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海洋新兴产业聚能起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主要海洋传统产业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涉海企业经营总体稳定。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今天(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全国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同比增长25.2%,项目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16.9%,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9.4%、2.2%。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自然资源部介绍,上半年主要海洋传统产业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海洋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全国邮轮港口接待旅客总数同比增长40.1%。海洋交通运输业韧性凸显,海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6.9%。

此外,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9.3%和9.7%。青岛发布可用于海洋药物研发的“海星大模型”;兆瓦级发电机组“奋进号”已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在解读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形势时表示,我国海洋新兴产业正聚能起势。海工装备建造市场回暖复苏,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三大指标继续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4.6%、43.3%和62.6%。

今年上半年,我国主要海洋传统产业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摄影/章轲

石绥祥介绍,目前,我国涉海企业经营总体稳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问卷调研结果显示,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应释放,上半年涉海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研发经费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比例均高于一季度。87.6%的涉海企业对下半年经济环境持乐观或中性态度,73.8%的企业预计下半年营业利润持平或增长,89.4%的企业预计下半年平均用工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问卷调研结果还显示,上半年分别有57.5%、58.4%的涉海企业研发经费和人员数量实现同比增长。涉海企业通过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深化产学研合作及企业间共同研发、数字化转型、建立奖励机制等措施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国上半年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加速推进。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5G无人驾驶集卡等智能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大型抵港船舶“零待时”作业技术实现阶段性突破,“沿海大型港口群航道设施智能化关键技术”在天津港航道完成20万吨级和30万吨级实船验证。浙江宁波舟山港梅山低碳码头全面建成投用,累计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4万吨。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等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已超过60%,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

专家表示,上半年,国家宏观政策支持、数智技术深化应用、绿色转型加速推进形成的强劲合力,为海洋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能。下一步,应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海洋经济在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中实现新跨越,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上一篇: 较高点蒸发超1500亿港元!港股“新消费势力”遭遇深度回调,南向资金撤离成关键推手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