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负荷屡创新高,中电联详解原因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一、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4.9%。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7月30日召开《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发布会。报告指出,宏观经济增长情况是影响电力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到三季度高温因素及上年四季度基数偏低因素,预计今年下半年用电量增速高于上半年,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在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五五”时期,如何更好统筹电力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预计203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3万亿千瓦时以上。电力供需平衡难度持续增加,需要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环节迭代升级,有效满足体量庞大的新增用电需求。

用电量增速平稳回升

今年上半年,我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7%;二季度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分月看,用电量增速总体平稳回升。

中电联统计与数智部主任侯文捷表示,用电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电力消费的回升,反映出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态势。

第二产业用电量逐季回升,促消费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地拉动部分省份工业用电量回温。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表现亮眼,上半年用电量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1.7个百分点,二季度用电量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服务业用电量快速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1%;二季度同比增长9.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两新”等政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拉动信息传输业、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高速增长,信息传输业、充换电服务业二季度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分别提高4.6和3.3个百分点。

迎峰度夏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今年入夏后,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尤其是7月以来,全国多个区域及地方电力负荷不断创新高。数据显示,7月4日、7日、16日、17日连创新高,最高达15.08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7亿千瓦。

中电联统计与数智部电力供需分析处处长陈亚宁表示,除了气温因素,在国家“两新”“两重”等政策加力扩围下,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内需表现较为稳定,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工业生产、出口超预期回升。

她举例称,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热门赛道拉动相关行业用电量高速增长,6月当月,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44.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4%,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13.0%。

陈亚宁表示,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7亿千瓦左右。8月份,将进入电力保供的关键期,从目前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结合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华中、西南、南方区域个别省份短时供需紧张,但通过最大程度的跨省跨区余缺互济后,可以实现电力平衡。

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

电力供应方面,“双碳”目标下,我国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6546亿元,同比增长9.6%。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继续保持电力新增装机的主力军地位。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332万千瓦,同比增加14056万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6360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近九成,达到89.9%。

在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带动下,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上半年规上工业水电、火电发电量分别下降2.9%、2.4%,太阳能、核电、风电发电量分别增长20.0%、11.3%、10.6%。

“十五五”面临机遇和挑战

“十五五”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化,电力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局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如何更好统筹电力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需求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用电需求持续保持刚性增长,电力安全保供压力持续存在。“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不断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升级,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带动电力需求持续保持刚性增长。同时,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算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电解水制氢等新业态成为拉动电力需求增长的新动能。

供给方面,清洁低碳转型带动新能源高速发展,高比例新能源消纳形势严峻。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致使系统消纳压力不断加大,持续保持较高新能源利用率的难度显著增加。

张琳表示,“十五五”时期,新能源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预计年均新增装机达2-3亿千瓦。随着新能源电量渗透率逐步提高,全国新能源利用率将呈现下降态势,需要加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研究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新举措。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也对电力科技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张琳表示,“十五五”及中长期,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一些技术领域已进入“无人区”,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打造自主可控核心技术装备集合,形成现代化电力产业链。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上一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专家解读
下一篇:

为您推荐