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央企资源,能否带飞长安汽车?

撰文 | 许  芸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长安汽车迎来了命运转折点。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成为第三家国资委直管的汽车央企,地位与中国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并列,至此,长安汽车集团完成了从二级央企向一级央企身份的转变。现任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担任新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

不过,这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对长安汽车的股价并没有起到什么提振作用。7月30日,长安汽车股价微跌0.38%,股价报收于13.22元/股,总市值为1311亿元。

回顾长安汽车的上半年,可以说利好消息不断。在白热化竞争正重塑车市格局的背景下,上半年长安汽车实现销量135.5万辆创下8年新高;并迎来了一级央企的历史性机遇。然而,利好频发,长安汽车的股价却始终不温不火。

不管是长安汽车还是其投资者,都在等一场腾飞的东风。那么,一级央企资源,能带飞长安汽车吗?

一、拉不动的股价

“现在长安汽车的股票,对于我来说挺鸡肋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二级市场投资者林龄(化名)感叹道。

林龄告诉,他在长安汽车已经有18%以上的收益率落袋,目前还持有一部分股票,成本价是每股15元左右。“‘割肉’卖掉不甘心,补仓又不敢补,怕涨不上去,毕竟今年这个经济形势,车市竞争也激烈,而且今年以来长安的股价一直要死不活的,有利好消息也拉不动。”

图源: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长安汽车在今年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2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重组或将导致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同日,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均发布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彼时,市场猜测,兵器装备集团与东风公司或将开启战略重组,涉及两家重量级车企东风、长安。不过,这则消息对长安汽车股价提升作用有限,其股价仅在2月10日有4.73%的涨幅,2月11日便下跌3.53%,此后持续下跌。按当时坊间分析,长安汽车并非重组受益方,在东风与长安的重组中,地位低一级的长安汽车,或是被重组的对象,在重组中处于不利地位。

直到6月5日一大早,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同时,东风股份公告称,东风公司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这一变动,标志着“东风长安整合”计划出现重大转向,长安汽车或成最大受益方。

然而,这一利好消息依然没能拉动长安汽车的股价,其股价在6月5日上涨3.34%后依旧归于平淡。

甚至有网友7月24日在东方财富网发帖调侃:“对于长安来说今天涨1.5个点,相当于涨停!”这样的调侃可谓对长安汽车上半年股价表现的极佳概括。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长安汽车的股价长期不足13元/股,最高时每股达到14.41元,最低时仅有11.03元/股。年初1月2日,长安汽车的收盘价为12.68元/股,截止7月30日收盘,其股价报收于13.22元/股,较年初变动不大。

图源:东方财富网

二、销量看起来很美

2025年的中国车市,价格战从单纯的血拼降价到“高配低价”的复杂形态进化。中国这片曾被视作“全球汽车最大增量市场”的热土,容量接近饱和,正成为全球车市没有硝烟却最为残酷的“战场”。

刚刚结束的上半年,中国车企交出了可圈可点的战绩,同时,显露出更加白热化的竞争态势。长安汽车上半年实现135.5万辆的销量,创下8年新高,仅次于比亚迪、上汽集团和中国一汽。

不过,长安汽车销量表现可圈可点,但对手的冲势也异常凶猛。其中,比亚迪以214.6万辆的销量稳居中国车企销冠位置,在大基数的基础上依然实现同比33.04%的快速增长。而上汽在经历系列改革后,跟比亚迪一样销量达到了200万级,销售整车批售同比增长12.35%达到205.26万辆。同样进行大刀阔斧改革进入战略转型新阶段的吉利,实现销量116.43万辆,同比增长57%,与比亚迪、上汽、长安、奇瑞、中国一汽一起,跻身“百万俱乐部”。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长安汽车的销量增长并不出色,同比增速为1.57%,在一众以乘用车为主的传统车企中表现不佳。具体来看各家车企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速:比亚迪(33.04%)、上汽集团(12.35%)、中国一汽(6.1%)、奇瑞集团(14.5%)、吉利汽车(57%)、北汽集团(6%)、长城汽车(1.81%)。

如今,新能源汽车销量已成为外界评判车企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渗透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占比)为44.3%。

上半年,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达到45万辆,展现出可观增速,同比增长48.8%,跑赢了大盘增速。具体来看比较出彩的品牌,其中,深蓝汽车销量达到14.32万辆,同比增长70.88%;阿维塔已连续4月销量破万,销量达到5.91万辆,同比增长103.79%。

不过,对比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3.21%,跑输了大盘44.3%的渗透率。

或许正因如此,即便有不错的销量表现,也无法减少外界尤其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对长安汽车未来发展的忧虑。

三、再造长安

事实上,回看长安汽车这几年的发展情况,不可谓进步不大。

2019年长安汽车曾出现巨额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4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更是低至-47.62亿元。彼时,长安汽车的销量、业绩长期对长安福特等合资企业存在严重依赖,而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产销在2015年实现中国汽车历史上首个中国品牌的“双百万”问鼎“自主一哥”后,在2017年正式被吉利超越。

痛定思痛的长安汽车开启系列改革,2017年长安汽车开启并实施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此后逐步确立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计划,向着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一方面,长安汽车甩掉长安PSA等亏损业务以减轻财务负担;另一方面,长安汽车加大产品投放密度,推出CS系列多款车型,在2021年以来其自主品牌逐渐成为销量支撑,对合资品牌的依赖也逐步减轻。

长安汽车坚持自主业务与合资业务协同并进的打法,通过长安引力、长安启源、长安凯程、深蓝汽车、阿维塔等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业务,通过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合营企业发展合资业务,在系列改革措施下,实现了自主板块的稳步增长、合资板块的止跌回升。

2025年1-6月,长安汽车实现销量135.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实现销量115.1万辆,占比接近85%,俨然已成为自主品牌中的重要代表,或许这也是其能免于与东风重组的重要原因。

图源:长安汽车公告

在燃油车时代,国外汽车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壁垒,长安等传统车企一度通过与跨国车企打造的合资品牌赚得盆满钵满。但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企业在核心的“三电”、智能化技术领域占据了核心地位,同时也是自主品牌不断开疆拓土的重要依仗。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长安汽车战绩斐然。外部合作方面,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华为等电池、智能化领域的龙头企业深化战略合作,通过阿维塔战略入股引望,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快速突破;并搭建了全球领先的全域 5G 数智化工厂;“香格里拉”计划形成“金钟罩电池”和“智慧新蓝鲸动力系统”两大技术支柱;“北斗天枢”计划下,天衡智能底盘、天枢驾驶辅助系统、天域座舱三大技术矩阵全面落地。

截至2024年,长安汽车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1.1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881件,并获得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外观专利金奖等奖项。

同时,在中国车企的出海潮下,长安汽车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驶入“快车道”,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多增量空间。2024年,长安汽车海外销量达到53.62万辆,同比增长49.59%;2025年1-6月,长安汽车实现海外销量29.94万辆。

图源:长安汽车2024年财报

据悉,目前,长安汽车已建成9个海外工厂,首个新能源整车基地——泰国罗勇工厂于5月投产,年产能10万辆;此外,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设厂,以支撑其在当地的销售布局,目前已在评估选址。

7月15日,长安汽车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集团“认可目击测试实验室”证书的整车企业,标志着其在智能化测试领域的国际标准化能力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为其全球化拓展再添助力。

如今,长安汽车集团晋级为一级央企,组合了原兵装集团下属和汽车业务相关的子公司、子集团,数目多达117家,所获得资源支持、产业链整合、出海方面的品牌背书等都是以往难以比拟的。

“新集团面临的这片天地太广大了,我在里面看到了满满的机会。过去长安所拥有的资源太少,现在突然发现有了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朱华荣感叹道。

“新成立的汽车集团有利于发展全球竞争力,利于长安整合相关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新路,做大做强,向世界一流汽车集团迈进。”朱华荣说,“从兵装分离,有利于新集团走向国际市场,不受政治因素、逆全球化的干扰。”

长安汽车,迎来了再造自我的新机遇。

上一篇: 央行:6月份沪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8.6%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