营有投资人和专家辅导我们的商业逻辑以及技术路线。”

而今年的创赛相比往届,不仅创新焦点前移,聚焦“早、小、硬”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政策、投资、服务等资源浓度也持续提升,同时国际化程度加深,WeStart全球创业投资大会深化对接国际创新资源。

以“以投代评”机制为例,近两年获得5000万元投资的项目可以直通复赛。2024年创赛中,共有60多家企业获得了该绿色晋级通道。2025创赛在依然保留该绿色通道的基础上,还将首次设立高层次专家委员会,新增专委会直通推荐通道,推荐项目可享“以投代评”,加速政府引导基金与创业对接进程。此外,今年创赛的政府资金支持将进行重大改革,加大对“早、小、硬”项目的支持力度,聚焦团队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性;同时降低了资金支持限制,为获奖团队保留2年立项资格。在此期间,团队只需要获得天使轮投资,并选择落地上海,依然可以获得创新资金支持。

即将在上海举行的另一个国际大会——浦江创新论坛,其关键组成部分——WeStart全球创业投资大会每年也吸引了全球科创圈的参与,搭建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的国际化创投服务平台。

徐洁平告诉记者,在今年的WeStart全球创业投资大会上,他们就将带近30家跨国科技公司进入中国,首站就是上海,这些企业瞄准了中国的三个优势:工程师红利、成本优势、供应链完善。

“中国拥有高效且具性价比的工程师和研发力量,他们希望在中国建立公司,承担更多研发与设计任务。此外在医疗AI等领域,创业公司发现中国的生产与运营成本可以降低40%~50%,极具吸引力。此外,即便全球供应链竞争激烈,中国依旧是供应链最完整、最有韧性的市场。”他告诉记者,从这些跨国公司的反馈来看,中国市场不仅是资本吸引力所在,更是全球创业公司创新落地的重要场所。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上一篇: 一财社论: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期须并重纾困与开放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