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阻扰三兄妹分割房产,诵盈律师力证代书遗嘱有效赢得诉讼!

【编者按】原告:陈吉庆(二哥)、陈吉兴(四弟)、王大力(三姐陈吉花丈夫)、王小悦(三姐陈吉花女儿)被告:陈吉祥(大哥)案例中所有当事人的名字均为化名案...

原告:陈吉庆(二哥)、陈吉兴(四弟)、王大力(三姐陈吉花丈夫)、王小悦(三姐陈吉花女儿)

被告:陈吉祥(大哥)

案例中所有当事人的名字均为化名

案情介绍

“大哥,爸妈的遗嘱里都写清楚了,104号房的拆迁利益由你一个人继承,我们三个一起继承105号房。你已经分到了一套三居室和一套一居室,现在还想来分105号房,你这算什么好汉?”

2022年,陈家三兄妹再次请求大哥陈吉祥协助办理安置房屋的过户手续时,面对他一再推脱的态度,二哥陈吉庆忍不住说出了这番话。

矛盾的起点,源于陈家父母所立的一份遗嘱。陈先生与林女士育有四个子女:大哥陈吉祥、二哥陈吉庆、三姐陈吉花和四弟陈吉兴。老两口在北京拥有三处房产:西城区的6号四合院,以及通州的两处宅基地,分别为104号和105号。

2017年,通州的两处宅基地陆续启动拆迁,105号房获得三套安置房,104号房则补偿了一套三居室和一套一居室。加上祖传的西城6号四合院,陈家名下的总资产价值早已超过千万元。

为防止日后子女因财产问题发生争执,二老于2018年3月7日立下了一份代书遗嘱,对房产分配作出明确安排:

西城6号四合院由三个儿子按照现有居住和使用情况进行分配;

105号房拆迁获得的三套安置房分别归二哥陈吉庆、四弟陈吉兴和三姐陈吉花所有;

104号房拆迁所得的一套三居室和一套一居室,归大哥陈吉祥所有。

2018年3月10日,二老又写了一份遗嘱,内容与前一份基本一致,只是补充说明:「长子陈吉祥在主动放弃105号房拆迁利益之后,二老才同意以买卖名义,将104号房的安置房产权转给他」。

父母的本意,是希望通过这两份遗嘱实现“各得其所”,避免将来因房产引发纷争。然而,承诺易许履行难。父母相继去世后,虽然安置房已经实际交付使用,但因产权登记尚未完成,仍需子女之间互相配合办理。

面对现实利益,大哥陈吉祥迟迟不肯配合,致使105号房的三套安置房始终无法过户至其他三名继承人名下。

2023年,三姐陈吉花去世。眼见事态拖延无果,二哥和四弟决定不再等待,携三姐的两位继承人——其夫王大力与其女王小悦,一同前往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决定联名起诉,请求法院确认他们对相应房产的继承权,并依遗嘱分配各自的房屋所有权,诵盈律师团队代理了此案。

案件焦点

1. 遗嘱是否为合法有效?

2. 拆迁的安置房是否可作为遗产进行分割?

办案经过

在办理该案过程中,诵盈律师团队遇到了两个难题。第一,需要破解遗嘱形式的争议;第二,房屋虽然交房但无房产证,存在法院不予分割安置房的风险。

第一步:破解遗嘱形式争议

大哥陈吉祥坚持遗嘱无效,理由是立遗嘱人林女士不识字,而且遗嘱中没有林女士的签名,不符合法律规定。

诵盈律师团队找到了当时代书遗嘱的两位见证人刘元宏、张文斌和代书人王凯。他们分别回忆了当初在西城6号四合院为老人代书遗嘱的过程和细节,均无差异。而且还有当时的图片为证。代书遗嘱完全符合《民法典》第1135条“代书遗嘱需两名见证人 代书人”的规定。

针对被告对“林女士不识字”的质疑,诵盈律师团队援引了最高法判例:“遗嘱人因客观原因无法签名的,捺印与签名具同等效力。”

庭审时,诵盈律师团队向法官出示了陈先生、林女士的遗嘱内容,详细载明了各项房产的分配内容。该遗嘱属于代书遗嘱,遗嘱符合法律规定形式,属于合法有效。

第二步:安置房继承权确认

诵盈律师团队认为,拆迁安置的三套房屋系105号房拆迁安置,即房屋拆迁安置利益是涉案遗产房屋物权及宅基地使用权的转化形态。

为此,诵盈律师团队调取了2018年林女士与某单位签订的《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协议》,证明安置房系陈先生和林女士因宅基地拆迁所得,而三套安置房在拆迁时,林女士就已经分配相应的拆迁利益。

三套安置房虽未取得产权登记,但已由原告实际居住多年,诵盈律师团队提出以“居住使用权”可先行确认,产权登记待后续办理。

这是根据《民法典》有关“房地一体”原则,无论是安置房还是安置利益都是可期待的物权,不影响是遗产的本质。

判决结果

法院最终判决如下:

三套拆迁安置房分别由二哥陈吉庆、四弟陈吉兴、王大力与王小悦(继承陈吉花份额)居住使用,待可登记产权时予以办理。

西城6号四合院老宅维持原居住格局,南北房由二哥陈吉庆继承,西房南侧两间归四弟陈吉兴,北侧两间归大哥陈吉祥。

律师解读

本案中出现了一个很多实务中会遇到的遗嘱,那就是共同遗嘱。共同遗嘱是夫妻双方基于同一意思表示对财产等事项作出的共同安排。

本案中的陈先生和林女士写的遗嘱是共同遗嘱,该遗嘱处分的是夫妻共同财产,这表明双方在处分财产上有共同的意愿。能够体现出立遗嘱人的真实想法。

虽然《民法典》没有直接关于共同遗嘱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共同遗嘱的效力认定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

法院在审查时,会重点关注遗嘱的书写人、书写情况以及相关财产的性质等方面。所以在缺乏直接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这些要素的完备性对于认定遗嘱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拆迁安置补偿中遗产界定的法律依据也是本案中的一个法律点。

依据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和法律相关规定,准确界定陈先生和林女士的拆迁安置补偿中的遗产范围。明确各项补偿费用在法律上是否属于遗产范畴,以及在被安置人去世后的分配规则。

在本案中安置房是否作为遗产需要考虑其性质、拆迁时状况和安置情况 ,通过对这些法律关系的准确把握,合理主张当事人的权益。拆迁房、安置房等未办证房产,凭拆迁协议、居住事实 等仍可主张权利。

案件总结

本案在遗产继承的法律适用上,遵循了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 在认定遗嘱合法有效的前提下,按照遗嘱的内容对陈家夫妻俩的遗产份额进行了分配,这体现了法律尊重被继承人意愿的原则。

由此看来,这类案件的背后,其实是亲情与利益的拉扯。很多老人本意良善,想以遗嘱安排平衡,避免纷争,却没想到遗嘱本身也可能成为战场。

父母在时,总说“谁多分一点也无所谓”,可他们走后,兄弟姐妹之间的每一次眼神交流都可能暗藏计较。遗嘱原本是老两口“最后的安排”,却在现实面前,被不断拷问合法性和公平性。

这场继承之争的意义,不仅在于法院最终还原了父母的真实意愿,更让我们看到:家庭财产规划不仅仅是法律文件的书写,更是一代人对下一代的信任托付。

我们终将老去,也终将离开。留下什么样的房产、情感、规则与叮嘱,值得我们在生前好好安排,更值得子女在事后真心遵守。愿每一个“百年之后”,都不再有“兄弟成仇”。

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于2014年创立,是国内专注于遗产继承法律服务的专业化精品律所,服务领域涵盖遗产继承、家事调解、遗嘱规划、分家析产及家族财富传承。

诵盈,专业为本,温度护航

•专业深耕,全程守护

从遗嘱规划到继承纠纷化解;从财产分割到家族财富传承,诵盈提供继承家事全周期法律服务。十年精研,以深厚法学功底与丰富实战经验,为您筑牢法律保障。

•创新赋能,高效透明

融合“互联网 法律”思维与“技术 数据”力量,通过案件可视化、模拟法庭、大数据分析,拨开家事迷雾。只为让您的等待更短,让进展更透明,让您的心更安。

•倾听体察,真诚共行

诵盈团队不仅是法律专家,更是家庭事务的深度理解者。诵盈倾听您的故事,理解您的担忧,用专业与同理心,让服务过程充满尊重与理解。

上一篇: 迪士尼Q3财报公布:收入同比增长2.1%至236.5亿美元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