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不良资产市场 各路资本协同合作成效几何

【编者按】8月1日,在广州举行的平安银行2025年特殊资产推介会现场,汇聚逾百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专业投资机构、律所等不良处置服...

8月1日,在广州举行的平安银行2025年特殊资产推介会现场,汇聚逾百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专业投资机构、律所等不良处置服务商,共同探讨不良资产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的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与项目,寻找更广泛的投资机会,助推境内不良资产市场持续发展,吸引各路资本入场淘金。

当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中国金融业的一大任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去年全年共处置不良资产3.8万亿元,创历年之最,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此外,能否有效化解房地产、上市公司、信用卡等细分领域不良资产,正成为保障金融市场有序稳健运行的重要支撑。所幸的是,随着参与不良资产投资的市场主体日益增多,加之不良资产处置手段日益丰富,上述不良债务风险化解进程悄然加快。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推动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各方还需努力做好多项工作。

一是持续完善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了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相关部门可考虑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不良资产转让交易平台,降低不良资产交易门槛,吸引更多不同类型资本参与投资,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不良资产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推动不良资产交易合理定价。

二是增强各方合作力度,国际市场成熟高效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主体众多,通过协同合作构建全方位的不良资产处置生态,令众多不良资产“变废为宝”。境内不良资产市场参与者也应加强业务合作,发挥金融体系内各机构协同联动效应,更有效地处置各类不良资产。

三是不断健全资产证券化有关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当前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潜在收益较高,明晰规范的法律制度有助于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与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保驾护航。

多位不良资产处置业界专家指出,近年特殊资产(不良资产)行业呈现四大发展特征,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活跃度明显提升;二是市场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专业能力持续增强;三是处置手段更加丰富,破产重整的运用日益广泛;四是行业监管规则持续规范完善,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部(下称“平安特管”)总经理尹飞向记者表示,当前复杂市场形势正令特殊资产处置进入"生态竞合"时代,平安银行将持续推进合作生态圈扩容升级、不断丰富清收工具箱与引入新的市场化处置工具、实现特殊资产处置的合作共赢新局面。

处置方式丰富驱动不良资产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欧美国家,不良资产处置成为保障金融市场有序稳健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欧美国家经济周期波动,橡树资本等不良资产投资机构格外活跃,一面积极投资收购大量具备“重生换新”潜力的不良资产,一面借助自身专业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盘活,将它们“变废为宝”,等待经济周期与资产价格双双回升时,通过投行化操作出售套现获取可观的投资回报。

某种程度而言,这些不良资产投资机构的活跃,既有效缓解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各类债务风险,降低金融市场系统性债务风险爆发几率,又令众多不良资产“重获新生”,助力宏观经济基本面稳健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与经济周期轮转,越来越多境内资本也看到不良资产市场的广阔发展空间,积极参与不良资产重整盘活处置,助力化解债务风险同时博取可观的投资回报。

记者获悉,境内资本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主要分成两类,一是直接处置,二是增值处置。

直接处置,主要是根据不良资产自身及抵押物价值,通过资产出售、司法诉讼、清收等手段回收资金,其具体做法包括不良资产转让、自行处置及委托清收等。

增值处置,则通过专业的资产处置能力与投行化运作能力,借助资产重组、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不良资产,让这些不良资产焕新重生而博取较高的资本运作/资产运营收益。

随着不良资产处置手段日益丰富,越来越多不良资产投资机构正着手建立专业的不良资产项目挖掘—评估—处置—运营—投行化运作全链条团队,形成“投资 投行”、“收购 清收”、“收购 资产重整盘活 转让”综合解决方案,持续强化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与投资回报。

尤其是针对房地产不良项目的处置盘活,专业投资机构会根据它们的差异化施工运营状况及债务问题,引入破产重整、项目托管、共益债等方式,最大限度助力这些房地产不良项目尽快“重获新生”。

去年,全国法院受理破产案件31288件、清理债务30772.52亿元,盘活资产7902.83亿元。破产重整已成为投资机构盘活不良资产,促进困境企业/房地产不良项目“脱困重生”的一大路径。

近期,国内首单市场化庭外重组成功衔接司法重整项目也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所谓市场化庭外重组,即困境企业与债权人、投资人通过市场化协商谈判,以契约形式推进企业债务重组,一定程度提升了不良资产重整效率,实现多方共赢。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宏观经济持续波动与外部贸易环境变化,未来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依然不小。要妥善化解新一轮不良资产债务风险,市场参与者还需多管齐下,一是商业银行努力增加资金拨备与净利润,“核销”部分新增不良资产;二是各类不良资产投资处置机构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加强合作,综合运用收购处置、重组重整、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化解更多不良债务风险;三是行业监管规则不断规范和完善,鼓励不良资产市场参与者在合规操作情况下,持续丰富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工具与清收模式,令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不良债务风险化解质效“更上一层楼”。

如何构建业务竞争壁垒

随着参与者日益增多,不良资产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目前,125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总分公司、57家地方AMC与5家AIC已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开户,参与不良资产的一级市场投资收购,部分优质资产项目备受市场青睐。此外,民间专业投资机构、律所、评估公司、房地产头部机构、互联网科技平台纷纷涉足不良资产市场淘金,令市场竞争程度加剧。

如何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构建自身的业务竞争壁垒,正成为众多不良资产市场参与者亟需解决的一项业务挑战。

记者获悉,近期众多不良资产投资机构一面积极招募专业人才,设计专业的不良资产重整盘活与价值提升方案,构建“资产焕新 撮合并购”的业务模式与交易闭环,一面积极导入资金资源与产业资源,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各类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效率,推动业务规模持续壮大。

然而,不良资产在清收处置等实际操作环节,仍面临多重挑战。比如信用卡不良资产包在收购端往往存在资产估值难与评估定价偏差大等问题,在处置端普遍面临清收处置立案难、催收环节投诉多等痛点。

针对信用卡不良资产包的收购定价与清收处置痛点,平安特管打造“特资e”平台,一面针对信用卡不良资产包所涉及的借款人信贷金额小、户数多、尽调难等状况,支持投资人线上开展投前尽调,赋能他们做好投资决策;一面在资产交割方面,针对信用卡不良资产包纸质档案多,交割时间长等状况,支持信用卡不良资产包全量电子档案的线上交割,方便投资人将档案资料快速导入自用的处置系统。

目前,“特资e”平台入驻了众多律师、处置公司、评估机构等服务商,以便投资人磋商合作开展处置、诉讼等业务,加快信用卡不良资产包的清收处置进程。

“涉房类不良资产处置也面临较大压力,仅凭单一主体难以有效应对,增强各方协同合作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已建立开放透明的合作机制,整合政府资源、司法资源、资金资源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涉房类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质效。”尹飞表示。这令平安特管构建起独特的业务竞争护城河。

未来,平安特管还将筛选一些典型项目,与各方加强协同合作,通过精巧的法律结构、风险隔离、共益债等设计,引入新资金和管理资源实现项目重整盘活与价值提升,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标杆项目,为不良资产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除了商业银行, AMC公司也在积极通过多方协同合作,构建更完善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生态。

多位地方AMC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不良资产处置盘活的复杂程度与专业要求日益增加,多方协同合作将是推动不良资产处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方向。在这种趋势下,地方 AMC可以与银行、律师、评估机构、互联网科技平台建立合作生态圈,打造“牌照—科技—处置—资金”良性循环生态,将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打造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合作共赢新局面。

上一篇: 加密货币交易所Bullish IPO定价超区间募资11亿美元 今晚登陆纽交所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