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柳州最大袋装螺蛳粉厂商,“瓶改管”如何影响公司经营

从柳州高铁站驱车不到40分钟即到达位于柳州市鱼峰区的洛维螺蛳粉产业园。该产业园在2021年3月正式投产,是广西食品工业发展史上第一家大型袋装螺蛳粉专业生产加工园区,整合了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物流等全产业链环节。

柳州市100多家螺蛳粉相关生产配套企业近半汇集于此,其中就包括前十大品牌商之一的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螺霸王”)。

螺霸王是首批入驻洛维螺蛳粉产业园的企业之一,自2015年成立初期到2021年迁入产业园期间,受地方产业政策支持,公司从一处400平米拥有20名员工的手工作坊,蜕变为厂房面积7万平米、新增就业1000余人的较大规模企业,螺霸王袋装螺蛳粉日产量从2000袋翻750倍增至150万袋,产品销往海外30多个国家、15个跨境电商平台,占海外螺蛳粉市场50%份额。

拍摄/第一财经郭霁莹

企业规模扩大后,如何提高生产效益、保障安全稳定经营是螺霸王面临的现实问题。仅从生产环节看,螺蛳粉生产工艺包含原料处理、熟制、调味、杀菌、内包装、外包装等多个环节,燃气等能源消耗在公司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主要用于厂区内的锅炉、猛火灶和油炸锅,其中锅炉燃烧所产生的蒸汽主要用在食品高温消毒杀菌及熬汤环节。

螺霸王主管安全生产经营的负责人严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1年搬入产业园前期,公司仍沿用瓶装液化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生产设备燃料,当时一立方米(下称“方”)LPG价格在6-7元,而公司年用气量超过60万方。用能成本高企,安全性、供气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经常出现生产过程中气罐缺气的情况。公司只能暂停生产,等员工从气站加满气后再加工。

后来,螺霸王与柳州中燃公司沟通敲定合作方案,并于2022年初完成改造、接入管道天然气。该管道气源自柳南区的柳州中燃新圩门站,2020年新圩门站实现双气源接入,正式接收来自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长输管道天然气。

改用管道气后,螺霸王相关生产成本以及生产稳定性均有改善。螺霸王董事长助理李嘉俊表示,相较于其他燃料,食品生产行业使用管道天然气优势更加明显,天然气的热值和压力稳定,热效率高,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浪费,显著提升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天然气以管道输送方式24小时连续供气,可避免因更换燃料而产生中断,减少生产停滞造成的经济损失。

“改用管道气后公司能省三成左右用能成本。”严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瓶改管”工程费用由柳州中燃承担大头,对方负责从新圩门站铺设天然气管道;螺霸王则主要承担部分设备改造成本,比如燃气报警器、厂内低压管道等,总投入约几十万元。另外,管道天然气价格常年在4-5元/方区间平稳波动,“就连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气价大涨期间,公司管道气价格向上浮动也不过一两毛钱,对于公司生产成本而言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他说。

拍摄/第一财经郭霁莹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除了螺霸王外,鱼峰区工业园内还有22家大型工业用户已由使用瓶装液化气或LNG作为生产燃料,陆续改造使用柳州中燃的管道天然气,经济性、安全性是这些公司改用管道天然气的首要诉求。

瓶装液化气由于热值高、储运便捷,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天然气管网未触达的区域,常被用作工商业和民用燃料。但因其易燃、密度比空气大等特性,瓶装液化气一旦泄漏短时间内很难扩散,极易引发爆炸。加之瓶装液化气行业准入门槛低、终端用户分散,很难形成规模化管理,导致市场隐患问题增多、事故多发。《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2024年·上半年)》显示,去年上半年发生液化气用户爆炸事故34起,数量是天然气用户爆炸事故的2.6倍。

为强化安全管理,近年来国内多地推进“瓶改管”工作,部分地区甚至限制或禁用瓶装液化气。一名LPG行业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深圳市曾计划在2023年底前完成液化气“清瓶”目标,推动管道燃气覆盖所有建成区;“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德峰餐厅发生液化气罐爆炸事故后,北京餐饮业就禁用液化气,改用电或管道气了”,北京多区还根据《北京市加快天然气、电力替代非居民用户液化石油气总体工作方案》,划定了非居民用户禁用瓶装液化气区域。

(文中严涛为化名)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上一篇: 惠民保迎新规,监管明确不得无序“内卷”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